登陆注册
2867700000013

第13章 梁启超讲国学——读书指导(5)

第二类,后人续撰者。《汉书·艺文志》于“太史公百三十篇”(《史记》本名《太史公书》)之后,接列“冯商所续太史公七篇”。刘知几《史通·正史篇》云:“《史记》太初已后,阙而不录。其后刘向、向子歆及诸好事者若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后汉书·班彪传》注亦列举续《史记》者尚有阳城衡、史孝山二人。孝山当即岑。)据此,则西汉、东汉之交,续《史记》者将二十家,而皆仍其旧名。即班彪续作数十篇,亦仅名为《后传》(见彪传)。盖自冯商、刘向以迄班彪,其意皆欲各据所立时代以次递续,不别为书。其截采《史记》记汉初以来之一部分,续以昭、宣迄哀、平之部分,以成断代之史,则自班固始耳。(然《汉书,古今人表》所表皆汉以前人,则其体裁仍是补续《史记》也。)当时既未有印书,传钞皆用竹木简或嫌帛,弆携两艰,用之弥啬。各家所续本,或即以涂附于原钞本中。即不然,而学者展转诵习,竟将续本与原本合钞以图省便,亦意中事。故今本《史记》,有冯商、刘向、刘歆……诸人手笔杂入其中者,定不少也。

总之,书中关于汉事之记载,若严格的甄别,宜以元狩元年以前为断;即稍宽,亦只能截至太初末而止。其有溢出此年限外者,决非史公之旧也。然此犹较易辨别,其最难者,则有:

第三类,后人故意窜乱者。西汉末学界一大公案起焉,曰今古文之争。事缘刘歆典校中秘书,自称发见各种古文经传,其主要者则《春秋左氏传》、《周礼》、《古文尚书》,其余群经亦皆有古本,而其学说什九与汉初以来诸师所传者相背戾。又有各种纬书,亦皆起自哀、平间,其言荒诞不可究诘。东汉以后,多数学者皆信此等书为先秦古籍,而今文家则谓是皆歆及其徒党所伪造以媚王莽而助其篡。内中与《史记》问题关系最密切者,尤在《尚书》、《左传》两书。今文家谓《尚书》为备(意谓汉初诸师所传二十八篇之《尚书》已完备无缺,无所谓百篇及《书序》也),谓《左氏》不传《春秋》(意谓《左氏春秋》即《国语》,纯属别行之史,并非为《春秋》传也)。然则史公所述三代前及春秋间事,宜以《尚书》二十八篇及原本《左氏春秋》——即《国语》为限,而今《史记》乃多有助“古文家言”张目者。严鞫此谳,乃不能不归狱于歆等之有意窜乱。

然则歆等窜乱,果有可能性耶?曰:有。其一,据《汉书·王莽传》:“元始四年,征天下有逸礼、古书(即古文《尚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前后至者千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乖缪、壹异说。”古文学说之掩袭天下,自此役始。盖此千数人者,皆承莽、歆意旨以改窜古书为职者也;而“史篇”亦在其中,则迁书之遭蹂躏,实意中事。时歆方典中秘书,则彼之所改,自称定本,谁复能与抗辩?其二,续《史记》者十六人,而歆与居一。歆所续今虽不传,然其人学博名高,其书必有可观,故班固《汉书》多采之。(黄省曾《西京杂记序》谓:“班固《汉书》全取刘歆。”虽言之或太过,然歆书为固书最重要之原料殆不可疑。)今本《史记》以后人补续之语羼入正文者,既所在多有(见前文),且尤有后世妄人取《汉书》窜补者(见下文),则其中有一部分为歆手笔,并无足怪。

右所举第一第二类,清代乾嘉诸儒考证颇详。其第三类,则吾师康南海先生(有为)之《新学伪经考》初发此疑,近人崔觯甫(适)著《史记探原》大发其覆,虽其中有过当之处,而大致盖可取。今略综诸家之说推考各篇真伪如下:

第一,全篇原缺后人续补者。《汉书》本传明言:“十篇缺,有录无书。”班固所不及见者,后人何由得见?故左列十篇,应认为全伪:

《孝景本纪》张晏云:“亡。”司马贞云:“取班书补之。”

《孝武本纪》张晏云:“《武纪》亡,褚先生补作也。”司马贞云:“褚先生集合武帝事以编年,今止取《封禅书》补之,信其才之薄也。”今案:此纪即《封禅书》之下半,疑并不出褚先生手。或褚补亦亡,后人再割裂他篇充数耶?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张晏云:“亡。”裴骃云:“太史以后,后人所续。”案:当从张说,全篇为后人补续。

《礼书》张晏云:“亡。”司马贞云:“取荀卿《礼论》。”

《乐书》张晏云:“亡。”司马贞云:“取《礼记·乐记》。”

《律书》张晏云:“《兵书》亡。”颜师古云:“序目无《兵书》。”司马贞云:“《兵书》,迁没之后亡。褚少孙以《律书》补之。”

《三王世家》张晏云:“亡,褚先生补。”案:今本于太史公赞后附录褚补文,而赞前则录三封荣,实则前后皆褚补也。

《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张晏云:“亡,褚先生补。”案:此两篇文甚芜鄙,是否即褚补原本,尚未敢信。

《傅靳蒯成列传》张晏云:“亡。”案:今本盖后人从《汉书》录补。

第二,明著续之文及补续痕迹易见者:

《三代世表》篇末自“张夫子问褚先生曰”以下。

《张丞相传》篇末自“孝武时丞相多”以下。

《田叔列传》篇末自“褚先生曰”以下。

《平津侯主父列传》篇末自“太皇太后诏”以下。又自“班固称曰”以下。

《滑稽列传》篇末“褚先生曰”以下。

以上各条,今武英殿版本皆改为低一格以示识别。

第三,全篇可疑者。班固称有录无书者虽仅十篇,然吾侪因此已得知《史记》确为未成之书,或虽成而已有亡佚。原书未成之推定,说已详前;即已成之部分,亦有亡佚之可能性。以卷帙浩瀚之书,在传写极艰之时代,散亡甚易,略可想见。《汉书》本传云:“迁既死后,其书稍出。”据此似是一部分陆续传布。《后汉书·窦融传》云:“光武赐融以太史公《五宗世家》、《外威世家》、《魏其侯列传》。”则摘篇别写单行,固有明例矣。则各家钞本有一部分亡缺,亦事理之常。要之,原缺续补者既有十篇,则所缺所补亦可至十篇以外。《淮南子》所谓“凿一孔而百隙随”也,今本《史记》中多有与《汉书》略同,而玩其文义,乃似《史记》割裂《汉书》,非《汉书》删取《史记》者。崔适指出各篇如下:

《孝武本纪》妄人录《汉书·郊祀志》

《律书》、《历书》妄人录《汉书·律历志》

《天官书》妄人录《汉书·天文志》

《封禅书》妄人录《汉书·郊祀志》

《河渠书》妄人录《汉书·沟洫志》

《平准书》妄人录《汉书·食货志》

《张丞相列传》妄人录《汉书》

《南越尉佗列传》妄人录《汉书》

《循吏列传》妄人所补

《汲郑列传》妄人录《汉书》

《酷吏列传》妄人录《汉书》

《大宛列传》妄人录《汉书·张骞李广列传》

崔氏疑古太勇,其言虽未可据为典要,然既对于此诸篇提出问题,且颇能言之有故,持之成理,则吾辈固宜一为推勘矣。

第四,元狩或太初以后之汉事为后人续补、窜入各篇正文者。此类在年表、世家、列传中甚多,不复枚举。

第五,各篇正文中为刘歆故意窜乱者。此项辨别甚难,举要点数端如下:

一,凡言“终始五德”者。《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十二诸侯年表》、《孟子荀卿列传》、《张苍传》等篇。

二,凡言“十二分野”者。《十二诸侯年表》、《齐、宋、郑世家》、《张苍传》等篇。

三,凡言《古文尚书》及所述《书序》。《夏、殷、周本纪》、《齐、鲁、卫、宋世家》等篇。

四,凡记汉初古文传授者。《儒林列传》、《张苍传》等篇。

以上所论关于《史记》真本之种种考证,多来自近人著作而略断以己意,其言颇繁重,或为读者所厌。吾所以不惮烦为此者,欲学者知今本《史记》非尽原文而已。着手读《史记》以前,必须认定此事实,否则必至处处捍格难通也。

读《史记》法之一

读《史记》有二法。一,常识的读法;二,专究的读法。两种读法,有共同之入门准备。

一,先读《太史公自序》及《汉书·司马迁传》,求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

二,读《汉书·叙传》论《史记》之部,刘知几《史通》之《六家篇》、《二体篇》、《正史篇》,郑樵《通志总序》论《史记》之部,《隋书·经籍志》及《四库提要》之史部正史类关于记述《史记》之部分,求略识本书在史学界之位置及价值。

今先论常识的读法。《史记》为正史之祖,为有组织有宗旨之第一部古史书,文章又极优美,二千年来学者家传户诵,形成国民常识之一部,其地位与六经诸子相并,故凡属学人,必须一读,无可疑者。惟全篇卷帙颇繁,卒业不易,今为节啬日力计,先剔出以下各部分:

一,十《表》但阅序文,表中内容不必详究,但浏览其体例,略比较各表编次方法之异同便得。

二,八本为极重要之部分,惟今所传似非原本,与其读此,不如读《汉书》各志,故可全部从省。

三,《世家》中吴、齐、鲁、管蔡、陈杞、卫、宋、晋、楚、越、郑各篇,原料什九采自《左传》。既读《左传》,则此可省。但战国一部分之世家仍须读,因《战国策》太无系统故。

四,《武帝纪》、《日者传》、《龟策传》等,已证明为伪书,且芜杂浅俚,自可不读。《扁鹊仓公传》等,似是长编,非定本,一涉猎便足。

以上所甄别,约当今书三分之一,所省精力已不少。其余各部分之读法略举如下:

第一,以研究著述体例及宗旨为目的而读之。《史记》以极复杂之体裁混合组织,而配置极完善,前既言之矣。专就列传一部分论,其对于社会文化确能面面顾及,政治方面代表之人物无论矣,学问、艺术方面,亦盛水不漏。试以刘向《七略》比附之:如《仲尼弟子》、《老庄申韩》、《孟子荀卿》等传,于先秦学派网罗略具,《儒林传》于秦、汉间学派渊源叙述特详,则《六艺略》、《诸子略》之属也;如《司马穰苴》、《孙子吴起》等传,则《兵书略》之属也;如《屈原贾生》、《司马相如》等传,则《诗赋略》之属也;如《扁鹊仓公传》,则《方技略》之属也;如《龟策》、《日者》两传,则《术数略》之属也。又如《货殖传》之注重社会经济,《外戚》、《佞幸》两传暗示汉代政治祸机所伏,处处皆具特识。又其篇目排列,亦似有微意。如本纪首唐、虞,世家首吴泰伯,列传首伯夷,皆含有表章让德之意味。此等事前人多已论列,不尽穿凿附会也。

若以此项目的读《史记》,宜提高眼光,鸟瞰全书,不可徒拘拘于寻行数墨,庶几所谓“一家之言”者,可以看出。

第二,以研究古代史迹为目的而读之。《史记》既为最古之通史,欲知古代史迹,总应以之为研究基础。为此项目的而读,宜先用“观大略”的读法,将全篇一气呵成浏览一过。再用自己眼光寻出每个时代之关键要点所在,便专向几个要点有关系之事项,注意精读。如此方能钩元提要,不至泛滥无归。

第三,以研究文章技术为目的而读之。《史记》文章之价值,无论何人当不能否认,且二千年来相承诵习,其语调字法,早已形成文学常识之一部。故专为学文计,亦不能不以此书为基础。学者如以此项目的读《史记》,则宜择其尤为杰作之十数篇精读之。孰为杰作,此凭各人赏会,本难有确定标准。吾生平所最爱读者则以下各篇:

《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以上诸篇皆肃括宏深,实叙事文永远之模范。班叔皮称:史公“善序述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良史之才”。如诸篇者,洵足当之矣。学者宜精读多次,或务成诵,自能契其神味,辞远鄙倍。至如明、清选家最乐道之《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以吾论之,反是篇中第二等文字耳。

读《史记》法之二

今当继论专究的读法。《史记》为千古不朽之名著,本宜人人共读。徒以去今太远,文义或佶屈难晓;郡国名物等事,世嬗称易,或不审所指;加以传写讹舛,窜乱纷纭,时或使人因疑生蔑,后辈诵习渐希,盖此之由。谓宜悉心整理一番,俾此书尽人乐读。吾夙有志,未能逮也。谨述所怀条理以质当世,有好学者或独力或合作以成之,亦不朽之盛事也。

一,《史记》确有后人续补窜乱之部分,既如前述,宜略以前文所论列为标准,严密考证。凡可疑者,以朱线围之,俾勿与原本相混,庶几渐还史公之真面目。学者欲从事此种研究,可以崔适《史记探源》为主要参考书,而以自己忠实研究的结果下最后之判断。

二,吾辈之重视《史记》,实在其所纪先秦古事。因秦、汉以后事,有完备之《汉书》可读。唐虞、三代、春秋、战国之事,有组织的著述,未或能过《史记》也。而不幸《史记》关于此点,殊不足以餍吾辈所期。后人窜乱之部分无论矣,即其确出史公手者,其所述古史可信之程度,亦远在所述汉事下。此事原不能专怪史公,因远古之史,皆含有半神话的性质,极难辨别,此各国所同,不独我国为然矣。近古——如春秋、战国,资料本尚不少,而秦焚一役,“诸侯史记”荡尽,凭藉缺如,此亦无可如何者。顾吾辈所致憾于史公,不在其搜采之不备,而在其别择之不精。善夫班叔皮之言也:“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后汉书·班彪传》)试将《史记》古史之部分与现存先秦古籍相较,其中芜累诬诞之辞,盖实不少。即本书各篇互相矛盾者,亦所在而有,此非“文重思烦,刊落不尽”之明效耶?然居今日而治古史,则终不能不以《史记》为考证之聚光点。学者如诚忠于史公,谓宜将汉以前之本纪、世家、年表全部磨勘一度。从本书及他书搜集旁证反证,是正其讹谬而汰存其精粹,略用裴注《三国志》之义例,分注于各篇各段之下,庶几乎其有信史矣。学者欲从事此种研究,则梁玉绳《史记志疑》、崔述《考信录》实最重要之参考书;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冀《廿二史箚记》三书中《史记》之部,次之;其余清儒札记、文集中,亦所在多有。然兹事既极繁重,且平决聚讼,殊大非易。成功与否,要视其人之学力及判断何如耳。然有志之青年,固不妨取书中一二篇为研究之尝试;纵令不能得满意之结果,其于治学之方法及德性,所裨已多矣。

三,《史记》之训诂名物,有非今之人所能骤解者,故注释不可少。然旧注非失之太简,即失之太繁,宜或删或补。最好以现今中学学生所难了解者为标准,别作简明之注,再加以章节句读之符号,庶使尽人能读。

四,地理为史迹筋络,而古今地名殊称,直读或不知所在,故宜编一地名检目,古今对照。

五,我国以帝王纪年,极难记忆;春秋、战国间,各国各自纪年,益复杂不易理。宜于十表之外补一大事年表,贯通全书,以西历纪,而附注该事件所属之朝代或国邑、纪年于其下。其时代则从《十二诸侯年表》以共和元年起,盖前乎此者无征也;其事件则以载于本书者为限。

以上五项,为整理《史记》方法之纲要。学者如能循此致力,则可以《史记》之学名其家,而裨益于后进者且不赀矣。至如就《史记》内容分类研究,或比较政治组织,或观察社会状态,则问题甚多,取材各异,在学者自择也。

(第三章)荀子

荀卿之年代及行历

吾辈对于国中大思想家,莫不欲确知其年代及其行历,然而世愈古则所知愈少,故思想界关系最大之先秦诸子,其事迹往往绝无可考,或仅有单词孤证,不能窥全迹什之一二。如荀卿者,著书虽数万言,而道及本身历史殊少;《史记》虽有列传,而文甚简略,且似有讹舛:故非悉心考证,不足以语于知人论世也。今遍引各书关于荀卿之资料而参验论次如下: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史记·春申君列传》:

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春申君相楚八年,以荀卿为兰陵令……春申君相楚之二十五年,考烈王卒,李园伏死士刺春申君,斩其头。《史记·李斯列传》:

同类推荐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男+女之幽默

    男+女之幽默

    说男道女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婚后之爱女人的聪明是装傻锁住男人的“放蛊”假戏真演阿哥开始当绅士我不嫁人碍着谁啦夫妻相疑恋爱也需要技术手段爱情永远得折腾劝你真正地失恋一次逼着你谈隐私怕老婆是打不过老婆吗女人怒吼不当月亮“小兔崽子们”谈恋爱再谈“小兔崽子们”谈恋爱推敲一下脸蛋的美最消耗体力的工作是恋爱女人经常爱混蛋玩弄式的伤害大丈夫甘拜下风张口闭口说讨厌爱得恨不能咬一口没有度量的男人男女一样,活不到天亮妙在“男女有别”爱情多少钱一斤命运莫测死活就是不离婚时尚男女美之折腾妻子和情人哪个重要男人完美即完蛋第一眼就爱得要死家庭电视战漂亮热情的马达姆俄罗斯浪漫漂亮有时不是件好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分钟纳税与节税

    一分钟纳税与节税

    本丛书是一套财务知识的培训教材我们想把它做成一套可实际运用的实用教程,在1上月,也就是30天之内可以完成的教程。这套书的安排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简单实用,通俗易懂,既能体现出职业训练的实际感,又具备培训教程的整体感觉。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行业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技巧完全容纳进去。本丛书适用于财务工作者、在校大学生、企业管理层、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机构以及对财务知识感兴趣的读者。
  • 独占帝心

    独占帝心

    一张床上同寝共眠,早早的就被红线绑在一起了,还指望能撇下我?就是百年后你我化了鬼,棺材不得紧紧挨在一起?他日儿孙们翻看族谱,你也都是跟我一个姓的清翎,我们是夫妻。是要相守一世的夫妻。,你说夫妻是什么?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公主千金的故事

    公主千金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背后有人

    背后有人

    精神病院里死过人的空病房,突然开始有人影出现。我得知这里曾经住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女病人,后因病发而自缢在病房里,传闻她的主治医生吴啸舟大夫对她产生过感情。难道是她阴魂不散?
  • 穿越之美女厨神

    穿越之美女厨神

    初夏,从小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至于胆小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会怕人不相信,20出头的人,从来不敢一个人睡,即使一个人睡也要开着灯,顺便在枕头底下放吧刀,据说放刀能够辟邪,不让恶梦缠上自己……
  • 藏地密码5

    藏地密码5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藏獒之王海蓝兽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3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