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700000006

第6章 乐府璀璨(1)

文人乐府

两汉乐府诗歌的兴盛,在《诗经》《楚辞》之后,既开创了诗坛的新局面,又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如果没有“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就不会有汉末曹操诸人“借古题而写时事”的拟古乐府,“建安风骨”与“五言腾踊”的创作局面也不会出现;进而言之,也不会有北朝乐府的质朴之风和南朝乐府的绮艳之唱……换言之,乐府对建安及之后各体诗歌发展影响巨大。因而考察汉以后乐府之流变,极具价值。

汉乐府为浑朴天成的“歌诗”,魏晋以降,渐成二水分流:一是出现了大量的文人拟古乐府;二是有源源不断的乐府新歌问世,在六朝蔚为流行。

汉魏之交,大一统政权土崩瓦解,致使儒术衰颓而法术兴起。晋代傅玄感慨地说:“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天下贱守节。”采诗观风的机制因此宣告式微。曹氏父子开始主盟文坛,宣告了文人拟古乐府时代的来临,乐府由民间文学向文人拟作过渡。

实际上,东汉文人即曾染指乐府创作,如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娇娆》、蔡邕《饮马长城窟行》等,都是比较成熟的作品。东汉文人诗歌精华《古诗十九首》,其中的《冉冉孤生竹》,《乐府诗集》即定为古辞;《驱车上东门》,《乐府诗集》作《驱车上东门行》。所以清代朱乾在《乐府正义》中说:“《古诗十九首》,古乐府也。”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与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也都肯定这些诗是文人模仿学习汉乐府的产物。

建安时代,开始出现文人大规模创作乐府诗的壮观局面。从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诗歌的情况来看,曹操存诗全部为乐府歌辞,曹丕、曹植半数为乐府,曹叡则全为乐府。另外,《乐府诗集》收王粲乐府七首,阮瑀三首,繁钦一首。建安诗人吸收继承汉乐府一些成熟的艺术成果,又大力开拓崭新的艺术形态。

曹操的乐府诗遒劲刚健、悲凉慷慨,语言朴素,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表现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统一天下的大志。其《薤露》《蒿里行》就是这类题材的典范之作。《薤露》中以古题写时事。写董卓之乱:“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写迁都长安的惨相时说:“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写诗人对乱离的感受:“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蒿里行》叙述汉末群雄讨伐董卓时争权夺利,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丧乱之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两篇乐府均属《相和歌·相和曲》,都是出殡时挽柩人唱的挽歌。《薤露》的古辞,言人命短促,像薤叶上的露水一样易于消逝。《蒿里》古辞记叙人死之后魂归蒿里的传言。同为挽歌,但又有分别,《薤露》是王公贵人出殡时所用,《蒿里》是士大夫庶人出殡用的。曹操的《薤露》以哀君为主,《蒿里行》完全是哀臣民所用,似乎也有等级之分。但从乐府流变来看,曹操开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风气。

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其古题乐府《七哀》,表现战乱中百姓流离转徙的凄惨景象。其第一首写他十六岁那年从长安逃难荆州途中所见景象:“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这类作品,悯乱哀时,震撼人心。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以及曹植的《泰山梁甫行》都是这类。

陈思王曹植《白马篇》《名都篇》《美女篇》不仅在体制上自出新题,而且在五言形式的发展上功不可没。其《名都篇》以首句开头二字名篇,摆脱了乐府旧题的约束,开唐代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先河。曹植描写叙述,剪裁细致,简略分明。清人吴淇《六朝选传定论》中有言:“凡人作名都诗,必搜求名都一切物事,杂错以炫博;而子建只单单推出一少年作个标子,以例其余。于名都中,只出得一少年;于少年中,只出得两件事:一曰驰骋,一曰饮宴。”《美女篇》运用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手法,通篇用比,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怀才不遇,委婉而含蓄,“《美女篇》,意致幽渺,含蓄隽永,音韵节度,皆有天然姿态,层层摇曳而出,使人不可仿佛端倪,固是空千古绝作……”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48页。曹植前期诗歌名作《白马篇》,文风骨气奇高,讲究用辞赡丽,语句工整,摆脱了前期乐府诗质朴的风格。

建安诗人的乐府诗,尽管不时露出“歌诗”的痕迹。但诗人的气质、政治使命,与时世动乱的交互作用,使他们的作品情调高昂、感情炽热充沛,化为慷慨悲凉的心曲,从而使乐府诗的风格为之一变。

首先,建安诗人增强了乐府诗的抒情成分。明徐祯卿说:“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徐祯卿《谈艺录》,见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第769页。曹氏父子在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指向内在的主体心境,把自我的情志体验多侧面地表现在乐府诗中。方东树云:“曹氏父子皆用乐府题目自作诗耳。”黄节注,叶菊生校定《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62页。生逢乱世而怀用世之心,所以他们的乐府诗章时作自况之笔,读来尤觉“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曹操诗《短歌行》《龟虽寿》《秋胡行四解》等,均有时不我待的自励之意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气魄。曹植的《白马篇》,朱乾评价为:“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黄节注,叶菊生校定《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70页。陈祚明曰《浮萍篇》:“应是自记思念之怀,故慨然于年命之不俟也”,又说《门有万里客》:“徙封奔走,或是自况,或他王亦然。”黄节注,叶菊生校定《曹子建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100页。这类的评价,不遑多举。

其次,建安诗人开始创作乐府徒诗。建安乐府诗入乐者为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著录的“三祖”乐府诗凡入乐的都有标明:或注明分“解”,或指明该诗曾为魏乐、魏晋乐、晋乐所奏。但曹植的近四十篇乐府,只有《怨诗行》一首(七解)、《野田黄雀行》(四解)、《怨歌行》四诗注明为晋乐所奏,其余不曾入乐。这些作品大多不再拘泥于古题古义。《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指出曹植拟《长歌行》为《鰕》;拟《苦寒行》为《吁嗟》;又云拟《豫章行》为《穷达》;拟《善哉行》为《日苦短》;改《泰山梁甫行》为《八方》。曹植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后世的影响极大。晋宋间陆机、鲍照等诗坛名家均直接取法于他,大开拟古乐府之风。

建安诗人得汉乐府浑朴自然之神髓,不仅赢得了“建安风骨”的美誉,且有“汉魏风骨”之并称。

晋宋时期,拟古乐府与乐府新歌此消彼长,交替发展。拟古乐府在西晋年间一度较为兴盛,出现了傅玄、张华、陆机等几位大家。他们所存乐府诗分别有:傅玄三十余首、张华十首、陆机四十八首。西晋文人乐府在体制上大抵模仿汉魏,而在文章结构方面略有一些创新。张华的《轻薄篇》在内容上保留了汉乐府关心现实的精神,而在形式上堆砌辞藻、繁缛乏味。傅玄《青青河边草篇》拟乐府古题《饮马长城窟行》而作,在结构上显得比原作更紧凑,描写抒情比原作细致,原作写梦很概括,人物心理也不如本篇写得深入。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远离原乐府诗的朴素,不惜在形式上铺陈,显著反映了魏晋诗歌从民间风格进一步转向文人风格的变化。

东晋百余年间萧条沉寂,找不到一个成气候的乐府作家。直到晋宋之际谢灵运、鲍照等人步入文坛后,才以其杰出的创作成就(谢、鲍所存乐府诗分别为十七首与八十六首),重新树立了乐府诗的地位。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而晋宋诗人们或耽于安逸,系心玄理,或高蹈田园,寄情山水,缺乏摹写世态人情的创作动力与兴趣,除鲍照能够较好地继承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外,其他几家大多机械模仿古题古意,把拟古乐府的创作引入了歧途,其成就显然下建安诗人远甚。

晋宋诗人除模仿汉乐府外,亦兼酌前代乐府名家的艺术成果。陆机《鞠歌行·序》曰:“……又东阿王诗‘连骑击壤’,或谓蹙鞠乎?三言七言,虽奇宝名器,不遇知己,终不见重。愿逢知己,以托意焉。”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年,第494页。东阿王指曹植,可见陆机对曹植的诗(包括乐府诗)相当熟悉并有所取法。陆机的《鞠歌行》主要采用“三言七言”的形式,而《乐府诗集》所收谢灵运、谢惠连的同题之作也是三言七言体,二谢当不愧陆机的异代“知己”。鲍照的《代陈思王白马篇》《代陈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诸作,也明确在诗题中表明了其师法对象。可以看出拟古乐府在一代代诗坛大家手中相传的轨迹。

同类推荐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本书是豆瓣“囧叔”首部文学随笔吐槽集,作者善于观察世情世态,常用嬉笑怒骂,幽默且犀利的文笔来描写身边所见到的人、所发生的事,趣味盎然的人情世态,或叙或议或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全书内容尝试从每一个凡人身上,发掘出不凡的故事……更意在告诉读者“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凡人、庸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庞大的故事的主角”。
  •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的主要内容包括:布谷声里的大舅、露宿地平线、弦月挂在年关上、醋·乡情、大雪桃园、到秋的高处去、以零分的名义起誓、异乡的月亮、梦见沥泉、不要说我一无所有等。
热门推荐
  • 吴陆争霸

    吴陆争霸

    笑傲吴陆春秋!,吴大陆,距今有5000年的历史,谁来揭开他神秘而古老的面纱?战国分崩的时代,吴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大一统帝君吗?他将会给吴陆带来怎样的变化,选择怎样的结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铁骨铮铮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三国3:孔明出山

    三国3:孔明出山

    本书为“日本金庸”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三国》第三部,主要描写汉献帝时期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的局面,重点着墨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凤傲九天之夫君难追

    凤傲九天之夫君难追

    秋风瑟瑟,被刮掉的枯叶落了满院,在地上被风吹的沙沙作响。一座府邸中的下人们忙着烧水端水,一名从屋内出来的丫鬟被门口等待焦急的男人拦住:“夫人如何了?”“老爷,夫人还没……”浓墨一样黑的天空忽的划过一颗星。丫鬟还没回答只听见屋内传来婴儿的一阵哭声……“恭喜老爷,夫人产下一名女婴。”门被打开产婆抱着刚刚产下包裹严实的一名女婴抱到男人跟前。……
  • 致命裁决

    致命裁决

    一位雄心勃勃的律师,一位意志坚定的母亲;一件疑是连环杀人的案子,一件是牵涉到儿子致命的审判;律师萨拉·纽比正全力以赴为当事人犯洗刷罪名时,却发现陷入另一件案子的儿子似乎也牵涉其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皇后心计

    皇后心计

    被柔弱的小白兔妹妹陷害致死,重生归来,且看清伊如何复仇……深宫几许,那些女子或端庄,或娇柔,或清傲,又有谁能敌她千娇百媚,倾国倾城。深情几许,一男子的爱霸道浓烈,一男子的爱温暖柔情,她是否会改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