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1300000002

第2章 花好月圆

这世上所有的暂别,其实都可能变成永别。

请好好珍惜。

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花好月圆。

人为什么要见最后一面?

生离就是死别,“不期而别”多好!

二零一二,世界末日。

新年的时候串门,信佛的亲戚散布谣言,年底的时候,上天震怒,大灾之年,要死一批人,想要活命,从现在起须一心向佛。

其他人跟着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那时天全是黑的,全球断电,你们家里都得多买蜡烛,吃的喝的也要备足,据说连着三个月都没有太阳……

亲戚说得酣畅,就像她经历过末日一般。

中国人最怕的是乱世流离,从小到大,每隔几年就有类似末日袭来的民间谣言,虽然次次落空,但是不妨碍下一次谣言再袭的时候,人们依然瞪着仓皇害怕的眼睛笃定倾听。

我和我爸就站在旁边插科打诨。

我爸说,迷信,全是迷信!要真是末日来了,你们那种土办法都不管用,我们谁都跑不了。

亲戚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我甚至在想,要是当时信了,是不是后来就不一样。

末日之年的大年初七,我离开冰天雪地的东北,经香港飞去了台湾。

走的时候我爸一脸不情愿,初七就走啊,不在家里过完十五。

他这么一说,细细想来,好像快有十几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从读中学时起,老是初十之前就回学校读书了。

我说,你不是喜欢看翠玉白菜吗,我替你去台北故宫看看。

我爸说,注意安全。

在外漂泊的这十几年,我爸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注意身体啊注意安全啊,没任何新意,我听都听腻了。

迫不及待地想走。

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人生的路上,哪一段需要你大步疾行,哪一段需要你徘徊辗转。

二月底的台湾,飞机还没落地,舷窗上便挂满雨水。入夜后的空气里有丝丝冰冷。

我们第一晚寄宿在基隆港,酒店的窗户望出去就是码头,隔着一条宽阔的马路,像面包一样的黄颜色的计程车陆续驶过。

我好奇地拿微信摇一摇,结果摇到了一个叫欧弟的人。

我和同事就分析,台湾本来用微信的就少,像欧弟老去湖南台做节目,应该会用微信,然后他家就在基隆,基隆地方也不大哦,何况现在还是正月,他人肯定在基隆的。

为什么那么肯定呢?

因为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就图个团圆啊,肯定都会回家啊,谁神经病一样在外面瞎跑啊。

说完我就特想抽自己的耳光。

我是神经病,过年不在家陪父母,在外面瞎跑,枪枪都中。

夜里我们撑着街边买来的伞去夜市吃东西,卖鱿鱼给我们的阿姨听说我们从东北来,很惊悚地问我那里是不是很冷,她看电视新闻说今年冬天是很厉害的极寒天气。我就虎着脸说真的很冷,冷爆了,出去撒尿都会被冻成冰柱。

然后我们就隔着一米宽的摊位哈哈哈大笑起来。

好像很熟的样子。

走的时候,她笑眯眯地说,我们要多走动,要多互相了解,你们要常来台湾玩哦。

我们从基隆港出发,一路向南,台北、台中、台南,这么一路跑到了台湾岛的最南端,绕过了北回归线,折向台东,到达花莲的时候恰好是元宵节。

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像是电影里特效做上去的,那么美好明媚的一轮,挂在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中。

我们借住在乡下姐弟俩经营的一家客栈。

吃晚饭的时候,年轻的弟弟边给我们做豆浆边很热络地跟我们聊天。

说起话来老气横秋,句句都是我年轻的时候,因为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几,所以很带喜感。

他说,我们台湾啊,台东不行,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大城市多好啊,灯红酒绿的,结果我们这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我年轻的时候,也一腔热血,跑去台北打拼,那时候,我老觉得自己能在台北干一番事业出来,可是最后什么也没干成。台北是好啊,谁不想留下来,可是房价太高了,买不起,没有工作的话连租房也租不起啊,我干了几年也没攒下什么钱。后来我姐叫我回来,一起努力把这家店开起来,我现在很幸福。我从小在这儿长大,人是熟的路也是熟的,连海边那些石头我都熟,干吗非背井离乡地去挣那个辛苦钱呢,能跟亲人在一起,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镇上的简单生活也很棒!

然后他就示范幸福的细节,跟人聊起这间客栈来全是发自内心的自豪,院子里铺满的鹅卵石怎么来的,设计图纸的时候怎么把院子中间的几棵大树保留下来,硕大的桌子用的是什么木材……

那时候,院里的桌子全都被人霸占,他们酌酒、对谈、赏月,一副人间仙境的模样。

我一边听一边想,这也和我这样的大陆北漂没什么不同。

有一年我觉得东北实在待不下去了,不仅穷困潦倒而且绝望窒息,我老觉得自己有一颗年轻又滚烫的心脏,心尖上全是踮脚张望的梦想,于是那一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我揣着一张火车票,就一个人去北京了。

我若无其事地和我爸说,我辞职了。

他的眼神明显一暗。

我们年轻的时候,老是迷恋远方,不顾一切地离开家,走的时候义无反顾,连头不肯回一下。我永远都没法忘记二零零九年的初冬,东北开始下雪了,我一个人走,挎着背包,紧攥车票的那种悲壮和决绝,上山下海,闯荡世界。

十年前,离开花莲去台北打拼的客栈老板恐怕也是这样;

而六十年前,风尘仆仆离开青岛的致远是不是这样,隔得太远了,我看不清。

一九四九年的端午,青岛的码头上人潮汹涌,混乱骚动。

解放军已包围青岛,十万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集结在青岛码头仓皇撤退。

致远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做传令兵,他不是城里人,是青岛附近的乡下孩子。

那年春天,他结婚了,妻子是同村的姑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果没有战乱,一切都是宁静和美的人间故事,他们恩爱携手,携老扶幼,一辈子过得平淡又精彩。

可是时代选择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

万水千山,颠沛流离。

而致远就是其中一个。

十八岁的致远,清瘦英挺,远看是个大人,走近了看,脸上的稚气未脱,眼里还是孩子才有的流转的光。他套在大号的军队制服里,被混乱不堪的人群裹挟着上了开往台湾的轮船。

码头上的最后一面,是从乡下赶来的新婚妻子,硬生生塞给致远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手帕。

手帕里面是硬的。

一捏,致远就知道,是他们结婚时候,他们家几乎倾家荡产送给姑娘的唯一彩礼,一枚戒指,还是银的。

致远不要,推还给她,她又塞回去。

两个年轻人较着劲,眼睛通红,推搡着手中的手帕,海风一吹,就快把眼泪吹出来了。

码头上还有几千人上不了船,渐渐演变成一场骚乱。他们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又被人潮冲散,就像被浪裹挟着漂浮在海面上的浮萍。

那一场告别,仿佛是历史的默片,画面上全是跳动着的噪点,除了电流一般的杂音外,你听不见声响。

他们都没说什么话。

妻子告诉致远爹娘病倒了,走不了这么远的路,来不了。

致远应了一声,嗯。

他知道,从村里走到码头,要走一天一夜。

后来,就那样分手了。

这样一分开就是五十年,致远再也没有见到他的爹娘。

元宵节那晚,同行的人想要吃酒赏月,客栈里却没有。老板热心告知我们步行一里外有一家7-11的便利店,于是我们一行三人就顶着元宵节又圆又亮的月亮出发了,没想到刚走出去几百米,就彻底迷失了方向。路过一户人家,时候已经不早了,几个人却兴致不减,就着月光围在大门口的小桌旁喝酒。我本来是过去问路,结果对方一听我是大陆口音,听说我祖上推三辈也是青岛人,说什么也不肯放我走,拉我们一起喝起酒来。

我过几天要去大陆啊。他说。

聊起来竟发现我们是同一天的航班。

太巧了吧!

他说,我去青岛,我有个叔叔从台湾回青岛定居了,所以我每年都要回去两次。

这个在花莲乡下拉我们吃酒聊天的人,他就是致远的侄子。

当然不是亲侄子,是他过去长官的儿子。

致远当的是传令兵,也不是为了讨一口饭去当的兵,是在乡下被国民党抓的壮丁,入伍还没一个月就兵荒马乱地一路往南,醒过神来的时候,人已经在高雄的码头上了。

十八岁的致远站在高雄的码头上,望着海的对面,他想,过个一年半载,安稳下来,就可以回家了吧,至少是可以回到海的那一边吧。

脚下踩着的这块土地不过是一个驿站而已。

十八岁的致远这样想。

而事实上,致远从此与家天各一方。

在台湾的五十年光景里,作为外省人的致远,先是效力军队,后来失业,一转眼就来到了退休的年纪。

好像一辈子就那么颠沛流离隔江隔海,在无奈的守望中奔向了终点。

在台湾,致远是外省人,无家无室无亲人,孤零零的一个。

大部分外省人都很难找到老婆,何况致远根本就没这个心思,他跟蒋先生一样,相信很快他们就可以反攻大陆,回到老家去。

所以在台湾那么过了几年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的长官问他有中意的姑娘没有时,致远皱着眉说,没有我看中的姑娘啊。

他这么说,长官就指着一院子的外省兵说,狼多肉少,还有你挑拣的份吗,你一个外省人,要啥啥没有,能娶到媳妇就是福气,多少人都一辈子打光棍。

那时长官要介绍一个姑娘给致远。

二十四岁的致远帅气英俊,青春正当,有本地姑娘暗恋他,他佯装不知,总是推脱。

被长官的话逼急了的致远,拿出戒指,眼泪汪汪地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结过婚,她还在山东,等我回去。

有人肯等你一辈子吗?长官长叹,我们都还回得去吗?

长官拿致远当胞弟,嘱他攒钱买房置业,做好两手准备。

要是一辈子都回不去了,一个人在这边不要晚景太凄凉,很多找不到老婆住进了荣军之家的外省老兵的生活变成了酗酒抽烟,除了打仗他们什么也不会,没钱没亲人在身边,老来凄凉。

就在致远对回家彻底绝望的时候,他想,既然一辈子都回不去那个叫故乡的地方,那就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吧。

致远的念头刚有松动的时候,一个淡水姑娘就出现了。

刚刚好的缘分。

那时致远还不太老,三十来岁,略有积蓄,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他送淡水姑娘的信物是一只白银戒指。

送的时候没说话,因为眼里噙着泪花。

淡水姑娘说他小气,都不是黄金的。

他没说话,致远心想,黄金也没它金贵,你要配得起这只戒指。

淡水姑娘不知道这只戒指的来历,它几乎是致远一家倾家荡产才买得起的奢侈品,要用一辈子传给子子孙孙的传家宝。它跟着他,漂洋过海,再难再穷的时候,致远都没想过把它当掉。

它就像一枚印章,敲在致远的生命里,告诉他远在故乡,还有他的另一半。

他相信她一定还在等他回家。

新婚的时候,妻子说很喜欢戒指,那些阔太太手上戒指啊手链啊银光闪闪,不知这辈子有没有机会也能穿金戴银。

这只戒指的前世今生,致远都没跟淡水姑娘说。

致远问她喜欢吗。

淡水姑娘笑笑没说话,可她还是觉得要是金子的更好。

马上就要结婚的时候,致远得到了一封从大陆捎来的信,然后他就撕毁婚约了。

他去找淡水姑娘要回戒指。

致远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报复,总之那只戒指在淡水姑娘的手里被弄丢了。

他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在大街上,抱头大哭。

当然他撕毁婚约不是因为淡水姑娘弄丢了戒指,是他在几天之前,得到了一个让他彻夜难眠的消息,她还在。

而他现在是一个十四岁孩子的爹。

一九四九年,致远离开后的那个冬天,年轻的妻子为他产下一子。

这世上最残忍的事,恐怕莫过于时间了,过眼云烟之间,一直单身的致远已经从青葱少年变成耄耋老者,退休后的致远去了荣军之家。

五十年的时光,在台湾,还有数千条上万条这样回不到故乡的孤魂野鬼,很多外省老兵讨不到老婆,找不到工作,每个月把政府发下来的钱花光光,日子在一片混沌中无情地朝前推进。但在那一片混沌中,他们都有着不曾熄灭的一点光。

不是回家,是落叶归根。

致远算是运气好的,有次搞活动,致远竟抽中签,由政府协调和埋单,送老兵回大陆老家。五十年啊,整整五十年,致远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得两眼泪流,他攒了几个月的钱,由侄子陪着,在商场买了4个大金戒指。侄子问他送给谁,他腼腆地说,送给老伴。

侄子送他去机场,看着他驼着背义无反顾地过了海关。

致远真的是幸运的,老伴还在。

只不过沧海桑田,老家那儿现在已经并入青岛,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城市比台北还漂亮,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拼命地看啊看啊,可是眼前的东西太拥挤了,他看不过来,眼睛像是罩上了白蒙蒙的一层水汽,用手背擦一擦,全是泪水。

儿孙满堂却是少小离家,笑问客从何来。

五十年后,致远回乡,在众人的簇拥下看见了那个跟自己一样老去的姑娘。老得不成样子,都认不出来了。

她说,饭在锅里,我给你热。

从大陆回来后,致远不再酗酒了,紧张地过起了日子,把钱攒起来只为每年飞回一次大陆,买尽可能多的礼物,这样持续了两三年之后,有一年,致远不再回去了。

侄子问为什么。

因为老伴没了,那年老伴生病去世了。

还有儿子啊。

不是他养大的,儿孙其实只在意他有没有钱,并不孝顺。一开始他们以为从台湾回来的亲人都腰缠万贯,很快他们发现了真相,再回去时儿孙都不太待见,拿不出钱来就给他脸色看,仿佛他是一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一样,全家只有老伴挺他。

老伴现在没了,他再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侄子当时的工作在台北,看着致远叔叔一切如前也就没太担心,年轻人忙于工作总是疏忽倦怠了老人,半年过去,毫无音信的致远叔叔蒸发了一样,电话竟也联络不上了,于是侄子驱车数小时从台北赶至花莲,却还是遍寻不着。

花了一天时间,最终在精神病院的一个铁制的笼子里找到了致远叔叔。

他当时就崩溃了。

致远就像是马戏团里的动物,被囚禁在铁笼子里。

他很安静,不吵不闹的。

侄子急了,他去找人讲理、抗议、投诉,却被告知致远一度想要轻生,几次跳楼被阻拦,实在没有办法才把他关在笼子里。

侄子解救了致远,从精神病院回来后,致远被带到台北,他在侄子家的床上躺了足足有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当年一起来的战友陆续都回山东了,何况人家战友在台湾还有儿有孙,致远在某一天像是顿悟了一样,有一天侄子下班一进门,就看见致远精神矍铄地站在客厅,身边一只旅行箱,他说,我要回家了。

侄子不同意,死活不同意。

你去那边怎么办,你年纪大了身上还有病,那边的亲戚又指望不上。侄子问,不怕儿子不孝顺吗?

致远说,不怕,我要回家,活着的时候我跟老伴海角天涯,死的时候我要跟她在一起,我要落叶归根。

人生这条路,走到头,大家都一样,既然都是死路一条的话,为什么不选择落叶归根呢?全台湾走一圈你去看看,有多少人埋骨他乡,有的人,活着的时候不能回去,死了之后想把骨灰送回大陆的老家。相比之下,我还能活着回去,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后来呢,后来致远去了大陆就再也没回台湾,风风雨雨生活了大半生的台湾,对致远来说,确实只是一个驿站而已,只是这个驿站太长了,长得几乎容纳了很多人的一辈子。

致远现在每个月可以从台湾政府那领到两万多新台币,约人民币六千块钱。

他用这笔钱在青岛租了房子,雇了保姆。

他住得离墓园很近,每天中午太阳好的时候,他就请保姆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去墓园,在老伴的墓碑前聊聊天。

有时候,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一下午,待到暮色渐沉,夕阳沉沉地落下,他昏昏沉沉,嘴角流着口水,像是在说,我也快回家了,等我。

有人等了他一辈子。

他用一辈子等了一个人。

龙应台说,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致远是那个时代里最坏的故事,却经历了这个时代里最好的爱情。

二零一二年,没有任何告别,爸爸离我而去,对我和他来说,确实一语成谶,这一年变成了如假包换的末日。

整个秋天,我晨起的第一件事都是念《地藏经》,信佛的亲戚说,佛祖可为亡灵超度。

这世上所有的暂别,其实都可能变成永别。

请好好珍惜。

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花好月圆。

同类推荐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世界大空难秘闻:惊天恸地

    ,最能够使人们在名利场上的争斗中幡然地卸下铠甲。从而使有限的生命变得恬淡而从容,但愿杨早所著的《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的读者在阅读后心灵上也获得如此洗练……《惊天恸地:世界大空难秘闻》还原世界空难史上15个著名的空难事件,葬礼和墓地最为纯净,倾情揭秘空难背后的故事,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娓娓讲述空难自我避险小贴士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沙郡年记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热门推荐
  • 少女鉴宝师

    少女鉴宝师

    神秘的古玩店,美男如云,珍宝如山,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梅先生看着端木宝莲,说道:“你不喜欢古董,你喜欢珠宝?翡翠,黄金,和田羊脂玉,南洋大珍珠,都给你!”宝莲:“不要!”梅先生:“那你到底要什么啊?”宝莲:“我要你!”梅先生头上青筋暴起,把他温雅高贵的形象破坏不少:“我是你老爹的朋友,我和你爹平辈论交……”宝莲揉着他的脸,乐呵呵的笑道:“你又不是我爹,既然你和我爹平辈论交,我吃点亏,叫你大叔好了!”
  • 怎样当经理(领导者修养文库)

    怎样当经理(领导者修养文库)

    这是一部立论新颖、资料翔实的领导人才学专著。书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以“价值论”为导向的人才学理论体系,着重研究和探讨了领导人才的价值结构,制约人才价值积累、输出和实现的内外在因素,领导人才的发展变化规律,人才价值的输出方式,领导群体的结构优化和领导人才的科学管理,并就改革我国人才管理制度的目标要求和具体设想,提出了可贵的探索性见解。
  • 非常丹道

    非常丹道

    草木为材,情义为火,造就非常丹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销售心经

    销售心经

    本书以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引证了许多经过科学检验的心理实验,汇集了大量相关的销售实战案例,提炼出在销售中卓有成效的各种心理策略,让你了解并掌握隐藏在销售背后的深层客户心理。运用本书介绍的心理策略,你可以明了客户的性格类型、洞察客户的心理需求、抓住客户的心理弱、突破客户的心理防线、解除客户的心理包袱、赢得客户的心理认同。
  • 妃天下:拆了王府踢掉妾

    妃天下:拆了王府踢掉妾

    她神经大条且刁蛮霸道,一心拒嫁却被爹爹出卖,嫁进王府后才发现,她这个正牌王妃居然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回事儿,特别是那个冰山脸王爷,为什么一直冷冰冰的,前辈子是块冰吧?
  • 暴力牛魔王

    暴力牛魔王

    我是内家形意拳大师,我是穿越者叶寒,我是战斗中的人肉搅拌机,我是铁蹄部落牛头人凯特尔......热血铸就王座,暴力打造基石!我是牛魔王-----叶?凯特尔......
  •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英明神武、俊美帅气得人神共愤、受万众拥戴敬仰的蛇王却被新娘子拒于新房外。就因为她是人,而他是蛇王,他绝对不接受这见鬼的借口。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趣味百科(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趣味百科(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具有趣味性的百科知识,希望让读了这本的书青少年朋友都充满智慧,快来读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