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07

第7章 袁氏世范(6)

有的人骂别人而别人不回答,那别人一定是有容忽之心。不能够认为是别人怕我,而更进一步侮辱他。这样不停地去骂别人,别人如果起来报复我,恐怕我就闭口而说不出话来了。

有的人与别人争论而别人不加计较,那是别人很会处事。不能认为别人怕我而更进一步去攻击别人。这样不停地攻击别人,别人如果出来跟我辩论,恐怕我就会没有道理,而无法逃脱罪责了。

言语虑后则少怨尤

【原文】

亲戚故旧,人情厚密之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恐一旦失欢,则前日所言,皆他人所凭以为争讼之资。至有失欢之时,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气既平之后,或与之通好结亲,则前言可愧。

大抵忿怒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也。俗亦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译文】

亲戚、老朋友,关系亲密时,不能够把所有隐私的事都告诉他,恐怕一旦闹崩之后,那以前所说的话,都会成为别人凭借来与你矛盾争辩时的话柄。到了闹崩的时候,不能够尽用太激烈实在的话来说他,恐怕愤怒之气平息下来以后,也许会与他和好甚至攀亲,这时对以前说的话就很惭愧了。

愤怒的时候,最不应该挑别人隐秘忌讳的事说,也不可揭露别人父亲、祖父的不光彩的事。我如果一时被怒气所激怒,一定要对着别人的伤疤来说他,却不知道别人的怨恨,已深入到骨髓之中,这就是古人说的“伤害人的话,比刀矛还厉害”。俗话也有“打人不要打他的膝盖,说人不要揭他的伤疤”的说法。

与人言语贵和颜

【原文】

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

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厉,纵不见怒,亦须怀疑。古人谓“怒于室者色于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他人不知所自,安得不怪!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前辈有言:“诫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忍事,顺自强人。”常能持此,最得便宜。

【译文】

亲戚、老朋友,因说话而造成伤害的,不一定是因为说话伤人,而多半是因为脸色、语气太粗暴、厉害,激起了人们的怒气。就像劝戒别人的缺点,话虽然说得太直太急,如果能够脸色温和,语气低缓,即使别人不听,也未必就生气。

如果是很平常的话,并没有伤害人的地方,而用词和语调都很严厉,即使别人不发火,也一定会产生怀疑。古人说:“在家里发火的人在街市上也会从脸色表现出来”,当他正有怒气的时候,与别人说话,一定也不会恭敬谦虚。别的人不知道原因在哪儿,哪能不见怪呢?所以怒气正盛的时候,跟别人说话,尤其应当自我警惕。长辈们这样说,禁止在酒后说话,忌讳在吃饭时谈论,忍受很难忍受的嗔怒,顺着能够自强的事去做。如果人常常能够遵循这些原则,便能得到好处。

与人交游和易

【原文】

与人交游,无问高下,须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饰边幅。若言行崖异,则人岂复相近!然又不可太亵狎,樽酒会聚之际,固当歌笑尽欢,恐嘲讥中触人讳忌,则忿争兴焉。

【译文】

与别人交往,不管别人地位高低,必须一贯和蔼平易,不可以狂妄地自以为是,掩饰自己的表情。如果言语和行动差得太远,别人便不会再与你接近。但是又不可过分亲热随便,聚会举杯饮酒的时候,固然应当唱歌欢笑,尽情快乐,但就怕嘲笑别人触到别人的忌讳之处,这样争执就发生了。

才行高人自服

【原文】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译文】

行为高尚,别人自然尊重你,不一定要容貌多么高雅;有真才实学的人,别人自然佩服你,不一定要言语多么花巧。

居官居家本一理

【原文】

士大夫居家能思居官之时,则不至于请把持而挠时政;居官能思居家之时,则不至狠愎暴恣而贻人怨。不能回思者皆是也。故见任官每每称寄居官之可恶,寄居官亦多谈见任官之不韪,并与其善者而掩之也。

【译文】

士大夫闲居在家时能够想一想当官的时候,就不至于去行贿当权者而搅挠公事了;当官时能够想一想闲居在家的时候,就不至于心狠暴躁而让人怨恨了。不能回头想一想的人都是如此。所以现任官每每要说前任官多么讨厌,前任官往往说现任官多么不对,将对方的优点都掩盖了。

小人难责以忠信

【原文】

忠信二事君子不守者少,小人不守者多。且如小人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巧其言词,止于求售,误人食用,有不恤也。其不忠也类如此。

负人材物,久而不偿。人苟索之,期以一月,如期索之不售,又期以一月,如期索之又不售,至于十数期而不售如初。其不信也类如此,其他不可悉数。

小人朝夕行之,略不之怪。为君子者往往忿懥,直欲深治之,至于殴打论讼。若君子自省其身,不为不忠不信之事,而怜小人之无知。及其间有不得已而为自便之计,至于如此,可以少置之度外也。

【译文】

忠诚和讲信用这两件事,君子不遵守的少,小人不遵守的多。比如小人卖东西给别人,把差的烂的东西,装成新的奇特的东西,把假的东西,装成真的东西。如把绢、帛用胶水糊上,把米、麦用水打潮,在肉里灌上水,用其他东西来代换药材。花言巧语,只为了能卖掉,误了别人的吃和用,也不管他。这些人的不忠诚就像这样。

借了别人的财物,长期不还。人家如果来要,约好一月还,到期去要不给,再约好一月,到期去要又不给,一直延期十几次也不给。这种人的不讲信用就是如此。其他的缺点不一一指出来了。

小人时刻都做不忠诚不守信的事,不足为怪。做君子的往往很气愤,就想好好整治他们,甚至于殴打或诉之公堂。如果君子反省一下自己,不做不忠诚不守信用的事,而可怜小人没有知识。其中也许有不得已,为了自己生计考虑才这样做的,这样就可以稍微少想一点这些事了。

衣服不可侈异

【原文】

衣服举止异众,不可游于市,必为小人所侮。

【译文】

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与一般人不同,就不能在街市上行走,不然必定要为小人所侮辱。

礼义制欲之大闲

【原文】

饮食,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求之,则为饕为馋;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狎之,则为奸为淫;财物,人之所欲,而不可无也,非理得之,则为盗为贼。

人惟纵欲,则争端起而狱讼兴。圣王虑其如此,故制为礼以节人之饮食、男女,制为义以限人之取与。君子于是三者,虽知可欲而不敢轻形于言,况敢妄萌于心!小人反是。

【译文】

吃喝之事,是人们都愿意而不可或缺的,如果不从正道上争取,就会变得贪婪;男女之事,是人们都愿意而不可或缺的,如果不从正道上亲近它,就叫淫荡和过分;钱物之事,是人们都想要而不可或缺的,如果不从正道上得到它,就叫小偷和盗贼。

人是因为放纵自己的欲望,争执矛盾才会产生,官司才会出现。圣明的君王担忧这一点,所以才制订了礼,以节制人们的吃喝、男女之事;制订了义,以限制人们的获取与给予。君子对于吃喝、男女、钱财这三样东西,虽然知道是人们的欲望所在,但却不敢轻易地说出来,更何况怎敢在心头萌生念头?小人却正与此相反。

见得思义则无过

【原文】

圣人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此最省事之要术。盖人见美食而必咽,见美色而必凝视,见钱财而必起欲得之心,苟非有定力者,皆不免此。惟能杜其端源,见之不顾,则无妄想,无妄想则无过举矣。

【译文】

圣人说:“不去看想要的东西,使心里不受到扰乱。”这是最能省事的方法。因为人看见精美的食物就要吞口水,看见漂亮的女子眼珠就一动不动,看见钱财就一定会起想得到它的心愿。如果不是有坚强的抗拒力的人,都免不了这样。只有能够杜绝产生这些欲望的根源,遇见了也不去看它们,这样就不会产生欲望。没有妄想,就不会有错误的行动了。

子弟当谨交游

【原文】

世人有虑子弟血气未定,而酒色博弈之事,得以昏乱其心,寻至于失德破家,则拘之于家,严其出入,绝其交游,致其无所见闻,朴野蠢鄙,不近人情。

殊不知此非良策,禁防一驰,情窦顿开,如火燎原不可扑灭。况拘之于家,无所用心,却密为不肖之事,与外出何异?

不若时其出入,谨其交游,虽不肖之事习闻既熟,自能识破,必短愧而不为。纵试为之,亦不至于朴野蠢鄙,全为小人之所摇荡也。

【译文】

世上有些人担心自己的孩子身心还未成熟,而喝酒、近女色、赌博、下棋一类的事,会使他们的心灵昏乱,以至于不讲品德,影响家庭的名誉。于是就把他们关在家里,控制他们的进出,断绝他们的交往,让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无知蠢笨,不近人情。

却不知道这不是个好办法。限制一旦放松,情窦马上就开了,就像火烧燃了整个草原,不可扑灭。更何况关在家里,没有什么可以操心的,暗地里做些不好的事,与到外面去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不如等他进出家门的时候,注意他与哪些人交往。即使有不好的事,见多了,听惯了,自然能够鉴别出来,一定会知道惭愧而不再去做。即使试着去做一做,也不至于无知蠢笨,完全被小人所左右牵制。

兴废有定理

【原文】

起家之人见所作事无不如意,以为智术巧妙如此,不知其命分偶然,志气洋洋,贪多图得。又自以为独能久远,不可破坏,岂不为造物者所窃笑。

盖其破坏之人或已生于其家,曰“子”曰“孙”,朝夕环立于侧者,皆他日为父祖破坏生事之人,恨其父祖目不及见耳。

前辈有建宅第,宴工匠于东庑曰:“此造宅之人。”宴子弟于西庑曰:“此卖宅之人。”后果如其言。近世士大夫有言:“目所可见者,谩尔经营;目所不及见者,不须置之谋虑。”此有识君子知非人力所及,其胸中宽泰与蔽迷之人如何?

【译文】

家业正兴旺的人,看到所做的事,没有不如意的,以为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太高造成的。他不知道命运都是很偶然的,洋洋得意,贪图得到更多,又自以为唯有自己能永远兴旺下去,不可能衰败,岂不是会被造物主所暗中讥笑吗?

大概使他家庭衰败的人,已经出生在他家了,或者是儿子或者是孙子,早上晚上都环绕在身边的,都是以后给父亲、祖父的衰败闯祸的人。遗憾的只是父亲、祖父不能亲眼看到罢了。

前辈老人中有建造房屋的,在东厢房中宴请工匠说:“这是造房子的人。”在西房中宴请子女们说:“这是卖房子的人。”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一般。近来的士大夫有人说:“活着能看见的,随便设计规划一下;活着看不到的,就不需放在谋划考虑之内了。”这是有见识的君子知道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他的心胸很宽广平畅,与蒙蔽迷惑的人比一比,孰优孰劣呢?

节用有常理

【原文】

人有财物,虑为人所窃,则必缄滕扃鐍封识之甚严。虑费用之无度而致耗散,则必算计较量,支用之甚节。然有甚严而有失者,盖百日之严,无一日之疏,则无失;百日严而一日不严,则一日之失,与百日不严同也。

有甚节而终至于匮乏者,盖百事节而无一事之费,则不至于匮乏;百事节而一事不节,则一事之费,与百事不节同也。

所谓百事者,自饮食、衣服、屋宅园馆、舆马仆御、器用,玩好,盖非一端。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不量财力而为之,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侈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年少主家事者宜深知之。

【译文】

人有钱财,担心被别人偷去,就一定要把它封起来锁起来,封闭得十分严密。担心花销太没有节制,以至于消耗掉了,就一定要计算、比较、衡量,支出、使用非常节约。然而也有非常谨慎也疏忽出漏子的,因为严格控制一百天,要一天都不疏忽才不会出漏子;严格控制一百天,只要疏忽了一天,那么一天疏忽与一百天都不严格也就是一样的了。

有非常节约却终至于缺乏财物的,这是由于一百件事都节约而没有一件事浪费,才不至于缺乏;一百件都节约而只要有一件事不节约,那么一件事的浪费,就与一百件事都不节约一样了。

所谓一百件事,吃喝衣服、房屋园林、馆园车马、器皿玩耍,总之不止一方面。豪爽和节约根据自己的财力决定,就不叫浪费;不根据自己的财力来花销,或者虽然财力可以承担,而过于奢侈,做些不必马上做的事,都是浪费。年纪轻而主管家务的人应该很明白这一点。

居官与居家

【原文】

居官当如居家,必有顾藉;居家当如居官,必有纲纪。

【译文】

做官就像治家,一定要有凭借依据;治家就像当官,一定要有纲领纪律。

周急贵乎当理

【原文】

人有患难不能济,困苦无所诉,贫乏不自存,而其人朴讷怀愧不能言于人者,吾虽无余,亦当随力周助。此人纵不能报,亦必知恩。

若其人本非窘乏,而以干谒为业,挟持便佞之术,遍谒贵人富人之门,过州干州,过县干县,有所得则以为己能,无所得则以为怨仇。在今日则无感德之心,在他日则无报德之事。正可以不恤不顾待之,岂可割吾之不敢用以资人之不当用?

【译文】

人有灾难不能度过,困苦无处倾诉,贫穷不能生活,而这个人本身又朴质腼腆,不愿向别人诉说,我即使没有多余的,也应当根据自己的力量加以帮助。这个人即使不能报答,也是知道你的恩惠的。

如果这个人本来不是窘迫缺乏财物,而是把访求当做职业,依仗自己巧言令色的本领,拜访遍当官的、有钱的人家的门,经过一州就向一州去乞求,经过一县就向一县去乞求,讨到一点就以为自己有本事,讨不到就把别人当仇人。在今天没有感激别人恩惠的想法,在以后也不会有报答别人恩惠的行动。这正可以不去管不去照顾他,哪里能把我都舍不得用的拿出来给不该用的人用呢?

不可轻受人恩

【原文】

居乡及在旅,不可轻受人之恩。方吾未达之时,受人之恩,常在吾怀,每见其人,常怀敬畏。而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

及吾荣达之后,遍报则有所不及,不报则为亏义。故虽一饭一缣,亦不可轻受。前辈见人仕宦,而广求知己。戒之曰:“受恩多,则难以立朝。”宜详味此。

【译文】

不管是住在乡里还是在外地,都不能够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恩惠。当我没有生活来源的时候,接受别人的恩惠,常记在心中,每当看到这个人,常怀着尊敬和畏惧,而别人也认为他对我有恩,经常有一种有恩于我的表情。

等到我显达之后,全都报答则没有能力,不报答则于道义有亏,所以即使一碗饭、一块布,也不能轻易接受。前辈们看到别人当官,到处去拉关系。就警告他们说:“接受别人恩惠太多,就难以秉公为朝廷办事。”应该细心地体会这一句话。

受人恩惠当记省

【原文】

今人受人恩惠多不记省,而有所惠于人,虽微物亦历历在心。古人言: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诚为难事。

【译文】

当今的人受到别人好处,多不记在心头,而对别人有好处,即使是很小一件事,也清楚地记在心里。古人说:“施舍别人不要老记着,受别人施舍不能不记着。”这真是一件困难的事。

报怨以直乃公心

【原文】

同类推荐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热门推荐
  •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王莽改制》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阿巴东的葬礼

    阿巴东的葬礼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至此,如烟上尘嚣

    至此,如烟上尘嚣

    听说,一个人一生爱的归宿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如果你认识我,或曾经认识我,那么请你告诉我,我是谁。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疯,那她已经病入膏肓。如果爱情是一种毒,那她已经无药可救。对于夏堇祎来说,上官可凡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上官可凡,她的青梅竹马,她的初恋,她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美好。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才华横溢、有内涵而不张扬,最重要的是:视她比生命珍贵,照顾她无微不至,对她好的让所有人都嫉妒。以至于让她产生依赖,形成了有他陪伴的习惯,以至于当他离开让她觉得是世界末日的来临,生不如死,备受煎熬与折磨,她不知道这辈子除了他还能爱上谁。她从不后悔,与他的相识、相知、相恋。天意弄人,本是所有人见证下的金童玉女,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天翻地覆,命运大转盘开始逆转……她因为这个男人疯癫。她甚至不知自己是否真的疯了。她也不确定,他到底是生是死。命运总是让他们百转千回。他们能否在神的祝福下,相守一生?上帝总是同他们开最大的玩笑。分开了又遇见,遇见了又分开。那个酷似上官可凡的莫安奈,性格也刚烈了很多,洒脱随性。她爱的到底是谁呢?上官可凡?莫安奈?如果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她该如何是好,她会做出怎样的抉择?麦嘉柯,一个一直默默守护她的男人。那个一路以来都对她不离不弃,陪伴在她身旁的男人。那个只有在她面前才会温情似水的男人。我们都知道,她无法对他视而不见。那么,到底,谁会是她最后的选择?安琪,大概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吧。她的付出到底值得不值得?尽管看到自己用生命去爱的男人眼里只有另一个女人,还是义无反顾地爱着,用她那颗羸弱的心脏,勇敢地爱着。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一个愿意和你一起流浪,一起看黑色河流,一起听寂寞风声的人,他却突然不再和你共用一个灵魂。那么,怎么办呢。上官楚歌,最大的悬念,最神秘的人物。整个故事,难道是你是始作俑者?难道这只是个骗局?这到底是个充满阴谋的故事?还是充满爱与心酸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虚幻如尘嚣,却催人泪下的爱的纠葛。以清新隽永的写法,谱一曲现代都市永恒的悲歌,里面有你的影子吗
  • 丫鬟翻身凤逆天下

    丫鬟翻身凤逆天下

    穿越就穿越了吧,竟然是一个贫民丫鬟。“贫民丫鬟怎么了?就不能做皇妃的陪嫁吗?”哼哼,我看谁敢说个不字。“呵……没人吭声了吧。那就都给我闭嘴。”“嗯,皇上呀。我累了,你帮我捶捶肩膀吧。”“咦,爱妃,你”爱妃?你认错人了吧。某女邪恶一笑,“皇上,我只是个丫鬟。”
  • 死亡开端

    死亡开端

    新书洪荒历已发,字数挺多的了,可以开始食用,味道估计还不错。
  • 密十三

    密十三

    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
  • 凤箫寒

    凤箫寒

    身负师门重托,励志誓除奸邪!东晋风雨飘摇之际,权臣桓温当道,谢安孤掌难鸣,兼且五斗米教阴忍待发,虽一介弱质女流,亦要匡济天下!无奈情根难断,总归长路漫漫向前看,君在黄河长江岸,妾身鬓发已霜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