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06

第6章 袁氏世范(5)

处己接物,而常怀慢心、伪心、妒心、疑心者,皆自取轻辱于人,盛德君子所不为也。慢心之人自不如人,而好轻薄人。见敌己以下之人,及有求于我者,面前即不加礼,背后又窃讥笑。若能回省自身,则愧汗浃背矣。伪心之人言语委曲,若甚相厚,而中心乃大不然。一时之间人所信慕,用之再三则踪迹露见,为人所唾去矣。妒心之人常欲我之高出于人,故闻有称道人之美者,则忿然不平,以为不然;闻人有不如人者,则欣然笑快,此何加损于人,只厚怨耳。疑心之人,人之出言,未尝有心,而反复思绎曰:“此讥我何事?此笑我何事?”则与人缔怨,常萌于此。贤者闻人讥笑,若不闻焉,此岂不省事!

【译文】

待人接物,如果常常怀着傲慢、虚伪、嫉妒、怀疑之心,就会让人看不起,这也是被品德高尚的君子所鄙视的。怀有傲慢之心的人,自己明明不如别人,却喜欢轻视别人。见到地位比自己低下并有求于己的人,不仅当面不能以礼相待,而且背后又暗地讥笑人家。这种人如果能反省一下自身,就应该惭愧得汗流浃背。怀有虚伪之心的人,言语十分委婉动听,似乎很诚恳,而心中却不以为然。这种人一时可能会得到别人的敬慕,但他把同样的手段用之再三,就会暴露出本来面目而被人唾弃。怀有嫉妒之心的人,常常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所以当听到有人被夸奖时,就感到忿忿不平,认为这种夸奖是错误的。而当听到别人有不顺心的事时,就幸灾乐祸。其实,这种行为对别人又有什么损害呢?只能徒增别人对你的怨恨而已。怀有疑心的人,别人言者无意,他却听者有心,并反复说:“这一定是在讥讽我什么事?那一定是在嘲笑我什么事?”这种人与人结怨,往往是从此开始的。贤明的人对于别人的非议,总能做到泰然处之,这岂不是省却了许多烦恼。

人贵忠信笃敬

【原文】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人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译文】

言论必须讲究忠信,行为要奉行恭敬的原则,这是圣人教人们获取乡亲尊敬的方法。发家致富,以不损人利己为前提,患难之时,以不妨碍别人而利己为基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忠”。一旦许诺,哪怕是极小的事,也一定要实现;一旦有约,一刻都不改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待人接物要宽厚诚实,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笃”。对地位低下的人能以礼相待,言辞谦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敬”。如果能够这样做,不仅能获得乡亲们的尊敬,而且能够诸事皆顺。然而,恭敬一事,因为于己无损,世人都能做到,只是有些人不能表里如一,表面上待人很好,而心中却并非如此,这就是能敬而不能笃,君子把这种人称为小人。久而久之,乡亲们就不再尊敬他了。

厚于责己而薄责人

【原文】

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如在己者未尽,而以责人,人亦以此责我矣。今世之人能自省其忠、信、笃、敬者盖寡,能责人以忠、信、笃、敬者皆然也。虽然,在我者既尽,在人者也不必深责。今有人能尽其在我者固善矣,乃欲责人之似己,一或不满吾意,则疾之己甚,亦非有容德者,只益贻怨于人耳!

【译文】

忠诚、信实、厚道、尊敬的品格先要自己养成,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如果自己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就以此来要求别人,而别人也会以此来要求你。现在能自我反省是否做到了忠诚、信实、厚道、尊敬的人是很少的,而以忠诚、信实、厚道、尊敬来要求别人的人却很多。其实,即使自己做到了忠诚、信实、厚道、尊敬,也不必要求别人也能尽数做到。现在有人能够自己做到忠诚、信实、厚道、尊敬,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因此而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做到这一点,稍不如意就心生痛恨,这种人缺少容人之德,很容易与人结仇。

处事当无愧心

【原文】

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肆,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者以谓“吾心以为神之至也”,尚不可得而窥测,况不信其神之在左右,而以厌射之心处之,则亦何所不至哉?

【译文】

现在有人去干坏事,庆幸没有被别人看到,以至心安理得,无所顾忌。殊不知,干坏事虽可掩人耳目,却逃不出神的明察。我们做事时,内心认为是可行的,别人虽然不知道,但神已知道了;我们做事时,内心认为不该做,别人虽然不知道,但神已经知道了。我的心就是神,神就代表着祸福,内心不能欺骗,神也不能欺骗。《诗经》上说:“神的到来是不可测度的,怎么可以厌恶呢?”佛教徒认为“我的心感觉到神的到来”,尚且不能探测,更何况有的人不相信神在自己身边,而以厌恶之心对待,那么,还有什么事做不出的呢?

为恶祷神为无益

【原文】

人为善事而未遂,祷之于神,求其阴助,虽未见效,言之亦无愧。至于为恶而未遂,亦祷之于神,求其阴助,岂非欺罔!如谋为盗贼而祷之于神,争讼无理而祷之于神,使神果从其言而幸中,此乃贻怒于神,开其祸端耳。

【译文】

人们做善事没有成功而向神祈祷,请求神暗中帮助自己,虽然没有见到什么成效,心中也不会感到任何羞愧。至于干坏事没有成功也向神祈祷,希望神能暗中帮助自己,这岂不是自欺欺人吗?比如想去当盗贼而祈求神的保佑,在与人争吵、打官司理亏时去祈求神的保护,即使侥幸成功,这也是惹怒神,开祸端。

公平正直人之当然

【原文】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为言,况下此者哉!彼有行己不当理者,中有所慊,动辄知畏,犹能避远灾祸,以保其身。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之耳。

【译文】

人自己能够做到公平正直,可以以此来事奉神,而不能以此来怠慢了神;可以以此来对待人,而不能以此来自傲。连孔子都说过:敬鬼神、事奉大夫、敬畏大人,何况庶民百姓呢?自己处事没有道理时,应该知道有所畏惧,这样才能躲避灾祸,保全自身。至于君子有时也遇到一些灾难,这多半是由于他过于自负所引起的。

悔心为善之几

【原文】

人之处事,能常悔往事之非,常悔前言之失,常悔往年之未有知识,其贤德之进,所谓长日加益,而人不自知也。古人谓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者,可不勉哉!

【译文】

人能够经常对以往做过的坏事感到懊悔,对以前说过的话感到心神不安,对过去的无知感到羞愧,那么,他的品德修养就有所长进了。这就是所谓随着年龄的增长,品德方面有了进步,而本人却毫无察觉。古人说,年纪到了六十,就应该知道前五十九年做的错事。我们难道不应该以此自勉吗?

恶事可戒而不可为

【原文】

凡人为不善事而不成,正不须怨天尤人,此乃天之所爱,终无后患。如见他人为不善事常称意者,不须多羡,此乃天之所弃。待其积恶深厚,从而殄灭之。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姑少待之,当自见也。

【译文】

凡是人做坏事而不成,不需要抱怨天抱怨人,这是天对你还很爱护,这样最终还不会有什么灾难。如果看到别的人做坏事常常做成了,不需要羡慕他,这是上天把他抛弃了。等到他的罪恶积累多了,就把他消灭掉。即使灾祸不降临在他身上,也会降临在他的子孙身上。姑且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就自然可以看到。

小人当敬远

【原文】

人之平居,欲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矣;小人之言多刻薄浮华,此言先入于吾心,及吾之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矣。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好凌人而不觉矣;朝夕闻人游荡、不事绳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矣。如此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也。

【译文】

一个人平时生活,之所以要接近君子而疏远小人,是因为君子所说的话,多是厚道端庄的,这种话先进到我的心中,到了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也会厚道端庄的。小人所说的话,多是刻薄浮华的,这种话先进到我的心中,到了我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也就刻薄浮华了。又像早晚听到别人盛气凌人的话,我也就将不自觉地盛气凌人;早晚听到别人不加检点的放荡之言,我也就将不自觉地放荡不加检点了。像这样不止一件事,不是有很强的自制力,就必然免不了逐渐沾染上这些毛病。

老成之言更事多

【原文】

老成之人,言有迂阔,而更事为多。后生虽天资聪明,而见识终有不及。后生例以老成为迂阔,凡其身试见效之言欲以训后生者,后生厌听而毁诋者多矣。及后生年齿渐长,历事渐多,方悟老成之言可以佩服,然已在险阻艰难备尝之后矣。

【译文】

年长成熟的人,说话迂阔,而经历的事情却很多。年轻人虽然天资聪明,而见识却赶不上他们。年轻人照例把年长成熟当作迂阔,凡是亲身经历过取得成效的话语,要拿来训导年轻人,年轻人不听而指责他们的太多了。等到年轻人年纪逐渐增大,经历的事也逐渐多了,才领悟到年长成熟人的话,可以佩服。然而这时已在尝尽艰辛之后了。

君子有过必思改

【原文】

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有过失,非其父兄,孰肯诲责;非其契爱,孰肯谏谕。泛然相识,不过背后窃议之耳。君子惟恐有过,密访人之有言,求谢而思改。小人闻人之有言,则好为强辩,至绝往来,或起争讼者有矣。

【译文】

圣贤也不能没有错误,更何况人不是圣贤,谁能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呢。人有了错误,不是他的父亲兄弟,谁会去教诲、责备,不是他的亲密朋友,谁会去劝说?泛泛的认识,不过是背后偷偷地议论一番罢了。君子就怕有错误,暗地里去访问别人的议论,承认错误而想着改正;小人听到别人的议论,喜欢强言辩解,一直到跟别人断绝往来,有的还要发生矛盾纠纷。

言语贵简当

【原文】

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译文】

谨言慎语,自己就会少一点后悔,别人就会少一点怨气。

觉人不善知自警

【原文】

不善人虽人所共恶,然亦有益于人。大抵见不善人则警惧,不至自为不善。不见不善人则放肆,或至自为不善而不觉。故家无不善人,则孝友之行不彰;乡无不善人,则诚厚之迹不著。譬如磨石,彼自销损耳,刀斧资之以为利。老子云:“不善人乃善人之资。”谓此尔。若见不善人而与之同恶相济及与之争为长雄,则有损而已,夫何益?

【译文】

坏人虽然大家都很厌恶,但也对大家有益处。这就是看到不好的人就警惕害怕,自己也就不至于做坏事。没看到不好的人就放肆,这样就会自己做出不好的事也不知道。所以家里没有不好的人,孝顺、友爱的行动也就显现不出来;乡里没有不好的人,诚实、厚道的形迹也就不显著。古代人物好比磨刀石,磨刀石自己磨损罢了,刀和斧头却利用它来磨快了自己。《老子》说:“不好人是好人利用的东西。”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如果看到不好的人而与他同流合污,并且与他比比谁更厉害,就只有对自己有损,有什么好处?

正己可以正人

【原文】

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惟不然,岂不反为所笑?

【译文】

勉励别人做好事,劝阻人做坏事,固然是好事。但首先必须自我反省一下:如果我平时自己做得不好,岂止别人不会听我的话,反而为别人所轻视。就如自己当朝臣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才可教导人怎样当好朝臣;自己处理政事有成效,才能教导人怎样去从政;自己的才学为人所尊重,才能教导人增进修养的关键在哪儿;自己的性格品行为人所重视,才能教导人操守行为的详细方法;自己能亲身致富,才可教导人治家的方法;自己能在父母身边而和睦无隔阂,才能教导人孝顺的行动。如果不是如此,岂不是反被人讥笑吗?

浮言不足恤

【原文】

人之出言至善,而或有议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盖众心难一,众口难齐如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于理无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辩。

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一时守令,皆不能免,况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无所畏,或轻议己,亦何怪焉!大抵指是为非,必妒忌之人,及素有仇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论,正当勿恤勿辩也。

【译文】

人们话说得虽好,却仍有议论的;人们做事很得当,却仍有责怪的。人多了,心就难于统一,口味就难于一致,竟到如此地步。君子说话办事,如果在自己心里衡量一下,用古代的训导来考察一下,向贤良的人去咨询一下,如果不违背道理,那么乱纷纷的议论,都不用去管它,也不必去辩解。

自古以来的圣人,当代的宰相和大臣,一时的太守、县令,都不能避免被人议论,更何况住在乡里,同为百姓,没有什么可敬畏的,被人轻易地议论,又有什么奇怪呢?基本上来说,把对的说成错的人,都是妒忌的人,和平时就有仇怨的人。这类人哪足以决定大家的公论呢?可以不去管它不去辩解了。

谀巽之言多奸诈

【原文】

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我而我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

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喜其言与己暗合者,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而不悟,奈何?

【译文】

有喜欢宣扬我优点的人,使我喜欢听而感受不到他是谄媚的,这是小人当中最奸诈狡猾的。他当着我的面奉承我而我很高兴,等到他回去跟别人说时,保不准不暗地里讥笑我被他愚弄了呢。

有喜欢揣摸别人的意向的人,先开个头,引导他,逢迎他,使他喜欢自己的话,与自己暗中相合,这种人也是小人当中最奸诈狡猾的。他揣摸我的意思而最终与我相一致,等到他退下去跟别人说,也保不准不暗地里笑我被他料中了呢。这样即使是很好的人,也甘心被他侮辱而发觉不了,有什么办法呢?

凡事不为已甚

【原文】

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辱之,为之不已。人或起而我应,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

人有讼人而人不较者,人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攻之。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辩,恐理亏而不能逃罪矣。

【译文】

同类推荐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万兽掌控者

    万兽掌控者

    秦朗穿越到纵横大陆,这是一个操纵魔法,魔兽横行的世界,唯有掌握最精湛的魔法,才会挣得一席之地,各种珍奇异兽,会给秦朗带来什么样的奇遇,且看一届废材的穿越者秦朗,如何在纵横大陆叱咤风云,最终唯我独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增强免疫力食谱

    增强免疫力食谱

    如何来增强人的免疫力,已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美食天下(第2辑):增强免疫力食谱》可以使您和您的家人能通过食疗方法不断增强肌体的免疫力,实现健康长寿的梦想。人体大多数疾病都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制订行之有效的饮食方案,通过食补调节体内微生态平衡,吃出免疫力,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与病毒的侵害。
  • 彼时少年

    彼时少年

    许多灵感与文字都是在深夜里涌现出来的。它们仿佛是暗黑天幕下不经意绽放的烟花,绚丽而璀璨。
  • 青春hold不住:唯有爱永伤

    青春hold不住:唯有爱永伤

    凌晨三点,孙叶躲在医院的洗手间内默默垂泪。她来例假了,可是他支走了舍友,赶走了护士,她一个手臂骨折的病人,无力的看着眼前的卫生巾……不就是小时候说过他“别以为自己长的好看就可以欺负人!男大十八变,你肯定越变越难看”嘛!不就是在他说他是处男的时候,趁机要挟了一句“我可以不说出去你不举的秘密,但是我的毕业论文就交给你了”嘛!他至于怀恨在心嘛!王辰皓守在门外,奸笑腹语,亲爱的小怪兽,我看你能嚣张到什么时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逆修

    逆修

    被毁灭了所有的王诩在地狱般的地方生存下来后,重生的他冷血,淡然,整个世界没有他在意的东西。他所要做的就是完成他爹死去时的那句话,站在巅峰!可是他的命,却有那么多的人想来拿,他的命,他能留住几时?他的路,又能走到那一步?
  • 红颜祸水背后真相:褒姒传

    红颜祸水背后真相:褒姒传

    自古红颜多祸水,西周褒姒,一笑倾城。人人都知道,为了得褒姒欢心,周幽王不惜荒废朝纲;人人都知道,为了让褒姒为后,周幽王不惜杀妻弑子;人人都知道,为了搏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葬送百年大周基业!人人都骂她是红颜祸水,人人却又羡慕她有幽王的痴心错付。从没人知道,她居于琼台之上,是从皑皑白骨中全身而退,满身伤痕;从没人知道,她丹凤朝阳,贵为一国之后,是背弃了家族的盟誓,断臂求生;从没人知道,她盛极荣宠,是承载了多少不愿与不幸,笑容下肮脏的血污,有谁知,又有谁怜?人人都知道她不笑,可没人知道,她不笑,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开心的事情。……
  • 倾城小农女

    倾城小农女

    为嘛一道圣旨下来,她就成了将军大人的第13位妻子,有人说将军生了一副克妻相,咳咳!最重要的还是将军大人长得其实挺有型的.......,总之身边的人对她这位将军夫人的头衔都不太看好,不带你这样开的。”冷莫子仰天大叫,还是一个美人胚子为嘛住的还是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有人说将军残暴不仁。咦!将军夫人其实还蛮好用的,“老天!玩笑,拿着圣旨狐假虎威,想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女王,却穿越到一个蓬头垢面,被人抛弃的小姐身上,你说蓬头垢面也就算了,反正洗干净,县令见了她也要跪在地上点头哈腰的,住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就算了,赚点钱,修一间让人羡慕的宅子就成。
  • 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做人做事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青少年做人做事课

    本书将成功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一个个清新优美、积极向上、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指导并鼓舞青少年,为他们开启一扇成功做人做事的智慧之门,使他们从中有所启迪、感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