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000000002

第2章 淡泊,旷达,超脱(1)

圣人般虚淡的心境

《庄子》中曾提到过一个女人,她在与南伯子葵地交谈的时候讲了这样一段话:“你知道卜梁倚吗?他有圣人般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而我呢,我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那种明敏的才气。我本想如果用虚淡的心境去教导他,没准他果真能成为圣人。然而,结果却不是这样。虽然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给具有圣人才气的人看起来更容易些,但我还是选择持守着告诉他,结果,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看到他已经可以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结果,他七天之后就能遗忘万物。看到他已经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结果他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己的存在。等到他遗忘了自己的存在,他的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澈。当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澈,他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当他感受了道,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当他超越古今的时限可以在历史中穿梭,那么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当你摒除了生也就没有了死,因为没有了死的对比,那时候的生也就不存在了。”

庄子认为,一个可以学道的人,必须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否则,这个人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跟随着众人行走于声色名利之中,永远没有醒悟的那一天。一个人,只有学会了修养自己的心灵,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才有可能像庄子一样,达生而逍遥。

心灵的淡泊,能与宇宙时空中无穷无尽的能量连接在一起,潜移默化地使人的灵魂升华,会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变得永远充满神秘色彩。为了放淡自己的各种欲望,我习惯在孤灯夜静的书案前,头靠着松软的椅背,轻轻地合上疲惫的眼睛,闭目养神,忘记自己,忘记世上困扰人的一切。在宁静中,我的生命变得犹如满天的轻风细雨那样悠长、清澈、温和,缓缓地逍遥于宇宙时空之中……

一个人要想消除心灵的烦恼,淡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珍爱生命,就必须修身养性。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不动的高山,安贫乐道;不能像水中的杂草,随波逐流。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改变心中的宁静。身在红尘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云之上。

侧耳倾听蝉鸣声

默雷禅师有个叫东阳的小徒弟。

这位小徒弟看到他的师兄们,每天早晚都分别到大师的房中请求参禅开示,师父给他们公案,用来拴住心猿意马,于是他也请求师父指点。

“等等吧,你的年纪太小了。”但东阳坚持要参禅,大师也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参禅的时候,东阳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在师父的旁边坐下。

“你可以听到两只手掌相击的声音,”默雷微微含笑地说道,“现在,你去听一只手的声音。”

东阳鞠了一躬,返回寝室后,专心致志地用心参究这个公案。

一阵轻妙的音乐从窗口飘入。“啊,有了,”他叫道,“我会了!”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老师要他举示只手之声时,他便演奏了艺伎的那种音乐。

“不是,不是,”默雷说道,“那并不是只手之声。只手之声你根本就没有听到。”

东阳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因此,他就把住处搬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这里万籁俱寂,什么也听不见。“什么是只手之声呢?”思量之间,他忽然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只手之声了。”东阳在心里说道。

于是他再度来到师父的面前,模拟了滴水之声。

“那是滴水之声,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东阳继续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

他听到风的鸣声,也被否定了;他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但也被驳回了。

只手之声也不是蝉鸣声、叶落声……

东阳往默雷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未获认可。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想了近一年的工夫,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他后来谈自己的体会说:“我再也不东想西想了,因此,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听”到只手之声了。

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谜,人最不了解、最不明白的,恰恰是人本身。

我们活着毕竟要关照好自己,生命是我们从造化接受的恩赐,我们有愿望也有责任去善待这项恩赐。珍视我们的心灵,醒悟自觉,尝试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将整个心灵融入自然中,倾听自然的声音,用自然的营养滋润我们的思想和灵魂,使我们自由的心灵飞翔在宇宙深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上面这首偈是六祖慧能所作。据说,五祖弘忍退位时,想从众弟子中找一个有才能的人来做接班人。于是,他就把众弟子招来,对他们说:“你们听了我这么长时间的弘法布道,也不知道你们悟了没有。诸位各作一首偈子呈来,让我看看你们修行的成绩。中意的话,就把衣钵传他。”

在众多的徒弟中,当时有一位名叫神秀的上座和尚,资历很深,读了很多经书,颇有学问,深得弘忍器重,大家认为这回呈偈受衣钵的人非他莫属。神秀为人持重,虽自知为众望所归,但还是把精心写的一首匿名偈子,乘天黑贴在廊壁上。第二天人们见到了这首偈子。偈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一直在碓房舂米,并不知五祖要学人呈偈选法嗣的事。当有人念着神秀的偈子从碓房经过时,慧能不禁感叹道:“好倒是好,但并未到家。”

那人听了慧能的感慨,不禁呵责道:“你一个舂米的行者,胡说什么?”

慧能也不跟他计较,当下想好了一首偈子。到了晚上,找一位童子带他到了廊壁下,请人代笔把他的偈子写上。这首偈就是我们上面看到的。

五祖读后说道:“这是谁作的?也没有见姓。”虽然如此,但由这首偈子,弘忍更加认识到慧能是成大器的材料。为了掩人议论,弘忍脱下鞋子,用鞋底把慧能的偈子擦掉了。

到了晚上,慧能还在碓房干活,五祖悄然而至。寒暄过后,五祖用手杖在碓石上敲了三下,转身走了。慧能会意,便在三更时刻到五祖房中。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当听到“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言下大悟。印心之后,弘忍随即传法衣与他,慧能即为禅宗六祖。

如果用一个字来分别概括这两个偈,那么神秀偈为“戒”,慧能偈为“空”。

神秀偈执障身心,要人终生不断地拂尘拭埃,这是渐修的法门,并未达到究竟空的境界;慧能偈虽否定了身执和心执,但也有执空之弊。所谓空无一物,是在心念的不停流动中,不停滞,不执著,有而非有,空而非空;如果执空不放,也是一种挂碍、沾滞,必将堕入魔障中。

无我是佛界,忘我是道场

慧忠禅师就是一个心外无物的人,可以说,他已经达到了大彻大悟的无我忘我的境界。印度的三藏法师自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让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察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禅师心迹,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迷惑。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南怀瑾曾说:“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行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佛了。”这个佛,无我,自然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做到了无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那么真正无我就是佛的境界。

功成自然退,扁舟泛五湖

李泌一生中多次因各种原因离开朝廷这个权力中心。玄宗天宝年间,当时隐居南岳嵩山的李泌上书玄宗,议论时政,颇受重视,却遭到杨国忠的忌恨。杨国忠毁谤李泌以《感遇诗》讽喻朝政,李泌被送往蕲春郡安置,他索性“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后来自从肃宗灵武即位时起,李泌就一直在肃宗身边,为平叛出谋划策,虽未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因而招来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猜忌。收复京师后,为了躲避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灾祸,也由于叛乱消弭、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进衡山修道。代宗刚一即位,又将李泌召至京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使其破戒入俗,李泌顺其自然。当时的权相元载将其视作朝中潜在的威胁,寻找名目再次将李泌逐出。后来,元载被诛,李泌又被召回,却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衮的排斥,再次离京。建中年间,泾原兵变,身处危难的德宗又把李泌招至身边。

李泌屡蹶屡起、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其恰当的处世方法和豁达的心态。其行入世,其心出世,所以社稷有难时,义不容辞,视为理所当然;国难平定后,全身而退,没有丝毫留恋。李泌已达到了顺应外物、无我无己的境界,正如儒家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建功立业,“藏”则修身养性,出世入世都充实而平静。李泌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朝廷内外倾轧混乱,若要明哲保身,必须避免卷入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心系社稷,远离权力,无视名利,谦退处世,顺其自然,乃李泌的处世要诀。

身做入世事,心在尘缘外。唐朝李泌便为世人演绎了一段出世心境入世行的处世佳话。他睿智的处世态度充分显现了一位政治家、宗教家的高超智慧。该仕则仕,该隐则隐,无为之为,无可无不可。

李泌有一阙《长歌行》: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君主独宠淡漠妻

    君主独宠淡漠妻

    他,乔氏帝国创造者乔以藤,冷漠果决,不易亲近。殊不知,冷漠总裁也有柔情似水细致入微的一面,但只对她,尹依然。当五岁的他初遇四岁的她,一米阳光,一抹微笑,换的她华丽转身人生逆转更换得他一往情深一世宠爱。十八年来,他默默守护,伴她走过最美的青春岁月。直至大学毕业前夕,她竟离奇失踪,使他判若两人。接手公司,急速扩张。他风生水起,只为站在世界顶端指引她回家的路。三年后,她意外归来。青梅竹马变身亲密夫妻。幸福生活背后,一个掩藏多年的惊天阴谋渐渐揭开…
  • 飞刀是怎样炼成的

    飞刀是怎样炼成的

    当今世界七大门派,其中侠客联盟汇聚天下精英,云集世间高手,声势尤为浩大!且畅行侠义之道,美名遍天下,肩负着正道昌盛的职责,是为正义之首。并且每年都会有派出专门发掘新人的【侠探】,到世界各地挑选新人,加以培养和锻造,并给予优秀弟子颁发象征着侠客身份的【侠客令牌】,以及丰厚财富和特殊待遇,令他们行侠仗义。陆风因为高考失误而名落孙山,失意之时,却得知被侠客联盟侠探选中,从而进入侠客联盟学习,从此踏上侠客之路······
  • 花田喜事:傲世医女斗邪夫

    花田喜事:傲世医女斗邪夫

    人家都说,穿越是为了世界的平衡,而沐槿熙却是很特别的……沐槿熙的一朝穿越,成为了一代村姑,村姑不要紧,还是一个地区出名的老姑婆?我倒,明明是18年华,为什么叫老姑婆?没人要?才不信,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她才不信堂堂一个医院主刀医生,凭借着她的天才医术,才不信在这个鸟不拉屎,猪不生蛋,鱼不产卵的地方会没有她沐槿熙的一席之地?【喜欢谨可进群哦!℡喃宮谨の家族-58456455】
  • 守妻生财之农妇当自强

    守妻生财之农妇当自强

    对冷寒来说,穿越什么都无所谓,只是换了一个时空活着而已,虽然很穷,一个馊馒头吃三顿,她不在乎,可面前这个六七八岁的孩子,一次次跟她说。“娘亲,你不要丢下思锦好不好?”“娘亲,你去哪里都带上思锦好不好?”“娘亲,你吃,思锦不饿,真的不饿!”“娘亲,世界那么大,可思锦觉得呆在娘亲身边是最幸福的!”“娘亲,你一定要等思锦长大,然后赚好多银子,让娘亲过好日子!”“娘亲…”她冰冷的心似乎融化了,慢慢的变得暖和,慢慢的接受了他。既然接受了他,她也不能整日做废人,等着小小的他出去乞讨度日。想方设法赚钱买房买地买奴仆,带着孩子奔小康。男人对于冷寒来说,有和没有并无区别,只是一张床以前睡一个人,后来睡两个人,只是这憨厚的男人一次次对她说。“寒,有事尽管说一声,大壮什么都没有,有的是力气!”“寒,不管你要做什么,大壮都无条件支持你!”“寒,这世间谁也不能欺负你,谁要是欺负你,大壮就是豁出命,也要为你讨一个公道!”他不是最英俊的,也不是最聪明的,更不是最富裕的,他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农民,可冷寒知道,将大壮是用命在爱她。一边努力赚钱,一边努力教导两个男人独挡一面。待到万贯家财时,有夫有子如此,她在偷偷笑。【片段一】挑拨离间“大壮啊,你整日围着一个女人屁股打转,丢尽我们男人的脸,你羞不羞啊!”“羞是什么东西,多少银子一斤?你有,你卖不?”【片段二】自以为是“冷寒,你看我,英俊潇洒,仪表堂堂,要钱有钱,要权有权,你跟我回去,正妻之位还是你的!”“这是谁家的男人,怎么不看好,让他在路边乱吠,咬着人怎么办!”这是一个齐心协力赚钱养家的种田故事。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若是加上一个懂事早熟的小屁孩,那又该是如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亿万首席的腹黑新娘

    她是前世造了孽,才会遇见了这个男人——一天到晚跟自己过不去,整天叨叨叨;明明就是个腹黑男,还装什么人品爆发户!别对着她耍温柔玩霸道好吗?她又不是纯情小女人……威逼利诱,挑衅玩暧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好,看在你这么喜欢我的份上,我就爱你!但为什么你将温柔与爱情瞬间抽离,到头来全是一场精心演绎的欺骗?再遇见——求别说你爱我,我都已经不喜欢你了,所以我的首席,听清楚:床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读者可加群:298554155,进行讨论,拍砖!敲门金手指:任何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