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3100000005

第5章 识人篇(5)

“多出色的书,如果能与韩非见一面,死而无憾。”

此时,恰逢秦王的长史李斯入内办事,见到大王如此感慨,便向前询问何故。秦王嬴政请李斯阅读案上的竹简,并说道:“先生博学,请看案上的竹简,竟是出自何人之手?”

李斯遵命披阅竹简,片刻间便抬起头,笑着对秦王嬴政说:“禀告大王,此书简是韩国公子韩非著作的,韩非是我的同门,曾一道受学于荀况先生多年,因此能够一望而知。

李斯是楚国人,与韩非同是荀子的门下,但成绩却不及韩非,后投效秦国,是吕不韦的食客之一,因此能够接近秦王而成为幕僚。听了李斯的回答,秦王嬴政陷入了沉思之中。

韩非的论著之中,但最有代表性的是《五蠹》和《孤愤》。正是这两篇引起了秦王的共鸣和感触。

在《五蠹》篇中,韩非子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治国方案,以为如此便可国富、强兵,积蓄其统一天下的王资,一旦时机有利,便可以借此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大帝国。

在《孤愤》篇中,韩非尖锐而明确地指出,国家与君主的最大危害,来自那些“无令而擅为、亏法而利私、耗国以便家”的“贵重之臣”。而能够明察贵重之臣阴情和矫正贵重之臣好行的,则是“智术能法之人”。韩非指出,在贵重之臣和智能之士之间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贵重之臣由于“力能得其君”,而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智能之士却往往惨遭杀害。

可见,韩非在《五蠹》篇中又规划了富国强兵的具体方案,并且提出了兼并天下建立帝国,在《孤愤》篇中指出了加强君主权利的要害所在,这正是秦王嬴政所日思夜想的大事。韩非为秦王所日思夜想的大事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每句话都说在了他的心坎上,使秦王犹如夜见明灯。既然如此,他怎能不发出感慨呢?

秦王立刻派遣使者到韩国,要求见韩非一面。韩非到了秦国,向秦王政上书,建议打破六国合纵的盟约,阐述统一天下策略。秦王非常高兴,并以韩非的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最终成为春秋战国战乱纷争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使秦国统一了六国。

用人点拨

了解贤才,是智慧;推荐贤才,是仁爱;引进贤才,是道义和职责。有了这三种品质,还有什么能超过他呢?所以,用人者应提倡举荐人才,并奖赏和重用那些善于发现人才的人。但用人者应先让手下人知道,只要是人才便都有用武之地。

骨刚则质刚,骨柔则质弱。

汉高祖刘邦仁厚爱人,喜欢施予,意志豁达,胸襟开阔,常表现出大度宽宏的气量,但不肯从事农作生产。到了壮年,他试着做官,但也只做到泗水亭长。

刘邦常常向王媪、武负二人赊酒喝。一次,刘邦喝醉,卧不能起。武负、王媪隐隐约约看见刘邦身体上面有龙出现,感到非常奇怪。在此之前,刘邦每次来买酒,便在酒馆中畅饮,王媪、武负二人按酒价数倍记账。当二人见刘邦醉卧而有龙出现的怪事以后,,这两家酒馆撕了账单,便不再向刘邦索债。

单父县人吕公与沛县令是故友,关系十分密切。吕公为了躲避仇人,举家迁到沛县来,跟随沛县令而在沛县落户。沛县中多豪杰吏人,听说沛县令有贵客到来,都前往沛县令家中道贺。当时萧何为沛县令的主吏,他告诉贵宾们:“凡是致赠礼金,不满一千钱的,就请他坐在堂外进餐。”

刘邦当时做亭长,平日就非常轻视沛县衙中吏人。于是他假写了一张礼帖,上写:“贺钱一万。”实际他连一文钱都没有带去。这个礼帖送到吕公手上,吕公看了大惊,立即起身迎接刘邦于门前。吕公好给人相面,看见刘邦的状貌特殊,因而特别敬重,引刘邦入座。萧何向吕公说:“刘邦这个人,常常大话说得多,能做成的事很少。”刘邦因吕公对他敬重,便轻侮诸客,高坐上座,毫不谦让。

吕公因刘邦状貌之奇,乃在席间以目示意,坚留刘邦不要退席。于是刘邦便留下来,在客人都散去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年少的时候,就好给人相面。我相过人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位像你的相貌这样高贵的。我希望你能多多自爱。”

吕公稍停说:“我有一个女儿,愿意做你执箕帚的妻子。”

酒席宴罢,吕公的夫人对吕公决定将女儿嫁给刘邦的事情非常生气。吕公的夫人气愤地对吕公说:“你平素总是说,这个女儿是奇特不寻常的,应该嫁与贵人。沛县令和你相交极好,求我们女儿,你不肯。为什么自己胡乱地就把女儿许给刘邦了?”吕公说:“这就不是孩童女子所能了解的事了。”吕公终于把女儿嫁与刘邦。吕公的女儿就是后来的吕后,生了孝惠皇帝和鲁元公主。

用人点拨

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辨他的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弱,其人柔弱。在鉴识人才时,认为“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有开门见山的作用。他经常将“筋”和“骨”联在一起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勇怯。

刘邦用人先识人

秦亡以后,楚汉相争。在初期,刘邦与项羽相比,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处于完全的劣势。在各路义军进攻秦的时候,曾共同约定,谁先进入秦都咸阳谁就为王,但刘邦首先攻入咸阳以后,慑于项羽威势,非但不敢擅自称王,而且不得不封存库银,静候项羽到来。项羽欲除刘邦,便在鸿门摆宴,邀他前往。刘邦虽明知杀机四伏,却只有硬着头皮前往,亏得张良、樊哙等人拼力保驾,刘邦才得以死里逃生,刘邦对项羽的畏惧,双方实力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可楚汉战争的结局却是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刘邦登基,做了皇帝,到底刘邦胜于何处呢?原因很复杂,可究其根本,则在于“能否得人用人”上,而用人先识人。正是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定都洛阳。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摆宴庆功。他回首自己出身草莽,斩白蛇而起义,却能转战南北,终成帝业,感到十分满意自得,他想听一下臣属们对于自己在楚汉之争中获胜的原因作何看法。刘邦要大臣们说实话,不必隐瞒自己的想法。

高陵和王起二人回答说:“您与项羽为人处世大不相同。您对人傲慢无理,但您在派人攻克城池和占领地盘以后,就用所得到的城池和王地用来封赏取胜的将领;与此相对照,项羽对人很仁爱恭敬,可嫉贤妒能,加害忠臣,怀疑贤良,打胜仗后不给人记功,得到土地也不给人奖赏。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听完说道:“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不绝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我又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他们,这也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这就是他所以被我消灭的原因。”

刘邦的这番话确实很深刻,道出了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项羽并非手下无人,当初他力量强大,名声显赫,志士能人纷纷前往投奔,可他很少能充分利用,委以重任。他最得力最有才识的谋士范增,得到了他的尊重,称为“亚父”,可还是得不到他的信任,项羽对他一直疑心重重,经常不纳良言,终于中了刘邦的离间计,气走了范增,成为孤家寡人。击败项羽的大将韩信,开始投在项羽帐下,仅被委任为执戟郎,充当卫士,这才背楚向汉,经萧何力荐被刘邦拜为大将,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淮阴侯。刘邦的谋士陈平,同韩信一样,也是从项羽处逃往汉营的。陈平施反间计气走了范增,任汉丞相多年。正是由于刘邦善于识人用人,帐下谋士众多,猛将如云,集聚了一批文武干才,如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周勃、灌婴、郦食其、曹参、樊哙等。

用人点拨

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美国的钢铁之父卡内基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领导。虽然他已去世多年,但他的碑文却留给世人以永恒的回忆。碑文是这样写的:“一位知道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自己工作的人安息于此。”

刘邦识萧何

萧何,曾担任过秦朝沛县的狱吏,后来帮助刘邦起兵反秦,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因而深得刘邦的信任。事实上,萧何也确有过人之处。

当起义军攻克咸阳后,诸将都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忙于接受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这就掌握了全国的户口、战略要地和社会状况,为以后国家的重建做了准备。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全力东向而无后顾之忧,全赖萧何经营关中、巴蜀,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使前线的兵源粮饷得到了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由于萧何功勋卓著,所以刘邦在即位之后论功行赏,列萧何为第一。当时有人不服,说:“我等亲自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功劳不一。而萧何不曾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并未参战,反而位居我等之上,是何道理?”

刘邦道:“诸君知道打猎之事吗?”“知道。”“知道猎犬这种动物吗?”“知道。”

“打猎时,由猎犬负责追杀猎物,但却由人施放猎犬,指示猎物。诸君转战山野,杀敌无数,建的是猎犬之功。萧何解开狗链,指示敌军方向、行动,建的是猎人之功。即便如此,诸君仍以为自己的功劳大于萧何吗?群臣惶恐,再不敢任意议论。

用人点拨

常常有人感叹:“我怎么就发现不了人才呢?”善于发现人才确实是一门学问。

一般来讲,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才的宝贵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识得英才,如何能把真才与庸才区分开来,使真正的人才有机会施展他们的才能,而不致让庸人占据其不能胜任的职位,这就需要一双“慧眼”。在这方面,刘邦对人才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

刘邦识张良

张良,身为韩国贵族之后,曾变卖全部家产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失败后,更名改姓,逃亡至下邳拜黄石公为师,学习《太公兵法》。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为刘邦所赏识,成为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定作战方略,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均被采纳,为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刘邦占领关中想要就地为王的消息传到项羽那里时,项羽勃然大怒,遂摆下鸿门宴,想一举灭掉刘邦的势力,形势可谓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最后刘邦居然得以全身而退,乃是张良事先透露消息并制定了相应对策的结果。

秦末农民起义时,义帝曾与诸将相约:谁先入关中灭秦,谁就做关中王。结果刘邦最先攻入关中,理应做关中王。但秦朝灭亡后,项羽为了防止刘邦集团扩展势力而对自己造成威胁,就安排刘邦到地处偏远的巴蜀、汉中地区做汉王。刘邦对此愤愤不平,想倾全力与项羽决一死战。当时刘、项双方的军事实力非常悬殊,如果此时交战,吃亏的必然是刘邦。

张良审时度势,向刘邦说:“这样做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望主公暂且忍气吞声去汉中,并放火烧掉栈道,向世人表示没有再回关中之心,以此麻痹项羽,使他不再防范。”刘邦按照张良的计策行事,此举不仅麻痹了敌人,保存了实力,而且为日后还定三秦、角逐政权做了准备。

尽管张良在整个战争中未立下战功,但刘邦却看到了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巨大作用,故封张良为留侯。

用人点拨

楚汉之争,刘邦之所以取胜,关键是他敢于使用能力超过自己的人。但辩证地讲,刘邦也有高过其他人的地方,那就是因为他眼中有才,并大胆使用,这就是他的成功之道。

刘邦巧识陈平

陈平的故乡户牖乡是一片黄土的农村,由于土质贫瘠,农产不很丰足,地势蜿蜒曲折。陈平的家在村子的最外围。陈平双亲早故,兄长陈伯耕种了三十亩旱地。长得斯文俊雅的陈平总想为哥哥分担一些辛劳。可是,每当陈平拿着农具,走向农地时,哥哥总会制止他说:“弟弟,这儿有我,用不着你来帮忙,快读书去。你的任务就是把书读好,我们陈家将来就靠你了。”

陈伯个头矮小,脸庞终日红红的。他为弟弟的俊逸潇洒感到骄傲,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希望陈平能够光宗耀祖。他常常对妻子说:“由于我们家境贫穷,大家都鄙视我们。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我们家里有陈平兄弟,将来他一定能发达,能够光耀门楣,为我们陈家扬眉吐气,我坚信总会有那么—天的。”

陈平的学问一直都是出类拔萃的,在这方面,同乡的人对他都非常佩服。

由于陈平知书懂礼,当人们遇到文字上的困难时,都不时找他求解。逐渐,就有人来找他给家中主持丧葬仪式,陈平也乐于帮忙。慢慢地,陈平主持丧葬仪式竟然名声大噪,成了远近闻名的主持丧礼的能手。

村里有庆典时,分割祭肉的工作一向由陈平负责,而陈平在分配时非常公平,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于是乡中父老都称赞道:“善哉,陈孺子(小叔)之为宰。”陈平也自信地说:“如果我有机会为天下宰,也一定会分配得公公平平的。”

或许就是由于这样,陈平才会将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平”字,以代表自己特别的形象。

陈胜、吴广起义后,在陈称王,并派周市去平定魏地,封魏咎为魏王,和秦军在临济交战。陈平就告别了兄长,带领一群年轻人加入了魏王咎的反秦队伍。陈平很积极上进,便以各种谋略游说魏王咎。魏王咎很欣赏陈平的仪容风度,就又命他掌管车驾。他多次向魏王咎献良策,魏王咎不但不予采纳,反而听信有些人散布陈平的坏话。陈平知道后便离开魏王咎逃走了。

后来,陈平听说项羽在黄河边上与秦军作战,于是便又投奔了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打败殷王受降而归。过了一段时间,楚汉战争爆发后,殷王反楚投汉,项羽因为陈平是定殷的将领之一,所以企图要杀害他。陈平得到消息后,急忙把将印和项羽赐金封好,命人送给项羽,独自佩剑逃走,去投奔汉王刘邦。

陈平经好友魏无知的推荐,得到了汉王刘邦的召见。经过与其交谈,刘邦知道陈平很有谋略,是个奇才,于是就拜陈平为都尉,并兼任自己的侍卫和参谋,监督军队。

灌婴对汉王刘邦这样重用陈平感到不满,便在汉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别看陈平相貌堂堂,气度不凡,但他没有什么才能的。听说他先跟魏王咎,魏王咎不容,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不用,才来归汉。现在大王授陈平于重任,命为监军。我们听说他曾经收受诸将的钱财,谁送得多他就对谁好,谁送得少就对谁不好。像这样反复无常的乱臣,你应该警惕。

汉王刘邦召见陈平责骂他说:“听说先生过去侍奉过魏王咎,不合意又到项羽那里,现在又到我这里来了。,守信用的人怎能这样三心二意?

同类推荐
  • 苹果为什么能

    苹果为什么能

    在世界科技公司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有一家公司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头,它受人景仰,被人模仿,也令很多人“羡慕嫉妒恨”,它就是“苹果”。通过《苹果为什么能:创新性公司快速成长之道》,我们会认识到,“苹果”之所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靠的是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只有把创新、管理、团队、战略、品牌……每一项都努力做到最好,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棒的公司。
  •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本书正是对“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号召的响应,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的具体化和细化。书中针对现状,对各个级别、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提供中肯精当的建议;对如何将“不让老实人吃亏”常规化、制度化,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预防和杜绝“投机钻营者得利”,献计献策。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
  • 一分钱优势

    一分钱优势

    《一分钱优势:沃尔玛连锁制胜之道》通过对众多经营策略的深究,详析了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如何白手起家,由小到大,从城市发展到全球,又是如何在50年内成功发展壮大了传统零售行业经营模式成为行业巨头,并创造了连锁业的奇迹。
  • 价值为王

    价值为王

    《价值为王》是唯一一本打通了价值投资各位大师思想的书,也是将价值投资体系的进化脉络理清的第一本书。我们查阅了包括威力父子出版社和麦克劳·希尔在内的著名金融书籍出版商,并没有在国外找到同样的著作,所以我们敢自豪地说本书正文的逻辑绝对是没有先例的。书中以四位大师的卓绝投资智慧为准绳,以大师的亲身经历为载体,以中国股市的狂热为背景,来一次价值投资的集中展示,帮助中国的每一位股民认识到什么叫投资,什么叫价值投资。60年的实践智慧表明,持久赢利的智慧和最后的胜者始终归于价值投资学派。
热门推荐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严格忠实于原著;揭示原著思想精髓,解析古人千年智慧对现代职场、官场、商场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儒、法、道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心理学、厚黑学、说服术三者合一。
  •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

    《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之一,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你不可不知的100种家常食物功效》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关于100种你不可不知道的家常食物功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学会选择,学会放下,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得与失。学会选择,学会放下,放下也许是一种痛苦,但也许是另一种幸福。珍惜你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不要浪费自己放下的权利,在选择与放下之中成长,你的人生就会越发明媚灿烂。
  • 娘子请你安分点

    娘子请你安分点

    红色……到处都是红色,司茹玥身穿红色红色嫁衣,头顶凤冠,安静的端坐在床铺上。其实她早就困到不行,红色的盖头下,她正流着口水,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身边的丫鬟似乎察觉到她的异样,“小姐,小姐?”见她没有回答自己,她推了推司茹玥的身体,“扑通”一声,她便倒在床上。突然被推到,她似乎清醒了一些。掀起盖头,一张清丽的小脸就露了出来,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东看看,西瞧瞧,她伸了个懒腰。“……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农女喜嫁

    农女喜嫁

    我的新书《农女阿絮》穿越到古代的小山村,一睁眼,家徒四壁。爹娘老实,姐妹软弱,弟弟年幼。还有一帮子极品亲戚爱找茬。李欣表示鸭梨山大。还好她有现代智慧,种田经商,发家致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逆天斗圣

    逆天斗圣

    叶归,传说中的废材学徒,无意间被云水宗长老步玄空看中,得到了上古奇功玄空遁,从此,一切都开始不一样了。收小弟、抱美眉、战强敌,这一切已经够令人激动了。然而,这只是开始。他的最终目标竟然是……已宣示加入网络文学文明写作行列,自愿接受文明写作行列中各成员进行监督。
  • 撞上天真小千金

    撞上天真小千金

    第一次相遇,他在众人面前留给了她一个冷漠的背影!第二次相遇,他竟然踩坏了她辛苦折成的纸飞机!!这也就算了,她可以好脾气的原谅,可是他竟然还将她可爱无敌的小飞机挥手扔进了身后的水池里淹死!!!莫哲轩是吧?这个仇她暮蓝雪记住了!当冷漠的莫大少撞上天真可爱又邪恶无耻的暮家小千金,故事完美开场了……看两个豪门冤家怎么应对这场命运安排的“纸飞机情缘”!!!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