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28

第28章 历史需要细看 (10)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10)

钱穆批评政治上的秘密活动,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个政治体制都是秘密的,便很难保障公益,很可能被暗箱操作。而满清八旗非中原之人,如果他们只为自己着想,其他人就要遭殃,毕竟中国不止一个满族,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被清人统治却不被信任,难免会产生抵御心理。这样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历史注脚:

清代秘密政治

清代的军机处设于雍正时,又叫做南书房,只是一间小屋。最初皇帝为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就变成了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军机处的军机大臣,是由内阁大臣里挑选出来的,这样皇帝可以不再到文华殿武英殿商量政事,只在军机处秘议。所以清代与明朝的情况相似,皇帝不出宫来办事,只在里面找几个私人商量。鉴于明代太监当权而招亡国之祸的覆辙,所以清朝不找太监,而向外面调大臣。

清代有无“尚方宝剑”

尚方是朝廷的一个部门,专门负责铸造君王的兵器等物,源于秦朝。可是尚方宝剑作为一个皇帝权威的象征还是朱元璋第一次开始的。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也非常了解农民的疾苦,所以特别憎恨贪官污吏。他当了皇帝以后,在朝廷中设置了一个御史台,后来又改叫都察院,就是专门督查各地官员的机构。开始御史巡查的时候都是带着皇帝的书信,作为权威的象征,可是书信看起来难以代表王权。于是朱元璋就赐给出巡的御史宝剑,即尚方宝剑,以代表他的权威。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常说“尚方宝剑在此”,但其实尚方宝剑在清朝是没有的。

为满人而划的禁区

清代的地方官和明代一样,是没有什么权力的。而明代临时性的总督、巡抚,到了清代也成了常设官,总督、巡抚就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长。这是一种军事统制。地方行政从县到府、而道、而省,已经四级。再到总督、巡抚,就变成为五级。真到军事时期,总督、巡抚仍不能作主,还要由中央另派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之类,总之,清代地方还不如明了。

我们所共知的八旗兵是国家的武力主干,全国各军事要地,都派八旗兵驻防。下面的绿营,说是汉人的军队,实际上率领绿营的将领都是满洲人。这两种军队,饷给是显分高下的。各省总督、巡抚,差不多在原则上也只用满洲人。汉人做到总督、巡抚封疆大吏的,是极少数。至于汉人带满洲兵做大将军的,二百多年间,只有一个岳钟麟。到了太平天国造反的时候,才不得已用了曾国藩、左中棠、李鸿章,替满洲人再造中兴,从此封疆大吏,才大部分转到汉人手里。但是到甲午战争失败前后,封疆大吏,又都启用满洲人。钱穆说清代政治,完全是部族的军事统治。

从上面这两个方面来看,清朝的臣民是不平等的,八旗子弟要高出汉人很多。但要说最不平等的,还是满族人划出的禁区。

清朝统治者修筑的标示禁区的柳条篱笆,被称作“柳条边”,又称“柳墙”、“条子边”。清初,大量汉族人到东北垦荒谋生,为了禁止汉人及其他民族迁入满族住地,封禁人参、貂皮、珍珠、鹿茸等名贵特产产地,保护满族人的特权、防止满族汉化,顺治至康熙初年,修筑了两道柳条边。一道长950余千米,称“盛京边墙”,也叫“老边”;另一道长345千米,因修筑时间晚,故称“新边”。

柳条边由边墙、边门、敌台、路台等组成。边墙有两种形式,即壕沟之后设两道土墙和两道壕沟之间夹一道土墙。墙上植有柳条,边门与一般城门相仿。敌台、路台仿明代建筑,间隔几里至十几里不等,沿线有驻军把守。到乾隆年间,柳条边已形同虚设,逐渐废弛。柳条边的遗迹,今只有少数地方,如辽宁义县附近的清河边门遗址的痕迹可见。

清政府把关东三省划成禁地,不许汉人出关。满洲人本是吉林长白山外松花江畔很小的一个部族,满洲并不就是东三省。辽河东西两岸,秦以前就一直在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战国时代属于燕。秦始皇筑万里长城,东边直到大同江。清代奉天一省,两千年来也一直在中央的控制中。但是道了清代,统治者却把它划出去做为满洲人的禁地,不许汉人出关。直到光绪末年,河北、山东人才可以出关开垦。

当时的台湾,也划为禁地。因为台湾由郑成功反清复明,后来自立为王,还不断有人造反,因此不许福建人私渡。这是为了管理,和关东三省的留作退步者不同。

第三个禁地是今天的察哈尔和绥远。清朝把它划成为禁地,不许添住一户人家,也不许多垦一亩地。因为这些地方接近蒙古,他们的目的,要把蒙古人和汉人隔开,不使相接触。直到光绪末年才开禁。

第四个禁地是新疆。因此新疆有大量的肥沃土地尚未开辟,他们要留作满洲人的衣食之地,希望满洲人能到那里去,不许汉人前往。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乱以后,禁令才松弛下来,汉人才能随便去新疆。

“因于满洲人这些私心的法术,在中国境内无端划出许多处禁地,形成许多特殊区域。”钱穆特别指出的这一点,混淆了视听是小,耽误了国家统一是大。

历史注脚;

闯关东

现在大家熟知的闯关东,就是当年汉人入关的证据。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至1840年东北人口突破300万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国人口达四亿多。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东北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

移民实边

光绪十三年(1887年),清廷制定《新疆屯垦章程》,鼓励各地农民前来新疆移民实边。据光绪二十五年(1899)哈密营查报,从甘肃领票到新疆的回民,每月三四百人,或一二百人不等,络绎不绝。进入新疆的还有大批由山东、直隶远途而来的难民。此外,前被沙俄劫走的伊犁维、回农民亦陆续返回祖国,重新定居伊犁。清政府还以各种奖励方式助垦,诸如官司借耕具、物料,官司建村堡、房舍、仓储,安装土地的酸碱肥沃程度租借各种杂粮种子,规定盐菜银两以资津贴,合理拟定奖惩标准以示悬赏,减少税收等等。

可以说,在改革时期,清政府的许多举措都是十分有利于边疆大开发的,然而,后期的政策转变却直接导致了“移民实边”的失败。例如,铜金各矿的长年开采使一些矿无利可图,商办无人应募,“官办则设局招夫置器运粮,核计入不敷出”,于是政府强迫实行摊派的老办法,人们怨声载道,由此形成的一批官督商办的股份公司都如昙花一现,毫无建树。

太平天国,文盲的运动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主流的历史学家都对这场农民运动抱同情的态度,而钱穆与其说是同情太平天国,不如说是在嘲笑他们的无知。“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它是民族革命,这话自不错,但实际也不尽然。”

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族弟洪仁玕从梁发《劝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义,后来自行洗礼,并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这就是天平天国之始。从1843年到1851年之间,洪秀全的势力迅速从广州蔓延到江南,并成了一个“天平天国”。

但是钱穆说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在制度上几乎没有丝毫的建树。比较像样的是军制,但始终未觉悟到水师的重要。对下层民众,太平天国想推行均田制度,但说到政治就太低了。

论国名,钱穆说这名字便是不祥之兆,哪里有正式建立一个国家而号称“天国”的?这是他们对西方基督教的肤浅模仿。再加上“太平”二字,东汉黄巾军之乱,信奉的是太平道。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败。只因为这样一个国名,太违背历史传统。

而出现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国号,正因为这个集团里几乎没有读书人,钱穆说,“这是满清政权存心分开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之成功。”

知识分子往往是反抗者的首领。于是清朝开科取士,承袭了中国考试制度,表示开放政权,中国读书人依然有官做,许他们参加政治,并允许做政府里最高的官。但实际上,每一衙门满汉夹用,外省督、抚,则多用满人,少用汉人。他们一面在怀柔藩属,一面在招安知识分子来减轻抵抗,又一面是压迫知识分子而讨好下层民众。康熙、雍正年间,中国无言论自由、结社出版自由,而还不断有十分可怕的文字狱。种种压迫之下,知识分子无力违抗。

另外,在康熙五十年起,清廷下诏永不加丁赋,即人口税,而人口则还是调查,五年一编审。但是实际上,钱穆说这一规定并算不得仁政。因为从历史讲,两税制度早把丁税摊运入地租,后来还要农民服差役,或者出免疫钱,这是后来的不对。王荆公制定了免疫钱,明朝提出一条鞭法来,再拿差役归入于地租。清朝的政策,最多恢复了明代万历时旧额,这哪算得是仁政?

太平天国没有文化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他们封王之类的闹剧。洪、杨一出来就称天王、东王、南王、西王、北王、翼王,那些名号只在通俗演义里有,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就有点不恰当了。南京内哄以后,杨秀清被杀,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称王,而名号更荒唐了。萧朝贵的儿子称号为幼西王,洪仁发、洪仁达又称王长兄、王次兄。诸王以下,又有天官丞相。“哪里有全不读书,把自己国家以往历史传统全部推翻,只抄袭一些外洋宗教粗迹,天父天兄,一派胡言,便能成了事?就是满洲人初进中国,也没有这样表现得粗陋与幼稚。”这是钱穆的原话,而满洲人初兴,还能用汉族的知识分子,而洪杨集团则没有用知识分子。

另外,太平天国到处焚毁孔庙,孔子的书被称为妖书,他们想把民族传统文化完全推翻,在钱穆看来,即使当时没有曾国藩、左宗棠的围剿,洪、杨还是注定要失败。“我们不必纵论其他之一切,但看他们那些国名官名,就知其必然会失败。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可以说当时的太平天国,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只可失败。

天国自称太平天囯,其中的“囯”,和一般的书写笔划不同,“囯”字里面是一个“王”,是指一个国家里有王在内;另外“天”字中的横划是上长下短。

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粗鄙,是钱穆最不能同情的。而这种粗鄙之气,与唐宋的文雅决然不同,这还要“归功于”清朝的文化政策。清朝的卧碑立于顺治五年,就是控制言论的证明。有名的金圣叹,就因为犯了卧碑禁令而被杀头了。因为当时考试官贪污,一些生员跑到明伦堂向孔子灵位哭叫,就犯了言事结社的禁令。自古以来,只有清代不仅不许人讲话,连交流的自由都受到限制,更不用说教育和学习了。

历史注脚:

卧碑

清朝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清廷在每个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石碑,这块碑不是竖栽而是横躺的,故叫做“卧碑”。卧碑上镌有几条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这三条禁令,恰好是近代西方人所要争取的“三大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在这方面,东西双方的现代史上有一个恰好相反的对比。

众说纷纭的太平天国运动

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历经了几度大转折:

清政府自然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极尽污蔑之能事,太平天国的原始文献也多亡佚。清政府多不实之词,自然不在话下。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对太平天国热情称颂,所谓“反满先锋”“革命前驱”“神圣洪杨”“盗贼曾左”。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野史》,流于荒诞,但是影响很大。

1951年1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纪念太平天国百周年》社论,把太平天国定性为一场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此社论后来成为研究太平天国的主要指导思想。文革之前,有关太平天国的讨论比较自由,论文十分丰富。“文革”期间,首先是戚本禹发难,拿李秀成投降开刀,把历史学泛政治化。最典型的就是把洪秀全吹捧成反孔模范,洪秀全被神化,李秀成、石达开被完全否定。

“文革”结束以后,洪秀全反满的色彩被淡化,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开始对曾国藩的重新评价,太平天国也面临着被重新评价的问题,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分歧开始扩大,抑和扬的言论在史学界同时出现。

历史“为时所用”,“为政治所用”的功能,也都在这一件事情上体现了出来。

同类推荐
  •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大陆黄金运台秘事

    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大陆的几百万两黄金被国民党秘密运往台湾。这些黄金是大陆人民辛勤劳动的血汗,本应属于人民,但国民党却盗取了国库中的黄金。本书详尽叙述蒋介石如何调兵遣将细致布置黄金运出计划、运输手段……只是人们都知道蒋介石从大陆运走了黄金,却不知其中的三分之二却源于美国!?本书丰富了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的历史背景,为大众架构起一段完整、清晰的历史图景。
  •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人物封藏在字里行间,经过岁月的淘洗,历史是一场戏剧,用人和事件串联起来,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关键时刻的风云人物总能在剧情的拐点上奏出最强音。他们振臂呼喊,竭诚尽忠,冲锋陷阵,鞠躬尽瘁。
  • 挖历史(第二辑)

    挖历史(第二辑)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挖出历史正能量。《挖历史》MOOK,乃不定期历史连续出版物,兼具杂志和图书二者属性。本书着眼于一个“挖”字,致力于“挖历史,去遮蔽,求真相”,做到谨挖、深挖历史真相。《挖历史》出版物拥有超级强大的作者阵容。《挖历史》(第2期)除了有《挖历史》第1期马勇、岳南、张耀杰、杜君立、傅国涌、蒋丰、王跃文、周海滨等知名历史学者外,还增添了解玺章、冯玮、金满楼、金纲、袁灿兴、袁南生以及丹尼尔·华蕾、罗伯特·谢伟思等国内外知名历史学者加盟。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这位…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热门推荐
  • 灾星相公

    灾星相公

    她,从小不受宠的柳家七小姐,被利欲熏心的家人嫁给了他。爱上他是偶然,伤心是必然……他,人见人怕的灾星,娶了不爱的女人,关心的却是心爱的表妹。不想爱她,却自私的想要留下她……他承诺会对她好,然当妻子和表妹都有难的时候,他先想到的又会是谁?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金钱与人生

    金钱与人生

    斯迈尔斯对西方近现代的道德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最容易识别的表现,就是其作品畅销全球100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年轻人的人生教科书,甚至有人称其作品为“文明素养的经典手册”、“人格修炼的《圣经》”。
  •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不一样的自然保健法

    本书是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多方位学习、试验、求证的临床精华。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写书的缘由与目的、介绍了血型决定你吃什么最健康、说明了抗癌养生的生理时钟、揭示了改善体质的饮食方法和生活方式。这套颠覆性的不一样的自然养生法赢得各界名流的肯定,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妖孽难缠,悍妃也倾城!

    妖孽难缠,悍妃也倾城!

    人家穿越吃香喝辣,她穿越直接从乱葬岗往出爬。身为特工教官的玉妖娆一时脚滑窝囊穿越,醒来的第一眼就瞧见那一堆堆的白骨和要食她肉的禽兽。徒手杀禽脚踹猛兽,凭借你弄不死我,我就弄死你的决心离开了乱葬岗!身体的本尊是大辛国将军府的嫡女,出落得娇俏可人宛如天上的明月。可惜的是还未及笄就被人绑架残害扔到了乱葬岗!妖娆异世重生,性格大变,刚刚爬回玉府就落了个失贞的罪名……片段一:熊孩子:大叔!等等有事告诉你!美大叔:等什么?说!熊孩子:不是等,是等等有事告诉你!美大叔:不是告诉你别等了,说!熊孩子:大叔,是等等!美大叔:……,我告诉你别等了!熊孩子眉头蹙起:大叔你火星来的啊,怎么听不懂人话呢,我就叫等等!美大叔:……片段二:玉妖娆看着自己隆起的肚子暗中骂娘,这年头药流不可靠,人流更疯狂,轻者终身不孕,重者立刻身亡,从府里那几个姨娘身上已经得到了血一般的教训,这孩子流不得!十月怀胎生下个额头带红痣的美娃娃,我擦,怎么这么眼熟呢!********女主无良没节操,男主嚣张暴力狂,狼狈为奸祸害天下苍生!好吧,又是宠文,爱你们没商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倾世毒女素手天下

    倾世毒女素手天下

    亡国恨,杀亲仇,丧子痛。她是西越倾城公主,却错把豺狼当良人。三年屈辱,浴血重生。她本就是尊贵至极,岂容他人凌辱践踏。时光倒回,她步步惊心,只为护她的国,保她的亲人。还有,复仇!曾经纯真任性的小公主,双眸再次睁开,已是地狱之中爬出来的浴血凤凰。不择手段,双手沾血,也无怨无悔。
  • 多彩的乡村

    多彩的乡村

    这是一幅九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村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主人公赵国强即是当今的乡村英雄,他不畏权势,不谋私利,勇于冲破重重阻力,冲破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终于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小说现实感极强,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