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500000018

第18章 仪卫服饰(1)

皇帝以九五之尊,身居九重,号令全国,故盛服饰、崇卤簿,以显示其无上的尊荣;严符节、增禁卫,以保障其绝对安全。这形成为一系列周密的制度。在这一节里,我们分别就符玺、服饰、仪仗、警卫等几个方面,简略地加以介绍。

(一)符玺

皇帝印称玺。《独断》谓:“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月令》曰:‘固封玺。’《春秋左氏传》曰:‘鲁襄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此诸侯大夫印称玺者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惟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可知玺是秦所首创,专制皇帝用以号令全国的信物。正如马端临所谓:“天子之所佩曰玺,臣下之所佩日印。无玺书则九重之号令不能达之于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文献通考》卷一一五《王礼考十·圭壁符节玺印》)秦有六玺: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所封异事,故文字不同。”皇帝信玺凡事皆用之,玺令施行;天子信玺以迁拜封王侯;天子之玺以发兵。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里,两端无缝。(《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正义)此外又以兰田白玉为玺,螭虎纽,其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即世传之所谓传国玺。汉承秦制用六玺,据《汉仪》:以皇帝行玺为凡杂,以皇帝之玺赐诸侯王书,以皇帝信玺发兵,其征大臣以天子行囊,外国事以天子之玺,鬼神事以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里,两端缝,尺一版,中约署。有事及发外国兵用天子信玺。封拜外国及征召用天子行玺。赐匈奴单于、外国王书用天子之玺。诸下竹使符征召大事行州。郡、国者用皇帝信玺。诸下铜兽符发郡、国兵用皇帝之玺。封拜王公以下遣使就授皆用皇帝行玺。对于得自亡秦的传国玺,则奉为受命之符,与刘邦的斩蛇剑俱为乘舆之宝。到了北周,六玺之外,又有神玺和传国玺,共为八玺。神玺明其受之于天,传国玺则明其受之于运。每皇帝南面而朝时,则置神玺于筵前之右,传国玺则在筵前之左。(《通典》卷六三)唐沿行。神宝所以臣百王,镇万国,宝而不用。受命宝,所以修封禅,礼神祗。皇帝行宝,答疏于王公则用之;皇帝之宝,劳来勋贤则用之;皇帝信宝,征召下臣则用之;天子行宝,答四夷则用之;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天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把“玺”改称“宝”始于武则天。唐末帝亡国自燔,以宝随身,遂与俱焚。八宝之制,北宋一直沿行,徽宗时,又作定命宝,“合乾元用九之数”。南宋高宗复增其数为十一。镇国神宝,文日“承天福延万亿永无疆”;受命宝,文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天子之宝,答四夷书用之;天子信宝,举大兵用之;大子行宝,封册用之;皇帝之宝,答邻国书用之;皇帝信宝,赐邻国书及物用之;皇帝行宝,降御礼用之。大宋受命之宝,宋太祖作;定命宝、大来受命中兴之宝,高宗绍兴元年作。此外又有金宝三:一日皇帝钦崇国祀之宝,用于祭祀;二日天下合同之宝,印中书门下文字;三日书诏之宝,印书诏。明初宝玺十七,世宗又新制七宝,共御宝二十四。清御宝之藏交泰殿者二十五,另藏盛京者十,其制益增。

掌藏宝玺官员在秦为符玺今肛置符节令、丞,属少府。后汉则别为一台,亦属少府,置符节令一人为台率,主符节事。唐有宝符郎,属门下。宋仍之。到了明朝,则“各宝皆内尚宝监女官掌之。遇用宝,则尚宝司以揭帖赴尚宝监,尚宝监请旨,然后赴内司领取”(《明会要》卷二四《舆服下》)。表明从此加强了皇帝对玺印的控制。

在诸多的宝玺中,由秦始皇所造的传国玺的下落始终是一个谜,千百年来,好事之徒假冒的事,不绝于史。有的记载说,传国玺就是用卞和所献的玉,由李斯篆书、工人孙寿刻成,其文作:“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亡,传于汉。王莽篡国,逼元帝皇后而求之。后怒投于地,螭角受损。辗转为光武帝所得。献帝时,董卓作乱,帝出奔,玺失。据说孙坚讨董卓,于井中得之。玺方四寸,上盘五龙。后复为袁术所夺。术死,荆州刺史徐谬送往许昌,遂为曹操所有。魏传晋,晋传刘聪、刘曜。曜败,为石季龙所得。其后石遵、石鉴相继篡乱,此玺遂失所在。(《能改斋漫录》卷四《国玺》然赵彦卫则认为董卓之乱,焚烧宫室,献帝仓皇出奔,此玺实已从此亡失,后来的所谓传国玺乃元魏时所伪造。(《云麓漫钞》卷十五)宋哲宗时,咸阳民在刨地时得古印,“光照满室”,其文作“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哲宗为之改年号作“元符”。元成宗初即位,御史中丞崔或又一次声称得到了这颗传国玺献之。明孝宗时,邹县民再一次在泥河滨得到这颗宝玺。天启时,临漳民耕地,也获得印文相同的玉玺。其实都是好事者玩弄的骗局。

符节也是皇帝所发的证信。《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韦昭曰:“符,发兵符也。”节,《周礼》地官之属掌节。郑玄注:“节犹信也,行者所执之信。”《三礼义宗》云:节长尺二寸,秦汉以下改为旌幢之形。颜师古云:“节以毛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将命者持之以为信。”汉文帝二年,始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之制。“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府合乃听受之。竹使符者,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通典》卷二一《门下省·符宝郎》)各分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皆以符合为信。唐高祖入长安,罢隋竹使符,班银菟符,其后改为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此外又有传符,给邮驿,通制命;随身鱼符,明贵贱,应征召;木契,重镇守,慎出纳。旌节,委贤良,假赏罚,旌以专赏,节以专杀。(《唐六典》卷八《门下省·符宝郎》)明朝制度,有用宝金符、调发走马符牌。用宝符为小金牌二,中书省、大都督府各藏其一。有诏发兵,省、府以牌人内府,出宝用之。走马符牌以铁为之,共四十,金字、银字者各半,藏之内府。有急务调发,使者佩以行。又洪武十五年,制使节。使者受命,则载以行;使归,则持之以复命。(《明会典》卷二四《舆服下·符节》)明朝对功臣又有铁券之赐。铁券其制如瓦,“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明史》卷六八舆服四》)

(二)服饰

舆服卤簿制度是帝王礼法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是在充分保证皇帝在乘舆、服饰的豪华享受基础上,达到别贵贱、明等级,以维护其封建特权利益的政治目的。他们为此还编造出来一大套自欺欺人的理论,说什么“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彰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利也。顺则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得。故圣人处乎天子之位,服玉藻邃延日月升龙、山车金根,饰黄屋左纛,所以副其德、彰其功也。贤仁佐圣,封国受民,黼黻文绣,降龙路车,所以显其仁。光其能也’(《后汉书》志二九)。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逻辑,老百姓是依赖统治者的牧养才得以各安其性命,无天昏暴陵之灾的。老百姓对他们应是感激涕零,“是以天下之民,敬而爱之,若亲父母;则而养之,若仰日月”。因此,他们的这些特权享受,不单是他们德行所当享、政治所必须,同时也是老百姓对他们“爱之至、敬之极”的感激之情的自觉自愿的奉献。这种理论看起来十分荒谬,但它却麻醉和毒化中国人民整整两三千年。

《晋书·舆服志》:“《周礼》,弁师掌六冕,司服掌六服。自后王之制爱及庶人,各有等差。及秦变古制,郊祭之服皆以袍玄,旧法扫地尽矣。汉承秦弊,西京二百余年犹未能有所制立。及中兴后,明帝乃始采《周官》、《礼记》、《尚书》及诸儒记说,还备衮冕之服。”(卷二五)可知比较完整的冠服制度是从东汉明帝时开始的。“构”,意为纯;“构玄”即纯黑色。秦德运次水,故尚黑。魏晋以来,大体滑行汉制。晋天子郊天地明堂宗庙,元会临轩,黑介帻,通天冠,平冕。衣皂上绛下,前三幅,后四幅,衣画而裳绣,为十二章。其他如朝服、杂服、素服,各有不同。(同上)北周皇帝十二服,色。章各异,各随所事而服用。隋文帝即位,袭用北齐服制,因认为德运次火,故“其郊丘庙社,可依衮冕之仪,朝会衣裳,宜尽用赤”(《隋书》卷十二《礼仪上》)。又自开皇元年七月,文帝始服黄,接受百官的朝贺。从此,“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于便事”(《旧唐书》卷四五《舆服》)。炀帝大业元年,始诏天下公除,惟帝服浅色黄衫、铁装带。唐制:天子之服十四:大裘冕,祀天地服之;衮冕,践柞、飨庙、征还。遣将、饮至、加元服、纳后、元旦朝贺、临轩册拜服之;敕冕,有事于远主服之;毳冕,祭海岳服之;缔冕,祭社稷飨先农服之;玄冕,蜡祭百神、朝日、夕月服之;通天冠,冬至受朝贺、祭还燕群臣、养老服之;缁布冠,始冠服之;武弁,讲武、出征、蒐狩、大射、杩类、宜社。赏祖、罚社、篡严服之。弁服,朔日受朝服之,黑介帻,拜陵服之;白纱冒,视朝、听讼、宴见宾客服之;平巾帻,乘马服之;白帢,临丧服之。(《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其常服则沿隋制,“天子常服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止土庶不得服。其事自唐神尧(高祖)始也。后又日赭黄。王建宫词云:日色赧黄相似。谓赤黄也。今俗又以天子常服浅黄为赧黄也。”(《事物纪原》卷一《御袍》引《二仪实录》)贞观以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旧唐书》卷四五《舆服》)高宗上元元年,“先是九品以上入朝参及视事,听兼服黄。洛阳尉柳诞夜行,为部人所殴。帝闻之,以章服错乱,下诏申明之。自此,朝参行列一切不许著黄”(《册府元龟》卷六十《立制度》)。从此,黄服就成了皇帝独享的尊贵服色。玄宗天宝七载,太常卿韦韬奏请:御案缛床帷等望去紫,用赤黄。从之。于是宫廷的陈设亦尽以黄色。安史之乱中被迫退位的太上皇玄宗,乱后返还长安,嗣为皇帝的肃宗在南楼接见,肃宗脱去黄袍,表示不敢居位。太上皇乃索黄袍亲为著之。赵匡胤陈桥兵变,军士们把黄袍加在他身上,这就意味着已即位称帝。在宋代,皇帝大宴、常朝,皆服赭黄。洪武初元,学士陶安请制五冕。朱元璋认为其礼太繁,乃命“祭天地、宗庙,服衰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明史》卷六六《舆服二》)衮冕之制:冕,前圆后方,玄纁表里。为浅线色,象地之色;玄色则象天。前后各十二旒。衰,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图案织于衣;宗彝(酒器)、藻、火、粉米(食粮)、黼(即斧)、黻六种图案绣于裳。黄。黄袜。常服则冠翼善冠,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清代冠服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四类,在明的基础上,增添了民族的色彩。在封建的冠服制度中,贯穿着严格的等级色彩。盖“服章之设,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也。莫卑乎民,莫尊乎天子,而服同一色,上下无所辨,民志何由定,僭乱由此而生矣!古之圣王,自奉俭约,恶衣菲食,而事天地宗庙,临朝廷百官,则等级分明,故冕十有二章,黻埏幅衡统綖蜒以昭其度,藻率鞛历游缨以昭其数,威严尊重,礼无与二,然后人主之势隆,非广己以造大,理当然也”(《文献通考》卷一一二《王礼七·君臣冠冕服章》)。政府对冠服逾制的行为严加禁止。元代禁臣民服龙凤文。所谓龙,指五爪二角者。(《通制条格》卷九《衣服》)明英亲正统十二年,命工部官:“官民服式,俱有定制。今有织绣蟒龙、飞鱼、斗牛、违禁花样者,工匠处斩,家口发边卫充军。服用之人,重罪不宥。”孝宗弘治元年,都御史边镛奏禁蟒衣,说:“品官未闻蟒衣之制。诸韵书皆云:蟒者,大蛇,非龙类。蟒无足无角,龙则角足皆具。今蟒衣皆龙形。直令内外官有赐者俱缴进,内外机房不许织,违者坐以法。”(《野获编》卷一《蟒衣》)得到孝宗的批准。

(三)仪卫卤簿

《明史·仪卫志》说:“《周官》,王之仪卫分掌于天官、春官、夏官之属,而跸事则专属于秋官。汉朝会,则卫官陈车骑涨旗帜。唐沿隋制,置卫尉卿,掌仪仗帐幕之事。宋卫尉领左、右金吾卫司,左、右金吾仗司,六军仪仗司,主清道、徼巡、排列、奉引仪仗。元置拱卫司,领控鹤户,以供其事。历代制度虽有沿革异同,总以谨出入之防严尊卑之分。慎重则尊严,尊严则整肃,是故文谓之仪,武谓之卫。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而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则君臣并得通称也。”(卷六四)仪仗兼有警卫和示威严两方面的作用,所以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

《新唐书·仪卫志》说:“唐制:天子居日街,行日驾,皆有卫有严。”(卷二三)皇帝每朝会临街,都有其不同规模的仪卫。唐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一为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为亲仗,以亲卫为之。三为勋仗,以勋卫为之。四为诩仗,以翊卫为之。皆服民冠,绯衫袂。五为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服绯絁裲裆,绣野马。皆带刀捉仗,列坐于东西廊下。内仗四十六人,立廊阁外,皆执御刀、弓箭,升殿列御座左右,充引驾事。内外诸门以排道人带刀捉仗而立,号日立门仗。元日、冬至大朝会,宴见蕃国王,则供奉仗、散手仗立于殿上;黄麾仗、乐县、五路。五副路、属车、舆辇、伞二、翰一陈于庭中;扇一百五十六,三卫三百人执之,陈于两厢。(《新唐书》卷二三《仪卫上》)宋制:“殿廷之仪,则有黄麾大仗、黄麾半仗、黄麾角仗、黄麾细仗。凡正旦、冬至及五月一日大朝会、大庆册、受贺、受朝,则设大仗,月朔视朝则设半仗,外国使来则设角仗,发册受宝则设细仗。”(《宋史》卷一四三《仪卫一》)

同类推荐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苍穹的业火

    苍穹的业火

    十三年,让年少轻狂的少年变得成熟。五年,让一个虚无的部队成为现实并获得全社会的认可。一个被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却在即将揭晓的时刻再度化为飘渺。战火,再一次蔓延到这个刚刚从战火中站立起来的城市。曾经的少年,如今成为将校的他们,再度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由程思远编著的《我的回忆——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既有程老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曾提到过的历史事件的补充;既有与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对妻子、女儿不幸去世的怀念与悲伤,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孩子的言行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英杰的故事能让孩子在感受英杰精神、培养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的同时,激励他们树立顽强面对困难的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听听英杰的故事,从小了解英杰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善良、勇敢、真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领会做人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学英杰精神.走英杰道路,创英杰业绩。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珍居田园

    珍居田园

    卖了她,还要谋害她弟,卖身钱还要养这群白眼狼,呸!哪有这么好的事!看她如何让这群白眼狼赔了夫人又折兵!可是,弟弟,咱没家了。穿山越岭,带领幼弟寻找悠然田园,建设他们的幸福家园!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时代

    当有一天,满大街上行走的不再是单纯的人类和动物,还出现了机器人,那会发生些什么呢?
  •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他无视一切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却孤独冷漠!她善良美丽相信世间美好,却失去唯一亲人!谁知世事无常哪怕拥有再多却换不回亲人的性命,孰不知金钱也不是万能的!意外相遇让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相识、相知、相遇、相恋,而一切看似完美却带着深深的阴谋,他欺骗了她?还是她骗了他?传说爱情的保鲜期只有七日,而他们初次相遇认识七日、再次相逢也是七日、相知相恋更是七日,不知他们的爱情能不能打破爱情的魔咒……
  • 豪门小宠妻:老婆,我只爱你(完)

    豪门小宠妻:老婆,我只爱你(完)

    (因为古文要冲更新榜,现代文就顾不上来,还请亲们见谅,这文暂时停更,等到有空,小舞会一次性多更的!)十八岁,本来是如花的年岁,她却因为已经成年而差点被继父污辱,然而,躲得过这一劫,却始终没有躲得过命中注定的另一个劫难咬伤继父,在大雨中疯狂逃难的她,却遇上了一个让她这一辈子都注定纠缠不清的人★“我给你庇佑,只要你做单夫人。”他的出现犹如天神一般,照亮了她黑亮无光的前路“好。”她别无选择,若是注定命运如此,只要能逃离继父的魔掌,她嫁给谁都是一样的★婚后,他对她极致的宠溺,让她渐渐失了心,迷了眼,以为这样就是一生却没想到,恶梦再度降临,她被继父绑架,甚至…………受尽折磨的她满身伤痕的逃出来,却在回到家时见到了他与她的离婚协议他那位青梅竹马趾高气昂的将他的话丢给她,一只破鞋不配做单夫人她黯然签了协议,转身离去,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后,她带着一双儿女回国,身边的人竟是他的大哥机场相见,他愤怒的拉住她,“为什么要离婚?”她诧异的看着他,“明明是你要跟我离婚的,现在我是你的大嫂,请你放尊重点!”“带着我的骨肉改嫁,你以为你办得到么?这辈子你只能是我的女人,就算是我大哥,也不能夺走!”他咬牙瞪着她,当着他大哥的面将她抱在怀中狂吻…………好孩子看文是要收藏的,亲们,看到‘加入书架’没?戳一下呗~~~推荐偶的幻情古文《虎宝宝:爹爹,娘亲爬墙了》,同样求收藏,各种求哦http://m.pgsk.com/a/522481/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堂的左边

    天堂的左边

    当生活和生命被我们心中的执念所主导,幸福会在哪里?绝望不会是一切最终的结局,也给不了结局,因为希望生生不息……
  • 小哲理大智慧:倒掉鞋里的沙

    小哲理大智慧:倒掉鞋里的沙

    在漫漫人生旅途,人们朝着成功和幸福的目标前进。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落的太阳,我们会抬头看天,也会低头走路,难免会碰到障碍,难免会徘徊不前,速度缓慢,有时还会陷入误区。面对真实的人生,只有脚踏实地,逐步攀登,才能风光无限。使我们激动是奋斗与成功的喜悦,使我们心情悸动的还有诸多挫折、失败,而使我们懊恼沮丧的也许就源于那么一点点东西,一颗留在鞋里许久的颗粒。这个不被注意的角落让我们心力憔悴,错误连连。能倒掉鞋里的沙粒,就能攀登上人生的高峰。别为自己的挫折和错误流泪,最重要的是扫除心中的那粒沙。面对真实的社会和人生,只有付出一步一步攀登险峰的实践,才能贪略那无限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