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700000014

第14章 中越文化交流(1)

(第一节)中国与越南的历史关系

清代学者永、纪昀(yun)所编《四库全书总目》中,有《越史略》(三卷)提要,对中国与越南之间的历史关系做了高度概括:“安南自汉迄(qi,到)唐,并为州郡。安南自宋以后,世其职(职:赋税、贡品)贡。”通常,史学家称越南独立前为“郡县时期”(亦称“北属”或“内属”时期),称其独立后为“独立时期”(或称“自主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这说明,越南独立之前和独立之后,中越两国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不同的。

许多中国古籍,比如《史记》、《尚书》、《礼记》、《淮南子》、《吕氏春秋》、《论衡》以及《楚辞》中,都有有关“交趾”的传说与记载。在遥远的古代,由于“道路悠远,山川阻深”,交南一直是人们想像中的“炎荒”、“徼(jiao,边界)外”之地。后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如舜南巡狩”,其实就是为了开辟通道),人们才对那里的情况,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传说与记载告诉人们,早在西周之前,中原地区已经和南方的交趾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彻底废除了“封诸侯,建藩卫”制度,在全国全面实行郡县制。公元前214年,秦平岭南,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其中的象郡,即包括今越南中部、北部和广西南部一部分地方。从此,象郡正式列人中国版图,交趾也便由“域外”变成了,“域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原为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任南海尉的赵佗兼并三郡,割据自立,于公元前207年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人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用以笼络赵佗。赵佗治越有方,使那里的人民安居乐业,为历史学家所称道。

汉元鼎(汉武帝刘彻年号)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以楼船(水兵)10万,分四路进攻南越,并于第二年在南越地设儋耳(daner)、珠崖。南海、合浦、苍梧、郁林、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的交趾郡在今越南河内一带,下辖10个县;九真郡在今清化、河静和义安一带,下辖7个县;日南郡在最南,下辖5个县。县大约相当于原雒(luo)越人的一个部落,仍然由部落领袖管理。此三郡所辖地域大抵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区。为了加强统治,汉朝廷还在九郡之上设交趾部,委派刺史统辖。

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的行政格局和经济、文化发展趋向,都为后来越南国家疆域的形成、王朝的建立和社会的发展做了准备。其时,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三郡便与今天的两广地区和内地有着频繁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往。同时,三郡也是汉朝与东南亚、西亚各国海上交通的要冲,特别是日南郡,更是汉朝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

三国时期,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归属交州;唐代,交州建制屡有变动,先设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公元679年,又置安南都护府并派都护镇守,始名安南。其下分设若干州,由刺史统管。此后,唐还曾在安南设置节度使、经略使,以实行对那一地区的统治。

公元9世纪后半叶,黄巢大起义给了腐朽的唐王朝以致命打击。历时10年的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唐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名存实亡。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在越南的统治自然也难保持。公元906年,越南封建主曲承裕掌握了政权,唐王朝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委任他为节度使。曲承裕之子曲颢(hao)继任节度使后,重新规定地租额,免除农民劳役,并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这就意味着,由越南本民族自主的政权从这时起已经建立。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封建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公元939年,越南封建主阶级的代表吴权以爱州(今清化省)为根据地,自立为王。新政权在开始时是不稳定的。从12世纪中叶到11世纪初,又先后经历了“十二使君之乱”(公元944年至968年,有12个大封建主各霸一方,相互混战,历史上称为“十二使君之乱”)和丁氏、黎氏两个王朝(公元968年,最强大的使君丁部零锄平其他使君,统一安南,建大瞿越国;公元981年,丁朝部将黎桓篡位自立,取代丁氏建前黎朝)。1009年,李公蕴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即李朝,其政权才趋于巩固。

公元975年,北宋朝廷封当时的越南王为交趾郡王;公元997年,宋封黎桓为南平王;1164年,宋“特赐(越南)安南国名”,封当时的越南王为安南国王。史家认为,安南立国,标志着越南结束了“内属”(或“北属”)时期,中越两国间国与国的关系才正式开始。而实际上,直到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几百年间,越南历代封建王朝一直同中国保持着藩属与宗主的关系。

1802年(清嘉庆七年、阮朝嘉隆元年),南越国国长阮福映按照惯例向清廷遣使请封,“且请改国号为南越”,清廷最后降旨,同意定国号为“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国名由此时起沿用至今。

(第二节)郡县时期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第二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引文见《史记·南越列传第五三》),建南越国,定都番禺(Panyu,今广州)。赵佗在位71年,其南越疆域也不断扩大,遥遥与汉王朝抗衡,俨然(yanran,形容很像)是百越(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族”的总称,亦作“百粤”、“粤族”)之雄长。他的主要贡献,是开发岭南(包括南越国所造领的交趾、九真二郡在内),并积极传播汉文化。

秦汉时期,随着军事、政治势力的南下,民族迁徙(qianxi,迁移)日渐频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也不断南传,使包括交趾.九真、日南在内的九郡之地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西汉元始(汉平帝年号)元年(公元1年),汉中人锡光任交趾太守;东汉建武(光武帝年号)五年(公元29年),南阳人任延任九真太守。作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锡光和任延不光关心人民疾苦,还教人们使用牛耕,栽培水稻,铸造铁制农具;他们同时建学校,教人们以礼义。汉文化的传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史籍《后汉书》中有“岭南华风,始于二守”《后汉书·循吏列传》)的记载;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外纪》中亦有“岭南文风始二守焉”之说。

公元187年,苍梧广信人士燮迁任交趾太守。士燮早年曾游学京师,不但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交趾任职达40年之久,政绩卓著。在汉末烽烟四起的形势下,他竟能够安土守境,“保全一郡”,使那里的百姓免遭战乱之苦。正因如此,交趾也就成了中原人士理想的避难之所。当时,南下交趾寻求避难的知识分子多达百人,其中著名学者就有刘熙、程康、薛综、许靖、许慈、刘巴等。《牟子理惑论》(中国最早的佛教著作之一)的作者牟融,也曾举家南迁。士燮礼贤下士,对这些避难的学者十分尊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中国史书《三国志》中记载有士燮的事迹,赞扬他“学问优博”、“达予从政”;越南史学家对士燮的评价也很高,尊他为“士王”。越南历代统治者同样推崇士燮,认为正是由于土燮开办学校,才使交趾成了“通诗书,习礼乐”的“文献之邦”,士燮堪称“南交学祖”。

到了唐代,中原与交州地区交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除了海上交通,陆上和内河交通也十分频繁。唐分全国为十道(行政区划名),安南都护府属十道中的岭南道。在一些较为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如贾耽(公元730~805年)撰述的《郡国县道四夷述》、《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和樊绰(fan chuo)所著《蛮书》(又名《云南志》、《云南史记》)中,涉及中越交通的地方很多。《蛮书》中所记中越交通路线是:长安一成都一戎州(今宜宾)一拓(zhe)东城(今昆明)一大理一安南。

唐代将军高骈(bian)在率兵驻防西南期间,疏凿了交州至广州的内河河道,使其变为“安流坦途”。内河交通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岭南和安南的交往,密切了安南同内地的联系。正因如此,高骈同士燮一样,赢得了越南人民的尊崇。越南史论家吴时仕这样评价高骈:“高骈在我交南,破南诏以拯一时之生灵;筑罗城以壮万年之都邑,其功伟矣。今国中妇孺犹能言之。前后牧守将帅,皆不能及骈,盖骈之功名为独盛也。”

早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所撰地理巨著《水经注》中,便已提到了交州的“两熟之稻”和“八蚕之绵”(八蚕,意即养蚕一年取茧八次)。本是荒蛮之地的交趾,经秦、汉、唐长期的开拓与经营,至唐时,已是人丁兴旺、财源丰盈。据史书记载,安南的丝,是唐王朝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就像养蚕缫丝一样,在造纸术传人之后,交趾人也同样有自己的新创造。他们先是以谷树皮造纸,后来发展到用香树皮造纸。他们制出的蜜香纸,以蜜香树皮做原料,极香,微呈褐色,有纹如鱼子,十分坚韧,水浸不烂。

在中原,颇受人们青睐的物品中,不少出交趾、九真。比如九真的竹疏布(用细嫩簟竹捶浸纺织而成。簟:(dian)、交趾的蕉葛(用芭蕉的丝织成的葛,亦称交趾葛)和木棉,以及龙眼、荔枝、橘柑等水果。唐诗中有不少写到来自安南的贡品、礼物乃至动物,如珊瑚树、翡翠、珠玑和驯犀等。

伴随着交通的开拓、经济的发展以及汉文化的广泛传播,交趾地区的文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直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汉至晋的几百年间,京语(越南京族所操语言)从汉语中吸取了大量词汇,汉字书面语言在交趾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已有不少安南人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北上中原的安南士人、僧侣,为数也相当可观。一些著名诗人因为到过安南或与安南僧人有过交往,便把他们的经历与感受写进了自己的诗篇。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名教(以儒家所定的名分和懦家的教训为准则的道德观念)也随之传人交趾,并逐渐在越南古代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汉文化南传,儒家学说是其重要媒介。在汉文化的熏陶下,交趾地区出了不少人才。

东汉光武帝(名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建武(光武帝年号)五年(公元29年),交州刺史遗使入贡,并请准年遣贡使八名留学。第一批学生李进、李琴、张重等学成后俱获重用:李进任零陵太守;李琴官至司隶校尉;张重为金城太守。

唐承隋制,在安南所推行的文教制度和选拔人才政策与内地完全相同,也是通过科举考试广泛网罗人才。唐武宗(名李炎,公元840~846年在位)会昌(唐武宗年号)五年(公元845年),朝廷明确规定,安南和岭南、桂府、福建等地一样,每年可选送进士和明经(唐代科举制度中的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并列,主要考试经义)人仕中央,同时在安南开办学校,发展文化教育;朝廷还专设南选使,遴选安南人在当地或入朝做官。今清化省安定县人姜公辅便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姜公辅官至谏议大夫,其人秉性耿直,直言敢谏,为唐代名相之一。公辅本人能诗能文,其作品《白云照春海赋》和《对直言极谏策》均被收人《全唐文》卷四四六中。

东汉末年,避难南迁的学者牟融开始在交趾传扬佛道,成为中国在越南传播佛教的最早代表。牟融原是儒家学者,后来致力于佛教研究,兼研《老子》。他所撰写的佛教著作《牟子理惑论》,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回答了当时以及当地的人们对佛教提出的种种疑难,为自己的信仰进行辩解。有人批评佛教不合儒家经典,违背孝道.《理惑论》则认为佛教与儒家精神并不相悖(bei),违反),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如“金”与“玉”一样,并不互相伤害。书中还对当时流行的道教神仙思想作了批驳,并着重宣传了佛教关于“神不灭”思想。《理惑论》用老子“恬淡无为”的思想解释“佛道”,认为佛与老子的志向一样都在于“无为”。该书企图把佛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调和起来,体现了汉末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牟融之后,交趾佛学大兴。三国时,康僧会(公元?~280年,康居人,世居天竺,因随父经商移居交趾。十余岁时出家为僧。后到吴都建业,吴国国君专为其立塔建寺,称建初寺)等高僧曾在交趾从事佛经译注工作。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交州,笃信佛教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僧侣更以通晓汉文为荣。一些西行取经的中国高僧,往返时也常取道交州。隋代,经隋文帝(名杨坚,公元581~604年在位)批准,交州开始修建寺院,共修得寺院20座,容纳僧徒500人。位于越南北方河北省顺成县清康社桑村的法云寺,是越南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

唐代,中原僧侣与交州僧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公元820年,中国高僧无言通禅师(公元?~826年)南下安南(交州),在北宁建寺传法,教人坐禅,影响甚大,被门人奉为无言通派(又名壁观派)初祖,凡传15代,对越南佛教禅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越南僧人无碍上人、逢定法师、维监法师等都精于汉语,能诗能文。他们也都曾居留长安,并与王维、贾岛、张籍等文化名人酬唱和答,过从甚密。据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载,唐代僧侣南下交州弘传佛法,或与交州僧侣同赴印度求法取经者为数甚众,盛极一.时。

(第三节)独立时期:越南的王朝更迭及其意识形态

公元1009年,前黎朝军队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取得帝位,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巩固的封建王朝——李朝。李朝建都升龙(今河内),公元1054年改国名“大越”。李朝在中央设文武大臣,称两班;地方设路,跟宋朝一样,路以下设府、县、乡、甲,山区和边远地区则设寨、峒(dong)。

公元1225年,陈奭(jiong)取代李朝建立陈朝。《大越史记全书》(用汉文著成的编年体越南古代史书,原书15卷;后由他人增补到24卷。分别记述1434~1662年史事和1663~1675年史事)中称陈奭炎“其闽人,或日桂林人”。陈朝强化了中央政权,朝中高官都由王族充任。在军事上,陈朝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同时在京城建立禁卫军。1253年,陈朝还设立习武学校,培训军官。其间,越南的科举制度也趋于完备。

公元1400年,陈朝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胡季嫠(li)乘机推翻陈朝,建立胡朝。胡氏政权大肆屠杀陈朝宗室官员,对人民也采取高压政策,导致国内政局混乱。1406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借口胡氏篡(cuan,夺取)权,出兵越南,俘获胡季嫠,推翻胡朝。1418年,清化地主黎利在兰山起兵反明,迫使明军退出越南。1428年,黎氏建立大越国,史称黎朝或后黎朝。

黎朝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央设6部,各部设尚书,废除丞相一职;全国分13个道,各道长官由中央任命。1527年,黎朝大臣、大师安兴王莫登庸夺取政权,在河内建立莫氏政权,控制北方。1533年,黎朝武将拥立黎朝后裔黎维宁为黎庄宗,自掌实权,在清化同莫氏政权对抗,是为南朝。1592年,南方势力击败莫氏,结束了越南史上的南北朝(公元1527~1592年)局面。

同类推荐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热门推荐
  • 长寿之城

    长寿之城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名人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本教材紧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从班主任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案例导入理论问题,又理论联系实践,突出案例教学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仅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操作性等原则。
  • 爱的纯度

    爱的纯度

    “如果我要你娶我你会娶我吗?”“我不作假设性回答!”“那我现在要你娶我你会娶我吗?”“你当真嫁给我吗?”“我说如果!”“我不作假设性回答!”“我当真想嫁给你!”“你当真想嫁给我,我会娶你!”他凡事都讲究原则、规则,所有的事情说放下就可以放下。她工作中运用的是微积分,生活只会用的是加减法。当简单的她遇到死守规则的他,壹加壹还等于二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桃花王爷红杏妃

    桃花王爷红杏妃

    红杏出墙?本小姐压根就还没进墙,哪里来的墙可以出?你擦干净自己身上的烂桃花,再来管东管西吧!
  • 错恋:第一最好不相见

    错恋:第一最好不相见

    大婚之日,他对她说,我们之间,只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联姻。而她,却是因为爱才嫁给她。三年的婚姻里,他们之间相敬如冰,他对她的努力始终视若无睹。三年后他的前女友回国,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原本属于她的卧室。而她,亦失去了腹中的孩子。于是,她终究不堪的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狼狈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