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100000019

第19章 崇宁绍述

年仅25岁的赵煦病逝后因无子,在选立帝位继承者的问题上,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严重的分歧。哲宗母向太后提议立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异母之弟端王赵佶为帝。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悖则主张立哲宗异母长弟、申王赵佖为帝,或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为帝,反对立赵佶为帝,认为他“轻佻,不可以君天下”①。支持向太后的知枢密院事曾布、尚书左丞蔡卞等人竟于朝廷上呵斥章惇:“听太后处分。”②向太后遂决策,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自己则“权同处分军国事”。

赵佶即位之初,朝廷大权实际掌握在向太后手中。她早在当宋神宗赵顼皇后时,就曾公开反对王安石变法;及其当权,即起用守旧派官僚,首先任用神宗时的著名守旧派代表人物韩琦之子、吏部尚书韩忠彦为门下侍郎,又以资政殿大学士黄履为尚书右丞。四月,又擢升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礼部尚书李清臣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蒋之奇为同知枢密院事。十月,又以韩忠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其后,再以观文殿学士安焘为知枢密院事,礼部尚书范纯礼为尚书右丞。曾布也因投靠向太后亦被重用,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凡遭变法派罢贬的守旧派官僚,向太后都给予极高的礼遇。她下令对范纯十二等人“复官宫观”,将贬到岭南管制的苏轼等人徙往内地居住,又追复文彦博、王硅、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等33人的官爵。

向太后对变法派则采取严厉打击、排斥的政策,罢免章悖的宰相之职,又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后又贬为雷州司户参军。蔡京被贬为知永兴军,蔡卞被罢官。

守旧派官僚借向太后的势力得以重操朝政,但这位年事已高的太后,与赵佶“同听政”仅半年多,即力不从心,还政赵佶。赵佶亲政后,面对朝廷中的守旧派势力和残存的变法派势力,遂打出调和对立两派的招牌,“时议以元祐、绍圣均为有失,欲以大公至正消释朋党”,下令次年改元为“建中靖国”,以示“邪正杂用”。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向太后病故,守旧派失去后台,极善投机钻营的曾布随即见风使舵,不断窥试赵佶的意向,且“渐进‘绍述’之说”③,又改以变法派自居。韩忠彦虽与曾布同为宰相,但韩忠彦处理政务优柔寡断,故事务多由曾布决断,赵佶亦多召其问事。在曾布的劝说下,赵韦占决意恢复新法,遂下令又改次年年号为“崇宁”,以示遵崇宋神宗熙宁新法之意,再行新法。

崇宁元年(1102)二月,赵韦占依绍圣故事,以蔡确配享哲宗庙庭。五月,罢免韩忠彦左相之职,又降复太子太保司马光为正议大夫,太师文彦博为太子太保,对其余守旧派官僚亦分别给予罢贬。赵佶甚至下诏,称“元枯诸臣各已削秩,白今无所复词,言者亦勿辄言”④。其后,又仿《唐六典》修定神宗所定官制。为了标榜“崇法熙宁”,赵佶特将供奉哲宗神位的景灵西宫宝庆殿更名为重光殿。在曾布为相期间,守旧派官僚或罢或贬,势力大为削弱。

元符三年曾被向太后罢贬的蔡京,后数次为台谏官以与宦官交相弹劾,直贬为提举洞霄宫,闲居杭州(今属浙江)。在杭州,他结交了在此访求珍奇书画的明金局供奉官、宫中大宦官童贯。此后一连数月,不分白天黑夜,蔡京始终陪伴童贯尽兴游玩,关系甚为密切。蔡京所画屏障、书画等物,均经童贯之手送入宫中,童贯还常附上吹棒蔡京之言论交给宋帝赵佶。赵佶酷爱书画,见蔡京所绘及童贯所奏,不禁好感于蔡京。崇宁元年,遂徙蔡京为知大名府。适逢宰相韩忠彦与曾布积怨日甚,韩忠彦欲借助蔡京之力,壮大自己权势,以排挤曾布,遂引荐蔡京入朝,复用为翰林学士承旨。赵佶为崇法熙宁新法,有意修订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政事。蔡京党徒、起居舍人邓询武早就向赵佶建议,“必欲继志述事,非用蔡京不可”,得知赵佶意图后,他又进言:“陛下方绍述先志,群臣无助者。”于是作《爱莫助之图》,进献赵佶。其图如《史记》年表,旁列七行,分为左右,左日元丰,右日元韦占,自宰相、执政、侍从、台谏、郎官、馆阁、学校各为一行。左侧所列为能助绍述者,执政中唯列尚书右丞温益一人,其余官员姓名也不过三四人而已。右侧则列举在朝的辅相、公卿、各职事官,无一遗漏,多达百余人。此图意在显示朝中虽有百官,而能辅佐宋帝继述熙宁新法者却寥寥无几。赵佶将此图交付曾布,却揭去图中左侧所列的一个姓名。曾布见图,向赵佶询问所揭何人?赵佶答道:“蔡京也。询武谓非相比人不可,以与卿不同,故去之。”⑤曾布深知赵佶的用意,尽力迥避,推辞道:“询武既与臣所见异,臣安敢豫议?”⑥推辞不敢接受。以国朝次日,赵佶又将《爱莫助之图》交给温益,温益欣然接受,遂借图发挥,以国朝宰相非蔡京不可,而对不赞成者,则指责为异论,并请求记录异论者。尽管温益的言行为世人所厌恶,然而早有此意的赵佶仍执意重用蔡京,使之辅佐帝业,复行新法。是年五月,经过一番明争暗斗,韩忠彦最终被曾布排挤出朝廷,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衔,任知大名府。蔡京随即被擢升为尚书左丞。邓洵武改充中书舍人。

重返朝廷后,蔡京并不满足于获得的官位,又欲登居宰相之位。他与独居相位的曾布在政见上多相左,遂寻机将他排挤出朝。曾布为巩固和确保自己的相位,发展个人势力,拟定陈佑甫充任户部侍郎。曾布之婿陈迪为陈佑甫之子,故二人是为亲家。蔡京以为时机到手,此议方提出,他立即上奏宋帝,冠以徇私之罪,且称:“爵禄者,陛下之爵禄,奈何使宰相私其亲?”⑦曾布当廷与蔡京争辩。两人争吵不休,曾布恼羞成怒,嗓音不觉提高了许多。在两旁的蔡京党徒温益见状,顿时呵叱道:“曾布,君前安得失礼!”⑧赵佶对曾布亦大为不悦,即废罢了他提出以陈佑甫充任户部侍郎的请求。随后,御史台谏官又对曾布于朝廷上目无君主的无礼举止群起而攻之,以其任用亲信,培植党羽相弹劾。在蔡京及其党徒的攻击和排挤之下,曾布终被罢免宰相之职,贬出朝廷,以观文殿大学士之衔知润州。一月之后,蔡京即被擢升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次年,又改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蔡京凭藉手中权柄,大力任用和培植党羽。为其效力的邓询武官至吏部尚书,温益改授中书侍郎。他仿熙宁新法时所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于都省(尚书省)设置讲议司,自己任提举讲议司,主持所谓变法之事。又以其党徒吴居厚、王汉之等10余人为僚属,凡属重大的政务,如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赋调、尹牧等,每一项设置3人主管,负责本项政务的政策制定及实施等事务。同以前的新旧党人一样,蔡京之流亦不放过对守旧派官僚及政敌的制裁。蔡京人相逾月,赵佶下诏,严令禁止司马光等21人的子弟入京师作官。随后又下诏,令中书省将元符三年向太后执政时,主张维持新法和废罢新法的官僚姓名及各人的奏章,分作正、邪两大类,每类又各分正上、正中、正下和邪上、邪中、邪下三等,分别记录在案。其中只有41人为正等,悉加旌擢,另有500余人为邪等,则降责有差。又定元祐占及元符末宰相文彦博等、侍从苏轼等;余官秦观等、内臣张士良等、武臣王献可等,总计120人为元枯奸党,由赵佶亲笔抄录姓名,刻石端礼门。为防止奸党串通作乱,规定受责降者不得同一州居住。此后又重定元枯及元符末奸党,与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总计达309人,以司马光为首,再刻石文德殿门。蔡京又亲自抄录,令各州郡镌刻成碑,称为“元祐党籍碑”。奸党名籍中,亦包括因反对拥立赵佶为帝,而被指责为“为臣不忠”的章悼,以及门下侍郎李清臣、尚书右丞张商英,尚书左丞陆佃等10名与蔡京政见相左的变法派。凡被列入党籍者,重者被编管、责降到边远地区,轻者则谪贬或闲居,非经特许,不得内徙。经过此番清党,“元韦占群臣贬窜死徙略尽”,可是蔡京“犹未惬意”,又“锢其子孙,不得官京师及近甸”⑨。赵佶也为此下诏:“党人子弟毋得擅到阙下。”⑩甚至对已进士及第者,凡为元韦占上书属正等者,升入甲等;属邪等者,则一律取消进士出身。

为了彻底打击守旧派及政见不一者,清除他们的影响,赵佶下诏毁掉放置于景灵西宫中的吕公著、司马光、吕大防、范纯仁、刘挚、范百禄、梁焘、王岩叟的画像。诏令各地官府收缴并焚毁已刊行的苏轼、苏辙、苏过等人的文集。凡元符末年曾向朝廷上书的进士,虽未入奸党名籍,但所书内容有诋毁、诽谤新法者,由地方州郡将其遣送至州学。依据太学的三舍生规定,让他们自己学习。一年后,能“革心自新”者,准许将来参加科举考试,如仍坚持旧有立场及观点者,则流放到边远地区编管。赵佶还令皇亲宗子不许与元枯奸党成员的子孙结为婚姻。

为了自我标榜,蔡京之流打着变法派“新党”的旗号,为两位推行新法的先帝更改谥号,改神宗谥号为“体元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改哲宗谥号为“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追封王安石、蔡确为王,以王安石配享孔子庙。在推行所谓的新法上,他们一面参照熙宁、元丰新政,一面肆意滥改,借机安插亲信党羽。更定官制时,蔡京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尚书右仆射为少宰,而他自称“公相”,总治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罢开封权知府,置府牧、府尹、府少尹之职。改定六部,以士、户、仪、兵、刑、工为称,并增加各部定员数额。又仿《唐六典》变更胥吏官称。令各路知州、通判官名中加入“主管学事”四个字。与此同时,其子蔡攸、蔡惰等子孙10人相继入朝,窃据高官要职。他还与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等人相勾结,结成死党,左右朝政。宋初,凡皇帝下达诏令,均须交中书门下审议,而后命翰林学士撰书。至神宗熙宁年间,出现了诏令不交中书门下共议之事,其问即有权臣从中营私舞弊。蔡京执政后,唯恐群臣非议自己。遂在“绍述”的名义下,“故作御笔密进,而丐徽宗亲书以降,谓之御笔手诏,违者以违制坐之。事无巨细,皆托而行,至有不类帝札者,群下皆莫敢言”。又罢科举选士之法,令州县学校均仿太学设置三舍考选之制。于城南另建辟雍外学,广招四方之士。令各地推行方田之法。对江、淮七路实行榷茶,而官自为市。彻底更定盐钞法,规定凡旧钞一律不准使用,商人须向榷货务出钱买盐钞,再凭盐钞去产盐地换盐,只许到指定的地点贩卖。

蔡京之流的所谓“新法”,“名为遵用熙丰之典”,真正的目的已绝非富国强兵,而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势,满足穷奢极欲的需求,故“未有一事合熙丰者”。这一违背熙宁法法宗旨的“变法”,也遭到了部分官僚的反对和抵制,但在蔡京之流的迫害和打击下,很快即被压制下去。更定盐钞法后,“富商巨贾尝持数十万缗,一旦化为流丐,甚者至赴水及缢死”。提点淮东刑狱章绰对此情景哀悯不已,遂上奏,称“改法误民”。蔡京见奏章勃然大怒,下令将他革职罢官。但仍余怒未消,又令人铸造“当十”大钱,以此“尽陷(章)縡诸弟”。

宋帝赵佶重用蔡京等人,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并以此为满足,统治愈发黑暗、腐朽。在“崇宁绍述”的幌子下,赵佶与蔡京之流完全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社会矛盾再度激化,统治进一步陷入危机之中。

注释

①《宋史》卷二二《徽宗纪四》。

②《宋史》卷四七一《章悖传》。

③《宋史》卷四七一《曾布传》。

④《宋史》卷一九《徽宗纪一》。

⑤⑥《宋史》卷三二九《邓洵武传》。

⑦⑧《宋史》卷四七一《曾布传》。

⑨《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

⑩《宋史》卷一九《徽宗纪一》。

《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

徐梦梓《三朝北盟会编》卷四九。

《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

同类推荐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2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兴唐

    兴唐

    我是唐朝的最大纨绔子弟。我是唐朝的皇太子。我是武则天的长子,有可能被母亲第一个干掉的儿子。(重要提示,还原当时真实历史,所以有11、萝莉养成、御姐控……,不喜欢的,请莫进入)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4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热门推荐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乱世佳人:若水无伤

    乱世佳人:若水无伤

    一缕幽魂错转异世,演绎一段乱世佳人的悲欢离合,婉言低诉这红尘有爱,奈何苍天无情,想爱的人阴阳相隔,恨之入骨的仇人却又苦苦纠缠。前世今生,舞一曲红颜缭乱,上善若水,祈愿无殇!前世的她被老公的外遇刺激而死,今生的她被皇帝老爹遗弃在外,命运对她,总是无情而冷酷。三个性格迥异,位高权重的男人,几段可歌可泣假假真真的情感纠葛,是他,是他……还是他,最终能夺得美人归?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战天神皇

    战天神皇

    废材少年坠崖却意外拜神秘高人为师,冲破百世封印解开七行绝脉,得无上功法武神录传承,闯魔域进五行,远古遗址大显神威!一剑夺妻威震天下,九针封神怒发冲冠,白衣黑发血洗乾坤,百世轮回灵魂觉醒,历经磨难战皇重生,笑傲江湖任我独行!灭神山,诛地狱,斩魂殿,左踩缥缈幻府,右踢九霄仙宫,臀压凌霄宝殿,灭神诛魔百战大陆,上天入地唯我独尊!
  • 郡主问情

    郡主问情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一队人马马不停蹄的奔驰着。风呼呼的带着浓郁的草香味飘飘荡荡在马蹄踩踏之处,不一会儿就整个弥漫起来。火红的太阳此时已褪去了一层炙热的光晕,徒留眩目的微姿之势将整个草原笼照在日暮之中。“停,前面是沼泽。”本是领路人的瓦卡在看清了前面的地势之后,及时的收慢了放马奔腾的速度,可他大声的呼叫并没有阻止住那两个焦心似焚的男人,和他们身后紧随着的忠心侍卫家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冷王萌妃对对碰

    冷王萌妃对对碰

    第一次见面,她错将冷王认成现代的青梅竹马,遭冷王横眉挥开,第二次见面,她口出狂言“王爷有什么了不起”,结果看到他黑脸出现在她面前,还森森的因此记了仇,惹不起,她难道还躲不起?她玩转皇宫,游历江湖,看遍美男,吃尽美味,还顺便认了个萌娃当儿子,没想到毒舌冷王阴魂不散,总能换上各种身份第一时间找到她,还分分钟掐断她的桃花!某日她感叹:“我要去泡美男——”某王:“那你相公我也是美男,泡我就行了——”原来传闻中的冷酷无情只是假象,无耻霸道腹黑才是他真面目,老天,她能不能反悔不嫁!【本文集欢脱,狗血,无逻辑于一体,男主强大,女主抽风,萌娃搞笑】
  •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女扮男装:复仇娇娘14岁

    (养成系)九岁那年,她成了他的伴读,与他结拜成兄弟,同吃同睡同学艺;十岁那年,同窗之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她是他圈养的兔儿爷;十三岁那年,她与他一起南征北战;十四岁那年,她成了他的女人……她接近他的目的:杀他,杀他,杀他,哪怕爱也必须要杀他靠近他的理由:宠她,宠她,宠她,不管她是男还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