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500000007

第7章 文化团体(5)

1940年春,晋东南根据地发生严重旱灾,粮食也异常短缺,工作团随前方鲁艺迁移到下北漳。此时工作团的编制有所扩大,先后调邹雅、黄山定、刘韵波、赵在青、艾炎、古达、张宇平、范云等美术工作者来充实队伍,并调来十几位小同志学习印刷,正式成立了木刻工厂。为适应政治需要,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十大任务,由胡一川、罗工柳、黄山定、邹雅、刘韵波等同志创作一组宣传画,同样是采用年画水色套印的形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同年5月,敌人进行抢粮“扫荡”。之后,胡一川同志带领工作团大部分同志去冀南开展木刻工作。留下一部分人员由彦涵负责,成员有艾炎、黄山定、古达等同志,任务首先是要刻印一批革命领袖像,以供部队和地方上的需要。后来木刻工厂与华北新华日报社合并。

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全国文艺界的抗日力量,由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吴组缃、许地山、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等文艺界90多位名人发起,于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大会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文协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斗争。

为了响应“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号召,文协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访问团或慰劳团,帮助大家深入民众和军队,深入前线与后方,极大地促进了文艺与抗战的结合,作家与人民的结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

1939年6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会上,作出一项决定,准备成立作家战地访问团。当时,文协常务理事、国际宣传委员会主任王礼锡对此活动非常赞同,并表示积极参加,要亲自到反日、抗日的前线去观察,去战斗,去受难。亲身经历这巨大的痛苦,亲自参加这场伟大的斗争,来和一切中国人,直接抗战的中国人,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立于同等的地位来工作。

(第十节)作家战地访问团

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的成员有王礼锡、宋之的、葛一虹、杨骚、杨朔、叶以群、罗烽、白朗、袁勃、陈晓南、李辉英、张周、方殷等13人。组团之时,周恩来在会上特别嘱咐:你们要尊重王礼锡,他是一位真心的爱国者。他从英国回到祖国,就是为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他不图名,不图利,更不去做国民党的官,只希望马上奔赴战地,当一名普通战士,竭尽绵薄。经周恩来推荐,文协委任王礼锡担任作家战地访问团团长。

1939年6月14日,文协在重庆生生花园为作家战地访问团举行出发仪式,周恩来、邵力子、老舍等出席并致勉励词,郭沫若为该团授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陈铭枢向团长王礼锡赠手枪以壮行色。王礼锡在告别词中说:“我们这支队伍就叫‘笔游击队’吧,我们绝对感到责任重大,但我们绝不辜负全国人民的重托!”

就这样,当时作家访问团一致同意,为这个组织取一个更便捷的名字,就叫——“笔游击”。

作家战地访问团计划,在6个月内遍访晋、冀、豫、察、陕、绥6个省。具体任务是:采访、写稿、演出,鼓舞军民抗日斗志;广泛搜集材料,披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建立联系,把前方与后方联系起来,把战士与工人、农民、一切抗日民众联系起来;要把战区的情况传到国际上去,把国际上的支援与同情传到战区来,使军民得到鼓励,推动国际反侵略运动。

6月18日,作家战地访问团正式出发。

他们选择的路线是经四川、陕西而至洛阳过黄河,入中条山及晋东南,然而转道湖北襄樊、随枣一带,由宜昌返重庆。此次访问的战区主要在中条山、太行山两战场。

6月18日,他们从重庆出发,经内江、成都、绵阳、剑门、广元、褒城、宝鸡、西安、华阴,直抵中条山和晋东南前线。虽然他们配有一辆美国“道奇”汽车,实际上并不起多大作用。那时正值端午节前后,每天大雨滂沱,到处山洪暴发,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7月13日到达第一战区司令部驻地——洛阳,在此进行前线慰问和重点采访。第一战区正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孙连仲两位将军,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拥护者和执行者。访问团采访他们后,特制了两面锦旗,上书“民族干城”和“中原屏障”,分别献给卫立煌和孙连仲。这对于团结抗日、鼓舞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他们一方面将前线战士的英勇事迹,以及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报告给全国的人民,另一方面也将民族战争中生长起来的抗战文化带到了广袤的敌后与疆场。他们用自己的笔完成了这一“下乡”与“入伍”的任务,也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了这一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诗篇。为了更好地为前线将士及广大民众服务,文协开展了创作通俗文艺作品的运动。

访问团深入前线,深入农村,深入战壕,向官兵和广大群众宣讲国内外政治形势,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团结,坚持抗日,同仇敌忾消灭敌人。38岁的王礼锡,既是团长,也是全团的老大哥。他们每天要采访,要慰问,要演讲,要应酬,全团的人数他最忙。时值盛夏,酷热难熬。团员们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已经感到相当疲惫。8月18日,王礼锡率团在绛县东官庄访问“红枪会”后,晚上突发急病,高烧不退,全身泛黄。由于道路受阻,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山区缺医少药,得不到有效治疗。团员们用竹轿抬着他东躲西藏,辗转走了5天5夜,直到24日晚上才渡过黄河,躲进一列闷罐火车里将其送到洛阳。由于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虽全力抢救,仍无力回天,王礼锡逝世于洛阳天主堂医院。

办完王礼锡团长的丧事之后,他们准备再次继续他们的行程,可是,由于长途劳累,大部分成员身体都有不适,经一战区郭参谋长请来军政部军医杨葆安和另外三位医生为他们检查,他们中有的患了胃病,有的患了盲肠炎,有的患了支气管炎……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坚持要到前线去,9月5日,访问团又一次渡过黄河,来到长治、长子等地,后经平顺、潞城、黎城来到武乡,在这里有部分人身体实在顶不住了,只好返回。而只有三人留了下来,他们是叶以群、杨朔、袁勃。

1939年10月底,叶以群等三人来到了八路军总部驻地,经野战政治部安排,他们来到下北漳村,这里驻扎着刚刚成立不久的鲁迅艺术学校,还有“文救总会”的同志们,这里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包括陈荒煤、刘白羽、蒋弼、李伯钊等。在下北漳村,他们除了自己写作,还和部队或地方上的一些爱好文艺的青年们一起,创办着文艺刊物,前方的革命文艺运动已经轰轰烈烈。11月1日,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华北新华日报社朱光、龚澎、何云、陈克寒、李伯钊、孙泱等人组织了欢迎会,专门招待从大后方来到前线的作家战地访问团成员叶以群、杨朔、袁勃,并进行了座谈。座谈中,叶以群介绍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情况,当即,就有代表提出在晋东南成立“文协”分会的建议,而且得到大家的广泛赞同。经过紧张的筹备,11月28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正式成立。这是敌后第一个分会,也是作家战地访问团出发后的重要收获之一。

分会成立后约半个月,叶以群因事离开武乡回到大后方,杨朔、袁勃二位则留在前线,他们在这里办刊物、编书籍,并建立了部队文艺小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1937年7月,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约见夏衍等,传达党中央指示,决定在国共合作后,加强新闻方面的工作。8月,胡愈之、夏衍、羊枣(即杨潮)等在上海新闻界同仁聚会的记者座谈会上,经过讨论,商定建立新闻记者的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随后,胡愈之又约羊枣、陆诒、胡仲持、夏衍等开会,讨论具体筹备事宜,大家一致推举《大公报》记者范长江负责筹备工作。

11月4日,范长江在上海召开成立新闻界组织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陆诒、羊枣、阿英、周钢鸣、袁殊、邵宗汉、朱明、恽逸群、夏衍等。范长江提议新闻组织名称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会议推举范长江、羊枣、恽逸群三人主持筹备委员会。经过紧张的筹备,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在上海山西路南京饭店正式成立。

出席会议的有羊枣、范长江、朱明、邵宗汉、王文彬、王纪元、袁殊、恽逸群等15人,会议通过了简章,推选范长江、恽逸群、羊枣、袁殊、朱明为总干事,邵宗汉、夏衍等为候补干事。

在持续了3个月的上海淞沪抗战中,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敢发动群众抗日,反而妄图借抗战的机会,达到消灭异己的目的,使中国军队付出极惨痛的牺牲后,不得不撤离上海,11月12日,上海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在这样的情况下,青记还没来得及开展活动就迁到武汉。

(第十一节)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太行山分会

1938年1月1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武汉分会成立。当时上海沦陷,新闻中心由上海转移到武汉。新闻界商定由上海和武汉两个分会组织联合办事处,临时执行总会的任务。3月15日联合办事处决议,为“立案不遭驳覆”,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更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3月30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汉口青年会礼堂举行。范长江致开幕词,邵力子和爱泼斯坦等讲了话。会上选举范长江、徐迈进、钟期森为常务理事,朱明为秘书,并通过了《章程》,发表了《宣言》。聘请邵力子、于右任、王芸生、曾虚白、叶楚伧、邹韬奋、郭沫若、张季鸾、金仲华等15人为名誉理事。4月1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刊《新闻记者》创刊号在武汉出版。于右任题写了刊名,邵力子、张季鸾、邹韬奋、金仲华等为创刊号题词或撰文。范长江撰写了《青年记者学会组织的必要和前途》。

接着,在广州、香港、桂林等许多城市都设立了分会,会员曾发展到2000多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8月,在长治组建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太行山分会,由民革社社长张鱼负责,根据地各报社都有记者加入。1939年1月,华北《新华日报》创刊后,以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太行山分会负责编辑,在《新华日报》上办了《战地报人》副刊。

1939年3月28日,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太行山分会在长治召开了第二届大会,长治牺盟中心区秘书王兴让在会上作了报告,强调今后新闻工作应注意:消息确实,文字简明通俗,做到真正忠实的报导,多作善意的批评,提供解决困难的办法,表扬鼓励要得当。

大会总结了成立以来的工作,并对“青记”今后工作作了安排,决定战地新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保证发行,保证出报”。大会推选出张鱼、魏克明、陈大东、邱吉夫、安岗、陈克寒、赵宏弼等11人为理事,邱吉夫、刘识一、茅俞一、潘实、林火等5人为常务理事。

华北新华日报社迁驻武乡以后,青记太行山分会又根据形势发展,分成三个分会,即太行分会、太岳分会、太南分会。其中太行分会依托《新华日报》社,驻扎在武乡。

1941年4月,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总会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但在华北根据地的各个分会一直坚持继续活动,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0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规定,将11月8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纪念日确定为记者节。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明朝好女婿

    明朝好女婿

    这里是大明弘治末年,宽厚的弘治皇帝,飞扬跳脱的正德,精彩纷呈的官场现形记,看一个普通现代人如何玩转情场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史前人类社会、古代文明的曙光、中世纪以及近现代的世界格局。这里有爱琴海散发出的来自远古时代的文明讯号,也有强盛的罗马帝国以及埃及艳后的动人传说。正是这些灿烂多姿的历史事件,才成就了世界史,历史的车轮才得以不停地旋转,前进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热门推荐
  • 吸血鬼:魅王的约会(全本)

    吸血鬼:魅王的约会(全本)

    斑驳深重的伤让他命悬一线,被袭的左眼已失去知觉,心在坠入黑暗的煞那,看到亮着灯的诊所。吸血鬼世界盛传,这诊所里的美女医生是医术精湛的天使,更是令人发指的妖精。他来不及追究什么天使妖精,一头冲进去……晕厥。她不只救了他的性命,还偷他东西,狂甩拍卖,大赚一笔!纵然他历劫沧桑的心能容纳天地,也咽不下这口恶气,他非要让那个该死的女人付出代价不可!可,就此开启的,是人“鬼”孽缘,还是无意中履行了前世的约定?莫名其妙的缠绵梦境,阴差阳错的庄重婚礼,当然,还有一个个如妖似仙的美男和可怕的阴谋。“我找了你两百年。”“我不是你要找的人。”他优雅伸手,将一个美若天使的小恶魔推到她面前,笑吟吟的说,“这是我们的儿子,已经200岁。”“不——”她桃花运向来单薄,男朋友都没有一个,哪里蹦出个儿子?*
  • 前妻,我错了

    前妻,我错了

    当初无情的离开她,逼她离婚,让她成了无人不知的弃妇!为什么现在还要染指她?他是将她当成无聊时消遣的玩具吗?为什么想了很多办法去躲开他,却还是被她的前夫抓到?居然还夜探她家。好啊!既然这样,那就好好的招待他......。让他知道什么叫‘悔不该当初’
  • 腹黑王爷嚣张妻

    腹黑王爷嚣张妻

    安琪儿,名字是天使,性格却是魔鬼。结婚当天,滑翔伞故障,她从天下掉落下来,砸到一个男人,非但不道歉,反而气急败坏的对身下的男人大呼小叫,“起来——别装死!”一副别人欠了她的表情。此人也毫不客气拿她当刺客,不想机缘巧合,她来到一个很多美女的场合,都很漂亮,不过,这个差点,那个也差点?不过,她们在做什么?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计高一筹

    计高一筹

    “计”乃“计策”之意,“高”乃“胜利”之意,“一筹”乃“计数的用具”之意。成语总合之意思是:计策比别人的计策要高出一截。比喻聪明之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我们也可以用发明改写世界,用我们的创新和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本书收集了很多关于智慧的故事,希望它们可以给你带来启示,帮助你成功。
  • 带着儿子闯江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 山河岁月

    山河岁月

    沈佩珊和喻河远,一个是落魄小姐,一个是军阀权贵,一场战争让他们相逢相知,命运也因此而捆绑在了一起。命定的分开,让两人两处相思,再见面时,却是两世为人——如果可以爱着你,直到岁月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