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500000003

第3章 天文·历法(2)

古时的“四季”也叫“四时”,指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后来又按夏历把十二个月分为: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分别为孟秋、仲秋、季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孟春……季冬的名称,古人常作相应月份的代称。《楚辞·九章·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代又有四孟(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的说法。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再分出冬夏,所以有些古书排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渐创立的。开始的时候是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到了周代才进一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大约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代,逐渐有了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以后又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到西汉时就已有了和现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了。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历法上占有重要地位。按阳历,二十四节气排列为:

二月:立春、雨水;

三月:惊蛰、春分;

四月:清明、谷雨;

五月:立夏、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

七月:小暑、大署;

八月:立秋、处暑;

九月:白露、秋分;

十月:寒露、霜降;

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二月:大雪、冬至;

一月: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同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就可以看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立”字就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将临;夏至、冬至的“至”字则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来;春分、秋分的“分”字,即是平分的意思,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于夏至和冬至的中间;雨水表明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清明则表示天气晴和,万物滋生;谷雨标志着雨量的增加,谷物茁壮成长;小满表明麦类等夏熟作物即将成熟;芒种则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和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所谓“三伏”就是这个时期;处署的“处”字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白露表示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表示天气转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结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直至形成积雪;小寒、大寒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人们一般是数“九”来说明这一时期的寒冷程度。

为便于记忆,广大群众还将其编成歌诀广为流传。其词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寒又寒。

干支纪日、纪月、纪时

农历是用干支纪年的。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做“地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以地支中的一个字,便构成一对干支。如天干以“甲”字始,地支以“子”字始,其顺序组合便是六十对干支,通常称做“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

用干支纪年始于西周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至今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在,这种纪年法除了用于农历外,在中国历史学中也被广泛使用,特别是近代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如甲午战争、庚子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用干支纪年表示。

在中国古代,还用干支纪日、纪月、纪时。干支纪日就是每日用一对干支逐日记载,六十日以后再重复记录。这种纪日法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较早。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不少记载,有的甲骨上还刻有完整的干支表。据推测,这可能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日历牌、纪月、纪时,是用十二地支。

纪月是以夏历建寅为岁首,故十一月称子月,十二月称丑月,正月称寅月,二月称卯月,三月称辰月,四月称巳月,五月称午月,六月称末月,七月称申月,八月称酉月,九月称戌月,十月称亥。这种纪月是固定的,若依周历或殷历计算则岁首就变换了。

用十二支纪时,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从夜间十一点算起,夜半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夜一点至三点为丑时,晨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晨五点至七点为卯时,余类推。

干支纪日、纪月、纪时,对于中国历史学和科学技术发展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量史料都是因为干支纪日法的应用才得以准确地保存下来。今天,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史籍,必须了解和掌握这种纪日、纪月、纪时的方法。

古代的四种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

时辰与更点

【十二时辰】

在西周时,便产生了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的制度。太阳的视运动,一昼夜正好走完十二个方位。人们于是便把太阳走完一个方位定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今天的2个小时。到了唐宋,人们又将十二个时辰中的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便成了24小时制。小时,是小时辰之意,因为一小时只等于半个时辰,小于时辰,这就是今天小时名称的由来。十二时辰的划分具体是:晚上11—1点为子时,凌晨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午后1点为午时,午后1—3点为未时,午后3—5点为申时,午后5—7点为酉时,晚上7—9时为戌时,晚上9—11点为亥时。

【十二时段】

周代将昼夜分为十二时段,即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中日(午),日昳(未),晡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

【更点制度】

在十二个时段里,夜间分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五段,后来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五更制度。

古时,由于平民百姓家没有精确的刻漏,便依靠打更计时。打更人根据官府所制的刻漏观察时间,每一个时辰打一次更,一共五更,一更又分为五点。一般地说是将一夜五等分,每更大约2个小时。三更大约在夜里12时左右,正当半夜,故称“半夜三更”。具体为:一更,是在黄昏,大约是现在的19—21点;二更,人定时,21—23点;三更,夜半时,23—1点;四更,鸡鸣时,1—3点;五更,平旦时,3—5点。

“一刹那”是多久

“一刹那”一般认为是“瞬间”,现多用于表示最短暂的时间。“一刹那”源于古代印度,刹那是佛教名词,梵文Ksana的音译,根据古代《憎只律》的解释: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罗预,二十罗预为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以此与现代时间对比,一刹那只有0.018秒、一瞬是0.36秒、一弹指是7.2秒、一罗预是114秒、须臾是48分钟。

朔·朏·魄·弦·明·望·既望·晦

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朏(fei):农历每月初三为朏。魄:农历初三的月光。弦:农历初八的月光。明:日月相映为明。望:农历每月十五为望,(月大十六,月小十五),即满月。袁枚《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既望:望后一天为既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姚奈《凳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上古·中古·三古

【上古】

文称“远古”,指有文字以前的时代,《易》:“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结绳而治”。《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如与‘中古”并提时,一般指秦汉以前,即夏、商,周三代。

【中古】

次于上古的时代,但说法不一。《易》:“《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中古指商周之间。《韩非子》:“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中古”指传说中的虞夏时期。《三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中古”指秦代。现在一称汉代以后、宋以前为中古。

【三古】

即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不一。《汉书》:“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礼》:“伏羲上古、神农中古、五帝下古。”

气象谱

我们的祖先用一首诗来概括气象的若干规律,朗朗上口,好学易记: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日出云彩虹,上午没个晴。

老云接驾,不是阴就是下。

日头戴耳环,刮风要变天,

太阳笑一笑,阵雨要来到。

太阳露一露,有雨在后头。

太阳亮亮响,阴雨在后晌。

日昏三更雨,月昏午间风。

日落乌云起,明天必有雨。

公鸡高处啼,准是好天气。

小鸡早进窝,明天把工歇。

小鸡愁,雨水流。

天上浮云走,地上晒死狗。

天上浮云变,下雨连成遍。

雾下地晴了天,雾上天雨连绵。

漫阴雨下不完,云层越厚越能连。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早雨不过午,雷雨三后晌。

久雨起风要晴天,阴天住风雨窗前。

春节

春节,也就是农历的新年。在民间,它是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

在古代,春节是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所以也称作“元旦”,或叫“元辰”、“元日”、“元朔”、“朔日”等等。还有称正月初一为“三元”的,意思是说这一天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全国改用阳历纪年,为了与阳历新年相区别,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俗称“年初一”。

“年”,传说原是太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头上生有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际,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这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夜去天明,大家安全无事,便高兴地相互祝贺,拿出最丰美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这一天便形成了一个相互祝贺的欢乐节日,叫做“过年”。

另一种传说是,“年”有谷物成熟的意思,《春秋谷梁传》说:“五谷大熟为人有年”。可见“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后来又逐渐成了“岁”的代称。久而久之,农历新年也便成了我国民族的重要节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迎接这个节日,民家常在年前好多天就做准备。过去有句歌谣说:“二十三点灶腊,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去插花,二十九去沽酒。”这大体反映了各地准备过年的情景。

一年最后一天晚上,也就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除夕守岁是春节活动中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叹风土记》说:“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的风俗开始于南北朝时代。现在,一般人家在除夕都要吃一顿最丰美的晚餐,有的地方叫“年夜饭”。饭后,全家欢聚谈笑,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直至深夜。一到半夜子时三刻(即—卜二点),鞭炮齐鸣,相互庆贺新春快乐。

在春节期间,食品既要丰美,又要讲究意义。在民间,大部分人家都有吃年糕和年粽的习惯。吃年糕,是希望生产和生活步步高(“糕”和高谐音),吃年粽则象征天天都足食,岁岁有余粮。有的人家在春节这天,每个人都要咬一口生萝卜,俗称“咬春”,以预防疾病。

春节期间还有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习俗。

元宵节

根据道教的说法,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其实,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在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都要亲人团聚,共同欢庆,因而这一天夜晚叫做“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或“灯节”。

“元宵节”顾名思义与吃“元宵”有关。在古代,夜叉叫宵。在元宵之夜,人们除了吃“元宵”,还要燃灯和观灯。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据载,在周代已有专门管灯之官,叫司垣。相传战国的鲁班在营造宫殿时就制作了宫灯,可知燃灯至少巳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但把正月十五作为“灯节”,似乎始于汉代。汉文帝(公元前18O~前140年)勘平“诸吕之乱”的这一天据说恰是正月十五,因此他上台以后就把这一天夜晚定为节日,以示“与民同乐”,不过,当时并无放灯的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蔡倍从西域求得佛法,汉明帝为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示庆贺。于是,元宵节放灯之俗遂起。

到了隋唐,元宵放灯活动更为盛行。据说隋炀帝为粉饰太平,显示“与民同乐”,在公元610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方,搭起高大戏台,举行庆祝活动。有记载说,当时把戏台连接起来有八里之长,演员多达三万人,单是伴奏的乐师就有一万八千人,奏起乐来几十里以外便可听见。庆祝活动从正月十五开始,一直过了一个月。唐代的统治阶级进一步沿袭了这种习俗。到了宋代,元宵灯市更是盛况空前,各式各样的灯,琳琅满目。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宝库。

元宵节,除了放灯之外,不少地方还设有灯谜盛会。灯谜,是谜语的一种形式,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群雄崛起,列国纷争,一些游说之土为劝说君王,往往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醒觉。这种“隐藏”的话就是灯谜的开始,当时叫“庾词”,也叫“隐语”。秦汉时这种风气更加盛行。曹魏以后,演变成谜语和灯谜。

社日

社日是祭祀社神的日子。社,主管土地的神。《说文解宇》上说:“社,地主也,从示土。”是主管土地的,春秋传上说共工之子句龙是社神。古时从天子到百姓都得封土立社,以祈福护佑。所以有大社、王社、国社、侯社、置社、民社等区别。社日又有春社,秋社之分。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日(大约在春分后),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日。春社之时,祈神福佑谷物丰收,秋社时收成已定,是收割季节,祭社神是表示感谢神佑之意。社日祭典是颇为隆盛的。杜甫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写道,“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诗中说:“桑领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当时在社日人们都要相聚饮酒的。社日的习俗现在已基本消失了。

清明节

“清明”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斗指乙”为天文现象。)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准确时间原为当天的17时18分)。因而,清明节并不固定在四月五日这一天,据历书记载,一般不超出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清明之所以成为节日,与寒食节有密切关系。

旧俗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禁火寒食。这一风俗的起源多有不同说法。一说在遥远的钻木取火的时代,发现一年四季都可取火,春天钻榆柳,夏天钻枣杏和桑柘,秋天钻柞栖,冬天钻槐檀,但到了寒食节的那一天,火种都灭绝了,因而人们只好“寒食”。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我为神兽

    重生之我为神兽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本是幽冥界一鬼兵队长,因资质太低,无尽岁月以来自身实力都止步不前,某一天,当幽冥界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伤,整个幽冥界一片大乱时,唐锋却找到了命运的转机。幽冥界,密密麻麻无数顶尖血脉供唐锋随意选择,经过重重筛选后,唐锋最终选定了最适合自己的顶尖神兽血脉“八足魔刀”进入了轮回通道……他,重生了!新书《万道剑尊》已经发表,热血激情,大家可以都去看看
  •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是由国内知名作家雾满拦江先生总结其在职场二十年来的人生经验编写而成的。作者从社会博弈学的角度描述了亲身经历的职场真实事件,旨在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能力:获得机会的能力。职场中的许多人并不缺乏能力,而是缺乏机会,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获得让自己展示的人生舞台。在书中,雾满拦江先生将会告诉你:获得机会的能力远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如果你没有能力获得,那么你的工作能力也几近毫无价值。读者朋友们,如果你想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就有必要从雾满拦江二十年的得失中学习一些博弈的基本常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一生的忠告:外交官爸爸写给儿子的信(超值金版)

    一生的忠告:外交官爸爸写给儿子的信(超值金版)

    书信中涉及到的学习、礼仪、处世等话题,对年轻人仍大有裨益。说到底,这是一本教人如何获得渊博的学识,是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焦点,如何掌握处世必需的礼仪,如何获得他人信任,也是他们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必须掌握的人生哲理。查斯特菲尔德所处的时代与今天虽相距甚远,如何获得成功的书。但这些书信所持有的观点与道理,本书是一本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它反映了查斯特菲尔德在政治方面的圆熟技巧、对良好礼节的呵护以及对儿子在礼仪和处世方面的悉心指导,充满了查斯特菲尔德对社会、人性、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的深刻洞察
  • 特工傲妃:医女风华

    特工傲妃:医女风华

    就连眼睛也被毒瞎,然而却依然难掩智谋锋芒,光华万丈,剧毒攻心,人人唾骂的柳家废柴从此破茧成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废柴变天才,她夺目耀眼。家族相争,一头银丝白发,皇权相迫,她步步惊心,她一朝穿越,一夜蜕变,脱胎换骨,再睁眼,颠我众生,覆之天下!
  • 那些我们的青春

    那些我们的青春

    青春,是一首欢快而任性的歌曲;青春,是一章华丽而残酷的诗篇;如同流星一般璀璨,却又转眼即逝的消失在无穷无尽的黑暗里,从此,万劫不复……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冷漠世界里,到底是什么侵蚀了我们曾经单纯的心灵?改变了我们曾经美好的初衷,让我们的人生慢慢的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 鬼闻

    鬼闻

    "形形色色的鬼,重重叠叠的迷。同身同命的局,是谁人在背后主导一切。嘘……不知道就不要说哦,来跟着我,一起静下来看看鬼的见闻吧。"
  • 风华落 之 代嫁皇后

    风华落 之 代嫁皇后

    秋意正浓。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原野上的枯草,也染红了远处由远渐近的队伍的身影。前来的队伍,在最前方的骑在黑色战马上的将军,白色戎装竟被晚霞染成红色,甚是飒爽。将军的后面是四个先锋将士,个个军黑色戎装,步伐铿锵有力。紧随四骑之后,成千的士兵成四列纵队,个个全副武装,步伐一致,甚是威严。随后是一辆八骑马车,华丽异常的红色冠盖,显出只有皇家才有的气势,想必也只有马车里安坐的人,才称得上这样的气……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