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500000008

第8章 《西口在望》解说词(3)

解说:“结交广义”,或许是当年大多数山西商人的经商理念。广义桥直直通向了当年杀虎口的关卡,当年,可能每个经过这座石桥的人都是怀着像乔贵发一样的“黄金梦”,向自己的命运发起挑战。

采访:山西省右玉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德功

[同期]

晋商抓住了康熙西征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是在这个之前,也充分地展现了晋商的开拓进取、讲诚信、讲仁义的经商理念。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他们克服了常人一般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承受着常人一般难以承受的重负,就是在这种艰苦创业、执著追求中铸就了自己的经传,带来了自己的富有。他们是靠自己的勤奋、节俭、艰苦创业、执着追求和不懈的奋斗而带来的。

解说:经历了歧路的选择,对于最终成功走西口的像乔贵发这样的人来说,从这里延伸展开的似乎是条致富路,因为他的大富大贵的梦想最终变为了现实。而事实上,像乔贵发一样幸运的人,仅仅是浩浩荡荡的走西口人群中的极少数,大多数为了生存,为了活命的山西人,艰难跋涉的是一条更加苦难的,充满变数的西口路。这条路就在离这里百余公里外的河曲古渡口。

(第三集)一日三省

“第一天住古城,路走七十里整。”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乡,一个接壤晋陕蒙三省的小镇,曾是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的另外一个重要通道,俗称民道。成千上万的晋西北人从这里把目光投向黄河对岸辽阔的蒙古草原,更把眷恋留在这个寄托着他们对故土最后深情的小镇。每天古城城门一开,扑面而来的便是呼啸的蒙古风……

字幕:300年前,衣衫褴褛的山西两兄弟渡过黄河,一路艰辛地来到一片土壤肥沃的处女地谋生度日。300年后,他们的名字因两座村庄得以被今人知晓。

解说:这里是位于内蒙古包头市郊的一个村庄,叫留宝窑子,与它相邻的村庄叫留柱窑子,两个村的名字都是用人名而命名的,现在村上的人家虽然已经在内蒙古生活了四五代,但他们却都是地地道道的山西河曲人。

字幕: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乡

解说:传说,当年山西河曲的留宝兄弟就是从这里偷跑到内蒙古谋生的,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留宝兄弟成功地绕开了官府控制的杀虎口等关口。

采访:山西省忻州市走西口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吕星亮

[同期]

古城它是过去府谷县的一个乡,这个地方你从地图上看上去,它是府谷版图伸向蒙古草原,狭长的这么一块。它不是大块的,是伸上去的,延伸上去的。历来古城这个地方,它在汉民族防务的作用和河曲的位置是一样的。河曲是一个以河防务,那个地方是陆地上河曲县、府谷县和准格尔旗这三个旗县交汇的一个地方。它也是长城、黄河交汇的一个地方。

解说:今年63岁的张海臻自小生活在古城,多年来他一直在收集当地走西口的相关资料。

采访:古城乡村民张海臻

[同期]

张海臻:“陕北人唱这个走西口,就是榆林以下的人唱走西口是这样的。”

记者:“您唱两句我听听?”

张海臻:“哥哥那走西口,妹妹那也难留,手拉住那个小手手,送到哥哥大门口。”

张海臻:“就从这儿上,这儿不好上,就怕路泥,就从上面走吧。这就是榆林的唱法。内蒙古的唱法是‘家住在太原,爹爹名叫孙朋安’。”

记者:“那会儿您知不知道有去内蒙古挖草根的?”

张海臻:“有的。你听不见过去有句古话叫‘到内蒙挖甘草,自打墓坑’。它这个沙漠里头,这苗草窜下来,一直窜一两里路,窜这么粗的根。到最后那个沙土、沙子塌下来就把人压死啦。”

记者:“那会儿从山西去内蒙古的人多吗?”

张海臻:“多了,可多了。过去,我们跟你讲讲,我拉上海红果子翻坝梁,这地方产的海红果子,从内蒙古换一点粮食。这就是过去那个古城墙。这就是西城墙,这就是北城墙。过去我来的时候,这城墙上下点雨以后,埋的箭头三棱子的箭头,能捡上一把一把的。是当年打仗时候的箭头。所谓古城它就是没有历史的真实记载,只有以后通过这里头挖出些木屑,经考古以后,才证明这里是个汉代古城,那年挖出来一个墓来,里面有一个印,写着‘丰州’。所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就认定这是西北地区镇守边关的口岸。”

采访: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那么最早我想走西口到外蒙,跑到内蒙古地界,还应该是晋西北人。因为路近,大家一看蒙汉之间口子都松开了。那么我从黄河边,一过黄河,穿过陕西府谷的古城,35公里嘛,然后第二天再往前走两步就是内蒙古地界,这就很近了。然后到包头也就走7天。但是,这条路不是康熙时候开的,这个路早就有,在明代以前就有,明代嘉靖皇帝之前,这条小路就有,人们偷偷地往过跑。

解说:残破的土城墙,经老人断续的介绍,让这个连接山西、内蒙古的弹丸之地,瞬间回到狼烟四起的过去。而古城在西口历史中的闻名,却不在于它的战火,而在于它曾是晋西北人走口外的必经之地。由于地处蒙汉边界,这里不可避免地烙下了两民族相互往来的印迹。在古城大街上,至今还留有一个明朝末期搭建的戏台,而曾经在这里演出过的戏剧,大多讲述的是当年汉蒙两民族之间百姓往来的民间故事。

采访:古城乡村民张海臻

[同期]

张海臻:“汉人来了以后,用炭垛起来,把这个地方盖了个台子,为了纪念这个地方。”

记者:“这个戏台有多少年了?”

张海臻:“同治年间就是,清朝是统治200多年,距现在就是400年,过去大梁上都有记载,重修了一回,把记载都没有了,哪年修的、谁花的钱都没记载了。”

记者:“那原来在这么都唱的是什么戏啊?”

张海臻:“这个地方的赶庙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三月十八日,这个地方就唱黑界戏。”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黑界地”这在清代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因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统一了全国。但它初期的时候,它是不安心的,好些人要反清复明的。这样的话,它既在融合过程当中,又有一种防御,心理防范。这样就在长城一线外面,就是长城边墙以外50公里作为封境之地。也就是说,蒙族人不能到黑界地来,那么汉人也不允许到黑界地里面去。这样,人为地把汉人和蒙族人割裂开来,因为它怕汉人和蒙族人联起手来推翻满清王朝,这就是黑界地的由来。

解说: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统治者采取了禁边政策。在古城之外,就是当年著名的黑界地。在宽达50公里的区域内,荒草萋萋,了无人烟,蒙汉民族之间的互需,就这样硬生生地被这条黑色地带割裂。

采访:山西省忻州市走西口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吕星亮

[同期]

你私自要到内蒙古种地也好,做买卖也好,那是违法的,是偷渡,偷渡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是要杀头的。把头杀下来,吊在树上,杆上,以警示以后的人不要偷渡不要犯法。

解说:尽管当时的朝廷严令禁止汉民进入蒙地,但是有些人还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经由古城偷跑到内蒙古。

采访: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后来考证,最早去包头的是河曲的两兄弟,叫留宝、留柱。留宝、留柱弟兄俩背着7天的米,或者是10来天的米,背着米,提着锹头,然后冲着这个路,有那么七八天、八九天就走到包头。当时包头叫什么,叫包克图,包克图是蒙古语,是野鹿饮水的地方。森林非常茂密,野兽经常出没,到处是鹿、野鹿。所以,他们到那儿以后,一看土地那么肥沃,周围什么人也没有,兄弟俩一人占了一块地盘,这个就叫留宝村,那个就叫留柱村。所以两人各自占了一块地盘就开始垦荒,蒙族人一看汉族兄弟来了也示好,一边喊着“包克图”,还经常看望这两个人别叫野兽给吃了,所以这两个村现在还在,就叫留宝窑子、留柱窑子,就在包头附近。

解说:留宝兄弟是幸运的,他们不但得以在蒙地开荒谋生,还留下了现在的两个村庄。如今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都是山西河曲人。据当地百姓讲,他们的先辈是留宝兄弟和当年投奔两兄弟来的河曲乡亲。

然而,并不是所有想去塞外的人,都能像留宝兄弟一样幸运,面对朝廷严苛的刑罚,为什么会有许多人要不惜代价地偷渡蒙地呢?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河曲、保德、偏关等山西的西八县,自然条件是很恶劣的,土地贫瘠,几乎没有什么平原,而且无霜期短,产量又不多,过去人们种植粮食是拿上种子撒,撒到地里边,老天不下雨,全部都死了。因此,在这样恶劣自然条件下,也迫使着他们走口外去,同时随着人口的增殖,每个人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更迫使他们必须走外面。

解说:“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泉水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唯以垦种上岭下坂,汗牛痛仆,仰天续命”。这就是清朝初期晋西北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但是即使这样拼命地干,地里产出的粮食仍不够糊口。清朝一个叫任启运的人说:“江南二百四十步为亩,山西千步为亩,而田之岁入,不及江南米什一。”贫瘠的土地,常常使百姓食不果腹,而频繁的灾害,就更是让他们一年的希望化为泡影。

字幕:当翻开《河曲县志》,触目惊心的灾害记载说明了一切。

“明崇祯五年(1632年),大饥,斗米五钱,人相食。”

“清顺治四年(1647年),蝗蝻四月内自西北入境,食禾殆尽。”

“清顺治八年(1651年),饥,斗米八钱,饥民枕藉道路。”

“清嘉庆十六年至十九年(1811—1814年),大旱,饥。”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旱饥。”

“清道光十六年、十七年(1831837年),旱,蝗灾,大饥,斗米银一两有余。”

“清光绪四年(1878年),大旱,民饥,死亡甚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灾荒大饥,民皆食树皮、草根,饿殍遍野。”

解说:据不完全统计,在清朝的300年的时间里,山西全省性的灾害就达100多次。平均三年一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旱灾长达11年。这次旱灾据官方统计,死去的山西人超过了300万。

濒临绝境的晋西北人,不能也不会接受上苍如此苛刻的安排,他们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那片广袤而肥沃的土地。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内蒙古地区它是作为草原文化、沙漠文化而存在的。既有大片的浩瀚沙漠,也有丰美的草原。尤其是像我们所知道的归化一带、包头一带,特别是河套地区,在那个地方由于黄河的灌溉,水草丰美,适应于农耕。我们知道要搞农业的话,没水是不行的,恰恰在那个地方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因此,适应于水利灌溉,适应于农业开发。正因为这样非常优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大批山西商人和大批的山西人到那个地方去开垦种地、修渠灌溉、乃至经商。

歌曲:头一天住古城,路走八十里整……

解说:这首至今流传在河曲一带的山曲儿,准确地记录了当年晋西北人走口外的行经路线。陕西的古城向西北与内蒙古的准格尔旗只隔一道城门,向东南与山西的河曲隔黄河相望。因此,走古城到口外不但是山西河、保、偏一带的百姓去往内蒙古的最近路线,也是必经之路。自古就有一日三省的说法。

采访:《西口大逃荒》作者马小林

[同期]

古城的位置很特殊,它在三个省的交界,为什么叫“一日三省”、或者叫“鸡鸣三省醒”?是因为河曲县城的对面是陕西府谷,也是陕西最边上的一个县。府谷的最北边,有一个镇叫古城,一出古城有一个城门洞,一出古城的城门洞,就是内蒙古的准格尔旗。这个三角地带相距很近,当年河曲人逃荒走西口的时候,过黄河,坐船过黄河,过了黄河以后,就进入陕西,从陕西再进入内蒙古。其实这条路并不远,但是恰好是三个省的交界。所以它叫“鸡鸣三省醒,也叫一日走三省”。

采访:古城村村民

[同期]

村民:“这个门是我们古城过去交界的门,这个门代表古城和内蒙古接壤,一出去这个城门它就是内蒙古了。咱们现在这是陕西,是陕西的最北边,比古城小,过去这个就是,现在叫准格尔旗,准格尔旗政府就是这么定的。”

记者:“那是不是当时走西口的人特别多?”

村民:“过去我也是听我们老人们说过,过去咱们山西走西口的人,从这儿住一晚上,陕西、河曲县一走开,到这儿刚好是25公里路。过去都是用骑骡子走或人步行,没有交通工具。他只是赶着牲口,这儿有一个店,我们这儿有一个大的店,赶着牲口都住在这儿。住上一晚上,第二天再走。”

记者:“他们那会儿从河曲走到这儿,大概要多长时间?”

村民:“河曲到这儿赶着牲口差不多就要八、九个小时,差不多一天,差不多一天就到这儿了。早晨走开到这儿就是下午的两三点钟,就已经能住了,是这么个情况。”

解说:随着清政府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日渐巩固,蒙汉边界也开始逐渐开放。始建于明朝末年的古城城门,完整地见证了数百年间,晋西北人大规模走口外的那段历史。

采访:古城村村民

[同期]

村民:“古城这个地方是个交通大道,所到内蒙古非走这个口子不行,所以叫西口子,就叫西口子。住在这儿休息一天,第二天再步走。”

记者:“他一天步走要走多少?”

村民:“要走20公里、30公里。”

记者:“那要是从这儿要到内蒙古的话,那还要走多长时间呢?”

村民:“半个月、15天才能到了那地方。打工、受苦才能吃了饭。一年下来挣了三四个银元,不过那时候三四个银元值钱了,量粮能量两三石粮了。”

解说:大量的晋西北人越过黄河向草原大漠出发,由于经过古城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荒凉的边关小镇变得空前的热闹和繁华。

采访:古城村村民

[同期]

村民:“两面开生意就是这个地方,都是做买卖的。农户不在这街上,农民不在这个街上,这个街上全是做买卖的。”

记者:“有什么买卖了?”

村民:“有卖百货的、卖布匹的、卖杂货的都在这条街上。”

记者:“特别繁华是不是?都是什么人在这么做生意啊?”

村民:“哪个地方都有,山西的多。我们这儿山西的人比较多一点,河曲县也比较多一点,做买卖的是河曲来这儿做买卖的,过去就有七八家。”

解说:陕西古城对于决心口外谋生的晋西北人来说,就像即将出征的将士守望的最后一块热土。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在古城住上一晚,让时时眷恋故土的心,在这一晚的停留中能得到最后的慰藉。因为跨出城门,就意味着抛开了故土与亲人,意味着独自的担当与挑战。

采访: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燕治国

[同期]

一开那个古城的门,当时作为陕西边境,人家要择点你出去多少人。门洞里边攒动的人,河曲的,姓什么的,都互相招呼,第二天早晨一开城门,那个风呼一下吹过来,那就是蒙古风。那蒙古风吹过来一往外看,那全是土和沙漠。土地一眼望不到头,那么你就沿着这条路往过走。

采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刘建生

[同期]

同类推荐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天配良缘之商君

    天配良缘之商君

    她是苍月国大将军之女——商君,武艺超凡,却不幸遭灭族之祸,遂女扮男装,与妹妹相依为命,一路隐忍复仇。她结识慕容舒清,创立缥缈山庄,以经济力量抵抗苍月。他是神秘的海域皇子——秦修之,温润如玉,为爱痴情。长期流亡的他,对商君一见钟情,但苦于商君男子的身份,无从表白,只好一路相守,不离不弃。他是苍月富商家的三少爷——萧纵卿,阳光可爱,又霸道难缠。他在贼窝中与商君相遇,在暴雨狂澜的大海中对商君萌生情愫。为了商君,他心甘情愿地付出一切,爱得深入骨髓。商君背负血海深仇,隐忍六年,智闯贼窝,为民除疫,勇破敌阵,手弑仇敌,终于报仇雪恨。然而,曾经不敢奢望爱情和幸福的她,究竟会情归何处?
  • 剑噬虚空

    剑噬虚空

    重生六十年前,身怀上古神器,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谁能挡我?神剑在手,撕裂虚空!
  • 特蕾莎修女给青少年的12堂人生必修课

    特蕾莎修女给青少年的12堂人生必修课

    平实的文字讲述了至深的哲理,凝练的话语浓缩了人生的精华,博爱的思想传达了生命的真谛。本书精选特蕾莎修女所讲过的感人箴言和演讲辞,旨教会青少年们做人之道,学会如何放宽胸襟,胸怀大爱,扶危济贫,不弃小事,坚强勇敢,勤奋谦虚。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一个最明亮的指示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假面

    假面

    学期中,小区搬来一对特殊的母女,女儿叫莫雅子,来自一个母亲有着病史的单亲家庭。雅子因优异的成绩成为学校重点补助的对象,但是她并不知道这所学校里学生的游戏规则——新生必须被管制。
  • 重生之盛世狂妃

    重生之盛世狂妃

    她被剜心而死,一朝重生14岁!怀揣医学宝典,携带灵植空间,契约神秘灵兽,她不再是人人可以欺辱的草包嫡女!大权在握,皇帝也要让三分;富可敌国,天下富豪闪一边;地下女皇,杀手组织定人命!男人?敢在她面前狂,她比他更狂!她发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重生一世,她必将站在这世界的巅峰——睥睨众生!
  • 最奇幻

    最奇幻

    世界是危险的,女主是强悍的,伪娘是最高的,奇遇是坑爹的。 严谨的魔法,神棍的科学,真实的奇迹,飘渺的存在。 《最……(省略N字)奇幻》 全新改版,尽请期待……以下为补充说明,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会用扔字典的不一定是字典帝,还有可能是的四处乱轰的DictionaryGUN…… 会占卜的不一定是诅咒,还有可能是人形雷达…… 有伪娘血统的不一定是伪娘,还有可能是灵魂分裂…… 能再生的不一定都是魔人布偶,还有可能是G病毒,液态金属机器人…… 仍有疑问,参见以上四条。
  • 俄罗斯童话18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俄罗斯童话18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茂霍蚤的森林、潺潺的溪水、可爱的小动物……俄罗斯童话弥漫着大自然的味道。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喃喃细语,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总之,人的内心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这种独特气质,使得俄罗斯童话具有坚忍、包容、和谐的特点。
  • 落实背后的落实

    落实背后的落实

    培训员工高效落实能力的经典读本,打造优秀组织基业长青的通告法则。没有人会注意过程的酸甜苦辣,荣誉只会给予执行到位、落实实效的英雄。把落实的种子植入员工的血液,将落实化为最强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也许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