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800000016

第16章 郑孝胥与中国公学(1)

章玉政

郑孝胥是清末民初饮誉海内的诗书名家,与于右任并称”北于南郑“,也是晚清同光派的两大代表诗人之一。他曾参与戊戌变法,领导预备立宪公会,是中国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舞台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风云人物。但是,到了晚年却误入歧途,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大节未保,堕为汉奸。

在1906年到1909年中国公学的早期历史上,郑孝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公学。

一辞官归隐后力助办学

郑孝胥,字苏戡,一字太夷,别号海藏,1860年5月2日生于苏州胥门,因而得名。1903年6月,受到两广总督岑春煊的青睐与举荐,郑孝胥督办广西边务,靖吏治、办教育、兴洋务,风生水起,声名远播。但就在此时,郑孝胥却萌生致仕退隐之心。在1905年2月5日这一天的日记里,郑孝胥道出了如此选择的初衷:

吾今年四十六,得弃官归田,便可作一生收束,列传、行状皆可预作。从此以后,若中国迄无振兴之日,则终老山林,不失为洁身去乱之士;倘竟有豪杰再起,必将求我。虽埋头十年,至五十六岁出任天下大事,依然如初日东升,照耀一世。是吾以一世之人作两世之事,岂不绰然有余裕哉!

郑孝胥素以”卧龙“自喻,退隐显然是为了今后有更大的作为。这年10月,他以”病难支持“为由,正式递交辞呈,打点行装,回到上海,开始”寓公“生涯。据《郑孝胥日记》显示,此后他至少有三次外出做官的机会,但均予以谢绝,而将精力更多地投向了预备立宪公会运动,并极力支持中国公学的兴办。

在广西督办边务期间,郑孝胥就异常重视兴办现代学堂。1904年12月14日,他奏请光绪皇帝”开办边防将弁学堂,并就地添练洋操新军旨下练兵处知之“,并积极推动促成青年人出国留学。1905年5月,他送出八名广西子弟东渡日本学习农工,而后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他又送出多人到日本留学。直到他离开广西前的一个星期,还在为出洋学生的经费而奔走劳神。

而就在此时,日本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中国留学生反对”取缔规则“风潮。风潮起始于一个误会。1905年,中国在日留学生达到八千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以第十九号令的形式公布《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其中第九条规定:”受选定之公立或私立学校,其令清国人学生宿泊之寄宿舍或属于学校监督之旅馆,须行校外之取缔。“”取缔“两个字,深深刺痛了中国留学生脆弱的自尊心。他们可不管日文中的”取缔“其实可译作管理、监督之意,纷起抗议,并提出罢课返国。

风潮一开始,郑孝胥就颇为关注。1905年12月13日,郑孝胥日记载:”夜,应麦鸿钧惠农之约于一家春,与菊生、季直议电询日本学生罢学事。“几天之后,他与上海友人聚于聚春园,再次谈及此事,”夜,雨,伯潜钞示江督、闽督三电,为日本留学生事“。很显然,身在上海的郑孝胥对于发生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罢学风波,一直心有牵挂。

到1906年初,已有两三千名中国留学生陆续归国,”归国学生之中,有不少人发誓以后决不再踏足日本国土。他们在离开日本之前,已考虑用自己双手在中国兴办学校“。这就是后来的中国公学。

留学生们原本指望清政府能够拨付派遣留学生的费用作创校经费,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清政府根本就不愿意搭理他们。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一向以开明重教著称的郑孝胥。

1906年1月15日,留日学生总会事务所正干事刘棣英、副干事朱剑专程拜访郑孝胥,详述东京罢学始末,并向他报告:留学生们准备在上海创立一个学堂,拟定名”中国公学“,想听听他的意见。郑孝胥向来重视教育,对于留日学生们的这个想法虽感突兀,却未加否定,甚至满口答应”使调查同志人数及能筹款若干,再议办法“。

得到郑孝胥的首肯,留学生们有了更大的信心。两天后,决定公学正式开办的各省代表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此次会议选定公学职员,刘棣英任正干事,朱剑任副干事,真正拉开了办学的序幕。

最初的中国公学,全体同学都是发起人,职员由同学推选产生,不设校长,看上去是一种民主自治,但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负责学校具体筹办事务的刘棣英、朱剑等人清楚,如果能在上海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担任学校校长,势必能让中国公学如虎添翼,并能迅速赢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与接受。

郑孝胥,无疑是最佳人选之一。据郑孝胥日记载,1906年1月22日,中国公学正干事刘棣英代表全体师生,再度拜访郑孝胥,邀请其出任公学校长。但郑孝胥以”仆谢病后,不愿与官府往来“为由,婉拒了这一邀请。

尽管如此,他还是慨然承诺捐助1000元,”以表赞成之意“。在中国公学举步维艰、四面楚歌的时刻,这1000元无疑是雪中送炭。事实上,郑孝胥对于中国公学的扶助,远不止于此。从《郑孝胥日记》简略的记录可以看到,每当中国公学遇到经费困难时,他总是不吝伸出援手,甚至当有学生因经费问题不能持续学业之际,他亦会慷慨解囊。比如,1906年3月21日,”陈莲孙来言明日入中国公学,余许垫付半年学费“。同年4月4日,”公学庶务员张邦杰、王敬芳来谈刘棣英辞职事,又言,学费只能支至暑假;余请作下半季预算表,再助设法“。

郑孝胥不仅自己慷慨出手,对于外界是否支持中国公学,亦是特别看重。在《郑孝胥日记》里,记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1906年5月31日,”张邦杰来,言曾少卿不助公学。曾少卿邀饮,不往“。

二为中国公学牵线搭桥

郑孝胥虽然并不直接介入中国公学的校务管理,但却对之热情扶持,出钱出力,献计献策,在所不辞。在《郑孝胥日记》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独自一人或者偕同好友张元济、汤蛰先、张謇等人造访中国公学的记录。

中国公学的主事者们更是将郑孝胥视为”当然的校长“,凡学校遇到重大事务、重大决策,必前往报告,寻求解决之道。1906年3月4日,中国公学举办开校典礼,郑孝胥就受邀作为嘉宾到场并发表重要演讲,勖勉在怀。中国公学开办不到十天,发生江苏籍学生闹退学事件,郑孝胥也是颇为关注,在日记里有两次记录。不久后,中国公学又发生庶务员姚宏业蹈江自尽之事,郑孝胥在接到学校职员张邦杰、黄兆祥的报告后,深为痛心,专程前往颐园参加其追悼会。

郑孝胥其时虽已致仕退隐,但多年的从政经历,为他在官、绅、商、学界积累下了较高的声望和丰厚的人脉。他到上海以后,与袁海观、周馥、瑞澂、端方等官方人物来往密切,私交甚笃,经常一起赴宴、赏画,或者共议立宪事宜。他对中国公学的事务给予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尤其是官方自然也不敢怠慢,至少不会公开反对。这就为中国公学的创办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郑孝胥与中国公学的密切互动,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官府人物对于中国公学的印象分。对于中国公学的第二次上书,两江总督周馥的态度亦是非常积极,迅速作出批复:”出洋游学,必先通语言文字,具普通学业,始能受益,此一定不易之理。该生请在沪开办公学,作预备游学基础,持论甚正。惟度地筑校、集费定章,事甚繁重,非仓猝所能议成,必须各省众绅公议,候行学务处、上海道察酌会绅,妥议详夺。“尽管无意主持中国公学大局,但郑孝胥对其日常事务却一直亲自过问,积极为之出谋划策,甚至亲自动笔为中国公学拟就上呈学部的文稿,请两江总督量拨官地建筑校舍,并咨商各省督抚协力资助中国公学。郑孝胥事实上已成为中国公学的”官方代言人“。

同类推荐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大唐平叛传(下)

    大唐平叛传(下)

    这是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本书以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叛乱为背景,叙述了平叛战争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书中除了以大手笔描写了千军万马拼力厮杀的恢弘场面,百十位出场的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显示出作者在历史、天文、地理、哲学、艺术及宗教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底蕴。大手笔、大气度、大时空在大历史背景下跃然纸上,最冲击思维的特色是作品主题立意高远,自始至终都在呼唤着人们淡失的爱心和良知,体现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思想。
  •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历史上群星闪耀的时刻

    本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展述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在那已然褪色的画卷中,将纷乱交错,遥不可及的人与事呈现出来,虽然不尽详述,但也可从中追寻到历史曾经的蛛丝马迹,在未来的方向中偶尔回首过去的沧海桑田。
  •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历史故事一本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发现于云南元谋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懂得使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近代考古发现了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约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这些都是华夏民族悠远起源的见证。后来,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开启了中国历史王朝盛极必衰更替的序幕。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舍得放弃

    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睿智选择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舍得放弃是一种超脱,当你能够放弃一切做到简单、从容、快乐地活着的时候,你人生中的那道坎也就过去了。人生苦短,岁月如梭,过分的固执坚持,是一种愚蠢,是一种做人的失败。何不退一步,放弃是非的争辩,给自己一个主动,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理罪前传:第七个读者

    心理罪前传:第七个读者

    《第七个读者》是《心理罪》系列的前传。美丽的大学校园,一个个学生相继离奇死亡,看似没有联系的凶杀案里,却透露出让人难以置信的死亡气息。曾经欢快的校园生活,骤然一片死寂,方木美好的初恋也被永久封存。方木于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死亡借书卡”。凶手就在身边。他是谁?方木能阻止他吗?第七个读者,将会怎样影响方木的人生……《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除了独家长篇小说《第七个读者》,还有四篇精彩的番外,分别是《心理罪》系列作品的重要补充,将《心理罪》系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
  • 恶魔校草VS贴身女佣

    恶魔校草VS贴身女佣

    “小丫头,你竟然敢如此欺负本少爷!害得本少爷这般?”他声音冷酷带着一丝残忍,而他就是樱花高中当之无愧的校草;“恶魔!怪胎!疯子!神经质!我不怕你!”她努力使自己看起来更有底气,其实心里早就怕了;腹黑如恶魔一样的校草?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重遇初恋情人?气氛诡异不需要学习的学校?而一场意外的邂逅……充满甜蜜!
  • 鹰无泪

    鹰无泪

    本书为钟正林中短篇小说集,是“巴金文学院书系”其中一本。钟正林的小说,从小说的内质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但与过去的乡土小说不同,钟正林的小说所反映的商品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质,他一方面眷恋田园般宁静纯美的故乡,一方面又痛心于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撞击以及对环境的戕害,既有无奈又有反思,并对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揭示,提出警示,主体非常鲜明。
  • 国师大人超心机

    国师大人超心机

    “我配得上你就行”“……”,被赐婚傻子王爷的沐府懦弱二小姐。真是天意助她!她势必要将他欠她的,连本带利讨回来!!推荐新书《女帝无节操:皇叔,为什么会像个无赖一样死缠着她不放?!“……我配不上你”对着那让天下第一美人都感到自卑的俊美容颜,倾尽所有,换来的却是命丧心爱的人之手。一朝重生,她暗暗咽口水,她利用亲人,上一世,你别跑!》女尊1V1宠文!“因为我喜欢你”前世,她是智囊太子妃,她被无情背叛,抛弃师门,这一世,怎知,她不愿意再去爱人可是,再睁眼时竟是故土依旧,只是她成了被姐姐、大娘毁容,受世人敬仰、绝世倾城、宛若圣者的大贤者大人,(已完结)
  • 十五年等待候鸟

    十五年等待候鸟

    根据本书改编的都市青春偶像剧《候鸟之恋》,由张若昀、孙怡、邓伦、张雪迎、李宗霖、刘美含、代超等联袂主演,8月6日深圳卫视再次开播。讲述一个平凡的女孩黎璃用十五年时间暗恋一名叫裴尚轩的男生的故事:黎璃的掌心有一道疤,切断了事业线、生命线、爱情线。这是裴尚轩留给她的伤痕,永不磨灭。整整十五年,裴尚轩终于爱上了黎璃,但是,她对他的爱已不能继续。原来爱情不是候鸟,它没有归期。“你知道我想要什么!”话没说完,他就扑了过来!谁叫她恬不知耻,半夜还赖在他房间不走……她本长得丑,觉得自己很安全,不料一夜之间成了他的菜。哭过天,骂过娘,坐过牢,割过脉,却还是逃不过他的五指山……读原著小说才是正确追剧方式,还有作者新增的三个番外的读者福利哦!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几百年后是一具没有肉体,没有灵魂的粉骷髅。有一天,我的灵魂觉醒了,在与人类的接触中,我发觉,我爱上了一个人类的男人。被光明视为邪恶的我是选择黑暗的永生?还是选择也许没有结果的爱情?
  • 别跑,爱情来了

    别跑,爱情来了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没有,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所以,当爱情来了,别再逃跑,也别让你的爱人趁机逃跑,穷追不舍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