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14

第14章 旧学宗师(13)

“我从来说中国缺乏宗教,中国人淡于宗教。孔子就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拿孔子来说,他注重的是现实人生……有人将儒家称为儒教,这不对。儒家不是宗教。孔子的精神,是全部放在照顾现实生活上的……宗教则不能如此……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总是在现实生活中必恭必敬于眼前。宗教则必恭必敬于‘上帝’。故说中国人淡于宗教,中国人远于宗教。故说中国儒家不同于其他宗教……”

这就是梁先生的风格。他最后说:“中国所有的伟大宗教均为外来的……中国有的就是伦理。‘上帝’一词,古书上有,但不重要;而伦理在中国特别重要。伦理内容的根本精神,是‘互以对方为重’。这与西方的‘个人本位’、‘自我中心’不同……”

梁先生神态从容,侃侃而谈,令在场的人不由屏住呼吸。当时的情景,不禁使人回想起费孝通曾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梁漱溟先生是我一向尊敬的前辈,是当代中国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是一位一生以事思考人类基本问题的学者……他的思想永远是活的,从不僵化……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不唯上、不唯书、不唯经、不唯典?他是最认真求知的人,是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是一个为今后中国文化进行探索的前锋。”

录制了约3小时,拍摄结束后,梁先生与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并多次道谢。大家怕他累着,可他坚持要把他们送出门,目送他们离去。后来,录好的带子由费老带到香港,在研讨会上播放,得到热烈反响。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次讲演竟成了这位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的最后一次学术报告。

【大师小传】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其长子梁培宽,次子梁培恕。

梁氏原是元朝宗室梁王帖木儿的后裔,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早年颇受其父梁济(巨川)的影响。青年时代又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曾热衷于社会主义,著有《社会主义粹言》的小册子,宣传废除私有财产制。20岁起潜心于佛学研究;几度自杀未遂,经过几年沉潜反思,重兴追求社会理想的热情,又逐步转向儒学。

1917—1924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师,后升为教授;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阐发其“东方精神文明论”和新儒家思想,在学术界颇有影响。

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到山东菏泽办高中;又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发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1925年任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高中部主任。1928年至1929年任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校长;将广雅精神提炼为“务本求实”4个字,并成为延续至今的校训。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战活动,开始卷入政治生活的旋涡中;曾在重庆北碚创办勉仁书院。1939年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0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次年赴香港,创办民盟刊物《光明报》并出任社长。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并代表民盟参与国共两党的和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四川北上,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1950年后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1955年,由于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以后主要在家从事理论研究,发表《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著作。80年代后期,以90多岁高龄仍然著文、演讲,继续宣传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梁先生与山东邹平有着不解之缘,在遗嘱中表示要把自己的骨灰安放于邹平。今梁漱溟纪念馆坐落于邹平一中图书实验楼。

钱穆:讲学坚持以史救国

钱穆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4)生于江苏省无锡县荡口镇南延祥乡啸傲泾上七房桥之五世同堂。原名钱思嵘,1902年入小学担任教师时才改名为钱穆,笔名有公沙、忘未学斋主等。

钱穆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儒学大师。尽管他的一生历经抗战国难、流落香江、定居台湾等颠沛流离,但他却凭借对学术的执著与狂热,自成一家之言,最终成为一代学界宗师。

钱穆毕生以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弘扬国史,坚持以历史救国。尤其是他在抗战流离之际,冒着生命危险著成的《国史大纲》,成为两岸史学的重要经典文献。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任教北大,成一家之言

钱穆自幼天资聪颖,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虽然家境贫寒,却仍刻学苦读。1901年入私塾,父亲钱承沛称赞他“前世曾读书来”。1906年,钱承沛因肺病逝世,临终前叮咛他要好好读书。私塾老师期许他能效法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国学上成大器。

18岁那年,钱穆出任无锡市郊秦家水渠三兼小学校教师,开始发表文章。1918年,24岁的他由商务书局出版第一本著作《论语文解》。

此后,钱穆任教于厦门集美中学、无锡师范学校及苏州中学,讲授国学概论。1920年秋,钱穆转任后宅镇泰伯市立第一初级小学校校长。1928年夏秋之交,他的妻子邹氏、新生婴儿及兄长钱声一先后逝世,钱穆开始挑起全家的重担,长侄钱伟长随他在苏州中学就读高中一年级。1929年,钱穆续娶张一贯,迎养母至苏州,长子钱拙在此时出世。《墨子》、《王守仁》等著作也陆续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0年秋,在学者顾颉刚的极力推荐下,钱穆任北平私立燕京大学国文系讲师,时年36岁。他在《燕京学报》上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辩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误言,平今、古文经学之争,震惊北京学术界。隔年,钱转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开设中国上古史、秦汉史等课,讲授史学,终成一家之言。

钱穆个子虽小,但十分自信,两眼炯炯有神。平时虽不苟言笑,说话时却十分风趣、健谈。当时,在北大穿长袍上课的教授极少,陈寅恪却是个坚定的长袍主义者。钱穆对陈寅恪的学问十分佩服,看到陈寅恪穿长袍,他便也效仿改穿长袍,后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钱穆不仅长于著述,也长于上课。在北大,钱穆主要讲中国上古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通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等课,每堂课2个小时。钱穆每次都是准点进教室,上堂就讲,没有一句废话,中间也不休息。由于博闻强记,上课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借古讽今,频出新见,很快声名大振,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大约因为在家乡执教太久,钱乡音不改,上课时始终不脱一口无锡腔。开始学生听了很不习惯,但他的课讲得实在精彩,谁也舍不得离开。时间一久,大家也就习惯了,反而觉得“无锡腔”很有味道。

钱穆自己从不觉得无锡话有什么不好,后来50年代在香港新亚学院演讲时,香港学生反映听不太清楚。有人问他要不要提供翻译,意思是译成粤语。他很不高兴地反问道,要译成英语吗,中国人怎么会听不懂中国话呢?

钱穆讲的中国通史,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这门课他先后上了8年之久。中国通史课每周2堂,每堂2小时。多安排在下午1点到3点。虽然这个时间是学生最容易疲倦的时候,但他却能把枯燥的历史课讲得绘声绘色,没有一个学生打盹或走神。除了北大学生,其他高校学生也慕名前来旁听。每一堂将近300人,坐立皆满,以至于学校不得不把小教室换成大教室。有的人一听就是4年。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学生,从北大一直听到西南联大,总共听了6年之久。钱穆也被学生评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有人把他与胡适并提,时称“北胡(适)南钱(穆)”。

北大学术空气自由,学生可任意选听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课程;教授的观点也常常互相矛盾,大家可以自由地展开辩论。钱穆治学非常严谨,他坚持己见,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一次讲上古史时,有人告诉他,主张疑古的北大名教授钱玄同的儿子就在他的班上,让他讲课时注意一点分寸,别引起误会。但他毫不避讳,当众声称“若言疑古,将无可言”。

当年,北大有三个知名的教授,被称为“岁寒三友”。所谓“三友”,就是指钱穆、汤用彤和蒙文通三位先生。钱先生的高明、汤先生的沉潜、蒙先生的汪洋恣肆,都是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当年,燕大发通知多用英文,或许是受到美国文化影响的原因。有一次,钱穆接到一份水电费缴费通知,上面全是英文。当时水电费须按月缴。可是他的英文不好,接到英文通知时感到很气愤,索性不缴。年底时,学校来人问他收到通知没有?他说收到了。来人又问:为何不按月缴费?钱穆愤然回答:吾乃国文教师,不必识英文,何以在中国学校发英文通知?对方一时哑然。

还有一件事也很能见钱穆的性格。胡适对钱一向十分欣赏。有人向他请教先秦诸子的有关问题,胡适便让他们找钱穆,说你们不要找我,钱穆是这方面专家,你们找他。见胡适这样推崇钱穆,大家对钱穆也另眼相看。

一次胡适生病,许多人都争先前去拜访,乘机联络感情,钱穆却偏偏无动于衷。朋友知道后,对钱穆大加责备,认为他太寡情,辜负了胡适对他的一片好意。钱穆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两回事,怎能混为一谈?如果他帮助过我,说过我好话,我就去看他,那叫我今后怎么做人?钱穆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在北大教授中,钱穆除了学问好,人品亦佳,在师生中有口皆碑。他平时不苟言笑,埋头治学,惜时如金,但决不是一个酸夫子,而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也很懂生活的人。他毕生有两大爱好,一是昆曲,一是旅游。

他在常州中学时,受老师的影响爱上昆曲,自谓“余自嗜昆曲,移好评剧,兼好各处地方戏,如河南梆子、苏州滩簧、绍兴戏、凤阳花鼓、大鼓书——兼好”。因为热爱昆曲,由此喜欢上吹箫,终生乐此不疲。长兄好笙与琵琶,他喜欢箫笛。当年在乡教时,兄弟二人课余常常合奏《梅花三弄》,成为早年的一大乐事。

钱穆特别欣赏朱熹的“出则有山水之兴,居则有卜筑之趣”的生活方式,也自觉实践。他读书治学都尽可能选择环境清幽、景色绝佳的地方。初到北大时,一段时间他借住在朋友汤用彤家。汤家位于南池子边,紧靠太庙,四周广布古柏草坪,“景色幽茜”。他在西南联大写《国史大纲》时,居住的宜良县岩泉寺山明水秀,更是人间仙境。其后借读的苏州耦园还读我书楼,三面环水,“有池林之胜,幽静怡神”。晚年栖居的台北外双溪素书楼,依山面溪,是台湾有名的风景胜地。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话用来形容钱穆再合适不过。钱穆治学之余,每到一处,总要遍访名胜,游山玩水。在北大几年,他几乎年年出游,“余在北大凡七年,又曾屡次出游”。几乎遍及山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北等周边地区。即使在西南联大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也照样游兴不减。许多当地人没有去过的地方,他都游到了。在遵义浙大执教时,适逢学生李埏也来任教,于是钱拉着他一起遍游遵义山水。李埏已精疲力竭了,他仍兴致勃勃。李埏原以为老师这样的人一定终日埋头读书,不想他长日出游,大为感叹:“不意先生之好游,乃更为我辈所不及。今日始识先生生活之又一面。”对他的诧异,钱穆自有一番解释:“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这才是钱穆。

抗日战争以后,钱穆历任西南联大、华西大学、中央、齐鲁、武汉等大学教授,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长,依然是讲授上古史、秦汉史、政治制度史等课程。并于1939年云南避难期间,在岩泉寺完成学术代表作——巨著《国史大纲》。

创办香港新亚书院

1949年,大陆时局紧张,大批自由派学者随蒋介石迁往台湾。钱穆虽然没有赴台,却因为左派学者对他的攻讦,被迫离开新中国的土地。后来,他应张其昀之约,与不少知识分子经广州南避香港。

避居香江的钱穆,未能因此避开政治纷扰。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点名批判钱穆、胡适和傅斯年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所能控制的极少数人”。

身处英国殖民地,自认是流亡知识分子的钱穆,除在徐复观主持的《民主评论》上发表文章外,又与谢幼伟、唐君毅、崔书琴等学者,借用华南中学在九龙伟晴街的课室三间,筹办“亚洲文商夜学院”,招收港、台学生60余人,实现为中国人办教育的理想。

1950年秋,上海商人王岳峰斥资,在九龙深水埔桂林街61—65号购得新楼三楹,供作新校舍。其占地虽不大,也无图书馆,但亚洲文商从此由夜校改为日校,并更名为“新亚书院”,钱穆出任院长。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写他的困兽犹斗,中兴勋臣,写他的忍辱负重,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写他的韬略智慧,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无奈苍凉,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湖湘大儒。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内心圆满
热门推荐
  • 老婆好难娶

    老婆好难娶

    【文章一对一,男主女主绝对身心干净】这是一个都市大龄胜女女扮男装的的日常。云微是个低调的异能人,她想要低调的生活,想要交一群低调的朋友。哪知天不遂人愿,她的朋友个个不低调,十四年以男装示人做了大学教授,勉强维持各方平衡,继续走着低调的路线,不料一场相亲打破平衡,从此低调是路人。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
  • 销售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销售精英是这样炼成的

    郑一群创作的《销售精英是这样炼成的》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销售精英,从培养积极的销售心态、销售中懂得主动出击、坦然面对客户、包容与接纳客户、坚持不懈才能赢得销售、合理使用销售攻心术、巧妙应用销售技巧、与客户快速达成成交、将服务延伸到销售全程等九个方面,以案例加分析的形式对销售过程中怎样把握和驾驭顾客的心理直至让自己成为销售精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从而帮助销售员更深刻地理解销售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一些被无数人证明行之有效的销售技巧和方法,力图帮助销售员在每一次销售过程中都能轻松成交,轻松提升销售业绩,进而步入销售精英的行列。
  • 寂寞绿卡

    寂寞绿卡

    ”旧金山,对华文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勘探人生宝藏的金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宝藏吧。,这些来自旧金山的文字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 网游之紫青剑诀

    网游之紫青剑诀

    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不可避免的生了,甚至动用了核弹。地球面临核冬天,为了生存,人类凭借强悍的思感技术,并且将肉体冻在未受污染的南极大6最底层,除了必要的技术人员以外,全民进入了虚拟空间——《幻恋》。由于幻舞机器出现问题所以会出现一章很多重复的问题暂时幻舞还不怎么会解决~~很快幻舞就会把多余的章节删除~~给大家带来不便幻舞由衷的说声对不起也是重伤,没有办法在战斗了。
  • 新管理口才学:实现成功管理的宝典

    新管理口才学:实现成功管理的宝典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3秒,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杨利伟成了有史以来首位遨游……
  • 三世妖妃之韩慕雪

    三世妖妃之韩慕雪

    【本故事纯属虚构】人人穿越,她也穿越。可是她的穿越显然不是很幸运。好吧,有了帅帅的哥哥和慈祥的老爹,原以为这辈子幸福得冒泡了。谁料生日过后,她的身体发生了惊世骇俗的变化。拜托,这里没有终极一家,也没有异能行者,为什么给她一双紫色的眼睛啊!
  • 狄小杰侦探社2

    狄小杰侦探社2

    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虽祖上门楣显赫,人生却穷困潦倒;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虽为人聪明伶俐,生活却霉运连连。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时而横眉相对,时而相濡以沫。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他们命运的齿轮,已经紧紧咬合在一起。他们共同上演了一出史上最华丽的纸上青春悬疑单元剧!悬疑青春派,推理非主流,尽在精彩永远不断的《狄小杰侦探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妖皇太子

    妖皇太子

    口能吞日月,手可摘星辰。问君何能尔?一气返道真。胸凝五气神,头顶三花聚。莫言蚍蜉也撼树,敢向长空舞狂刀!PS:新书《十荒大罗》已经发布,希望各位道友帮忙收藏推荐一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