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400000013

第13章 旧学宗师(12)

张岂之先生说:“汤用彤先生作为杰出的教育家,这不表现在他提出了多少教育理论,而体现在他理解学生,他的课堂讲授、课外指导读书,以及审阅学生写的读书作业,是高度的教学艺术,其中贯穿着一个基本精神,要学生们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他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引导学生去读第一手资料。他还注意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读书。汤先生在教育方面付出的心血和劳绩,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应当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汤先生不是教我们死记硬背,而是教我们如何用脑子,如何去思考。这个教育所起的作用,不仅在我当学生的时代,而且对我离开母校,开始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以后的漫长日子里,都在起着指导和激励的作用。解放后,北大哲学系重视中外哲学史和佛教史的风气仍然得以延续,这一传统及其所达到的水平,可以说是该系的‘家底’。受过相关训练的学生,往往功底扎实,视野开阔,见解不俗,其研究成果多能在严谨中透出较恢宏的文化历史感。此种学术特色或传统之影响面,则不仅限于北大,还向全国辐射。”

上世纪40年代,汤用彤先生在北大教书,校长傅斯年曾请他兼一个办事处的主任,每月发一份薪金。可是当发薪时,他却如数将薪金退回,并说:“我已在北大拿钱,不能再另拿一份。”

钱穆谈起汤用彤便感叹不已,赞叹地说:“纯儒之典型。”钱穆还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说:“锡予寡交游,闭门独处”,评价汤用彤“独立不倚,极高明而道中庸”。胡适在日记中这样形容汤用彤:“锡予的书极小心,处处注重证据,无证之说虽有理亦不敢用。”

1947年,汤用彤在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讲授“中国汉隋思想史”一课时,称魏晋时期为“人的发现”的“个人主义时代”,认为玄学家们是通过回归自然的方式来发现真实自我的价值,盛赞他们关于社会道德规范需符合自然之理,必须体现个体价值的思想。此讲义是东学西渐史上的重要篇章。

次年夏,汤先生婉拒哥伦比亚大学讲学之邀,返回北大。汤用彤在北大执教34年,教学质量精益求精。他开设的“中国佛教史”课程及其讲稿的出版,直接导致了中国佛教史学科的创立,并带动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史的学术研究。张岱年先生更认为,汤老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为现代中国学术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旧著重印,不妄加修订

新中国建立后的历次运动中,多有从旧时代过来的名儒硕学,或迫于时势,或主动趋奉,或诚心改造,乃纷纷删削旧作,改易观点,填充新词。而汤用彤则只是旧著重印,不曾妄加修订。现在看来,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等著作,仍是该领域难以超越的高峰。而那些曲学阿世、随人俯仰之作,则已经为时间所淘洗掉了。他花费心血撰写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获得了学术最高奖,老先生还满脸不高兴,负气嚷嚷:“多少年来都是我给学生打分数,我的书要谁来评奖!”

1954年先生患脑溢血。卧病期间,仍为北大哲学系师生讲授印度佛教哲学,并编有《印度佛教史料选编》以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汤老曾计划撰写一部《印度佛教史》。汤老的研究生武维琴先生,将所记此课笔记整理发表于《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任继愈先生用朱熹晚年的境遇来形容汤老:“‘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若陈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汤先生只要一谈起学问来,什么医生的嘱咐、家人的劝告全都忘了。”

1963年,汤先生为他的研究生讲授中国佛教,辅导学生如何阅读佛经。这也是他一生中所教授的最后一课。直到多年以后,他的学生仍然保存着他当年亲笔所出的试卷。汤先生在试卷的每道题目下面,都注明考核学生的某种能力。如“略述僧佉学说之变迁发展”一题下注云“此题考我们的理解和综合能力(说理功夫),答案宜简明”等。

据任继愈先生回忆,1964年5月,汤用彤先生病逝前,仍念念不忘他的两个研究生,遗憾自己没有能把他们培养到毕业。

1993年,海内外近百名学者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汤用彤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季羡林、任继愈、张岂之等与会代表,通过亲炙师门的经历,怀着崇敬的心情,追忆了汤老在学问、道德各方面的卓越建树和对后学的深刻影响。

自1997年起,“汤用彤学术讲座”在北大已连续举办了8届,均由国际知名学者主讲,如饶宗颐、柳存仁、施舟人、成中英、金忠烈、安乐哲、陈方正、龚鹏程、钱致榕等。每次讲座,旨在引介哲学与宗教学科中一新兴的研究方向,以纪念和传承汤老求实、创新的治学精神。今天缅怀汤老毕生的教育实践,他开课视野的广博与知识的精专、融贯东西的特色、高明的授课艺术、崇高的学术道德风范,尤其是精心培育后学的辉煌成就,都是值得后学永远学习、继承的。总结他的宝贵经验,弘扬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杰出人才培养战略,无不有着现实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大师小传】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人文学者,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

汤用彤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回国以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9年5月至1951年9月任北大校长、副校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梁漱溟:不做北大教授,要搞乡村建设

梁漱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他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曾将自己一生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西方功利派、佛教出世主义、儒学。

破格受聘到北大

1985年,北大临近90周年校庆之际,95岁高龄、作为文革幸存者的梁漱溟,专门撰文《值得感念的岁月》,讲述自己昔日在北大的教育生涯。关于梁漱溟到北大任教的故事,确实是北大历史乃至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则佳话。

民国成立之初,蔡元培即出任第一届教育总长。当时梁漱溟在同盟会的《民国报》工作,以一个青年记者的身份,出入于国会、总统府、国务院及各政党总部,多次接近并采访蔡元培先生。

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访问归来,出任北大校长。梁漱溟拿着自己的论文《穷元决疑论》登门求教。蔡元培对他说:“我在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

更让梁漱溟没有想到的是,蔡元培接着提出,请他到北大任教并讲授印度哲学。梁漱溟谦虚地表示,自己并不懂得什么印度哲学。印度宗派那么多,只领会一点佛家思想而已。“要我教,我是没得教呀!”

蔡先生回答说:“你说你不懂印度哲学,但又有哪一个人真懂得呢?谁亦不过是知道一星半点,横竖都差不多。我们寻不到人,就是你来吧!”

蔡先生又说:“你不是喜好哲学吗?我自己也喜好哲学,我们还有一些喜好的朋友。我此番到北大,就想把这些朋友乃至未知中的朋友都引来,一起共同研究,彼此切磋。你怎可不来呢?你不要是当老师来教人,你当是来共同学习好了。”

蔡先生的这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梁漱溟。于是,他便应承了下来。

那时,梁漱溟年仅25岁,没有任何学历,只是司法部的一个小秘书。蔡元培却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竟当即拍板,将其延聘到北大担任教职。后来,梁漱溟动情地回忆了自己在北大7年的生活:“七年之间从蔡先生和诸同事、同学所获益处,直接间接,有形无形,数之不尽。总之,北京大学实在培养了我。”

另一方面,梁漱溟也对北大早期的哲学教育贡献良多。他虽然年轻,所授之课在北大却是独一无二的,也颇受学生欢迎,听课者多达200多人,由小教室换为大教室,学生中有冯友兰、朱自清等后来名动一时的学者。

故梁漱溟感叹地说:“年轻后辈如我者,听课之人尚且不少;如名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等先生,听课者之踊跃,更可想而知了。于此可见蔡先生兼容并包主张的实施和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共同形成之追求真理的浓厚空气,不仅感染北大师生和其他高校,且影响及于社会。生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

现代新儒学先驱

作为民盟的创始人之一,梁先生曾担任民盟的秘书长,又是现代中国“新儒学”的代表。虽然在解放后近4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被误解与批判中度过,但他那种“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刚直风骨和“义不苟合”、“独立特行”,独寻真知的凛然正气,却是掷地可作金石声。梁老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可谓大矣,但他却谦虚地说:“我曾多次自白,我未始曾有意乎讲求学问,而只不过是生来好用心思;假如说我今天亦有些学问的话,那都是近六七十年间从好用心思而误打误撞出来的。”

1916年,梁漱溟发表《究元决疑论》(发表在《东方杂志》第5、6、7月号上)。1917年10月,梁漱溟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担任讲师,主讲印度哲学。7年之久的北大教学,促使他最终完成了出佛入儒的思想转变。梁漱溟曾说:“在北大一住7年,增长了我内心的争名好胜,是我摆脱出家意念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0年,先生在北京大学开始于课外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首创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法。他针对当时有人认为“东方化是未进的文化,西方化是既进的文化”,“未进文化大可不必提起,单采用既进的文化好了”,以及中外人士中又有要“将东西文化调和融通,另开一种局面作为世界的新文化”的论调,指出这些“全然不对”。先生说:“依我的看法,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世界的文化,中国为东方文化之发源地。”“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先生第一次提出并阐明世界文化分3大体系:一个是西洋的,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印度的;西洋是人对物,中国是人对人,印度是人对自己。

“五四运动”前后,梁漱溟在北大发起东方学及孔子哲学的研究,1921年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由此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先驱。在这本书中,梁漱溟“批评东西文化各家学说,而独发挥孔子哲学”,“并指出世界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使他成为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和新儒学的开启者。

1921年暑假,梁漱溟应山东省教育厅邀请,在济南市讲授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连讲了40天,最后由陈政、罗常培将记录整理成文,不久即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此书1921年印刷第1版,至1929年印刷第8版,可见其为学术界人士、广大读者所重视。此书的出版,把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之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的治学方向——现代新儒家哲学的产生。熊十力先生说:“在‘五四运动’那个时期,在反对孔学、反对中国古老文化那么厉害的气氛中,梁先生提出未来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话,是很有胆识的。”

辞退北大教席,致力乡村建设

1924年,梁漱溟为实践自己对教育的人士和设想,因而辞退北大教席,赴山东办学。1年后,因山东政局变化,先生回到北京。熊十力和一些学生随行,在北京什刹海东煤场租房,师生10人共住共学,“朝会”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进行的。

梁漱溟后来回忆说:“大家互勉互进,讲求策励,极为认真。如在冬季,天将明未明时,大家起来后在月台上团坐。疏星残月,悠悬空际;山河大地,一片寂静;唯间闻更鸡喔喔作啼。身处此境,顿觉心地清明、精神振奋,且有众睡而我独醒之感,并由此而倍感自身于世人于社会责任之重大。”朝会制度从此开始。以后,他在山东主办乡村建设研究院时仍坚持不懈。后来还将朝会所讲辑成《朝话》一书出版。

1927年1月,梁漱溟在《北京晨报》发表于1926年5月写成的《人心与人生》一书的《自序》。同年5月,为北京学术讲演会主讲《人心和人生》3个月,约全书之半。此年8月,梁漱溟受友人李济深(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之邀,赴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1928年筹办乡治讲习所,并任省立一中校长,首次明确提出并阐述自己的乡治理论,主张从乡村自治入手,改造旧中国,建立一个新中国;简而言之,就是“以农立国”。

1929年,梁漱溟写出《河南村治学院旨趣书》,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用中、西对比方法,阐明在当时何以主张从村治入手,达到民族自救、振兴中国的目的。1930年1月,由他参与筹办的河南村治学院开学,梁担任教务主任并主讲“乡村自治组织”等课程。是年暑假,梁又应邀到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作题为《中国问题之解决》的讲演,阐述他的“村治主义”。

1931年,受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之邀,梁漱溟带领部分同仁,赴山东筹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即实验如何可以实现理想的新社会,将教育和行政合一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为贯彻这种救国理念,从1931年到1937年,梁漱溟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在山东邹平实践着他们的理想。

在这期间,他还先后写作并出版《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1932年)、《乡村建设文集》(1934年)、《乡村建设大意》(1936年)、《乡村建设理论》(又名《中国民族之前途》,1937年)等著作,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乡村建设的理论及其具体实践方案,明确提出“欧洲近代民主的路”是行不通的;取法于“俄国共产党发明的路”也是行不通的;只有乡村建设的道路,才是中国民族自救的唯一道路。

最后一次演讲

1988年初,在香港举行的“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正在筹备。作为主持人,时任民盟中央主席的费孝通先生很想邀请梁漱溟参加。因为会议主题是“中国宗教伦理与现代化”,正是梁先生感兴趣的问题。可当时梁先生已95岁高龄,实在无法承受旅途跋涉之劳。然而为表示对会议的支持,他决定做个录像讲话。

初春的一天,费老安排有关人员带领摄制组如约赶到梁先生家。梁先生和长子梁培宽已在厅内等候他们。据说这是梁先生几十年如此的待客规矩。梁先生的精神很好,面目清癯,目呈威严,看上去与惯见的照片没有两样。他头戴一顶黑色小圆帽,脚下一双黑色圆口布鞋,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样子。当摄像、灯光、音响都准备妥当后,梁先生手持讲稿,朗声讲起,开宗明义便指出:

同类推荐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本书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睿智,他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他语出惊人的精彩语录令很多人折服。究竟他有什么特別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
  •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总结出的结论。然而,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影响着人们。因为,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结晶。本书所选的大思想家,都对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考等等领域。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 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热门推荐
  • 彪悍世子妃

    彪悍世子妃

    重生成富二代,子鱼仰天大笑。只是,怎么睡错了人?靠,形势陡然扭转,富二代撞上霸道官二代。。。。呜呜,夫君猛如虎,小腰吃不消。“那个,我们打个商量如何,我帮你把后秦国搞定,你每月让我休息十天。”子鱼满是期盼。“嗯。”“你答应了,太好了,今天我休息……喂,放我下来……你才答应了的,你个禽兽,吃不消了……”“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人要务实。”某人扛起子鱼就朝卧房走去。天下风云起,八方诸侯动。你有帝皇权,我有万毒归。驾驭天下毒物,统率万千生灵。这方大地,唯我独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医行天下

    医行天下

    繁星点缀着广袤的夜空,如玉盘的皓月当空洒下银辉,照亮这一方天地。此处是楚国与唐国的交界处——万兽山。传闻万兽山乃当世灵山,山内动植物吸天地之精华,但凡植物均枝繁叶茂,动物种类繁多复杂。据说,这万兽山内的动植物皆是世间难求的良药。也正是如此,世间痴迷医术之人、严重伤患的家属、牟取暴利的商人络绎不绝地前往万兽山。但几百年来,能进得万兽山深处且成功走出去的人,寥寥无几……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被迫逃学

    被迫逃学

    本书描写两个善良与正义的逃学儿。主人公倒霉蛋儿和大馋鬼在去七仙山的路上遇到了白雪女孩,帮助她在蜘蛛妖手里夺回了冰凌花;他们机智勇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妖魔。如:大战美女魔兽、千手怪、石头怪兽和绝命大峡谷的小旋风魔王……但是,他们也有过失,如:大馋鬼因贪图金钱变成了骷髅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弱妾

    弱妾

    燕王府中侍妾若干,个个如狼似虎,都削尖了脑袋沾着满手血腥踩着他人的肩膀死命往上爬,懦弱得连排行都没有的苏红茶生来就是被人踩遭人戏弄嘲笑的受气包,终遭恶妾算计,被大夫人毒打而死。当苏红茶再次睁开眼,眸中闪过的却是睿智的光。她知道,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要么是奋起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就是无声无息的灭亡。她的选择是——王府里,接二连三的,四夫人中毒,五夫人遭蛇咬,六夫人被人剥光了衣…所有迹象都指向大夫人,结果,大夫人被赐死,她因有功而被提拔。被提拔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赏花宴上,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准备东施效颦地跳一曲霓裳舞,谁知一跤摔到了太子脚前,太子看到那张花痴脸,一脸厌恶,“不知死活的白痴,滚!”她痛哭流涕:“太子殿下,妾身仍忘不了你,让妾身再多看一眼…”太子极力忍住狂吐的冲动,吼:“燕王,让她从此消失在我面前…”燕王像赶狗一样轰人。女子伤心欲绝。出了大门,却笑得欢畅,溜得比兔子还快。片段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男子扶着花枝,倨傲的抬起头,“说吧,今晚穿得如此光鲜,是不是你那病殃子夫君不能满足你,又想来勾引我?”女子摘下花枝一折为二,笑嘻嘻道:“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种马要让种马来配,人怎么会勾引种马呢……”片段二:一个慵懒而又狂放的男子半眯着双眼听人汇报,忽然挑眉动容,“什么?她又敢与人成亲?”下属惊骇,垂下头身如筛糠。慵懒男子喃声低语:“那个小骗子,胆敢骗我…”他突然笑得不怀好意,“走!大家随本王抢亲去!那贼丫不听话,给我抢回来重打屁股三十大板!”三王争夺,权谋天下,天地为媒,江山为聘,前世今生,只为那红颜一笑。推荐好友新文:《霸权皇后》《七小姐》《囚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弱妾当家》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会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北方风味小吃

    北方风味小吃

    根据家庭的特点,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四季营养食谱、南北方风味小吃和烧腊卤熏食谱。该丛书具有经济实用、价格实惠、易学易做等特点。它帮助家庭解决了四季应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科学营养进食和搭配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南北风味小吃和烧腊卤熏食谱,令餐桌上的菜肴更加丰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职工礼仪手册

    职工礼仪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