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1900000005

第5章 黄宗羲:投笔从戎,只是为了恢复祖国(2)

这件事后不久,又发生了嘉兴总兵陈梧抢掠百姓财物,被知县王正中正法的事件。陈梧是在嘉兴兵败后逃退到余姚境内的,别看这批残兵败将在战场上一个个不是清兵的对手,但在老百姓面前他们却是毫不含糊,他们一到余姚就肆意劫掠,当地民众被害得叫苦不迭。这里的知县叫王正中,是黄宗羲的好朋友,伟人耿直刚正,他看到乱兵无道,百姓深受其害,于是就组织了民兵将纵容部下且带头抢掠的陈梧等人杀掉,二者自然也就引起了军界诸兵将的不满。当时方国安、王之仁等人坚持要将王正中治罪,并且都形成了廷议。这时黄宗羲再次挺身而出为王正中辩护。他在朝堂上义正辞严地指出:“(陈梧等)借丧乱以济其私,致千众怒,是贼也!正中守土,即当为国保民,何罪之有?”黄宗羲的举动得到了朝中正义人士的支持,鲁王也觉得黄氏的话很有道理,就废除了原来形成的所谓廷议,这才没使王正中遭到迫害。

不难看出,以黄宗羲个人的性格,做一个监察御史倒也挺合适的,只有他这样敢于触动权贵、敢于说公道话的人才能忠于职守,才能明察百官,整刷朝纲。只可惜他生在乱世,他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清军攻至浙东,鲁王政权溃散,鲁王自己也是死里逃生,最后只能漂流海上。黄宗羲也被清廷作为反清武装头目来通缉、追捕。

黄宗羲在与鲁王政权失散后,自然是要苦苦追,甚至一度到过日本。后来又几经周折,才和已经流亡海上的鲁王行朝取得了联系。

清顺治六年(1649)四月鲁王在定西侯张名振的迎护下由闽反浙,中途驻扎在南田的“健跳所”,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的黄宗羲毅然抛家弃业,投奔已经没有希望的鲁王流亡政权,应该说这也是黄宗羲为挽救这个行将覆灭的小王朝所尽的最后一份忠心了。

他的到来也受到了行朝上下的一致欢迎,起初被授以左佥都御史之职,后来就擢升为左副都御史。就这样,黄宗羲和其他几个忠于故明的朝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苦苦支撑着这一份明祀残业。

只是这个小朝廷远比黄宗羲想象的糟糕。当时,这个所谓的海上行朝的防御力量,只不过是有几条大小船和一帮亡命的散兵游勇组成,他们困守在海中的几个孤岛上,没有供给,缺食少穿。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士兵士气低落,武将们拥兵自重,文臣稍有异同便会招致杀身之祸。如黄宗羲的好友、世忠营时期的合作伙伴熊汝霖就是这样被害死的,这些人没有死在抗击清军的战场上,而是亡于自己内部的纷争,实在是这个政权的悲哀,也更说明了这个行朝的存在只能是苟延残喘,灭亡已经是必然的了。

此时黄宗羲虽身为左副都御史,但手无一兵一卒,虽苦心建言,却又有谁人肯听?所以黄宗羲在做这个官的时候十分烦闷,郁郁不得志。

在担任左副都御史其间,黄宗羲曾竭力推荐在四明山曾结寨抗清的王翊,想使其率领军队加入南明的抗清阵营。这个时候王翊的抗清武装有一万余人,应该说是一个难得的抗清力量,因此黄宗羲的这个举荐也得到了朝中一些人物的支持,大家都认为在目前困难的处境下,想王翊这样忠心于抗清事业的人物应当得到重用。但此时操纵行朝大权的是张名振,他与王翊有过私人的过节,因此出于个人私心,他坚决不肯接纳王翊的武装,也否定了黄宗羲的举荐。后来当鲁王对各地的抗清山寨封官晋爵时,王翊也仅仅得到个“河南道御史”,这于王立下的赫赫战功相去甚远。对此黄宗羲又向朝廷上书说,既然朝廷对抗清山寨中文武官员多授爵在三品以上,唯独在抗清力量上颇为强大的王翊却授不到三品之衔,这样可能对抗清大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尽管黄宗羲苦口婆心劝谏,但掌权者听不进半点意见,所以王翊这样的抗清中坚始终没能得到鲁王朝的重用。

其实这时候的黄宗羲更像是一个摆设,偶尔为那个鲁王讲讲学,如此而已。

这年八月份,清廷为了孤立和打击海上的抗清力量,又颁发了一个新的诏令,主要就是说凡是从亡海上的人其家属都要受到株连。

黄宗羲是一个出名的孝子,在家中他是长子,上有寡居的母亲,下有年轻的弟妹、妻儿,一家人的起居安危都要他操持。现在朝廷又下了诏令,他不能丢下家人不管。而且他现在虽身处海上行朝,却整日无所事事,要想依靠眼下剩下的这些人来实现反清复明大业已经根本不可能了。于是他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他要向鲁王辞行,从此回家归隐。

在回家归隐和继续辅佐鲁王之间选择,这对希望能够忠孝双全的黄宗羲来说绝对是一个痛苦的选择。他曾经这样感叹:“主上以忠臣之后仗我,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今方寸乱矣,吾不能为姜伯约矣!”其实并不是他做不了姜伯约,而是他没有遇到诸葛亮。当初他是抛家弃业来追随鲁王的,那时他尚有辅佐鲁王、反清复明的一腔热血、壮志雄心,但他所面对的现实不断地冷却了他心中的热血,面对这样一个不堪朝廷,黄宗羲最终只能选择离去。

讽刺的是这个时候鲁王很爽快地答应了黄宗羲隐姓埋名、回家归隐的请求,不知道黄宗羲当时的心情如何,是该感激鲁王没有为难他呢,还是另有所想。

就这样,黄宗羲从此结束了他的“臣子”生涯,回到了家乡。此后一段时间,他仍冒着杀头的危险,与海上的抗清势力保持联系,并随时为他们通风报信,同时他还参加当地策反降清旧臣和营救被捕的抗清人士及其家属的活动。

游侠的幻灭

虽然在形式上黄宗羲已经脱离了鲁王政权,但这个时候他并没有真正地回家归隐。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日益恶化的抗清形势,并且积极为其奔走,他想再为抗清复明大业做一些实事。

他游说过钱谦益共同去策反婺中镇将马进宝,他积极奔走营救“庚寅之难”中被捕的自己的兄弟黄宗炎以及战友的家眷。就在营救他的弟弟时,他曾经赤足在冰雪上行走,连夜去向朋友借救命钱,十个指头被冻得鲜血直流,同时他还冒着自己被捕的危险奔走于官府之间以打通关节救人。

清顺治八年(1651)夏秋之交,清军准备对浙东海上抗清武装展开一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在得知这一情报后,黄宗羲立即派人去鲁王行朝告警,让他们做好准备。但此时张名振却麻痹轻敌,他认为自己可以凭借海上天险,部下兵卒又熟谙风信,足以抵抗清军的进攻,因而就没有对黄宗羲的情报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为荒唐的是他这个时候还率领部队去吴淞海域作战,只留下了一小部军队驻守大本营舟山。因而当清军兵分三路进攻舟山的时候,城池很快就陷落了,朝中大多数的重要大臣也都死于城陷之时。此时张名振也只得带着鲁王仓皇南逃。但这次对抗请力量来说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从此鲁王政权再也没有了可以跟清军向抗衡的军事力量,因而这个政权也近乎是名存实亡了。

此后的几年,黄宗羲也一直参加各地的抗清斗争,也一直躲避着清廷的追捕,过着极其艰难的逃亡生活。清顺治十一年(1654)和顺治十三年(1656),他皆因参与抗清活动而被官府缉拿,幸而每次都侥幸逃生。

其实黄宗羲心里明白,这个时候的局势已经很难挽回,任凭自己再怎么努力,满清代明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在他身上,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游侠精神在一直支持着他,让他不断奔走,不断斗争。只是不断听到的反清力量受挫的消息让黄宗羲不得不有所思考,寻求斗争方式的改变。

清顺治十七年(1660),五十一岁的黄宗羲作了一次为期长达百天的“匡庐之游”。可以说这次出游也是作为游侠的他的最后一次“游”。

借这次庐山之游,黄宗羲一方面可以排解心中长期以来积压的郁愤之气,二来可以藉此对时局有一个更为冷静、客观的认识。在这次游历过程中黄宗羲结交了像吕留良、方以智等隐居林间的抗清义士,还寻访了铜陵等抗清义士打过仗的地方。这次游玩也促成了黄宗羲数十年“游侠”生涯的终结。

同类推荐
  •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 ”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 ,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 的兴趣。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 ,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罗马征途

    罗马征途

    “神哪!我恨高卢人。我的祖父也同样恨他们,早在他们剜出了他的眼睛以前。你们以为我会毫无理由地身处前线吗……元老院、希腊人、那些骑著象的迦太基人,当然还有…布鲁图斯和西庇阿的家族。毕竟,谁控制了罗马谁就能统治这个世界……”&&&&&&&&&&&&&&&&&&&&&&&&&&&&&&&&&&&&&&&&&&&&&&&&&&&&&&&&&&&&&&&&&&&&咦,好熟悉的场景啊!刘海愕然的站在那里,那不是罗马的“乌龟阵”吗?对,没错,这里应该就是《罗马全面战争》的世界,刘海恍然道……
  • 大唐王朝2

    大唐王朝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渣女重生之前任

    渣女重生之前任

    结婚七年,终究还是敌不过七年之痒。被小三陷害,保释自己的居然是一直深爱自己的前任。莫名死去,却回到了十年以前,正是自己读大学和前任恋爱的日子,这辈子,将会珍惜这份感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必谈的军事之谜

    必谈的军事之谜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名人的交友之道

    名人的交友之道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 剑心轮回

    剑心轮回

    杀尽天下该杀之人!剑,然而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三足金乌。让他从一个弱者领会了杀戮,段痕,为剑术天才的转世,自小跟着师傅学武,从杀戮中学会了用剑!直到成为万人敬仰的巅峰强者!剑心轮回!,盘古后裔,修罗剑道!为他打开了一扇成为强者的大门
  • 农门商业大亨

    农门商业大亨

    别人穿越,都穿越到王妃、格格这种有身份的人身上,偏她这么倒霉,穿越到一个农家女的身上,好吧,她自立自强还不行?她才高八斗,智慧非凡,她就不信,凭她的努力没法子成为世界首富,顺便拐个王爷来当相公!
  • 赢在变通

    赢在变通

    学会变通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善于变通的人能够主动将变通思维融入工作,以变制变,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让变通成为习惯。本书引用大量的企业案例,加上精彩、深刻的哲理评析,为中国企业培养具有变通思维品质的人,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和培训方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