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4600000022

第22章 谋智双修,靠精锐之师锻造压不垮的脊梁(1)

1.“上梁”正了,整体水平才会响当当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上梁不正下梁歪”。

把它用到管理中,就是说下属的品行不端、违纪犯法,全在上司的督查不严,或上司本身就在这些不良行为方面起了带头作用。

所以,左宗棠提出:“吏治之振新,全在上司精神贯注。”也就是说,想要整顿贪赃枉法的不良风气,振兴吏治,首先上司就要做到“精神贯注”。

那么,何为“精神贯注”呢?是不是只要严厉督查,严格办理不法行为就行?当然不是。其关键是上司要起到表率作用,用左宗棠的话说就是“今日道府以上至督抚,均言察吏,而不知察吏之外,尚有训吏、恤吏两端。训之使不至为恶,恤之使可以为善,斯其成就者多,而转移自速也”。

在左宗棠一生带兵治军的过程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始终贯彻着“精神贯注”的原则,以身作则,打造出了一支震撼中外的精锐之师。而正是在这一方针下打造出的这支精锐之师,成为了左宗棠的强有力后盾,让他在晚清惊涛骇浪的巨大压力下,昂首前进,丝毫不曾动摇!

初入官场时,左宗棠为了镇压太平军,率军进入浙江。在这片战场上,左宗棠第一次真真正正地以主帅身份开始战斗!左宗棠斗志昂扬,决定抓住机会,彻底摆脱前半生不堪的命运,在战争的危机压力中迅速成长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根本做不到,唯有依靠身后的部将,他才能够粉碎压在肩头的压力,取得最后的成功!

于是,如何激发部下的斗志,让他们跟随自己义无反顾地征战沙场,就成了左宗棠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左宗棠不愧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他身先士卒,给部下树立了一个视死如归的榜样,每遇大战,都和僚佐一道头裹布巾,靴中别刀,一马当先地奋勇杀敌。

白天指挥作战,晚上左宗棠也没闲着,仍旧不辞辛劳地亲力亲为处理公牍文书。这一切原本是左宗棠的分内之事,但落在部下军士眼中就有了不同的意味,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官员,而是一个可亲可敬、值得誓死追随的领导者,再去战场厮杀之时自然而然更加奋勇!

咸丰十一年(1861)夏天,太平军攻占建德,进而逼近景德镇,左宗棠得知以后,马上调兵遣将赶去救援。他率军从兴安冒雨行军7天,刚一到达乐平,就立即投入战争,表现出高度的牺牲精神。左宗棠麾下的将士们深受感动,纷纷奋勇杀敌,终于在数次战争以后,夺回了景德镇、乐平等重要城镇,化解了一次严重危机。

升为闽浙总督以后,左宗棠更是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闽浙总督3年,他只有12天住在总督府署,其余时间都跟将士们一同在军帐中度过。不仅如此,他生活俭朴,不许部下给他特殊待遇,总是跟将士们同甘共苦,只有在宴客的时候才会吃一点海菜。

奉命出征新疆期间,军费开支巨大,国库供给有限,左宗棠不得不向洋行借款以充军资。虽然借款总数高达一千多万两白银,但对于旷日持久且兵多将广的西北战事来说,根本不够。但是由于这笔借款利息非常高,堪称名副其实的高利贷,不能多借。所以,西北军营仍然十分艰辛,将士们时常忍饥挨饿,遇到生病负伤,更是苦不堪言。然而,将士们仍然毫无怨言,全都咬紧牙坚持着,战场上一如既往地拼死厮杀。究其原因,仍然是左宗棠以身作则起到了巨大作用!

当时,有位叫福克的德国人,在上海开设洋行。他曾为左宗棠经办购买德国的织呢、开河等机器,运去甘肃应用。光绪六年(1880),福克与奥国人满德以及一位席姓翻译从上海来到哈密,专门去拜访左宗棠。由于他们曾帮忙购买过机器,德国又还没有跟中国动武,左宗棠对他们很有好感,不但把他们迎为上宾,请他们住在大营中,还让他们与自己一同吃饭喝酒聊天。

后来,福克写了一篇《西行琐录》,记载了左宗棠当时的一些生活情况:左宗棠每天黎明时分就起床,先到菜园里眺望一会儿,在菜地里走走,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查看一下蔬菜的长势;然后回营房,马上接见部下,商谈工作;谈完工作以后,他就跟部下们一同吃饭;早饭结束以后,就开始批阅各方公事,草拟奏折,回复来往信件等,除了吃午饭,就一直工作到下午五六点钟;吃过晚饭就跟营务处人员谈天,直到深夜才就寝。

在福克的记录中,左宗棠几乎是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福克对此钦佩至极,他说:“左爵相年已七旬,身在沙漠之地,起居饮食,简省异常,内无姬妾,外鲜应酬之人,其眷属家人多未带至任上,惟一人在塞。老臣蹇蹇,砥柱中流,不特清廉寡欲,硕辅朝廷,凡一切爱民敬事之诚,尤旷代所罕见也。”对于左宗棠为部下将士树立的爱国、爱人民的精神,福克也赞叹有加:“一月以来,觉爵相年已古稀,心犹少壮,经纶盖世,无非为国为民;忠正丹心,中西恐无其匹。爱民犹如赤子,属员禁绝奢华,居恒不衣华服,饮食不尚珍馐。如此丰功伟业,犹不改儒生气象!”

事实上,左宗棠不仅仅在新疆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戎马生涯,他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的原则,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不让家眷随行在侧。除了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任职福州时,周夫人曾去福州督署暂居过数月,其余时间他始终都是一人住在军营中,跟将士们同吃同睡。后来,周夫人去世,几个儿子轮流来到军营陪伴他,张夫人又携带幼子和孙儿前来照顾他,但也不过短短数月,之后左宗棠率军前往哈密,便让张夫人返回老家。

在当时,朝廷腐败不堪,从大员到地方官员,无不奢侈淫靡,姬妾满堂,生活腐败,而左宗棠却偏偏“独辟蹊径”,生活俭朴、严格律己如斯。这种以身作则的管理方式,理所当然地培养出了一支精锐之师,成为左宗棠顶住压力的坚挺脊梁!

孔老夫子曾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想要锻造出一支能帮助自己乘风破浪的精锐之师,作为管理者,就必须拥有以身作则的基本素质,要属下做到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样才能起到带头作用。

希望你的属下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你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首先达到这一标准。压力面前,谁都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够给自己以支持,帮助自己顶住压力,铸就辉煌。但这不是单纯地祈祷就可以的。

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左宗棠深知这一道理,所以他无时无刻不端正自身,做出表率,成功地提高了整支队伍的整体水平!身处“高气压”旋涡时,不妨学学左宗棠,这样,即便你不下命令,你的部下也会自觉地行动起来,跟你一起在压力中爆发!

2.会管理,为自己筑起一道铜墙铁壁

左宗棠带兵多年,在管理上很有一套!选用人才时,他颇为严格,宁缺毋滥,而在实际管理中,他又非常善于安抚人心,十分受部下爱戴。这种严格与安抚并行的管理方式,让他在带兵打仗、任职地方时毫无压力!

左宗棠对人才的考核,曾概括为一句话:“吾察人颇严,用人颇缓,信人颇笃,此中自谓稍有分寸也。”这句话完全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流行用人原则的升级版,在用人管理上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所谓“察人颇严”,就是指对人才的考核要严格,不能草率地敷衍了事;“用人颇缓”则是“察人”的必然结果,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才能授以重任,这跟我们常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异曲同工之妙;“信人颇笃”就是选才的结果,既然已经考察结束,确认要任用他,那就应该对他笃信不疑,坚定不移地支持他,这也是左宗棠用才、容才的核心思想。

晚清的官场沿袭了中国古代官场上的传统风气,大员和地方官员都大肆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培植势力,为“前途”为“后路”做好了一切准备,对于贪赃枉法之人,自己人就能包庇就包庇,不能包庇也要想办法包庇,从上到下一派乌烟瘴气。左宗棠最看不惯这种做派,他坚持着“凡属官之贤否,政事之得失,舆论之是非,具默为存记,时加访察”,对原有官员“除贪鄙,吸烟(鸦片)及全无知觉运动之人断不宜用外,余皆随才器使”。

在这一系列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将“察吏”与“课吏”结合起来,不但在接见部下时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还时常派遣密员明察暗访,了解基层人员的意见。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以后,左宗棠就会果断地革去那些贪庸之官的职位,同时大力举荐那些品行兼优、廉干朴勤、政绩卓越的官员。我们来看下左宗棠在考察官员后给出的评论和处理:

淳化武生李振基因压回民而被“讯决”;库车阿奇木阿卜都拉,“勒索缠民一千两”,被“斩决枭首”。

左宗棠以“才品猥鄙”参掉澧州知州吕裕安;以“心地糊涂”参掉芷江知县王士伦;以“才质昏庸”参掉黔阳知县张佐清;以“居心污鄙”参掉道州知州陈敬曾;以“舆情不协”参掉署桂阳知县陈济钧等人。

同时,左宗棠称属湘乡知县朱孙诒“勤干廉明,民心畏慕”,武陵知县胡墉“守洁才长,政声素着”,署道州知州王揆一“颇有循声,民情爱戴”,前永州府知府嘉端“操守谨严,老诚朴实”,等等。

可见,左宗棠对选才、用才的考察有多么严格。对于他认为昏庸无能的官员,他一概不用,就差直接找上门建议他们卷铺盖回家抱孩子去了。而对于他认为好的官员,他也是公证准确地给予评价,言之有据,丝毫没有夸大其词。

左宗棠任用刘典是在楚军初办之际,这时候,左宗棠刚刚步入军政界,正处于最容易用人失误的时期,朝廷内外各界人士都紧盯着他。就在这样的镜头聚焦下,左宗棠淡定地把宁乡县候选训导刘典调入楚军任营务处副总领。

副总领这个官并不小,让一个候选训导担任,大家忍不住猜测:左宗棠没吃错药吧?左宗棠完全不理会惊愕交加的目光,没过多久又上奏朝廷让刘典帮他筹划军务。敢如此重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左宗棠不可谓不大胆,但他却绝非毫无根据。事实上,正式起用刘典之前,左宗棠早就对刘典进行了漫长而精细的考察,这从他的奏折中就看得出来:

其(刘典)为人刚明耐苦,廉干而有志节,臣可保其断不负国,断不厉民。其用兵最长于审察地势,临阵必身先士卒,以倡勇敢之气。然性稍偏急,有所见必直达其是,亦以此常见忤于人。

从这份奏折里,我们能够了解到刘典的为人、性格、军事才能等,可见左宗棠对他的考察有多到位、多全面、多严格。在楚军的建立过程以及此后的军政生涯中,左宗棠始终贯彻这一原则,他手下的大将、官员几乎都是在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委以重任。

至于安抚,毫无疑问,左宗棠纵横军政数十载,能够顶住无数巨大压力,创下令人惊叹的辉煌业绩,靠得不仅仅是对人才的严格考核,还有安抚这一强大的秘密武器!

安抚,很多上司都会说,但却不一定会做。特别是在晚清时期,官场腐败成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将领,其数量远远超过“率先垂范”、“爱兵如子”的将领。即便有些将领善于作秀,时常在部下面前扮演爱民如子的好领导形象,但由于并非出自真心,往往无法成功地收买民心和军心。左宗棠则截然不同,在地方为政就真心关爱百姓疾苦,统兵打仗又是真诚爱兵的好统帅。

左宗棠年轻时赴京会试南归经过扬州,在江边吃了一碗鸡汤面,当时旅途颠簸,他正饥肠辘辘,一碗面下肚顿时觉得精神饱满,鸡汤面的味道也就变得格外美妙了。此后他辗转各地,仍然时常想起扬州鸡汤面。西征之时,有次他去瓜州阅兵,特命犒赏所有将士每人两碗鸡汤面,并特别嘱咐由他私人“埋单”。

他对将士们说:“古来名将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你们都多年跟随我南征北战,备尝艰苦。现在有好吃的,怎能不和你们共同分享呢?”两碗普通的鸡汤面虽然是小事,但左宗棠关爱将士、与将士同甘共苦的作风,却让将士们感动不已。

后来,左宗棠的爱妻身体不好,左宗棠得知她为了省钱而“不服补剂”,就叫儿子们“有所窥”,“省却闲钱”,给爱妻买药物,却也不肯多往家中寄银钱。他在家书中写道:“兵已缺饷七月,我岂可多寄银归耶?”他考虑的是士兵已经缺饷七个月了,他的薪银要拿来补贴军饷,而不是供养家人!

当清军久攻金积堡不下,屡次受创,大将刘松山也阵亡,其侄刘锦棠接任之后,报仇心切,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为叔父报仇。但左宗棠却不愿拿将士们的性命做赌注,毅然决然阻止了刘锦棠,命令刘锦棠由原来的进攻改为“先图自固”,“如实不能支,不能不做退军之计。则须通盘筹划,分先后、分去留,不可一并行动”。

古往今来,这样真心关爱将士、与他们同甘共苦的上司有几个?也正因此,在收复新疆的艰难岁月里,军费开支巨大,国库难以支撑,拨下的饷银总是无法满足前线需求,军营粮草极度紧张,将士们时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却也没有一个将士对左宗棠有所怨言!不仅如此,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为左宗棠冲锋陷阵,心甘情愿为他去死,成为帮助左宗棠撑起一方天空、顶住巨大压力的坚实脊梁!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核心都是人,想要管理人,就不能死板地一味坚持严格或者盲目安抚,而应该好好向左宗棠学习,严格考核,适当安抚。我们吸收人才、选用人才的目的,是希望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帮助自己顶住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种种压力,所以在选用人才时必须严格把关,否则压力未至,内部先乱,岂不是得不偿失?而在之后的管理中,就不得不适当安抚,只有爱民如子、爱军如子,你的部下才能真正地为你所用,心甘情愿为你赴汤蹈火,帮你顶住八方压力!

3.一碗水端平,大伙儿才会与你同心同力

将一碗水端平,是左宗棠管理的一大秘诀。他很清楚,他手下的“员工”和老百姓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很容易得到满足,只要他这个管理者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人,准确客观地评价员工的表现,公允地处理各种纠纷和冲突,他们就会很愿意服从自己的管理。

奉命西征之时,西北的道路崎岖不平,不便于运送军饷,左宗棠派人大力修筑道路、桥梁等,同时,又在道路两旁栽种杨柳树,以此来加固路基,供给夏时旅行的荫蔽。三千多里荒漠之地,在左宗棠的手中渐渐变成一片广阔的树林。左宗棠深知植树造林需要“三分种,七分管”的道理,植树以后特派士兵严加管护,甚至每棵树上都挂上了植树士兵的牌子,晚上还要挂上灯笼,防止夜行马车碰到树木。

尽管如此,由于老百姓的素质参差不齐,又没有左宗棠这样的真知灼见,并不怎么看重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事业,时常偷偷折损或毁坏树木,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立法护树,示众警戒。

左宗棠平定阿古柏、返回酒泉以后,发现酒泉四大街的树木竟然死了一大半,更可恨的是大部分树木的树皮都被剥光了,也就是说,这些树很可能是死于“非命”。左宗棠十分恼火,严厉斥责了当地官府,并决心要根除这一恶习。

同类推荐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

    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中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千古第一帝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杀兄囚弟,血溅三尺,终成玄武门事变。后人评说,他是明君,励精图治;后人评说,他是暴君,荒淫愚昧。他,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热门推荐
  • 大圣道

    大圣道

    昔日的修炼天才孙圣一朝沦为废柴,受尽欺辱。被逐出家族后,养了许久的青牛竟口吐人言。青牛体内藏着绝世宝物神荒骨,移植神荒骨,可重塑丹田,脱胎换骨!前世记忆纷纷闪现,孙圣这才知道,自己的前世竟是神域高手!九尺方天戟,狂风卷波涛。一怒冲冠天尽啸,踏上云端,与天齐高。纵使血染长衫,纵使诸神挡道,笑逐颜对骂声操!我行我之道,哪管何为大道?圣路一途千磨难,战戟在握,谁人与我漫步九天云霄。
  • 六嫁

    六嫁

    家道中落怎么了?不就是千金小姐沦落市井小乞丐!家族大仇怎么报?不过就是步步为营,复仇女王一次次披上嫁衣,第一嫁,还是小乞丐的她冲出大街拦住了王爷:『你不是很好色吗?人人都说我是一个美人胚子,你若纳我为妾,绝对不会失礼你的!』第二嫁,勾搭叔子,谋杀相公,成为当朝妃子。第三嫁,政局动荡不安,为了保命逃出了皇宫,隐居山林,却遇到了敌国将领,许了亲。。绝色六嫁,步步高升,终成一代女王得天下,男人全在踩在石榴裙下~~~
  • 梦锁春华

    梦锁春华

    --情节虚构,一个毁灭她的执念。一段旧情恩怨,该如何云淡风轻?待她蓦然回首时,一个点燃她灵魂,谁又是在那一树春华下,还是寂寞冰冷的一口眢井。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星星点点的燎原之火,请勿模仿,两个她生命中的男人。在烽火硝烟中,守候她的人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在中国沧桑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唐朝无疑是最为光辉灿烂的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诗人李白、大将郭子仪、开放交流的实践者玄奘等等,上述从事各专项工作的优秀工作者代表了他们身后的广大群体,他们和他们所遇到的事件一起构成了大唐王朝这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 一脉风骨

    一脉风骨

    这是由徐怀谦编写,全书共分6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童心——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猛虎与蔷薇——读余光中散文》《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寂寞学术悲凉人生——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是我,是风?——读〈反思郭沫若〉》《同样是书生——读周一良〈毕竟是书生〉《文化的良心——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与〈思痛录〉》等。
  • 新编大众家常菜

    新编大众家常菜

    本书共分为家常菜和特色菜两大部分。家常菜对于厨艺初学者来说,可以从中学习简单的菜色,让自己逐步变成烹饪高手。对于已经可以熟练做菜的人来说,则可以从中学习新的菜色,为自己的厨艺秀锦上添花。
  • 林下云烟

    林下云烟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娶个天师做老婆

    娶个天师做老婆

    被女汉子倒追,无奈啊,更无奈的是,女汉子还是漂亮可爱的小萝莉。普通大学生,年轻的古董保养师刘易阳意外的得到了上古神器传承,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神器传承者的身份,一步一步踏向巅峰。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火爆王爷的顽皮王妃

    火爆王爷的顽皮王妃

    一块诡谲的玉佩,带着她来到这个王朝,却魂体分离,被私奔新娘拿来待嫁,她玩笑游乐,却误惹君心。他是“帝景”最尊贵的王爷,战无不胜的将军,他对敌人残酷冷血,对女人更是不屑一顾,然而却被她的笑靥迷了眼,一心的柔情只想把她留在身边,宠着,溺着…在一次次的逃离,一次次的追逐,她一不小心就沉迷在他醉人的宠溺里。而他,也失了自己的心。在这场追逐战中,先爱先输是不变的定律…片段一:“王爷,王妃今日出府了。”暗卫对着坐在桌前的男人道。男人挑眉:“可有遇到瞎了眼的苍蝇?”暗卫冷汗,答:“王妃今天遇到了丞相之子。”男人蹙眉,“他做了什么?”“他…王妃称赞他漂亮。”男人瞬间拍桌而起,怒气狂飙,“去,废了那只苍蝇。”前段二:某女发现了墙下有个狗洞,兴奋的回去收拾东东准备跑路。再来男人站在洞边,旁边几个人拿着铲子埋洞。“爱妃这是要去哪呢?”“嘿嘿”某女边后退边傻笑,“王爷兴致甚好,连狗洞也能发现。”男人咬牙,怒极反笑,“本王要是不把这些狗洞给补实了,就怕有只小东西给钻错了。”“丫丫的,宫景倾我要和你拼了。”终于长期位于欺压下的人儿终于爆发。“乖,等一下把那只雪狐送你。”“真的?”“你现在跟我回去就送你。”“哈,那我们快走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