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2000000002

第2章 “志”字篇(2)

这正符合中国古代寓言所讲的人生哲理,那则寓言说一只猫头鹰因当地人厌恶它的叫声而欲迁往别处。其时有人问它,说“子能更鸣乎?”意思是说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吗?否则,你搬到新的地方不也同样会到来人们的反对吗!立志也是如此,正如曾国藩所说,若无破釜沉舟之志,何必远行百里外哉?!

成大事箴言:

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何患家远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到。足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

3.“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培养砺志精神,注重道德修养,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礼记·大学》说:“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曾国藩认为人都有向善的能力,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关键就在于能否提高道德修养;而“修身”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此曾国藩把“德量涵养,躬行践履”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如果说,在曾国藩看来人们的一切德行都是同他自身的道德修养分不开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功与注重“德量涵养,躬行践履”的品质紧密相联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立志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按照自己的志向去踏实苦干,勤恳地践履自己的志向。一遇挫折或世态变迁,就给自己找个理由,违背自己的志向沉沦下去,这是凡夫俗子所犯的通病。

尽管这样,曾国藩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觉得尚有背离了自己志向的地方。他说:

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岸,独天文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薄学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无恒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至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多,废搁殊多,不专也。

正是这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才使得曾国藩在做人、做事中能够比常人更多地具备主动性、紧迫感和自觉性,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够经常地将自己的行为与目标进行对照,从而校正人生的方向,矢志不渝地走向前方。

“立志”固然很重要,但立什么样的志则是更深一层次的题。因此,曾国藩不仅反复向子弟灌输立志的重要,而且还常具体地指点他们如何立志、立什么样的志。他在家信中说:

君子立志,应有包融世间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适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因此君子所忧虑的是德行不修炼,学问不精通。所以,当顽民得不到教化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蛮夷入侵中原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小人在位贤才受害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天下百姓得不到自己的恩泽时,他们就深深忧虑;这真是所谓悲天悯人啊!所有这一切才是君子所要忧虑的,至于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贵贱和毁誉,君子从来就无暇顾及。

这是曾国藩在他的六弟参加科举考试失利后抱怨自己时运不济的情况下开导他的一番话。在这里曾国藩没有说“志当存高远”的大道理,而从“君子”立志即立大志所应当考虑的几个方面入手,劝他的六弟不要因个人及眼前的小得失而看不到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更为高远的人生目标。信的末尾还说“六弟小试受挫,就抱怨命运不济,我私下忍不住要笑你气度太小,志向不高远啦!”

只有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才能成就一番大业。志向高远的人也可能会失败,但志向短小的人则注定不会有所作为。曾国藩从一个“朝为田舍郎”到一个“暮登天子堂”再到一个“中兴以来,士人而已”的封疆大吏,和他的志向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曾国藩也才这样教育他的兄弟子侄。

他经常借诗文以抒发自己的志趣,自比于汉兴之初的李斯、陈平、汉末的诸葛亮等“布衣之相”,幻想“夜半霹雳从天降”,将他这个生长在僻静山乡的巨才伟人振拔出来,用为国家栋梁。他十分自信地在诗中表示:

荡荡青天不可上,天门双螭势吞象。

豺狠虎豹守九关,厉齿磨牙谁敢仰?

群乌哑哑叫紫宸,惜哉翅短难长往。

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乡。

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如同云中展翅翱翔的孤凤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则引来九州的震动;如同生长在深山中的巨材一样,有朝一日成为国家大厦的栋梁。

曾国藩决心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士大夫的基本人生信条,为维护封建的纲常伦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大显身手,实现其“匡时救世”的远大抱负。

正是在他的这种远大抱负下,他才能在自已的平时作为中以勤奋的耕耘、坚忍的毅志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不为个人一时的患得患失遮住双眼。正因为这样,他也才能经常用自己的有志与否来检点自己。

他自省说:自去年(1852年)12月以来,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我想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努力的方向使然。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源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

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见,检点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满,所以一点点小事,就会踌躇一晚上;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整天坐着不起来,这就是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志向没有树立,见识又短浅,想求得心灵的安定,就不那么容易做得到了。现在已是正月了,这些天来,我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全是鄙夫之见。在应酬时我往往在小处计较,小计较引起小不快,又没有时间加以调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盗入室啊!

为了立定一个拔于流俗的志向,曾国藩还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座右铭: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也正是为了树立自己不流于俗的志向曾国藩才两次改名。

曾国藩深知他自己是靠一种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而卓立于群的,因此,他教导子侄,立志重要,而立一种什么样的“志”则更为重要。

在战火纷飞、百务缠身的岁月里,曾国藩还特别喜爱研究王船山的著作。在他认真研读,全力刊刻船山著作的影响下,湘军许多重要人物都积极参与认真研读船山著作,形成了自上而下倡导船山之学、研读船山之书的浓郁风气。后来王夫之的大名越传越广,影响越来越大,与曾国藩的倡导“王学”有极大关系。

通过研读船山著述,使曾国藩的“经世致用”的学术观点臻于完善,也使他的军功业绩如日中天。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对中国近、现代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活动于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各种人物,无论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无不在不同程度上受过曾国藩的影响,无不像曾国藩那样去认真地阅读和研究船山学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热血奔放的青年时代,都曾热烈地仰慕过曾国藩。

成大事箴言: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咸丰元年七月

4.狂热进取的力量

人生学问何在?在首先要从立志的学问开始说起。因为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其人生就是“平庸”两字;相反,那些志向高远者,胸中始终装有“敬德修业”四字,这就是人生的大学问,曾国藩即如是。

曾国藩从“湘军首领”到“中兴之臣”,可以讲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业。在曾国藩身上,特别体现了一种自我修身的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

“吾人只有敬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敬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作主。”

同时他还讲道:

“遇逆境,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遇逆境,正可困心横意,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固愤废学。”

由此看来,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敬德修业”,把“敬德修业”看作是每日有所进步的必要基础,他希望“德业并增”,这是他人生之所以进取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还认为,要实现“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要达到这样一个人生的目的,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困难大,个人付出的东西就越多。曾国藩主张:“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他在日记中,更以其具体透彻的例子加以说明:

与子序言圣人之道,亦由学问、阅历渐推渐广,渐习渐熟,以至以四达不悖。因戏称曰:乡人有终年赌博而破家者,语人曰:“吾赌则输矣,而赌之道精矣。”从古圣贤未有不由勉强以几自然,由阅历悔悟以几成熟者也。程子解《孟子》“苦劳饿乏,指乱动忍”等语曰“若安熟也,须从这里过”。亦与赌输而道精之义为近。子序笑应这。

曾国藩说得很明白,要成为成功者,要达其“敬德修业”的目的,没有百折不挠、坚忍的精神是不行的。人生的进取,是从“学问”两字开始的,做到了这一点,阅历渐推渐广,渐习渐熟,就可以获得成功。

正因为曾国藩具有以上这样一种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所以他平生都以全力为实现这个“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目的而锐意奋斗。

曾国藩出身于正在上升中的中小地主阶级家庭,来自统治阶级下层,故其救世人生哲学观是非常突出的,这就是他所谓“苟能立志,何事不可为”的思想。可以看出,曾国藩一生紧紧守住“敬德修业”四个字,去思考、去做事,求取人生的日益进步。当然,这四个字尤其体现了曾国藩一生的学问根本。

成大事箴言: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想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平生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

————咸丰元年二月

5.“金丹换骨”锻气质

一个人有了志向,人生就有了目标。如果他的志向高远,立志坚卓,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勇往直前,那么一定会取得成功。在这种意义上说,立志可以使人改变自己,重塑自我,用曾国藩的话说,立志犹如“金丹换骨”。甚至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也可以通过立志来改变。

同治元年(1862)曾国藩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化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尔于“厚重”二字,须立志变改。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曾国藩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教育当时已经长大的两个儿子。“金丹换骨”,意思是说,立志像极为灵验的神药一样,服了他就可以使你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种高尚的人。

读书可以养气。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即是此理。但万事皆须有恒,有恒即须有毅力,毅力又皆从志向而出。

在家教方面深受曾国藩影响的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

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者这般年纪时,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看同时一辈人,父母常背后夸赞者,是何好样?斥责者,是何坏样?好样要学,坏样断不可学,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醒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断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少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

读书是为了增长知识,增长知识是为了使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得到提升。但这一切又以立志为基础。

曾国藩的立志观有两方面内涵:一是读书要给自己定下目标,我读书要读到什么程度;二是作人也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做人要作一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主张,在立志时,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参照:

一是要和古代的圣贤和豪杰志士相比,看看他们在自己这个年龄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他们,在哪些方面赶上或者超过了他们。

二是父母对自己的前途是怎样规划设计的,自己的志向是否与父母给自己立下的奋斗目标相一致,虽然有时父母给自己立下的奋斗目标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但是“知子莫如父母”,他们那样“规划”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因此,要充分尊重和深思。

三是要把自己与同辈人相比,认真分析别人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让这三点成为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就是自己确立的志向。

立志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呢?曾国藩说:

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偶然听一段好话,听一件好事,亦知感动羡慕,当时亦说我要与他一样;不过几日几时,此念就不知如何消歇去了。此是立志不坚,还由不能立志之故;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

的确,一个人立志容易,但最关键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曾国藩在给几个弟弟的信中详细介绍了他非常佩服的好友陈岱云立志的情况。

陈岱云,字源兖,是曾国藩二女婿陈远济(松生)的父亲,即曾国藩的亲家。陈岱云早年与曾国藩同登进士,入翰林。并一同投唐鉴、倭仁之门,为良师益友。

同类推荐
  •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有钱人是社会的胜利者,也是强者。在有钱人与穷人的对决中,总是以有钱人的胜利而告终。
  • 塔木德商训: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做人艺术

    塔木德商训: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做人艺术

    本书重点萃取了《塔木德》中有关犹太人如何经商和处世的200多条箴言,分成契约经、财富经、信息经、成本经、营销经。买卖经、数字经、诚佶经、博弈经、风险经。理财经、顾客经、谈判经,管理经等方面内容。以大量生动的事例进行阐发,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金钱观念。经营技巧和处世法则,从中可以窥见犹太人之所以卓越的秘密。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 你的职业我的经

    你的职业我的经

    这是一个考量智商与情商的时代。人生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节目,从老板、上司到中层管理者,再到普通员工,有的尽职尽责,而有的却是作秀、表演,令你真假难辨。惟有跳出圈子,俯视舞台,方能参悟其中的玄机。你在本书一个个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中,一定能找到你的影子,从而认识自己,看清他人,掌控全局,驾驭命运,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打开这本书,你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照亮生命旅程的智慧心灯,描画美好明天的成长箴言。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成长就是走向成功。也有人说:成长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哈佛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他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们:成长不是冷眼细数时间的流逝,生命唯有付出才有意义。与本书一起走近哈佛,共享成长。
热门推荐
  • 一路美丽更年期

    一路美丽更年期

    送走前半生的风风雨雨,迎来生命的新契机。女人40,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负重时期,被无数责任压身的你是否对精彩生活充满了渴望?其实,是时候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因为日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也想用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身心来欣赏沿途的美景吧?趁这个转机为你的健康和美丽做一个长期储蓄吧。
  • 靠近

    靠近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武仁

    武仁

    降生时出现天地异象,天赋异禀,正直风生水起时突然无法修炼,后得盖世功法,从此一飞冲天,所向披靡,同阶之中再无对手。如若天不公,我便伐天,如若国不公,我便伐国。如若人不公,我便伐人。为伊人征战天下又何方,为兄弟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又何方,为公道讨伐天神又何方,不为杀戮只为天下安宁。
  • 那雪

    那雪

    那雪月明风清、男孩杜赛唇红齿白、朗如皓月,那雪却与那个有名气有人脉,历经沧桑,为人处世游刃有余的中年男人孟世代云里雾里就同处一室了。等那雪终于离开孟世代而倒在了杜赛的怀里,突然一天杜赛却莫名其妙地不辞而别,黄鹤一去不复返。那雪从一个小村庄到京城读书,一直读完研究生,身份改变了却不能左右生活。梦里怀乡醒来一切如故……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的人生不寂寞

    解脱是一种心态,它能使你乐观豁达;能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能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解脱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心态决定命运,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人生处处是春天!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夺宫》是《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 康熙年幼时异常聪颖,曾拜落第举人伍次友为师,学习封建统治本领。在太皇太后孝庄和侍女苏麻喇姑的支持、帮助下,康熙团结了一批在圈地中破了产的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拥帝派的拱卫力量。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了良好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