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5700000007

第7章 受命“管天”的一代宗师竺可桢(5)

极为关注中国科学院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大革命以来,中国科学院的正常科研秩序被完全打乱,研究方向游移不定。他认为科学院的研究方向不应该像个“门诊部”,在研究工作中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应不断提高。科学院在文化大革命中有许多研究所在体制上几经变动,一些科研单位划归国防系统;另一部分研究所则下放地方,使得中国科学院这个全国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的综合研究实力大大下降。例如地理研究所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收集并研究来自自然界的第一手资料,却是为了应付当时的需要,花了很大力量去做外国地理和边疆地理的汇编工作。竺可桢对科学院当时的方向任务缺乏明确重点,犹如一个“杂货铺”和“门诊部”深表忧虑。竺可桢认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研究,我国科学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丧失后劲,我国的经济实力必然提高不快,与世界科学水平的差距必将越来越大。竺可桢曾就中国科学院总的研究方向上书周恩来、郭沫若,并向科学院当时实际负责人刘西尧当面表示了他的上述看法。1972年1月31日,他写信给郭沫若,认为科学院究竟坚持什么研究方向,至今尚在“彷徨歧途”,必须强调基础研究这个大方向,对原子物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日地关系,以至于大陆海洋起源等问题,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研究。他在和刘西尧谈话中,希望科学院要保持理化方面的研究实力,不能将大部分化学研究所转交给国防系统和地方,因为这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和海洋等研究所都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应当面向全国,不宜划给生产部门或地方;就是承担生产任务时,也要了解全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1972年2月24日,他和地理研究所左大康等四人谈话时,强调地理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一部分,必须注重于理论研究的提高,要把重点放在影响全局的战略问题上。当时左大康介绍说:地理所拟在黄淮海地区开展以水热平衡和循环为中心做抑制蒸发的实验研究,作为该所当时的研究重点之一。竺可桢则认为,这项任务虽然重要,但它不能根本解决黄淮海地区的水源问题,只能作为黄淮海地区的战术问题来考虑,希望地理研究所抓住战略问题,即在黄淮海地区的水源问题上多下功夫。竺可桢这一提示,一直指导着地理学界紧紧把握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竺可桢还在各个场合,提醒科学院当时的实际负责人,要重视西藏地区的综合考察、蟹状星云和中子星的研究等等。这些意见虽未被当时科学院当权者接受,但对保留一部分研究力量,促使一些研究所(如海洋研究所)迅速回归中国科学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竺可桢密切注视着国际上科学发展的动向。1966年动乱开始后他主要通过阅读英文的《科学》和《自然》两本周刊来了解国际动向,发现我国原来已经领先的研究领域,由于“文革”动荡停顿下来,已经落后了。例如胰岛素晶体结构的人工合成及其晶体结构研究,如果能继续研究,不仅可以完全保持我领先地位,甚至可以为国家争取到最高学术荣誉,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研究而被英国赶上来。又例如,我国早在公元1054年宋代即对超新星有详细的观察和记录。从60年代开始,国际天文学界对超新星爆炸后形成的蟹状星云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多,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却无所作为。随着板块学说的兴起,有关大陆飘移对地质构造的特征,特别是海洋地质及各种矿产资源生成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在国际上可谓日新月异,但在我国却几无动静。竺可桢了解到这些动向以后,通过各种渠道提出建议,希望推动有关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坚持学术研究。竺可桢在动乱岁月中,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继续专心致志地进行气候变迁和物候学的研究,撰写出《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学》修订稿。把这两方面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作为凝聚着科学家毕生之力的代表作留在人间。前者是竺可桢研究了近五十年的重要课题,积累了作者几十年的深思,开创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先河。这篇文章最早完成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原文用英文写成,作为作者参加罗马尼亚科学院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礼物,但是并未公开发表。作者又用了四、五年时间,继续在我国古籍中猎涉了许多描述我国气候变迁的资料,同时注视国外同类研究,经过融合提炼,得出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趋势,竟和西欧国家采用新技术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大致相符。《物候学》是在1963年出版的一本知识性读物,问世以后即得到热烈欢迎,经作者修订后原拟立即再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书稿被出版社一小伙人焚烧,竺可桢不得已又重撰其稿,吸收了近几年新观察所得的资料,同时注意到当时环境污染给物候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又增加了《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物候的变化,不尽是受外部气候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物内部机制变化才能起作用。《物候学》虽然是一本科普性读物,却耗费了作者大量心血,是他进行物候观测几十年的科学总结,也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竺可桢当时除著述以外,还以大自然作为实验室,以科学家的科学敏锐,捕捉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信息。他守着寓所附近极其有限的小天地,精心观测几种植物的物候变化,观察各种候鸟寒暑迁徙和数量的变化,使他积累了几十年的物候记录得以继续延伸。他亲自操作,对金银花的叶面施以不同农药,从中观察药效和不同环境下虫害的发展情况。他甚至亲自打扫院落,精心地实测尘埃的单位面积重量。通过这些十分平凡但又有重要意义的科学实验,他不但感到当时自然生态环境已经“鸦雀无声”,而且预感到由于过度开垦,可能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进而引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积极参与外事活动。1972年前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中断了20多年的两国交往逐渐恢复,而科学家的来往是其中先行的重要方面。1971年8月著名华人学者杨振宁首先回国省亲、访问,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也见到阔别多年的师辈与同窗,以及中国科学院领导人。由此开始,众多的美籍华人学者不断回国访问,中国科学院的对外交往开始复苏。竺可桢作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的学者,又是许多著名华人学者的师长或老朋友、老同事,在这种形势下,他担负了许多接待工作。他们中间有李政道、赵元任、陈省身、任之恭以及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霍奇金爵士、著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等。竺可桢向他们介绍建国以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成就,中国科学院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向,探讨双边合作的可能与具体内容。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体制很不健全,一些领导人不便对外,竺可桢与吴有训副院长一起,承担了大量其他人无可替代的工作,为发展当时民间外交和沟通对外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接待“内查外调”中认真保护干部和知识分子。竺可桢在文化大革命中另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他的特别贡献,就是他曾接待了全国各地几百批审干调查来访来函。他都认真谨慎、实事求是地翻阅了他自己几十年来的日记,有理有据地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缓冲或解脱了这些同志所遭到的非法审查和冲击,从而保护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干部。

来向竺可桢进行这种调查的,大体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在所谓“清理阶级队伍”前后,在打倒一切,怀疑一切思潮的影响下,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成了怀疑对象;另一类是在“三结合”的过程中,两派人员对某人持有不同意见而进行有某种倾向性的调查。因此有不少被调查人由不同人来调查好几次,使得竺可桢大有应接不暇之感。据1968年不完全的统计,全年共接待了183批。据此估算,在动乱中前后几年共接待了500批左右。竺可桢对这类调查除了认真查阅自己的日记以外,还要客观地加以分析,有一次为了查清一个人某一具体问题,他竟花上两天时间去翻阅他前后许多年的日记。

浙江大学西迁以后,日军从广西攻打贵州,贵州形势告急。浙江大学有92位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组织的“青年远征军”,竺可桢当时在日记上记下了这批爱国学生的名单。二十年后,因为他们当时参加的是国民党军队,这些人就成了“清理阶级队伍”时的整肃对象。面对调查人员,竺可桢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辩护,充分肯定了这批同学爱国抗日的行动,从而为这批干部澄清了历史真相,免受更多的政治迫害。

竺可桢十分关心对翻译家和作家叶君健的处理。叶在1947年作为留英研究生,为当时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任翻译。竺可桢是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在此期间和叶君健有较多接触。但是这段经历却成为十年动乱中确定叶君健政治历史的关键,外文出版局中国文学杂志社的“造反派”多次派人来调查了解。竺可桢认为一个普通翻译人员在当时国际活动中做了积极有益的工作,不能作为参加国民党组织活动的根据。当这些人仍然对此抓住不放时,他毅然提出反问:“我是代表团正式成员况且不予追究,要如此对待一个翻译人员岂不缺乏政策根据?”竺可桢的仗义执言,使调查者哑口无言。

竺可桢更证明了曾呈奎等一大批科学家,为了献身科学研究事业,与美国政府和有关科学组织正常来往的经过,断然否定一些人诬指他们“从事特务活动”或“卖国主义”的不实之词。

在到处批判所谓修正主义路线和黑线专政的鼓噪声中,竺可桢本着独立思考,尊重历史事实的精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我国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科技事业飞速发展的事实。1968年2月,在科学院造反派策划的一次会议上,他顶住政治压力,力排众议,以具体事实批驳了所谓科学院17年来“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的谬论,充分表现出这位科学老人一贯坚持“求是”精神的高尚情操。

竺可桢于1974年2月7日因病逝世。

同类推荐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
  • 雍正的智慧

    雍正的智慧

    公元1678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伴随着几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婴诞生在皇宫中。康熙皇帝给他的这第十一个儿子取名叫“胤禛”,在这名字里面“胤”字代表他们兄弟的排行。而这“禛”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解释是“以真受福”,康熙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和祖宗真诚,并以此得到福祉。同时也希望这个儿子能健康成长,因为虽然之前康熙皇帝有十个儿子,但不幸的是这些男孩中有不少幼年夭折,活下来的也就只有胤裎、允礽和胤祁三人,所以这样算下来,这个婴儿就成了康熙的第四个皇子。它就是本书的主人公雍正,一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的皇帝。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云之莲

    天云之莲

    从出生就被无视的存在,因为机缘穿越到了未知的国度,额生妖异红莲胎记隐藏的是怎样的身世?当一切真相昭然若揭的时候,她又应当如何抉择?
  • 豪门夺婚:BOSS的独家挚爱

    豪门夺婚:BOSS的独家挚爱

    【本文已完结,请放心阅读!】新婚当月,老公出轨,带着旧爱耀武扬威,她忍痛离婚,却发现只是噩梦的开始。前夫百般羞辱,她由深爱,沦落到不懂再爱,却发现身边还有一个视她如命的他。三更半夜,她忍无可忍:“你有完没完了?”他原形毕露,算起老账:“一天3次,一个月90次,一年1080次,欠了五年,你算算还有多少?”她恶寒:“去你大爷的,你怎么不从我成年开始算起?”他恍然大悟:“好主意,那我们边算边开始!”
  • 真语杂言

    真语杂言

    本书收录了《田园绿歌》、《难忘》、《说茶》、《母亲的皱纹》、《儿子脱奶》、《感悟石城》、《向往逝去的童话》、《“六一”以外的“儿童节”》等作品。
  • 恶魔联盟:创世魔法学院

    恶魔联盟:创世魔法学院

    她是无忧无虑的富家女,但母亲突然病逝,一场奇怪的噩梦和一个突然出现的神秘流浪人,让她的命运彻底颠覆。她来到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这原本就是属于她的时空,精灵、矮人、西方之龙等等神奇的事物让她措手不及,走进一个名为创世的魔法学院,谁料她再次遇到了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智擒恶郎:天才少女重生记

    【夏日倾情系列之一】“小三?灭!”“渣男?虐!”“重男轻女?滚!”“极品美男?抢!”且看彪悍腹黑重生女如何一路披荆斩棘奔向幸福成功的彼岸,成就传奇的人生。咱不做享父荫的富二代,只做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不用嫁进千万豪门受罪,她本身就能创造亿万豪门,谁怕谁呀,一起上吧。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
  •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西夏死书4:克格勃和中情局

    四块玉插屏上的《西夏死书》合而为一,唐风和韩江前往巴丹吉林沙漠寻找西夏王元昊的活人坟。在蒙古死城中,他们得到耶律楚材的卷子,依此线索找到了“二十一号地堡”,惊骇地发现,“二十一号地堡”居然就建在活人坟的边缘。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