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1000000003

第3章 听大师讲佛(2)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散乱和昏沉,脱尽心灵的尘埃,使之复归于真空。

“身心寂灭”四字的意思就是“空”,或者说真空。但明明这个身体是存在的,打它就痛,搔它就痒,怎么空得掉呢?空掉不就死了吗?其实死了也空不掉,因为“物质不灭”。如何空掉呢?这是一种境界,很难尽解,用老子《道德经》的观点大约能解得一半:“吾之有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有烦恼、担忧,是因为我太爱惜自己,如果我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我哪来的烦恼、担忧呢?比方说,我太需要别人尊重我、喜欢我,所以我才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冷言冷语耿耿于怀。如果我只看重自我评价,不在意别人是否尊重、喜欢我,别人说什么也就无所谓了!

但是,“我”怎么可能不在意别人是否尊重我、喜欢我呢?这是解不了的另一半,只能慢慢去悟。

“平等本际”即是指“众生平等”的境界。南大师说:“西方希腊哲学亦提倡政治人权之平等,释迦牟尼佛则更彻底提出一切众生平等,不管你有地位没地位,有钱没钱,受教育没受教育,四肢五官健全不健全,都一律平等。连狗呀!猫呀!牛呀!猪呀!也都和人一样平等。”可以这样说,把自己降低到“众生平等”的地位,也就是把自己抬高到“众生平等”的地位,不比任何人高,也不比任何人低。唯其如此,才合乎“婆伽婆”之一义——尊贵无比。如果有差别心,觉得比某些人高贵,自然就会觉得比某些人低贱;在某些人面前趾高气扬,自然会在某些人面前低三下四……种种烦恼也由此而生。

“众生平等”的精神,跟老子《道德经》的精神稍有差别。佛祖提倡把人、鬼、畜生都摆到相同层面,摆得越平地位越尊贵;老子却提倡尽量站到每个人的下面,站得越低越尊贵——“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处下”。一个站在水平面说话,一个站在水底下说话,但指向其实是一致的。建议大家不要踮起脚尖争高,因为人世的所有烦恼痛苦,几乎都跟人与人之间的争高论低有关。

所以,读《圆觉经》,只要读懂“众生平等”四个字,收获就很大了,一生受用无穷。

生活智慧一点通

1.向往真善关,即是大智慧。

人类的整体趋向是真善美,但人们常常对这一目标产生怀疑,掉头走向假丑恶。天下的学问,无非是让“迷途的羔羊”们重归正途而已。一心向往真善美者,哪怕不识一字,也有大学问。

2.唤起他人向往真善美,即是大功德。

引导多人行善,胜于一人行善。反之,鼓动多人为恶,罪过一人为恶。

别把“无明”当聪明

大师语录

菩萨有觉悟有情之义,觉悟是自己已经悟道,但是功德没有圆满,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便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度尽一切众生,众生那么多,怎么度得完?你的痛苦我来挑,你的烦恼我来解决,你的困难我来帮忙,你说多情不多情?这就是菩萨行为。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译文】

于是,坐在大众中的文殊师利菩萨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佛祖面前,行顶礼,用头碰碰佛祖的脚,然后站起来,右绕三圈,长跪在佛祖面前,合掌请教道:“大悲世尊啊!希望您为这里在座那么多从各处来求佛法的大众们,解说一下成佛的本起清静和因地法门,以及菩萨如何在大乘佛法中发清静心,远离各种疾病苦恼,能使未来之世求大乘佛法的众生,不堕落到邪见中。”

大师释义

文殊师利菩萨:俗称文殊菩萨。“文殊师利”是梵文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有大慈心,为四大菩萨之首,在佛弟子智慧第一,表为“大智”。

顶礼:古印度礼节,又作五轮投地、投地礼、接足礼、头面礼。后被佛教沿用,用于礼敬最尊者。其行礼之法是,先合掌正立,然后以右膝着地,再以左膝着地,再以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其后头顶着地,良久一拜。

大悲世尊:隋慧远《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佛备众德,为世钦仰,故号世尊。”佛以大悲济世,故称“大悲世尊”。

本起清净:“本起”就是成佛的根本,“清净”是成佛的基因。

因地法行:因地即基础,法行即法门。是指成佛的基础和法门。

诸病:包括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如贪、嗔、痴、慢、疑、妄想等。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文殊菩萨请佛祖向大众宣示成佛的法门,可能考虑到在座诸人境界、悟性不一,又进而请佛祖宣示菩萨道。佛祖如何回答呢?他说:“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称佛道。”

这是什么意思呢?“无上法王”是指佛有万法之王的意思。“陀罗尼”是梵语,意为总持、总纲,即八万四千法门的根本总法。所以这段话的意思,如南怀瑾大师所说:“成了佛的无上法王,有个大总持的法门叫作‘圆觉’,圆代表圆满,没有缺陷,没有渗漏,圆也包括了一切时间,包括了一切空间,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佛,随时随地可以圆满觉性,随时随地可以悟道。此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架及波罗蜜。”

什么是“清静”?大致是无烦无恼的意思。当然要去掉疾病、邪见才可能无烦无恼。

什么是“真如”?南大师说:“真如乃道体也,真心之体,禅宗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见到此真如道体……烦恼妄想是一切众生造业的根本,烦恼妄想清净了,证得真如,即便成佛。”南大师还说:“真如翻译得极妙极佳,真如,如真,好像真的。”

什么是“菩提”?这是梵文音译,大致是觉悟的意思。

什么是“涅槃”?这也是梵文音译,寂灭的意思。南大师说:“寂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而是本来清净,本来寂静。涅槃不是死亡,而是永远存在……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什么是“波罗蜜”?这也是梵文音译,意为到达彼岸。据南大师说:“学菩萨道,要修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今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修此六种波罗蜜,到达彼岸。彼岸指哪个岸?成佛之岸,脱离苦海之岸。”

以上观之,“圆觉”是一切大法的总法、总源,涵盖了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只有修此圆觉,才能“永断无明”,证成佛道。修菩萨道也是如此。因为修菩萨道跟修佛道走的本是同一条路,只不过佛已经到站,菩萨还在路上而已。其余阿罗汉、阿那含等,离终点站自然更远。但我们也不要因此认为他们境界太低。因为我们这些凡人连车都没有搭上,甚至连车站在哪里都不清楚,怎么能一百步笑五十步呢?不过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总算知道车站在哪里了,就在“圆觉”这里,上了车,就有希望“永断无明”,跟佛祖平起平坐。

我们凡人不能成佛的原因,是不想“永断无明”,非但不想,还要以“无明”为有明。什么是“无明”呢?佛家的解释比较复杂,其实可以简单解释为不够聪明。那么“永断无明”就是变聪明一点,获得永不退减的大智慧。

有的人就不服气了:“我怪聪明的,10元钱的东西,被我花言巧语,15元卖给了人家,还不够聪明吗?别人的东西,被我1毛钱不花弄到了手,还不够聪明吗?如果聪明就可成佛,那我离成佛不远了!”可惜啊,凡人的这些三十六计,在佛祖眼里都是贪、嗔、痴,都是“无明”,凡人觉得这就是聪明,不过是自作聪明罢了!

有的人受儒家等级观念的影响,对成佛的理解往往存在偏见,以为是获得了某种资历、身份或权力,所以常拿佛祖跟玉皇大帝比,到底谁官大?谁该听谁的?其实成佛仅仅是一种境界,一种心境,跟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要获得这种境界,说难很难,可能修炼几十年仍然寸步难移;说简单也简单,可能一个念头转过去,境界就上去了。古人有诗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把俗念一放下,就成仙了;把凡情一放下,就成佛了。

成仙是道家的境界,比较笼统,用佛家的境界来衡量,大致是罗汉、菩萨和佛的合称。罗汉即阿罗汉,自己觉悟了,便不去理会人间之事。对应道家的神仙,只顾自己游遍五岳三山,不管人间是非成败。菩萨的意思是“觉悟有情”,自己觉悟了,还要度化世人。而神仙中也有多管闲事的,如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出自己的力,伤自己的脑筋,办别人的事。佛在有情无情之间,在度人与不度之间,这是大情和普度,是无心而作的至高境界。在神仙中,至少道教的祖师爷老子达到了这等境界。

无论成仙也好,成佛也好,都要把念头从“无明”转到光明的一面去。这个念头如何转呢?我们不妨看一个事例:

法眼文益在庆辉禅师处参禅,始终不能悟道,甚至连门径都找不到,于是,他拜别师父,四处云游。

有一天,忽然下起了雨。他就在附近的一座小寺院中避雨。这座寺院的方丈出行去了,只剩下几个僧人和一个知客僧。知客僧问法眼文益:“法师往何处去呀?”

法眼文益答道:“我也不知道,只是四处走走而已。”

知客僧又问:“你四处云游,有什么收获吗?”

法眼文益答道:“云水随缘。”

知客僧羡慕地说:“云水随缘,你真的是逍遥自在啊!”

法眼文益心里灵光一闪——自己一直急急忙忙地求佛道,就是为了获得大解脱而逍遥自在,而自己不是已经很逍遥自在吗?于是,他豁然开悟了。

法眼文益开悟前有一个俗念:求证佛道。就像我们日常有一个进取目标一样:考试一定得100分,三年一定赚100万。为什么非实现这个目标不可呢?这都是执念。法眼文益把俗念一放下,就“成仙”了。不过他的悟境还不算太高,大概在罗汉以下。

有这样一个悟境比较高的例子:五代十国时,有一个军医,医术非常高明,治好了不少伤兵。但是,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战争从没停止过,这个医生治好了一批伤兵,又有更多伤兵送来。有时候,一个士兵会被治愈数次,最后还是战死沙场。最后,医生崩溃了,心想:我治病救人,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去战场杀人或被人杀吗?既然他们迟早要被杀死,我救他们又有何意义呢?于是,他辞职不干了,去跟一个禅师参禅、修行。他每天随侍在禅师身旁,日子久了,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自有其理,凡物各有其用,不用刻意追求什么意义。

于是,这个医生辞别禅师,准备再次到军队行医。

禅师问他:“你为什么又回去了?”

“因为我是个医生呀!”他回答。

这个医生悟到了什么呢?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替病人减轻痛苦,至于病人治好后去干什么,都是他自己的选择;病人日后的生死吉凶,也是他自己的缘分,自己何必替他操心呢?又何必追求治病救人之外的意义呢?

这个医生的想法看似无情,其实是大有情,已经接近佛的境界了。

以上两例中,法眼文益和军医之所以能够开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凡情俗念不多,一个念头转过去,境界就上去了。我们凡俗之人,满脑子凡俗的念头,一个念头转过去,瞧一瞧,还是个凡俗的念头;再转过去,看一看,又是个凡俗的念头,每天转了一千多个念头,个个俗不可耐。正因为如此,要想获得“仙骨”、“佛心”,需勤下工夫才行。

生活智慧一点通

1.弄清什么是幸福。

有的人说奉献即幸福,有的人说收获即幸福,有的人说创造即幸福。有的人说享受即幸福,究竟什么幸福呢?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不受别人关于好坏、美丑、贫富、穷达等相对观念的影响,一心一意做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充实、有尊严且高尚的事,你的境界就超凡脱俗了。

2.靠耍小聪明获益,是一件很愚蠢的事。

大刀有时也能打败大炮,但当你用大刀去打大炮时,智能上已经落后太多。聪明人总是把前面的工夫做足,尽量取得用大炮打大刀的优势。

佛是无事的凡人

大师语录

人世间没有一样不颠倒,众生颠倒,知见不正,样样颠倒。不颠倒,就成佛了。佛是什么?中国禅宗祖师说佛是无事的凡人,没有事的平凡人,哪个人能够做得到?都是无事生非,都在颠倒之中。

经典回放

录自《圆觉经》

【原文】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译文】

善男子啊!一切众生从有生以来,就处在种种颠倒之中,好像迷路的人,四方奔走,却找不到正道。众生误以为四大合成的这个形象就是自己的真身,误以为六尘留下了印象就是自己的真心。这就像那些有眼病的人看镜中花和水中月。善男子啊!镜中实际没有花,以为有花,不过是眼病者的妄执罢了。因为妄执,不但原本虚空的自性被“假花”迷惑,连“真花”的样子也忘记了,都把假的当成真的。如此因妄生妄,以假生假,循环不停,所以叫做“无明”。

大师释义

善男子:好心人。

四大:指地、火、水、风。佛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物质都是由这四大要素构成。

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即我们五官感觉到的和思想意识到的一切。

第二月:指水中或其他东西映照出来的月影。平平常常做事,平平凡凡做人

佛祖说法,一开口就是“善男子”,这是以正面肯定进行引导的一种方式。人人都有善念也有恶意,只不过善恶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人七分善三分恶,有的人六四开或五五开,这就决定了各人的禀性。体现在行为上,到底发挥出善的一面还是恶的一面,一要看对方的态度,二要看自己的心情,都没有一定之规。你可能打这个人的耳光亲那个人的脸,也可能在此时打这个人的脸蛋而在彼时亲这个人的脸蛋,说你是善人、恶人都不恰当,你只是在某个时候善态可掬而在某个时候“凶相毕露”而已。

不一定七分善三分恶的人经常做善事,也不一定三分善七分恶的人经常干恶事,这跟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金庸武侠小说里的那些侠客,心眼都还不错,但不得已时也杀人如麻;商纣王坏透了,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却很友善。当然这里所说的善恶,不是道德判断,仅从行为判断,善事是指亲善、帮助别人;恶事是指羞辱、伤害别人。人的善念、恶念都不会随便发作,必然会受到他人或环境的诱发。往往是,善言善行亦能诱发他人的善言善行,恶言恶行亦能诱发他人的恶言恶行。所以,聪明人多说好话,以正面诱导别人的善念,这一来,对方就会显得像个好人,自己也得到了友善。

佛祖称听众为“善男子”,也是在用赞美之词诱导善念。听众受到了肯定,心里暖洋洋的,对他的话就比较听得进去了。如果佛祖说:“你们这些傻瓜,应该如何如何……”那么不管他说什么,都会有人跳起来反驳。

世人都爱听好话,哪怕好话是假的、有害的;都讨厌坏话,哪怕坏话是真的、有益的。因为众生本来“无明”,本来就在颠倒痴迷之中,作出有害无益的选择,不是很自然的事吗?

“无明”是佛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前面把这一个概念简单解释为不够聪明,那么本节不妨换一种说法:比较糊涂。当然按佛祖的描述,还不是比较糊涂,而是非常糊涂:以真为假,以假作真。不仅如此,又因妄生妄、以假生假,这就好比一个人,被“妄执”这种病毒搞坏了基因,生下来的子子孙孙,其基因都带着某种缺陷。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倾城小农女

    倾城小农女

    为嘛一道圣旨下来,她就成了将军大人的第13位妻子,有人说将军生了一副克妻相,咳咳!最重要的还是将军大人长得其实挺有型的.......,总之身边的人对她这位将军夫人的头衔都不太看好,不带你这样开的。”冷莫子仰天大叫,还是一个美人胚子为嘛住的还是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有人说将军残暴不仁。咦!将军夫人其实还蛮好用的,“老天!玩笑,拿着圣旨狐假虎威,想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女王,却穿越到一个蓬头垢面,被人抛弃的小姐身上,你说蓬头垢面也就算了,反正洗干净,县令见了她也要跪在地上点头哈腰的,住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就算了,赚点钱,修一间让人羡慕的宅子就成。
  • 邪帝追妻:修罗狂妃要逆天

    邪帝追妻:修罗狂妃要逆天

    她原是现代古武世家少主,却被亲姐一剑致死!一朝穿越,成为凌云国废材暴君。说好的后宫三千美男如云?!那傲娇俊美后妃指着自己一脸愤恨:“我死也不会与你同寝!”修炼废材?万年红阶低级?!那一夜连晋两阶的妖孽是哪家暴君?!别人家的宠物都是萌萌软软易推到,为毛她家的就成为巨无霸!话说这厮半夜变身真的没问题么?!不就是比个赛么!一个两个三个都围在她身边不走了是肿么回事?!你家里人知道么?!同意么?!话说……那谁,放着自家帝位不待,整天偷窥她到底有完没完?!还能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了?!本书群号:282062070;群名:九枯大群1
  •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的来临带来绝望与痛苦,人性的丑陋将在这里彻底暴露,末世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既然改变不了法则就去适应法则,如果连适应法则都办不到,那就去死!活下去,永远比死要好,活着,就有可能得到一切!而死去,就将一无所获,末世不需要好人,更不需要慈善家,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若爱只是擦肩而过

    顾瑜从未想过有那样的一天,自己爱了十一年、等了七年的从深溪会带着一个女人重新走进自己的世界;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走进温文翩翩的洛阳的世界。一场没有尽头的暗恋对比一次突如其来的心动,当被岁月掩埋的秘密被人赫然翻开,又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以提高人们的当众说话能力为出发点,采用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培养读者在公众场合的讲话能力。它将帮助你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恐惧,提高你讲话的质量,并最终提升你演讲的效果。如果你能坚持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你将会逐步成为各个公共场合令人瞩目的明星。
  • 魔法与诅咒

    魔法与诅咒

    这是个魔法的世界,魔法能移开高山,填平大海,改变整个大陆的格局……云哲,就生活在这个魔法世界的海边小村里。一次意外让他被海云魔兽突袭,随后被神秘人搭救,更是解除了云哲身上血灵诅咒,而后在三年一届的魔法公会大选之前,来到国都参加考核的云哲意外遇在药店遇到了十耀,那么他会有什么的际遇呢?天要亡我,我要亡天!看我如何吞噬诅咒,成为至强!
  • 揭示比尔·盖茨的隐秘财富道

    揭示比尔·盖茨的隐秘财富道

    在“世界首富”耀眼的光环背后,比尔·盖茨身上有许多为人忽视的东西,那就是他致富成名的秘密,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与市场周旋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他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精神力量。这里旨在把握比尔·盖茨走向成功的奋斗过程,揭开比尔·盖茨敛财聚富的神秘面纱!
  • 依然旧时明月

    依然旧时明月

    46首古典诗词的全新读解,作者透过优美动人的文字,空灵、诗意的分析,梳理了古人的种种生命和情感,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内心生活做一个沟通,带领我们走进诗人词客的情感世界,去欣赏狂放的李白,潇洒的苏轼,禅意的王维,多情的柳永,以及那些深入骨髓的古典场景:对花持酒的舞姿,踏雪寻梅的笛声,水晶帘栊后的凝望,古刹空山里的啼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铺小二要成仙

    当铺小二要成仙

    机缘巧合踏上修仙路。无尽的法宝,神奇的法术,瑰丽的修真界,当铺小二,炼气,筑基,金丹等等,境界何处是尽头?大道万千,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