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07

第7章 文化顽童台大骄子(1)

李敖是海内外最受争议的人物,几十年来,人们对他千夫所指,他对人们横眉冷对。不知道他的人,骂他目空一切、傲慢刻薄;了解他的人,欣赏他特立独行、见解不凡。本章将展示李敖的大学生活,让读者对这位世所罕见的“文化顽童”李敖之轮廓有所领悟。

一、法律系里最亲密的朋友

1954年暑假,李敖十九岁,以高中二年级肄业身份参加大专联考。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台大中文系,但由于数学考得不好,误人法律系。

李敖本来志在学文,不在弄法,只因几分之差,没考入台大文学院,沦入法学院,心有未甘,故决定重考。台大规定,学生不能重考本校,要考,得先自动退学才成。李敖有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就在改制前夜的6月27日,自动退学了。一百五十人中,李敖是惟一一位因兴趣不合,毅然退学的。李敖在法律专修科共学习二百八十七天。这将近三百天的时间,是否白白度过?我看没有。读李敖的书,你会感到他在法律方面是很有修养的,不仅熟悉法律条文,而且懂法律理论,论辩起来不亚于一名精通业务的律师。他后来打官司不请律师,都是自我辩护,所写辩护词,理正辞严,教人无法驳倒。这当然主要靠“诗外”功夫,但跟上法律专修科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其收获远不止此。

在法律专修科,李敖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陆啸钊。

李敖的交友之道显得古典一些。这是他受传统文化影响之故。李敖后来主张全盘西化,但他在交友上所信奉的那种古典做派一直坚持了下来,并未改变。他对工业社会里的朋友之道一概不欣赏,认为那种友情速成而易消,因此他的朋友不多。他很挑剔,但成为李敖朋友的,他就忠心耿耿,不怀二意。他们对他也是一样。不过随着各人景遇不同,也有的老朋友过分偏离,当然也就渐行渐远了。李敖有一句名言。“新朋友,不交;老朋友,遇缺不补。”虽然如此,他也有一些很过心的朋友。

陆啸钊在报考时,成绩足够分到法律系,却被误分到专修科。两人经常在一起交谈,研究学问,互相都很了解。李敖退学前两个月,父亲去世,李敖回台中以后,班上同学为缓解李敖家中困难自动捐助。大家都捐,惟独陆啸钊不捐。有同学动员,他说:“李敖个性耿介,他绝不会收你们的钱,不信你们送送看!”不出所料,当同学携款赶到台中时,果然李敖拒收。李敖第二次进入台大文学院后,因抽签住校未中,又没钱在外租房,只好在温州街七十三号台大第一宿舍与陆啸钊同挤一张床,虽然有时斗嘴气得不讲话,但在不讲话中,陆啸钊还是送水果给李敖吃。

二、博名傅园长袍怪

李敖在台大的生活,是他以及当年的同学师友所津津乐道的。在台大杜鹃缤纷的椰林大道上。他总是身着一袭长袍在傅钟处出现,据说“李敖的长袍”是台大的八景之一,他曾洋洋得意地哼吟——

“一袭在身,随风飘展,风度翩翩然。不分冬夏,不论晴雨,不管女孩笑于前、恶狗畎于后,我行我素,吾爱吾袍。长袍成为我个人的商标。历史已久,不断传之于众口,而且形诸于笔墨。当年香港出版的一本《大学生活》里,某君曾列举台大的四怪之丑,而怪丑之尤就是“长袍怪”,好像长袍就是我的化身一样……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见过‘文学院那穿长袍的’……。”

他在夏天也是一袭长袍在身,显得特别古怪。这也是李敖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一种表现。他很少上课,不抄笔记,也不买老师的账,尤其是他看不起的老师,给人一种不用功的样子。其实很多书他早在小学中学时就念过。特别是一些老师,令人实在不敢恭维。有的老师连有名的大法官布莱克都不知道!到了课堂上,李敖是很顽皮的。他常常纠正教师的错误。“司法行政部”部长林彬教“司法总则”,有一天讲到李大钊的死,讲错了,李敖立即起来纠正。另一位老师讲“三民主义”,更是多次纠正,两人甚至在课堂上吵起来。教“经济学”的是王作荣,此人很有才华,也很有启发力,来时仅三十多一点,缺乏教学经验。平时表情严肃,脸像一张扑克牌,但偶尔会突然笑一下。一次,李敖大声问:“三民主义到底有没有缺点啊?”王作荣脱口而出:“当然有啊!”李敖追问:“缺点在哪里啊?”王厉声回答:“我不敢讲啊!”这话引起哄堂大笑。

这一切就是李敖引以为傲的“长袍心理学”。

三、考入历史系

1955年,李敖以第一志愿考入台大历史系。头一年联考,吃亏在数学不及格,这一次重考,必须加强数学课的补习。幸亏台中一中的老同学胡家伦指导有方,恶补一阵,结果不仅考上历史系,而且名列前茅。

由于对中学教育和法律专修科的不满。考取历史系可谓一偿宿愿。进台大文学院的拱门,呼吸着远比中学自由的空气,李敖一度感到满足。可是很快,这里的生活加深了在法律专修科多半年的体会,认识了高等教育让人失望的一面,比中等教育尤有过之。李敖在学院里生活,可是觉得学院里的空气污浊得不堪忍受。大学教育带给人们的不该是读死书、死读书甚至读书死。它应该真正培养出一些智慧的才具,培养出一些有骨头、有判断力、有广博知识同时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大学教育在这方面是彻底失败的,大学生很少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特立独行。他们只会抄抄笔记,背背讲义,然后走进教堂或舞会,在教堂里,他们用膝盖,在舞会上,他们用脚跟,他们的神经已经功能退化,他们不会用脑筋。《十三年和十三月》中说:“历史系是一个神秘的系,它可使狂者愈狂、狷者愈狷、笨者愈笨。在我投进去以前,我听说这系最好;等我进去了,我才发现它好的原因。原来它是台大那么多个系中,最容易混的一个系:上上课,抄抄笔记,背一背,就是成绩甲等学生;逃逃课,借抄笔记,背两段,就是成绩乙等学生;不上课,不抄笔记,不肯背,也不难及格,就是丙等丁等学生,李敖之流是也!”

大体说来,在台大文学院四年,李敖虽然不无阅历,不无师承,不无交游,但基本上内心里李敖是孤寂的,自负的。一方面他深感没有可取的“大宗师”;另一方面,又深感缺少可与自己相比并的人,所以他是一个独行者。他看不起别人,不喜欢上课,连考试都懒得应付。大一时八门课,他有三门不及格,甚至连中文都差点不及格。大一总成绩,第一学期是71.31分,第二学期是65.45分。可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敖始终自喜、始终自信他有学问,只是不屑上课和应付考试而已。

四、父亲病故,力主丧礼改革

父亲李鼎彝是李敖二十岁生日后两天的4月27日去世的,死于脑溢血,时间在晚上。第二天午前,李敖收到“父病速归”的电报赶返台中。一下火车,看到有人在接站,得到父亲的死讯。回到家里,径直到停灵处。因为天热,爸爸已入棺,棺盖已钉,未能见到最后一面。当晚,李敖找人拍了两张照片留念。

李敖受了胡适的影响,反对传统“把活人弄成死人,把死人弄成鬼”式的丧礼,力主丧礼改革。台中一中为李敖所敬重的国文教师鄢曾荫婉转劝遭:“李敖你读书明理,按古礼,不能这样干吧?”李敖反驳:“按古礼,接《易经》是‘丧期无数’;按《墨子》是我母亲要殉葬;按《礼记》是我父亲不能火葬…今天我要真行古礼,更不得了了。”那位老师见李敖学识渊博,所说的礼比一般要行的礼古老得多,一时语塞。

按照传统,安葬老人,要烧纸、诵经,拿哭丧棒弯下腰来装孝子。要给来吊丧的人磕头,李敖统统不来这一套,并且当众一滴眼泪也不掉,真有点他老子的老师(即鲁迅)所写“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味道。李鼎彝先生是省立台中一中的中文科主任,在这个学校教了近六年的书,又在校外教补习,所以“桃李无算”。他是一个好教师,公祭的时候,场面很大,自台中市市长、市议会议长以下有两千人。这两千人不但目击了李鼎彝先生走向了火葬,同时目击了李先生的宝贝儿子李敖表演了一场触犯众怒的丧礼改革!李敖说:“这次经验使我深深感到: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读起书来容易,若真正实行起来,可就需要大勇。这次经验使我一生受用,我一生勇于特立独行。都伏机于此。但这番特立独行,却使我从此横背‘不孝’的恶名。恶名后来愈背愈大,穿凿附会,像一个愈滚愈大的雪球。其中一个好笑的说法是:‘李敖把他老子气死了!’散布这种说法的李济便是一人。有一天,李济向姚从吾说:‘听说李敖跟他父亲意见不合,最后把他父亲气死了。’姚从吾说:‘这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知道李敖的父亲是我们北大毕业的。北大毕业的学生,思想上比较容忍、开通。李敖的父亲若能被李敖气死,他也不算是北大毕业的了!李敖对他父亲的态度如何,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李敖对母亲很好,一个对母亲很好的人,大概不致对父亲不孝吧!’爸爸死后十一年,我印出他的遗著《中国文学史》,书前写了一篇序,谈到所谓‘不孝’之事,我说:‘据我所知,李济先生现在“没有儿子”,因为他的儿子已“潜返大陆”了。所以李济先生是属于“教子无方”的类型。李济先生当然不愿归咎于这是他自己的“教子无方”,他当然说这纯粹是他儿子的“不孝”,他当然在饱受刺激之余,油然而生一种“不孝过敏症”,——对“不孝”的谣言神经过敏,并盼望别人的儿子也“不孝”。李济先生这种毛病,我们也不必怪他,因为这本是一个失败的老年人的心理变态。所以当我们看到他所主持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不走向“学术研究”而走向“标榜孝道”的时候,我们除了该佩服外,没话可说。’不料这篇序提到‘潜返大陆’之事,引起‘调查局国特’们的过敏和不满,强令文星书店撕去这篇序才能卖书。所以,我二十岁这次丧礼改革,不但祸延显考,并且祸延言论出版自由,还祸延我进不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真是后劲十足。”在1962年12月17日写的《十三年和十三月》里,李敖说:“我父亲死后,按照传统,要烧纸、诵经、拿哭丧棒弯下腰来装孝子,可是我不肯这样为‘吊者大悦’去做‘伪君子’,我的丧礼改革在二千人的送葬场面前挨了臭骂,可是我不在乎——我是‘真小人’!”

其实,改革旧的礼节,在李敖这不是第一次。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过旧历年时,李敖就移风易俗。爸爸是最通达的人,他最能体会儿子的卓见。他说:

“好小子,你不过就不过吧!你不过,我们过!”于是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和弟弟,兴高采烈地大过其年。他们吃大鱼大肉,李敖偏要吃炒饭;他们熬年夜,李敖偏要早睡觉;他们送来糖果压岁钱,李敖一概退回。他第一次不过旧历年的时候,父亲面临着理智和感情的矛盾:理智上,他知道儿子做得对;感情上,他怪儿子太重是非,太不肯迁就。到了第二个旧历年来的时候,父亲习惯了,也就不再矛盾。从此一连五个年头,直到父亲去世之前,李敖从来没有过过旧历年。现在有些不同了。父亲去世后,母亲显得特别孤独、寂寞。所以当新的一个旧历年来到了的时候,当妈妈习惯性地为李敖安排大鱼大内以外的炒饭的时候,李敖没说一句话,放弃了炒饭,加入了“过年派”的阵营。李敖终于“投降”了。

五、姚从吾老师介绍认识胡适

在迎新会上,李赦大放厥词,在座师友无不惊叹。师长中有一位头中间秃顶,两鬓白发,身材矮胖,长得结结实实的老教授,他就是姚从吾老师。

李敖早已听说过姚老师的名字。在中学时代,牵敖跟庄严一家有很密切的关系。庄严的太儿子庄申给李敖写过许多信,开列有台大历史系、考古系教授和所授课目的清单,其中就有“姚从吾:辽金元史”一项。

姚从吾,原名士鳌,字占卿,一字存吾,常以“从吾所好”自勉,乃改名从吾,因其名常被当成土鳖也。他是河南省襄城县人,生在1894年10月7日,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那一年。先人私塾,后进小学堂,又升人许州中学堂(即河南省立二中),1914年毕业。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师从张相文、陈汉章、朱希祖诸人,1920年(五四运动后一年)毕业。他在头一年应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被录取,分配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见习,于是就留部工作。姚老师经过不断的深造,1958年,选为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从吾教的是辽金元史。李敖选修姚的课,是1956年的事。那时李敖升入二年级。姚从吾共教两个学期,六个学分。姚拙于口才,讲话时先是张开奇厚的嘴唇,下颚乱动,满口乱牙翻滚,然后发音。他的声音底气十足,地道的河南男低音,配上他那厚实朴拙的造型,俨然一副中原老农相。

姚先生上课的情形,张伯敏在《往事忆趣》(1968年5月4日《中央日报》)中说:“教我们辽金元史及史学方法论的是姚从吾教授,他最亲切和蔼,年纪一大把,总是谦称‘兄弟’如何如何,搞得我们这一批小伙子发毛,不知如何是好。他挺着一个大肚皮,讲课时最喜用手去揉搓,揉着揉着,那话就从肚皮里‘揉’出来了。”李敖说:“张伯敏说姚从吾老师年纪一大把却满口自称‘兄弟’,的确是此老的习惯。记得第一堂课下来,班上女生众口纷纷,笑他怎么跟我们称兄道弟呀?他那么老,被他称‘兄弟’,多倒霉呀!”

姚从吾属于那种靠勤奋苦读而获得成就的学问家。李敖在《千秋评论》第四十三期《五十·五十·易》里说:“读书当然很重要,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这方法就是不要死读书。许多人书念多了,就从呆子变成了书呆子,像我从前有位老师叫姚从吾,是辽金元史专家,非常用功,最后死在书桌上。”李敖又说:“姚老师勤能补拙,在《发凡》上面,也自有他自己的成绩。吴相湘老师写《姚从吾译注蒙古秘史》(《民国百人传》第一册),说他‘先后完成论文约五十余篇,均有关契丹、女真、蒙古史实之研究。其所论述,博洽精审。比较柯绍忞、屠奇、陈垣等诸氏著作有过之而无不及。尤以对元代汉文化史之发掘,将元好问、李冶、张德辉、许衡诸人之苦心孤诣维护华夏文化史实表露特详,使今人了解中国文化学术在蒙元时代断而复续的关键所在。’用字虽不无溢美。但也有事实在。总之,姚从吾老师一生的学术成就,我总觉得与他的景遇和努力不太相称,这是很可叹的!”

李敖经常跟姚从吾先生通信或面谈。1957年7月23日,两人小谈。姚先生劝李敖不要多发表文字,李敖以为此话正确,乃作诗一首:“鱼倦低游每返渊,鸟倦高飞总知还,摒情专心穷文史,隐姓埋名二十年!”李敖说:“看到他苍苍的白发,我感到青春的可贵与珍惜青春的迫切,同时我也得到了一种对时间的透视,使我深信每天都有‘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女不织,或受其寒’的重要性,‘急求早成’的心理对我说来是益发炽烈了,发展到今天,它已变成无时不在我意识中的一件大负担,它是鞭策我不停的努力、不停的紧张的最好的力量。”

李敖跟胡适的关系是李敖研究上的一个大题目。但是,经过姚老师的介绍,李敖才与胡适拉上了关系。

同类推荐
  •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山本五十六(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著名战将——精心策划并亲手点燃了太平洋战火的山本五十六,他既是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又是一个精明的赌徒,山本的一生以赌为乐,可是在他眼中真正的赌场不在摩纳哥,也不在拉斯加斯,而在战场之上,而“偷袭珍珠港”和“奇袭中途岛”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赌注,只是结果迥异罢了。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吉祥起名一本通

    吉祥起名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起名:人生事儿;人与姓名,一生相伴;姓名命理与人生福运;好名伴一生,福运益终身;起名文化与风俗演变;起名方法微言大义,各有千秋等。
  • 点点梅花为我愁

    点点梅花为我愁

    胡适、张学良、林语堂、胡宗南、黎元洪、冯玉祥等,他们的名字,在那些年月里,如来势汹汹的风一样,四处激荡。爱,这是一个宽广无限的字。我只和你说,男欢女爱。给你看的,关于他们的,亦是男欢女爱之爱。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沉醉的东西了。也没有比男欢女爱更叫人忧伤的了。尘世最使人情不自禁沉醉的,往往最容易令人忧伤。可是,倘若爱了,忧伤亦是无比动人。当然,这份动人,不隔了时光之河回望,望不到。再说此书中的他们。我猜不出当你望见他们的爱情——也有一些人没有爱情,一生不明爱情为何物,仅有的是爱欲——当你望见,我猜不出你会怎样思想。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本书告诉读者在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和人沟通,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妃本张狂:废柴嫡女娶邪王

    妃本张狂:废柴嫡女娶邪王

    是日,宣王府门口张贴告示一张,上书:“限你家宣王三日之内收拾嫁妆与我成亲!”落款竟然是丞相府里的废柴大小姐李双双!一时间全城轰动!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位废柴小姐如何被宣王杀头!可是,谁承想,这宣王司徒傲天竟然一道命令:“收拾东西!本王嫁了!”嫁了?嫁了!堂堂一个宣王,竟然嫁人了!李双双说:“姐是被坑了!不过是诚实勇敢的时候,不小心选了勇敢!”司徒傲天说:“娘子,你都把人家娶回来了,你可要对人家负责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一张厚重的红木床上,一男一女交叠的身影在垂帘的遮掩下,透露出一种朦胧艳色,上官九娘脸色绯红的看着那一对上演动作大片的男女,轻手轻脚的想要再接近一点,希望能看得清晰一些。“寒哥,你轻一些,伤到宝宝了……嗯。”女子柔媚婉转的音调,在结尾处还来了个抑制不住的轻哼。上官九娘生生的打了个寒颤,鼻尖一热,就发现两管鼻血轻悠悠的流淌。她真是无语问苍天,为嘛因为一个女人的一个声音,她居然没……
  • 总裁宠妻上瘾

    总裁宠妻上瘾

    不是小白脸是什么?对你我没兴趣,那边那个还差不多!”木子指着他旁边的另一个皮肤黑点的男人。从来没有哪个女人对我没兴趣的,“长得那么白,从小到老都不会!可眼前这个女人,长得也不怎么样,还戴着一副那么土的眼镜,真是被气炸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军统江山

    军统江山

    军统江山——揭秘戴笠、毛人凤统治军统内幕;狠辣的江山帮四面出击征伐,谋杀、谍报、阴谋、绑架、黑名单、狼烟四起。杀人不见血的江山帮,在明枪暗箭的厮杀中,用血色愚忠写出恐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