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200000006

第6章 少年人生多磨难(5)

除了藏书以外,台中一中图书馆是李敖遍读群书的大仓库。但以李敖的好学,这还是不够的。所以他又向省立台中图书馆发展。在省立台中图书馆。他看到一部曹亚伯的《武昌革命真史》,大为惊讶。曹亚伯是辛亥革命先驱,资助过孙中山,有大功于民国成立。不料革命成功后,他不但被抓了起来,并且国民党政府还查禁了他的《武昌革命真史》,查禁方法是把该书切去一角,不准上市。但这里却有一部,还是没切角的,这怎能使他不高兴、不惊讶呢?感于曹亚伯的不平遭遇,李敖后来写了一篇《(武昌革命真史)书后》,谴责国民党对革命老人的忘恩负义。没想到写这文章后四十年,曹亚伯的小儿子曹昭苏来找,要李敖替他自己的遭遇申冤。——曹昭苏被国民党政府抓起来,关了十多年,李敖自然会为曹昭苏申冤的。李敖一生为曹家父子两代人申冤,这不就成了一种奇妙的两代缘吗?

在省立台中图书馆看书,大大激发了李敖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在1952年8月9日到27日十八天中,他每天都来,坐在长板凳上,埋头在书籍的海洋里。他根据这个图书馆里的藏书,写成《四部备要暨四部丛刊书目对照表例》及《李敖札记》四卷。那个大表,收在四卷札记中的第三卷里。翻阅这些早年的成绩可以看到,李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远在五十年前——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已达到相当水准。李敖当年的功力和用功,跟他后来取得的成就显然是有因果关系的。

九、师徒如父子

李敖对老师非常的尊敬,他留下了尊师爱友的佳话。

其中一位与李敖有后缘的教师,叫姚渔湘。姚是北师大毕业,教美术,是现代史专家。他独居一室,默默写作,却不出成绩。在一中时,李敖跟一位先生结下忘年交,那位先生叫庄严。他是父亲的北大同学,长期担任故宫博物院长,直至逝世。其夫人申佩芬是爸爸的学生,且是妈妈在吉林女子师范学校的高班同学。他们的四个菝子,也都是李敖的熟人。

李敖上初三时,教国文的是二十七岁的杨锦铨——名字很像杨锦钟,是男的,福建林森人,又兼导师。李敖说:“他是一位最能启迪学生的国文教员,国立海疆学校毕业,学历虽不怎么样。但书教得真好。他那时还兼事务主任,为我们供应蜡纸、白报纸、油墨等等,鼓励我们办《初三上甲组报》,于是班长陈正澄任发行人,我做总编,赵天仪刻钢板,就办起来了。一次还因为批评到了高班生,被他们兴师问罪。可见我李敖办刊物贾祸,固其来有自也!”

在给他教课的老师中,最令李敖难忘的是严侨老师。

1985年11月17日,李敖怀着充沛的激情,写了一篇文章,回忆他中学时代最爱戴、并在后来的日子里有过瓜葛和痛苦经历的数学和生物老师——严侨。

严侨,身材瘦高。头生密发,两眼又大又有神。他的英文和日文都极好。引起李敖更大兴趣的是他有一位显赫的祖父。这位祖父不是别人,乃是致力于西方新思想输入、使中国人思想现代化的第一功臣——严复。陈宝琛所作《严君几道墓志铭》,说严复有五子四女一孙,孙名以侨。但在学校登录册上,他不叫严以侨,而叫严侨。

严侨生于1920年2月20日(旧历庚申年正月初一),1950年8月来到一中。他一来,就使人们很快感到兴趣。他有一股魔力似的迷人气质。有一次高班生踢足球,把球踢到场外,他正巧经过,直奔此球,奋力一脚,将球踢了回来。大家为之叫好,他也乘机加入,大踢特踢起来了。他还跟祖父唱反调。在一次专题演讲中,他竟然大谈“演化论”而不是他祖父宣传的“天演论”,他说“天演”的“天”字不妥,应译为“演化”。李敖当时是别班的学生,但他听了这次讲座。严侨那种不跟祖宗走的气魄,给李敖留下抹不掉的印象。——说到这里,我想发几句议论。有些人看书听报告,“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虽有精彩的讲演,也往往在不意间放过去了。李散不是这样的人。他一听严侨的这次演说,就抓住了精神,抓住了实质,即不跟祖父走的思想和气度。一个人不跟祖父走,不跟前人走,思想才会解放,认知才会前进。国家也是这样,如果只是抱住前人的东西不放,那就只能在原地踏步。中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长期停滞不前,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熟记孔老先生“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垂训,而因循守旧。它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起的作用太大了。李敖思想上的大胆革新,行为上的狂放不羁,就在于较少束缚。他完整地、完美地实现了自己。

1951年暑期,十六岁的李敖进了高一,编在高一上甲。为高一上甲讲数学的正是严侨。李敖在班上喜放厥辞,好争好辩,颇为张狂。当时班上同学很吃不消,有人甚至写匿名信痛骂,施启扬常来辩论,却总辩不过。严侨上课,才华横溢,大而化之,许多机械的题目,他自己干脆不做,反倒自己坐到学生座位上叫学生“站板”去做。有一天居然说:“我要把你们思想搅动起来!”

另一次是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近乎打赌地说:“我若说错了,我就把我的名字倒写!”说着就用极熟练的笔划,把“严侨”两个字倒写在黑板上。他还跟学生打笔仗。一次,李敖在数学簿上写了几句话,说数学“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领域”,严侨在旁边用朱笔批道:“我想它超越不了空时”。严侨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严侨,李敖越来越喜欢了,他花了几天时间给严侨写了一封长信,细述自己的成长,倾诉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民党的讨厌等等。严侨看了,有所劝慰。两人的交情,也就非同一般师生了。

李敖上高二后,数学课改由黄钟教。但跟严侨的关系与日俱深。一天两人分别到医院探望患病的黄钟,已是晚上,要回家了。在路上,严侨低声而神秘地说:“你不要回头看,我感觉到好像有人跟踪我,是蓝色的。”国民党特务源出于蓝衣社,严侨说蓝色,当然是指“国特”了。隔天黄钟死了,两人再一次从医院出来,严侨告诉李敖,他是“那边来的”,原来他是共产党!

严侨是从福建偷渡来台湾的,同行的还有他的妻子。他的母亲林慕兰,已在台湾。严侨有两个妹妹,大妹严倬云,嫁给辜振甫;小妹严停云(就是女作家华严),嫁给叶明勋。还有两个弟弟,即严仲熊和严僖。他们也都在台湾。父亲是共产党福州市的市长,到台湾以后,国特就找他详细问过。他支吾过去了。严侨投身在中国现代的狂飙运动里,在跟李敖的交往中,他又受到一些自由主义的影响。尽管他有所失落,但并不因此而脱离;相反,他要归队,要归队重建那父母之邦。严侨爱喝酒,黄钟死去以后,他喝酒越来越多。一天晚上,严侨又喝醉了酒,突然哭了起来。

严侨让李敖为祖国统一和富强作出贡献。李敖也相信了他的话,并答应跟他走。可是,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一天半夜来了五个大汉把严侨带走了。那时李敖才十八岁,严侨三十三岁。

严侨被捕时,李敖正休学在家。听到严侨老师被捕的消息,李敖十分感伤。他首先想到如何照顾严师母和三个小孩。大孩子才三岁,老三还在怀里吃奶。他跟严师母商议多次,都没有办法。李敖自己没有收入,家里也不富裕。他只好饿早饭不吃,存了一些钱。送给严师母。在一阵日子拖过后,严侨毫无音信,严师母提出到台北去投亲,李敖支持她去,以为像辜振甫这样的近亲,总会给以援手的。严师母北上后,李敖忙于准备大专联考,没有再能做什么。严侨和严侨一家,就这样在台中育才路消失了。李敖有时晚上散步,经过严家的旧宅,遥望院里的一片浓荫和屋里的一片死寂,内心就悲凉不已。

几年以后,一天在台大碰到胡家伦,胡家伦问:“你记得严侨吗?他死了,死在火烧岛。”火烧岛即“绿岛”,那是当时人们的叫法。——事实上严侨并没有死,以后还牵连到李敖,演出了一场新的悲剧。这暂且搁过,以后再说。

十、钱穆的头脑太迂腐

钱穆,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文化史家。1895年生,江苏无锡人,字宾四。出身书香门第。只上过中学,以后任小学教师十年,苦读十年,步入学术研究,20年代初发表著作多部。1930年受聘燕京大学国文讲师,旋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职。1940年随顾颉刚受山东齐鲁大学之聘,先后主编《齐鲁学报》,主持国学研究所并兼授课程,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49年到香港定居,创办了新亚书院和新亚研究所,并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64年迁往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至终,1990年逝世。他是一位大学者,被称为国学大师。国共决战后在大陆批判最烈、逃到海外的学者,除了胡适,大约就数钱穆了。

李敖在小学时就知道钱穆。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开明文史丛刊》,收有《孟子研究》,是李敖最早见到的钱穆的著作。1949年李敖带到台湾的五百多本藏书中,有李玄伯的《中国古代社会新研》和谢国桢的《请初流入开发东北史》,却没有钱穆的书。李敖对钱穆著作有较深的了解,是到台中一中以后的事。那时他把大部分时间泡在学校图书馆里,见书就读。他甚至可以闭起眼睛,单用鼻子就可以鉴定一本书是上海哪个大书店印的。当时国民党对思想控制很严,进步和左派的旧书都查禁了,新书一本也看不到,他所能见到的书都是“国学”研究之类。钱穆的著作,自然成了他接触较多的一个部分。

从思想倾向上说,在左右问题上、中西文化上、新旧思想上,李敖都有一个因学求变的过程,从初中到高中,逐渐定型。那时的学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胡适型”;另一种是“钱穆型”,李敖对他们两位都分别加以注意。胡适远在美国,钱穆却近在眼前,他一度“逼近”了正读中学的李敖,后来被李敖“摆脱”。

李敖有位同学,名叫徐武军。徐武军的父亲徐复观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家住在台中市一幢单门独院平房里,很考究。1952年钱穆应淡江英专(淡江大学前身)校长居浩然邀请,在“惊声堂”讲演,不料天花板突然下落,钱穆受伤。那时徐复观想在学术上插一脚拉拢钱穆,就把钱穆接到台中徐府养伤。后来改住存德巷一号。徐武军是李敖的好朋友,他说:“你李敖程度这么好,何不见见钱穆先生?”于是约定见面日期。这年6月15日,徐武军带李敖走进存德巷一号,见到了钱穆。

李敖说:“钱穆身穿府绸小褂,个子很小,满口无锡土音,乍看起来,长相与声名不大相符,简直使我有点怀疑眼前这位是不是就真是钱穆。他为人极为亲切,对我们两个高二学生全无架子,聊起天来。我向他请教治国学方法,他说并没有具体方法,要多读书,多求解,当以古书原文为主,免受他人成见的约束。书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地读。与其十本书读一遍,不如一本书读十遍。不要怕读大部头的书,养成读大部头的书的习惯,则普通书就不怕了。读书时要庄重,能静心凝神,任何喧闹的场合都可读书,否则走马看花等于白读。选书最好选已经有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书,这种书经两三百年犹未被淘汰,必有价值。新书则不然。新书有否价值,犹待考验也。”

这次看钱穆的时候,李敖带去他的《李敖札记》第二卷。钱穆接过去,翻了一下,看到第一篇写的是《梁任公上南皮张尚书书》,很是惊讶,问梁启超这封信的出处,李敖如实以告。这件事,李敖有两点感想。“第一,他不耻下问,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风度,令我敬佩;第二,他竟不知道这封信的出处,他的学问的广度令我起疑。”翻看完了以后,钱穆对李敖大为赞赏,着力夸奖一番。又要李敖以后常去看他。

后来钱穆回到香港。1953年4月14日,李敖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在信中提出两个问题请教。半个月后,收到钱穆的回信,对李敖“努力学问,与日俱进”,大加鼓励。又劝李敖:“能熟诵‘庄’书,办一佳事,然‘论’‘孟’尤为重要,须时时玩索,心体力行。盼先就《朱子集注》细细研读,勿以能读过为了事”。

对钱穆的这种“衷心的关怀”,李敖说:“按说以钱穆对我的赏识,以我对他的感念,一般的读书人,很容易就会朝‘变成钱穆的徒弟’路线发展,可是,我的发展却一反其道。在我思想定型的历程里,我的境界很快就跑到前面去了。对钱穆,我终于论定他是一位反动的学者,他不再引起我的兴趣,我佩服他在古典方面的朴学成就,但对他在朴学以外的扩张解释,我大都认为水平可疑。钱穆的头脑太迂腐,迂腐得自成一家,这种现象,并无师承,因为钱穆的老师吕思勉却前进得多,老师前进,学生落伍,这真是怪事!”

李敖选择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他抛弃了迂腐的钱穆,不仅抛弃,而且在两人通信后第九年。在引起1962年台湾中西文化大论战的那篇《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的文章里,对钱穆进行了激烈的攻击。1986年6月17日,李敖回忆他跟钱穆的一段因缘,作《“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最后说:

宋朝的诗人陆放翁,有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

人生如春虫,

作茧自缠里。

一朝眉羽成,

钻破亦在我。

这首小诗表达了一种境界,一种成熟以后钻破自己的境界。人生之初,不怕“作茧自缠里”,甚至“作茧自缠里”也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但是成熟以后,就必须“钻破”。不能“钻破”的,就是“作茧自缚”。“作茧自缚”不是自拔,而是自毁,它的下场,不辩可知。回想我与钱穆的一段因缘,我的确完成了“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的阶段,可惜的是,钱穆本人。却越卷越“自缠”得越紧了。如夸他过九十三岁生日,五代弟子,冠盖云集,人人称庆,我却别有志哀——我为钱穆惜,他有做成真正“一代儒宗”的机会,可是他却做成个假的。历史上,真正“一代儒宗”是不会倒在统治者的怀里的!

李敖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指,钱穆曾作《总统蒋公八秩华诞祝寿文》,歌颂蒋介石是“诚吾国历史人物中最具贞德之一人。李敖评之为:“肉麻兮兮已是全然无耻,知识分子反动到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矣!”

同类推荐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热门推荐
  • 男人请走开:独立的女人更美丽

    男人请走开:独立的女人更美丽

    谁说女人要靠男人?谁说女人不能自食其力?谁说女人要向男人伸手要车要房?谁说女人失恋就寻死觅活?谁说女人不能独自精彩?在古代,女人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在现代,即使女人被称为半边天,但仍有人在潜意识中认为女人就应该以男人为中心。让这些传统的老观念统统见鬼去吧,女人不属于任何男人,更不必要依靠任何男人,她们自己完全有能力精彩地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自立自强。如果还有人妄图把女人看做男人的依附,姐妹们,请大喊一声:男人请走开!
  •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学生最喜欢读的益智故事(中年级)

    小朋友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喜欢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吗?喜欢那些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吗?喜欢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吗?喜欢探究答案的快乐吗?这里有你喜爱的故事,这里有你喜欢的故事结局,这里有你想要的快乐,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
  • 薄情王爷的宠妃

    薄情王爷的宠妃

    似乎在古代,找到为了救我、误和我一起穿越来的朋友,就是我活下去的唯一目的。没有想到,他竟然一直在我身边,他竟然一直活在王爷的体内。逼不得已离开王爷府后,马上被一直虎视眈眈的水晶宫的王--一只滥情又滥交的“霸王龙”诓了回去,强迫成为他的侍女,还大言不惭是对我的恩宠......我的桃花运太泛滥了,我居然成为阴险毒辣的蛟亲王认定“非我不娶”的女人,天天发了疯似地像狗皮膏药一样贴着我......本来,以为可以大团圆结局了,又被幼稚的金甲大王拐走,逼我牺牲小我......“海洋之星”是王后的信物!水晶宫历代的王都会从天下摘一颗星星送给王后......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 特色杂豆

    特色杂豆

    特粮特经作物主要指具有特殊性状和用途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特粮特经高效种植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典型、新经验、新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中的“特粮特经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系列”图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包括鲜食玉米、特色甘薯、特色花生、芝麻和向日葵、优质小杂粮(谷子、高粱、荞麦)、特色杂豆、特色大豆、香料和糖料、特色莲藕、特色南瓜、优质马铃薯、优质食用菌等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激发青少年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凤箫寒

    凤箫寒

    身负师门重托,励志誓除奸邪!东晋风雨飘摇之际,权臣桓温当道,谢安孤掌难鸣,兼且五斗米教阴忍待发,虽一介弱质女流,亦要匡济天下!无奈情根难断,总归长路漫漫向前看,君在黄河长江岸,妾身鬓发已霜白。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