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23

第23章 黄檗无念禅师醒昏录(3)

解读

禅师语录云:“只教汝别求易,若教汝休歇最难。”黄檗无念禅师心事:放下难,停手难,止心难。一样东西找不到,让你到别处去找,你会同意,因为你还不能死心;让你别找了,你会难受,因为你还认为你们之间真有什么缘。其实,得不到又放不下,刚好证明没缘。如果真有缘,总会千里一线走到一起。不用求的才是缘,不用找的才是灯。

二十二

一日龙湖夜坐,有宗师举本来具足,本来无一物,两则因缘示众,有僧对:原来具足。又有对:原来无一物。

师曰:既是无一物,问着便眼睁睁的,心怯怯的,却似有个说不得的物事一般。既是具足,如何开口成滞?恐怕说得不是。随语生解[1],到他人言下讨分晓。若是真到家的人,如月印千江[2],似空谷应声,使大众耳目一齐俱见。且问大众听见么?若听见,又坐在是非箩[3]里。若不听见,又当面错过!且问大众如何参究。

注释

[1]随语生解:跟着别人的话生出所谓见解。

[2]月印千江:禅语,意思是心不走失。好比月亮照在千万条江河里,千万条江河里都有月亮,真正的月亮只有一个。

[3]是非箩:是非箩筐,形容烦恼身。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是真到家的人,如月印千江,似空谷应声,使唤大众耳目一齐俱见。”黄檗无念禅师心事:真正悟了的人,自性中见共性,因此说出了众人想说的话,大家都欢喜,大家都明白。“众生成佛”,这话意思是人要在众生里成佛,要揪出共性,印证出真知。一个人走的不叫道路,大家走的才是。从这个角度讲,修行是共修,主要是独修无乐,不能互见互补,反而害了修行。佛陀当初告诉雪山上一个人苦修的日子,回到山下寻找道友信徒,即是此意。

二十三

师曰:我终日与你说的是西影中现出来的,一个影相尽,大地众生、十方诸佛、历代祖师,蠢动含灵[1]都共这一个西影。大无边际,那里有踪迹等你看得他见。又曰:须知一切作务应酬[2],尽是游戏三昧,才得无事。此时清净,千万劫清净。

注释

[1]蠢动含灵:是蠢动与含灵的省语,指无论愚蠢还是聪明。这是禅师自省语。蠢动,愚蠢冲动。含灵,聪明有灵气。

[2]作务应酬:工作与应酬。作务,做工。

解读

禅师语录云:“此时清净,千万劫清净。”黄檗无念禅师心事:真正的清净不只管一时,而是管永久。千万劫可视为一劫,无非是要肉身消灭;心地清净的人肉身也清净,劫也无所劫,灭也无所灭。“此时”是何时·忏悔即在当下。此时悠悠不久,始知长阔高深。

二十四

师曰:汝等若自不信,佛也无柰你何。所以佛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问如何?又说大地众生同成佛[1]。师曰:他见得众生是佛,你若不信,还是众生。

注释

[1]大地众生同成佛:大地众生一体成佛。众生成佛是因为众生有佛性并且互相成就,大地成佛是因为地是佛母(《地藏经》开示)。禅师说大地众生同成佛,意思是说地球带着众生一起成佛,这是一体化过程,所以叫一体成佛。地球本身就是方舟。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佛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这话同样地不能照字面意思理解,其实黄檗无念禅师是在开示:只要相信就好,如果不信,佛也没办法。不是没办法,是懒得理。所谓“不能无缘”,指佛度有缘人,无缘对面错过。这个缘要自己结,自己求。心一真诚,就是缘分。这时无缘也可度。从这个意义讲,我佛专门来度无缘人,要你真诚地回归自我,勿作外在寻求。“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也当作此解,定业(定数)可免、命运可改,只要一心为善;众生尽可拯救,众生无非一人。只要人人自性觉悟,那么就没有不能成就的事。天地无弃儿,所以叫天地。

二十五

师曰:老实的便执着,老实的能巧的、便执着能巧的父母未生前不曾带得有老实巧拙的,都是习成[1],非是本元[2]。若是天机,岂用思量?变化无穷谁能测之?今日若办明日事,便被鬼神觑破[3]。

注释

[1]习成:后天形成。习,习气。

[2]本元:本原。

[3]今日若办明日事,便被鬼神觑破:人生不可预设,代天行事,应当随缘精进。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是天机,岂用思量。”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做人是算计,学佛正是要你没算计,本真为人。人在天地的局中,要说算计,人算不如天算,精打细算不如不算,心搞累了,人搞疲了,金银满眼不过是晃一下,何曾有半分享受。禅师心事:宇宙间自有命定,不会提前也不会赶后,当来则来,智慧人当淡定。是福大家分,是祸躲不过。一劫自有一佛,学佛人放心跟佛走,平平安安,不用思量。

二十六

师曰:问无有问,答无有答[1]。世人不知,只在问答上作活计。如此行持情识,何年而得休歇?且道尽世间问,问个甚么尽?世间答,答个甚么?若然会得一切佛法世法[2],自然明白一切知见,自然泯息。又曰:学道人如铁壁石山相似,霹雳无情,方能断物。汝等若信得,及实无深妙处。我也只是个寻常无事的俗人。

注释

[1]问无有问,答无有答:问了也白问,答了也白答。意思是要少问多思。

[2]会得一切佛法世法:意思是佛法就是世法。世无二法。

解读

禅师语录云:“霹雳无情,方能断物。”黄檗无念禅师心事:无情手段才能拯救有情众生。众生有情且多情,乃至不能自拔,必须借助一场霹雳才割得断。这场霹雳是内在的觉醒,不是说真正的雷打。如果有人借助法术救人,恐怕其人离魔不远。禅师说的“霹雳”是比喻佛法。佛法能断性断根,所以叫霹雳。

二十七

师曰:工夫不可疏懒[1]。若疏懒,便随世情流转。若谨慎,又是障碍[2]。有疑未尽,切莫自昧[3]。古云:“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

注释

[1]工夫不可疏懒:意思是要精进,暗示该苦修就得苦修。

[2]若谨慎,又是障碍:意思是要放开手脚,不可死缠烂打。过分谨慎就是不谨慎,因为过分谨慎就会自缚手脚,帮了敌人大忙。

[3]有疑未尽,切莫自昧:有问题不能隐藏。自昧,自己隐藏。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黄檗无念禅师心事:藕断丝连是最可怕的,断藕能发芽,烦恼丝无穷,业也无穷。禅师心事:一丝不挂,才能见性。常人想:何惧一丝?殊不知一丝之后有无穷丝,所以不沾惹一,就不会招来千万。一只蜜蜂的背后是蜂群,一个麻烦的背后是一团乱麻。修行人快刀斩乱麻,不捡不拾不看不怜,就让他乱,就让他死,我自走开。赶尽杀绝一切毒,这叫慈悲,这叫净种。

酬问

问:性是自有的,为甚么不见?要仗师友提醒才见?

师曰:性虽是有的,不遇师友说破,决不肯自信。譬如栗谷种子,若遇水火损坏,要逢水土发生。一粒归上,发生无尽[1]。人之本性亦复如是,遇情欲而损坏[2],遇师友指出自信真常。世人愚迷,被情识恩爱管束,不得出头。岂不闻古人舍金轮王位[3],乞化他方,也只是求师友。仲尼鲤死,不妻,周流四方,也只求师友。如今学者多只在求名,不肯求人,纵求得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先圣求得一人,如获珍宝,方有付托。譬如传灯,灯灯相传,命命相续。而今学者,东窃西记,以聪明见解认为得道,醒眼人看来岂不惭愧!大丈夫出头一番,性命为重,不可泛泛而已,岂不闻船子和尚云:“三十余年海上游,水清鱼晏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注释

[1]一粒归上,发生无尽:一颗种子可以发出千万颗。归上,归位,到位。

[2]遇情欲而损坏:情欲损人性。

[3]古人舍金轮王位:指佛陀。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相传昆仑山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圆满者,无上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

解读

禅师语录云:“灯灯相传,命命相续。”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佛法无尽,轮回有尽,斩断因果,成就此生。好比灯火相接灯盏可以换,不灭的是火。好比性灵相通,肉体要更新,不死的是精神。学佛要有伴侣,无侣不成道,无人不成佛。

僧问:常人日用乐得来,我日用临事之时许多不乐。

师云:求得的乐非真乐也。不知千古圣人,尽是为己[1]。若不真为己,终难出头。或遇善知识,将一则公案,或一奇语问你,只拔你知见病根。若是个真无事的人,随机应答,无有思量[2]。若是佛法知见不忘[3],虽口不言,面上带色,却有一物妨碍。此个病根最难消释。

注释

[1]千古圣人,尽是为己:意思是认识人的本性。

[2]随机应答,无有思量:随问随答,也作谁问谁答。不用思考,即兴接引。根据提问者的问题引导他自己回答。

[3]佛法知见不忘:忘不了佛学见解,反成障碍。

解读

禅师语录云:“求得的乐非真乐也。”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外在的快乐是表面快乐,徒具其形,没有实质内容。求来的乐是可怜的欢乐,与欢乐的本性背道而驰,不是真乐。欢乐的本性是什么?是自性觉醒后为人处世的解脱。注意,是为人处世的解脱,而不是为人处世更高明。天真的人们,为人想“成熟”,处世想“圆满”。所谓的成熟是更虚伪、更盲目、更狠更毒,所谓“圆满”其实是圆滑。为了贪欲得满足,到处求人;若人来求我,又一味装大。芸芸众生,理解的快乐不过如此。更有甚者,以欺压人为乐,不忍提他。禅师心事:回归真我,才有真乐。极乐世界并非极苦转极乐,而是根本没有苦乐,只是一个寻常。水不知道自己能解渴,所以她是水。

问:用何工夫?

师云:莫生妄想[1]。

曰:如何是妄想?

师曰:求觅工夫[2]。

曰:如何得无事去?

师曰:莫生厌心。日应万端,未见疲劳,便是真无事的人。

注释

[1]莫生妄想:不生妄想。已经生妄想要想生妄想的是谁,不生妄想要想不生妄想的原因是什么。

[2]求觅工夫:找来找去。苦心但是盲目寻求。

解读

禅师语录云:“日应万端,未见疲劳,便是真无事的人。”黄檗无念禅师据佛法开示:真身不疲,真心不累,佛之所以叫佛,在于他不毁坏、不动摇。人处世上,待人接物或轻松或劳累,总的来说劳累;做事或成功或失败,总的来说失败,最后运转不灵人就卡死在各种关系中。人都是累死的,心累不堪。禅师说“真无事的人”做人“未见疲劳”,说是他心不累。怎样才能不累?心不随世界走,就可以不累。累的原因是转太快、越太频繁,好像陀螺。修行第一课是什么?就是把心停下来。

师弟问:如何是善知识?

师曰:善者善达无为[1],所说法语[2]不从文字中来。通达无量[3],妙义不用思议。知者混古今事,天地未剖,日月未光,威音那畔境界,无不知之。识者能辨邪正,不被境惑,顶天立地,达佛心宗[4]。广演无上,大法普利群生,大开不二法门,天下独尊,是名善知识。

如何是法师?

师曰:法师者,证九地果位,八风不能动,说法不属有无,不落文字。汝今错会以讲文字者便谓是法师,不知正是谤法。何以故?一切学人只在文字上注解,背自心宗,丧佛命脉。

问:弟一生立志不起,望兄提携。或抱公案?或持经咒?

师云:抱公案、持经咒,要识得那个是我汝?今我尚不知是谁做人,且看父母未生前,一着子是何相貌?忽然觑破,方知天上天下,古往今来,恒沙劫事,无不明了,才不被天下人瞒,方是出世丈夫。

注释

[1]善达无为:借用道家无为概念,指:善于从虚无中发现实有,又善于从现有中发现消无。

[2]法语:有佛法的话。

[3]通达无量:通晓世事与佛法。无量,无限。《无量寿经》中的无量有两个含义:一是有量的无量。二是无量的无量。有量的无量,是指数的到却无上限,或说无限,无数。无量的无量,是想不到、说不出的无量。不可思,即禅宗的“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言语道断”。无量的无量实际上指的就是“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明代高僧莲池大师说: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佛性,比如涅盘,比如平等,任何对待都是建立不住的。

[4]达佛心宗:到达佛性根本。心宗,核心。

解读

禅师语录云:“不被天下人瞒,方是出世丈夫。”黄檗无念禅师心事:不去骗人,就不会被骗。不去害人,就不会被害。天下人互相欺瞒已久,互相编造故事,靠谎话为生,一天不说谎话就不自在,一件事不说谎就觉得不是事,非要搞出假、大、空来不可。修行人立志做“出世丈夫”,就要从自己身上打掉撒谎的恶习。不参与骗局,不编造套子。修行人真诚第一,有几分说几分,自己拿不准实说拿不准,可以不做,可以停下来。不打诳语的不仅是出家人,所有积极向上的人都应该过“无隐瞒”的透明生活。做个坦荡人,成个光明佛。

问:今人不得圆通,未审病在甚么处?

师曰:或病在穷今博古[1],歌赋诗词,事事要通,言言要妙。不知蔽真智[2]而求外慧,被知解遮障。或病在取舍二边[3],忧厌生死,贪乐涅盘,知教是尘[4]。执吝不舍不知爱[5],一文不值一文。或病在断恶修善,不知背真宗而向知觉[6,认识神而作元明[7]。古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注释

[1]穷今博古:希望穷尽一切知识。

[2]蔽真智:保护真正的智慧。蔽,荫蔽。

[3]取舍二边:生死取舍。二边,指生死两头。

[4]知教是尘:知道终归尘土。知教,教人知道。

[5]执吝不舍不知爱:执着吝啬但并不自爱。

[6]不知背真宗而向知觉:不知道抛开门户之见求真知。真宗本指法脉,人人自夸是法脉,就应该保持冷静,所以说背真宗,这是禅师反话。

[7]元明:道家语,指元气神明(元子)。本处借指本我。

解读

禅师语录云:“金屑虽贵,落眼成翳。”黄檗无念禅师心事:学会运用,比学会发现更可贵。事实上是,我们不是没发现,不,各人各有明眼处,假使你静心中人讲话,不得不承认哪怕是最平常的人也有独到见解,人人都有生存之道路;然而另外一件事实是,人们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发现运用自如,于是出现明珠暗投,或者金子闪错了光的情况。金子怎么会闪错光呢?闪在盗贼面前,岂非闪错了光?还有因宝自伤的情况。禅师说“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意思就是说金粉虽然名贵,落在眼里就成了眼翳疾病。禅师深意是:眼睛不是藏金子的地方。可以发现金子,但要把金子放到大众所宜之地,不可自宝。这就叫自宝成翳,是修行人要克制的。佛法其实并不神奇,关键在于运用。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即是。

库头问:如何是日用神通变化?

师曰:你二六时中,治事待客,上下酬应,何处不是神通变化[1]。

注释

同类推荐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热门推荐
  • 邪王的宠后

    邪王的宠后

    庆历二十四年初夏,灵国太子因涉及巫蛊之术,被流放,永不得回京城青林。庆历二十七年的初夏。六月的天气,已经毒的让人受不了,空中没有一丝云,也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今年夏天的天气出奇的热,就连御花园的牡丹揽月也一直开到六月,没有一丝凋零的迹象。那后宫里的老麽麽们私下里说着,这是一个不祥的兆头,只是谁也没去理会。“公主,小公主,小心中暑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凰火之王妃爱种田

    凰火之王妃爱种田

    在严重缺少粮食的大安王朝,会种地的凤云开就是个神!堂堂东宫太子整天跟在她屁股后头,各界大佬派出美男子拼命诱惑拉拢之,就连一向清冷内敛的七公子,也坐不住了。鹿死谁手,花落谁家,还未可知呐……且看她从不争到小争,从小争到大争,借用家传法器,在异时空呼风唤雨、捕获神秘王爷心!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小故事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剃头匠

    剃头匠

    杨川年幼时体弱多病,长到九岁命已垂危,遍访名医却无人可治,最后是被村子里一名剃头匠师傅连夜送去赶尸客栈才救了一条性命。然而,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这行的门道,也很少有人知道剃头匠自古以来便是有专门官职的,一是“礼官”,负责帝王公爵的发型仪表。二是“髡(kun)刑官”,是断发为刑的刽子手。剃头削发有很多门道规矩,此行中的高手甚至能看面断脉,知人疾病生死。我是民间剃头匠人,说说这行里不为人知的禁忌与手段。
  • 续红楼玉水之缘

    续红楼玉水之缘

    当黛玉的一腔爱恋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当一直依赖着的外祖母也放弃她的时候,黛玉是否只能是死路一条,莫名其妙的圣旨,让黛玉重获新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打造大明星

    重生打造大明星

    父亲竟然“买”下她最喜欢的歌手做她18岁的成人礼物?!如童话一般幸福的现实令她蒙蔽住看清真实的眼睛。十年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终于得到了“报应”。父亲去世,公司被瓜分,财产遭掠夺,自己也身患绝症。最后,失去一切的她放了他自由。只是没想到自杀的她竟然重生了,回到一切还没有开始的时间。既然上天恩赐重来一次的机会,那么即使化身魔鬼,她这次也要挽回一切遗憾!因为她还要为挚爱的他打造一片天空,打造一个不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娱乐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