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15

第15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4)

接翰教,知迩者工夫急切,吾宗有所赖矣。来谕中,初谓颇知入路,觉前见解皆非,安心做去,以待大休歇地;末希于悬崖处觅转身消息。只此一问,首尾颠倒者三,心外无人[1],人外无法[2],能安能做,能休彼此,历然分明,是事与本体何干?既肯悬崖撒手,还容尔转身觅消息耶?近时学道者才发心时,先立个或禅或道要去明,他不知才有分晓,失却本命元辰[3]矣。随打入识群队里,将个识神去究他,不识不知的便谓是悟处,殊不知只这不识不知的便是脱化不去的,偷心吃阎老手中铁棒者,是反引秘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了生脱死的极则事,甘堕他阴魔坑里,自安自契,虽千钧气力也拔渠不出,真为可怜悯者。

足下出头来历,真切为命,迥不同类,奈何又被聪明魔使?向深求苦,索处着倒,若谓此事是求可得者,岂不谬哉!公饮此毒久矣。

此段事无多子大,过量人一觉便了,有甚羁绊,何得拈一放一[4],展转迟滞多年?掺持犹恋旧时行履,日月迅疾,百年勾当,少分已去,若只如此,用卜三十日事,大可怖惧,不如趁早打开胸脏,将生平学益得力的、狐疑不了的通身放下,倒泻无遗,直教空荡荡地,蓦忽冲开顶巅只眼照破,微细识贼,猛挥空王[5]宝剑,剿绝我根株裔。亲临自己田地,才觉一生所蕴都成剩事矣。

注释

[1]心外无人:真心即本我,除此之外没有我,没有人。

[2]人外无法:佛法专门为救人而设,佛法为人,人之外没有佛法。

[3]本命元辰:借用道家语,本指人性命所系的元气,借指佛法讲的本我。

[4]拈一放一:得一样丢一样。

[5]空王:空王,即为佛的别称。后唐主李煜有诗“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中“空王”即是此意。最有名的“空王”出自吴敬梓《儒林外史》:“记得当时,我爱秦淮,偶离故乡。向梅根冶后,几番啸傲;杏花村里,几度徜徉。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千秋事大,也费商量!江左烟霞,淮南耆旧,写入残编总断肠。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

解读

禅师语录云:“既肯悬崖撒手,还容尔转身觅消息耶?”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求真之途不能有反复,否则会更假。要真就真到底,真真幻幻是幻,虚虚实实不是实。夸说自己十分真也是假,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有几分真说几分真,这才是真。夫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此意。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我们:既然已经回转心意踏实做人,就容不得再留恋过去。一定要斩断情魔,才有新的发展。让人悬崖撒手,这是救人。有人却还要再次转身寻觅那虚幻的消息,岂非是眼望悬崖跳下云。撒手还须牵手,起身不能转身。这是禅师所事。

禅师开示:要准备一条长绳,缚住自己,再牵上自己人,谁也不许回头。这样才能阻止那妖声的呼唤把人引入万丈深渊。能自缚者,实是英雄。甘愿被佛菩萨放心牵引者,实是智者。

知公为学,无不真切,奈何执己不返,转见参差。诸佛在无中说有[1],却向空里栽花[2],明知故作,接引凡迷,所以造幻躯说幻法[3],游戏三昧[4],指众生归宝所。渠在有中寻无,譬喻醒里求梦,将己求己,岂不多事?幻有幻无,总是梦寐。思尽还源,方达无生之旨。

这里不醒,且将赵州狗子无佛性话行也无,坐也无,语默动静,总是个无。有朝无到回避不及处,失口道着,也未定在。

注释

[1]诸佛在无中说有:即佛教空观,经典为十八空。何以要学空观?行者修四念处以空法,皆应观无常、苦、空、无我。因众生身中多着净颠倒,受中多着乐颠倒,心中多着常颠倒,法中多着我颠倒。经云世间众生有四颠倒,不净中有净颠倒,苦中有乐颠倒,无常中有常颠倒,无我中有我颠倒,行者为破四颠倒故当修空观。

佛教所说十八空义指什么?《大般若经》云:“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密。”

(1)内空者内法,内法空。内法者,所谓内六入眼耳鼻舌身意,眼空无我、无我所、无眼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行者修四念处十二种观,所谓初观内身三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甚可厌患,净相不可得。净相不可得,故名内空。

(2)外空者外法,外法空。外法者,所谓外六入色声香味触法,色空者无我、无我所、无色法,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行者既知内身不净,观外所着亦复如是,俱实不净。愚夫狂惑为淫欲覆心故谓之为净,观所着色亦如我身净相不可得,是为外空。

(3)内外空者内外法,内外法空。内外法者,所谓内外十二入(六根入六尘者),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无内外法。

(4)空空者,以空破内空、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行者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是三空,是名空空。空三昧观五众(蕴)空,得八圣道,断诸烦恼得有余涅盘。先世业因缘身命尽时,欲放舍八道,故生空空三昧,是名空空。问曰:“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曰:“空破五受众(蕴),空空破空。”

(5)大空者,声闻法中法空为大空,如《杂阿含大空经》说生因缘老死,若有人言是老死、是人老死,二俱邪见。是人老死则众生空,是老死是法空。《摩诃衍经》说十方,十方相空,是为大空。

(6)第一义空者,第一义名诸法实相,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何以故?无受无着故。若诸法实相有者应受应着,以无实故不受不着,若受着者即是虚诳。复次诸法中第一法名为涅盘,如阿毘昙中说,云何有上法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智缘尽,云何无上法智缘尽,智缘尽是即涅盘。涅盘中亦无涅盘相,涅盘空是第一义空。

(7)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不可得故空。有为法空者,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

(8)有为法无为法空者,行者观有为法、无为法实相无有作者,因缘和合故有,皆是虚妄,从忆想分别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中间。

(9)毕竟空者,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阿那含乃至离无所有处欲,不名毕竟清净,此亦如是。内空、外空、内外空、十方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更无有余不空法,是名毕竟空。

(10)无始空者,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有众生始。法亦如是,何以故?若先生后死则不从死故生,生亦无死。若先死后有生则无因无缘,亦不生而有死。以是故,一切法则无有始如经中说。佛语诸比丘众生无有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可得,破是无始法故名为无始空。

(11)散空者,散名别离相,如诸法和合故有,如车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五众(蕴)和合因缘故名为人,若别离五众(蕴),人不可得。离欲,见诸法皆散坏,弃舍是名散空。复次诸法合集故各有名字,凡夫人随逐名字生颠倒染着。佛为说法当观其实,莫逐名字,有无皆空。如《迦旃延经》说,观集谛则无无见,观灭谛则无有见,如是种种因缘是名散空。

(12)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业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未生时空无所有,如水性常冷,诸法众缘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热。众缘若少、若无,则无有法,如火灭汤冷。

(13)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总相、别相。是二相空故,名为相空。以无相、无作、解脱门故名为空。诸法实相,无量无数,故名为空。断一切语言道,故名为空。灭一切心行,故名为空。诸佛、辟支佛、阿罗汉,入而不出,故名为空。如是等因缘故是名为空。

(14)一切法空者,一切法名五众(蕴)、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诸法皆入种种门。所谓一切法有相,知相、识相、缘相、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依相。

(15)不可得空者,有人言,于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中,我法、常法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诸因缘中求法不可得,如五指中,拳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有人言,一切法及因缘毕竟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

(16)无法空者,有人言,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复次有人言,过去、未来法空,是名无法空。何以故,过去法灭失,变异归无。未来法因缘未和合,未生、未有、未出、未起,以是故名无法。又无为法,无生住灭,是名无法。

(17)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无有法,有法无故,名有法空。现在及无为法空,是名有法空。又观知现在法及无为法,现有是名有法,有法为空,故为有法空。又有为法生住灭,是名有法,有法属空,是有法空。

(18)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是为无法有法空。复次,观无法、有法空,故名无法有法空。生无所得,灭无所失。除世间贪忧,故是名无法、有法空。有法、无法二俱空,故名为无法有法空。

[2]空里栽花:比喻不现实、不可能。有时借来说神通。

[3]造幻躯说幻法:即幻幻为真法门。

[4]三昧:三昧是佛教用语,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如何集中精神,可分为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三三昧(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称为三昧。”,

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有二种: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观无量寿经曰:“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又曰:“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七曰:“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七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者,最后最上三昧也。譬如金刚,净见无碍,生灭出没,如坐四衢观诸众生去来坐卧。譬如金刚,摧破烦恼,终不生念我能坏结。般若家言:金刚三昧,唯是实相。以一实相,遇法遇行,无不摧破。则修金刚三昧也已。

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者,菩提非智,烦恼非惑,而实相同。四谛非以谛证,非以智证,而平等得。第一义谛分别都空,一相无相是为定相。尘尘沙界,都现太平,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不将迎于一法,亦不远离于一法也。于此有疑。金刚三昧,破坏于一切,一行三昧,收容于一切,岂非相反,何可相成?然无疑也,皆无想也。说此无想法,是诸法除遣,即此无想法,亦诸法不背。但能无想,兀兀腾腾,不着一念,瀑流恒转,掯不相随,则破坏与收容,无相妨碍。

解读

禅师语录云:“幻有幻无,总是梦寐。”黄檗无念禅师开示:幻想中生,幻想中灭,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梦在捉弄人,岂可当真,何必失落?世人生活在幻想中,听见爆竹觉得热闹,看到彩虹就想上桥,殊不知那悬在空中空捞捞的东西连自己都保存不了,怎能给人真实的需求?求真者务实,务实者避虚。种种不可证、不可为之事,远远绕开,不可好奇。猴子一好奇,就被人当猴耍,耍猴的人本身就是猴戏。观戏自快者很快自家入幕中。天地是一块大幕,好耍弄者全部收进来。处世实难,难在分不清真假,看不出有无。雾里观花美,雾散是假花。梦里做事不清,醒后更不清。禅师开示:真实不幻,谓之佛法。学佛做什么?无非是打掉妄念。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当于座旁设一个大袋子,上书二字:幻觉。从早到晚安坐不动,但凡有事来,掂量一番装进去。但凡有人来,掂量一番装进去。岂不快哉。

来教云,他死明明,吾生昧昧,不知果,何所考?观公志虽坚确,错向门外去也。只在形迹上用工,要望临行得力,何可得哉?不惟难敌生死,偶逢利害毁誉,心不惊恐颠倒,自难信也。

近时学者,不服本色钳锤[1],所以劳而无功。海内诸公虽多好学,只用见识引证名言注解道理,何曾切为生死。若与相处,连道他三个不是,心火己有八分不快。古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岂虚语哉!昔沩山问仰山,汝回光返照,那里是你解处?仰云,某到比无圆位,何处有解献和尚?沩云,才言无圆位,就是汝解处,谁肯无也?若恁么见,总是能所。心在触着病,发信位显,人位隐在。

公既错爱,不觉葛藤。如许石公所集摄录纯是理路,义句新鲜,原从见识中流出,所以见之无不契合,如子见母,不觉合为一体[2]也。老僧没意智,不会织造[3],只有个栗棘蓬,当面放着,不但公不肯咬嚼,人人望影而退。古宿剩语数段奉览,倘肯栽种展转流行,恐有没量汉子不顾性命望空一跳[4],未可知也。

注释

[1]本色钳锤:本色锤炼。

[2]如子见母,不觉合为一体:即返婴还神,元气归一。道家语。本处借指明心见性。

[3]老僧没意智,不会织造:禅语。指没脑筋,不会编造花样,意思是守拙。

[4]不顾性命望空一跳:禅语。指跳出俗套。

解读

禅师语录云:“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黄檗无念禅师布施大众,在此吐露禅家真言,庄严开示佛法:求真理就不能有俗念,真的容不得假;顺从俗世就与真理违背,永世不得翻身。世人学佛为求财,求官,求名求利,这是何等可笑。至于求子者要好些,但也要看各人福报。什么叫“谈真则逆俗”?讲的是:一谈到佛法真理就与凡俗不同,往往刚好相反。比如,世人都以“多”为富,禅家却以“少”为富,以“无”为至有。再比如,世人都以闪光者为宝,禅家却以仆实无华者为宝。总之不与俗同。正因为不同,这才跳出世俗偏见发现真知,打破虚幻镜剥出真身。什么叫“顺俗则违真”?讲的是:一旦顺从世俗的需求就会迷心夺意,违背真理的道路。真理的道路是得救赎,世俗的道路终点是坟墓。古来英雄俱在荒邱之中,唯有大觉悟者方能得到真正的人生。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铁坟铁心人,不如无心的过客。走过世上云烟,独坐山巅。做一株雪莲,奇香不自失,奇香任人求。这是善道。

深山寂处,久不闻动静何如,年来狂丑犯顺[1],举国怀忧,时赖长城威伏,使林泉野衲,高枕忘缘,总仗维持之力耳。

昔阳明先生奉命征讨,每遇行兵之际,辄自提撕,无不得力。故云外寇既除,内贼随剿[2],观此老一动一静,念兹在兹[3],虽颠沛流离,亦不忘却己躬下事,诚所谓痛为生死,借世炼心,不离杀场而证菩提榜样者也。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校草,你别拽

    校草,你别拽

    这是一场极致浪漫的校园纯美之恋……
  • 月光蝶之恋

    月光蝶之恋

    月光蝶,是传说中的一种蝴蝶。传说她毕生的精力就是为了汲取那一点点月光,于是她向着月亮不停地飞,直到精力渐渐耗尽,死在蓝色的月光下……故事的主人公薇,就是这样一只拼尽全力寻找幸福的月光蝶。她年少时拼命追随着初恋枫,枫毕业后却远赴北京读研,与导师的女儿纠缠不清,在极度痛苦中,薇遇到了年少有成的浩,却也如飞蛾扑火一般。
  •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快乐是生活调味剂。本书所选取的小故事不仅充满了幽默色彩,还流露出机敏智慧的闪光。阅读本书,既能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使其眼中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又能让孩子树立自信,从而坚强地迎接人生中的挑战。
  •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心理学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理常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本书选取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常识,通过列举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的著名心理学试验以及对人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常识进行阐释,达到让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目的。本书无论是从知识的全面性上,还是从专业性上,都是那些渴望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的最佳选择。
  • 弃妇的美好生活

    弃妇的美好生活

    她无情无爱,穿越来此却疑雾重重,前方的路看不清,身边却美男围绕,无情的她真的这样的吸引人吗?爱情是什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样的爱情很唯美,可是却只能是梦!不到黄泉心不死,那若是喝下由黄泉水配置的忘情水呢?无情无爱,冷心冷情,是受伤后的选择。穿越异世,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捉弄,未知的灵魂融合,究竟是为何?在这个充满了迷雾的大陆中,在这个层次分明的世界里,且看她如何笑傲天下,走向世界的巅峰!推荐梦儿的新文《》,希望大家喜欢!~~~~~~~~~~~~~~~~~~~~~~~~~~~本文是玄幻+穿越+架空+.☆☆☆【娇柔篇】☆☆☆初来异世,她只是一个娇柔无力的小女子。为了生存,也为了报复,她学会了演戏。用娇柔来掩盖自己。“姐姐,你——”苏箴儿像是受惊的小鹿一般的看着苏婉儿,眸子中甚至有着几分的水雾,那纯真与妩媚的结合,真的会让神仙都沉醉其中。“啪!苏婉儿你该死!”借他人之手让可恶的人得到教训,这是弱小的人保护自己的方法。☆☆☆【腹黑篇】☆☆☆“啧啧,你就是黑龙吗?那你的选择呢?放心,我这人一向很民主的!你要是不喜欢没关系的!”黑龙看着自己伤痕累累的身体,在看着面前这无辜的女孩子,很是咬牙切齿,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哦,对了,听说你这里有一部《魔天玄女秘籍》是吧?反正我也是你的主人了,我看看没关系吧?”黑龙脸色苍白了看着这个主人,无语问天。。。。☆☆☆【倾情版】☆☆☆他,星辰,神界最高贵的神子。爱她千万年,哪怕为此万劫不复。“爱上你,是情不自禁!但我从不后悔!”他,摩羯,摩羯最强大的魔皇。他看着她长大,却沉浸在了这份为人不齿的感情之中,从不后悔。“魔儿,我说过,你是我的!”还有他,他,他,一个个男子为她痴,为她狂,从不后悔。。。。☆★★【人物领养】★★☆女主由亲95555717(茗)领养!恭喜恭喜,撒花撒花~~~~~~本文qq群是102279909,敲门砖是书中任意主角名!希望大家跟梦儿讨论!么么~梦儿不喜欢看批评的评,所以请喜欢批文的读者们手下留情!O(∩_∩)O谢谢~另外本文每天两更,早晚各一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