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700000010

第10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9)

疑,是疑惑不决,犹豫为性,能障信心为业。《大乘义章》:“疑者,于境不决,犹豫曰疑。有两种:一者疑事,如夜观树,疑为是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诸谛理。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说为疑使;大乘智取,皆须断故。”疑心重的人无论对事对理,都缺乏明智果断,不独障碍进取,坐失良机,同时因怀疑真理,不信三宝,或毁谤三宝,作业流转,苦恼无量。故疑亦是生诸烦恼的根本。

恶见,属于不正确的思想与见解。《成唯识论》言:“于诸论理,颠倒推广,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包括执四大五蕴为实我的身见,执身或断或常的边见,拨无因果的邪见,执己为胜,以邪为见的恶见,固执非理禁戒,作无益苦行的戒禁取见。由恶见产生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合前贪、嗔、痴、慢、疑,名十种根本烦恼,天台宗名前五种为五钝使,后五种为五利使。

灭谛:灭谓消灭、寂灭,是修道悟证的涅盘果。人凭修道力,灭尽三界烦恼,及因烦恼所作诸恶业,而证得涅盘寂静的境界。《杂阿含经》言:“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名为涅盘。”声闻人证此,不仅精神获得自由与解脱,就是由众苦积聚的现实生命,亦可以摆脱生老病死,不再受三界众苦逼害,同时展现人生永恒、自由、自在的真理生命,故名解脱。

道谛:道谓正道,助道,以通达为义。是通往涅盘解脱的渠道。正道指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是依理而起的慧行。助道,指能对治心理毛病的方法,以及修诸禅定。

入世的精神

入世的精神,指大乘菩萨,或回小同大的二乘圣人,因观众生苦,发菩提心,愿成佛道,愿度众生的壮志伟行。因为佛道非但自利,还要利他,不仅修慧,还要修福;直至福慧圆满,二利究竟,始可成佛。所以菩萨发心,既要上求佛道,增长智慧以自利;还要下化众生,深入人间以利他。恒抱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一己求安乐的无畏精神。

[11]亲证:亲自印证。本处特指实修。

解读

禅师语录云:“入凡不卑,入圣不尊。”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既然已经打破生死,也必须消除圣凡之隔。收了一副神圣嘴脸,做一回老实凡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越朴素越见真道,越简单越见真理,越凡俗越是真修。六祖惠能先做樵夫,后做伙夫,这是好工作。佛祖带徒弟,也不过把钵行乞而已!庙门口那个打地的,是全庙之宝。看门人是全家之福。什么叫做“入凡不卑”?意思是进入凡俗世界能够和光同尘,若有所悟,游戏风尘也未尝不可。风尘中有自尊,火坑里也有尊严,这叫入凡不卑。不作贱自己,不贱卖自己。内心信念不失,人就是一块宝。最怕一块宝不把自己当宝,那么人家就把你当瓦片对待。什么叫“入圣不尊”,指进入圣人境界也不要高高在上,太有尊严就僵了,活泼泼的才亮堂堂,太阳也要落下,一动不动就成了恐怖景象,迟早有后羿来射它。因此,超凡而不入圣,比超凡入圣好。就在凡圣之中,修行人得到了“一颗种子两边开”的好处,走到哪里都一样,重要的是把自己做好,原不在乎名分。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凡人也不凡,各有神通。圣人也不圣,迟早拉下马。应当找一个无名号的人同修,修无名佛学,成无名佛,这样最好。

复刘金吾延伯

学道得力处,在临机不乱[1]。所以然者,只是平常,看得幻妄破,如用兵法临阵,遇敌彼此两忘,横冲直撞,取无不胜。

足下天资超卓,迩来妙用,神鬼莫测,真为学之得力也。正是口说无凭,做出便见。足下虽信此段因缘,不假功用,但少竿头再进耳。此处若不抖擞精神,嚗地一断,突出本地光辉[2],是所谓“无明窟[3]里出活佛,解脱坑[4]中入死人”是也。深惟珍重。

接来教,令某毫发悚然。就是释迦老子在灵山会上,四十九年觅个无事的人不得,末后拈花示众,止有迦叶觑透此意,不料公当下省会,直超百千万劫,可见长公具眼说公聪明,直取法王首,真不偶然也。阎家老子原是自己日用善善恶恶的心,既无此心,又有谁吃铁棒,驴胎马腹[5],即日用中妄求取舍如意的心。既无此心,临机应变,如架上洪钟,大扣大应,了无形相可得。只这着子尽大地人不省,只在幻得幻失处颠颠倒倒,纵求得功名盖世,见超今古,全不得受用。不但不得受用,且造幻业,去受幻报,岂不哀哉!公既大醒,方敢说这话。

注释

[1]临机不乱:说话做事处变不惊。机,机锋,泛指变化中的玄机。

[2]本地光辉: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见本性。

[3]无明窟:这是禅语,比喻变幻无常的人世,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

一念无明

一念无明包括四种:“见、欲、色、有”四种住地烦恼。

见一处住地:是指不明白五蕴空的实相,而执着于颠倒见--以世间的颠倒知见来看世间一切法,以及揣摩猜测涅盘实相而产生的错误见解。

欲界爱住地:是指对欲界六天和物质世间的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引生的各种法的贪着。

色界爱住地:是指对于色界天的境界,也就是初禅到四禅的这些境界的贪着。

有爱住地:是指于无色界的四空定中,虽然没有色阴,但是有受想行识四阴--能知能做主的心还存在。因为贪着无色界中的心的境界而产生无色界的苦果。

这四种住地的无明生起一切的烦恼叫做“起烦恼”,总称一念无明烦恼。一念无明是阿赖耶识从无始劫以来累积留存下来的。一念无明无始有终,是众生轮回的原因,断尽一念无明,就断了轮回的种子,舍报后可以取涅盘。故二乘辟支佛及阿罗汉都已永断一念无明,一切妄想烦恼永不复起,舍报以后必定取证涅盘。如果烦恼妄想又生起来,就是没有断尽一念无明,只是暂时伏住而已,这是欲界定或者未到地定的境界,而不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如果涅盘中还是会起一念的话,那就还是要在三界里面受生。

无始无明

世尊说:“其四住地前更无法起故,故名无始无明住地。”也就是说,在凡夫众生还没有明心见性之前,生起一切烦恼都属于起烦恼。这四种住地的烦恼之前没有任何一法能够生起,因此叫做无始无明住地。无始无明住地所能生起一切烦恼叫做“上烦恼”,这些上烦恼只有在我们明心见性之后,想要修学成为究竟佛的心生起之时,才会产生。无始无明不是从众生的根尘识中来,这种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到菩萨第一次明心以后才第一次相应,所以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二乘辟支佛阿罗汉断尽一念无明,即断了分段生死,舍报后可取涅盘。二乘辟支佛阿罗汉虽断尽了一念无明,却仍未与无始无明相应,没有到达无始无明境界。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到菩萨第一次开悟明心以后才第一次相应,而仍然还没有断尽,要到佛地方才断尽。明心见性以后分断无始无明,到这个时候才能称为到无始无明境界。断尽一念无明,舍报后就可以取涅盘,所以菩萨在断一念无明之前应先求明心见性,免得成为菩萨声闻,那就不容易成佛了。断尽一念无明是悟后起修的内容。

[4]解脱坑:这是禅语,比喻从变幻无常的人世中解脱。解脱的境界可分大乘与小乘之别,其境界略有差异,依小乘佛法而言,要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果位,方称得上解脱,而以四果为小乘终极圆满之果地,必须断见思惑,出三界,得成阿罗汉果(梵语arhat)。依大乘而言,要证成初地以上,乃至佛的果位,皆为解脱的境界,每一个阶位解脱的境界渐次入深,而以佛的果位是大乘佛法终极之位,必须勤修六度万行,以中道实相义而正行,破尘沙惑、破无明惑,因而证成佛道。

[5]驴胎马腹:这是禅语,比喻人有众生性。

解读

禅师语录云:“学道得力处,在临机不乱。”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世上只有一样乱,那就是心乱。事情本身是不会乱的,心乱则事乱,心乱则人乱,然后命也乱了,运也乱了,招灾惹祸,糜烂不堪。禅师开示:学道之人心不乱,那么一切都乱不了,自有恒定。吾淡定之心,何惧浓艳!要说功夫,这就是功夫。要说本事,这就是本事。佛祖当初经受各种考验,魔女温柔,诱惑人犯罪,佛祖心不乱,魔女自去。如何才能心不无别样办法,自夸心正也有乱的一刻,因为心在运动。自夸心好也有乱的一刻,因为心在变化。只要有一颗心在,始终会乱。如何才能心不乱?没心就不会心乱。忘掉这颗心,得到自颗心。不必时时供养,自然是神明。不能过多骚扰,让心自宁。不能过分关怀,让心自定。不能过分使用,让心自适。这颗心一旦回到安宁状态,他会告诉我一切。学道是修心,修心是学会忘记这颗心,不再折腾,放下一颗心就叫放心。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找一个“没心肝”的人同修,修出铁石心肠。不怕乱,更不作乱,乱世中开太平。

复岳司马石帆

自获命[1]以来,数十年江海奔驰,欲觅一知命者担荷此事,为报先德。柰近时学道者不具本眼,尽被邪宗诱入他窟,并不遗半个过量丈夫,回头返脑,向自己脚跟下推穷,一向只去倚墙靠壁,攀为己有。眼空一切,无知之流信以为实,互相引证,秘为极则快事,殊不知大家牵入火坑去也,真为可怜悯者。设有知者,亦只得缄口坐视而已。

僧一见足下,倾施肝胆,顾如骨肉,非曩劫道缘,曷能值此。且喜公已具智慧眼、金刚骨,笃信有此,研究益切,真吾法中瑞相也。老朽往返千余里,受风水颠危,不啻万状,得足下,悉为我酬谢尽也。

足下造诣已纯,但须弱竿再进,勿容见解滞绊。识情瞥起,急用金刚慧剑,铲教净尽,不被有贼诳乱。

要见有贼么?只这参学人于四威仪[2]中究取明辨的,于古德章句上追求的,于自己意根下卜度的,觉有滋味、有透悟、有玄妙、人所不知、己独知之,有所得者便是。先德斥此荼毒,鼓喻眼着迸睛,耳着塞闻,臭着鼻裂,味着舌烂,触着身摧,意着颠痴,于六根门途相逢,总教遭他诛戮,于此不可不慎。

既识得渠面目,再勿使他酷毒,抖擞精神,竖起脊梁,看如何便得不遭他手。如是追、如是究、如是逼,才有好事到来。随疾驱向他方,世界毕竟造到个力尽气微处。横不是、直不是、提不起、放不下、浑无巴鼻[3]、亦不得生。大憔悴,愈恼愈急时忽然迸破关捩子,伸手摸着鼻孔,始知令郎元从翁出,有甚奇特。百万绳索,霎时顿断。实证如斯田地,正好借幻世为砂石,磨琢自己锋利。随缘了却残庚[4],缘尽分明落处,至嘱至嘱。

注释

[1]获命:获得生命,这是禅师自叙出生。

[2]四威仪:行、坐、住、卧见本性,自然有威仪。《菩萨善戒经》:“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一得谓修道之人。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梵语三味。华言正定。)二住谓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佛、法、僧,谓之三宝。)三坐谓修道之人。加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四卧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3]浑无巴鼻:没着落。巴鼻,方言,指着落。

[4]残庚:残生。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但须弱选题财进,勿容见解滞绊。”黄檗无念禅师开示:纵然有好见解,也要浑然忘却,追求更真的真理。平常学道人不是被障碍绊倒,而是解除障碍后自己跌倒,好比一脚踢空,滚下悬崖。因此要知道有时有障碍还好,障碍把人垫起,垫上新的高度。最怕自诩有见解,一头栽倒半空。修行人再进一层,就知道不足,就不会好高骛远,被看不见的空气绊倒。空气是桥梁,善用空之妙,发现有之窍。一切都有窍门,窍门就是找到万事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到因果,得到果。承认因果,回到因。因果之上有因果。一个善念可以让因果的链条自己断,重新做新人。禅师不是要人在因果中求见解,而是要人不被见解绊住,这是修行之忠告,学佛之良言。

禅师开示:一定要宣称我无见解,我无见识,才能读佛经学禅道,不然拿起一片黑,修出个烂泥巴,住不得人。

复左督院心源

远承翰召[1],何感如之。僧平生温饱自适,别无所长,何辱名公大诲。海内真学道者零落如辰星,此际豪杰皆流入气魄名障中。可叹也。惟贵省之风不变,一二大老尚肯以此事作家常茶饭,着实参究,此便是弥勒内院[2]矣。闻台下常住云门,从姑间,僧不胜神往。

正法寂寥,无如今日,安得跛阿师[3]复出,欲打杀瞿昙[4]以报佛恩也。台下想是云门后身,故扶持正法藏,广布大法雨,令有情无情,同成佛道。诸佛出五浊恶世,真不虚也。然众生虽各具本性,不得时雨,终不发生。望公以当日灵山付嘱,舍身弘法,无似戒禅师作东坡唠嚷一生,令空过也。想公必不深讶,惟坚固道心,千里犹如觌面矣。

注释

[1]翰召:来信召唤。翰,翰墨,书信。

[2]弥勒内院:这是禅师的禅语,意思是佛门自家人。弥勒即弥勒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被尊称为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着、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继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亿七千六百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

[3]跛阿师:即今释(1614~1680年),字澹归,号舵石翁,又称冰还道人、借山野衲、茅坪野僧、跛阿师等。俗姓金,名堡,字道隐,一字蔗馀,号卫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历仕明崇祯、隆武、永历三朝。清顺治九年(1652年)下广州参拜雷锋海云寺天然和尚,受具戒,名今释,字澹归,晚号舵石翁,创建广东丹霞山别传寺。着有《遍行堂集》、《遍行堂续集》、《丹霞初集、二集》、《岭海焚余》等,是明末清初广东佛教曹洞宗海云系以及文学、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4]瞿昙:即释迦牟尼佛。

解读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夫君好坏

    夫君好坏

    另:以下为各色美男简单资料简介柳家大少:柳忆南:温文的外表,然内心却腹黑成性。所谓人不可貌相,大致就是说他了。“你干什么?”是夜,潜入她的房间,吹灯上床。“呵,我只是想试试,我对你有没有感觉而已。”某男温和回答。柳家二少:柳秦枫:绝美外加无可挑剔的外表,一双桃花凤眸,潋滟勾魂。邪魅如他,妖艳如他,乃是绝代祸水。“你干嘛?”“我是你的夫君,你说我干嘛?”轻轻吐出一口气,低声呢喃,“猎物,你今晚就别想逃了。”柳家三少:柳寻双:风流成性花公子,妓院乃是他的安乐窝,柳府乃是他的灾难窝,成天流连妓院,一月也不见他几次。可谓把‘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诠释的淋漓尽致。“你干什么?”“呵,没尝过嫂嫂的味道,所以今晚…”某男一脸欠扁的回答。柳家四少:柳幕白:绝美冰美男一个,柳家唯一一个对她不屑之人。不就是不小心撞了他一下吗?有必要这样吗?只见他皱着好看的眉头,冷冷的吐出一个字:“脏。”说完转身离去。柳家五少:柳傲波:绝美外表,眸中却邪气横生,此乃典型恶魔。“你干什么?”“呵,生宝宝啊!”某人一脸理所当然的回答。柳家六少:柳冰烨:风华绝代,光彩夺目的摄人心魂。“你干什么?”她发现这句话都快成为她的口头禅了。“呵,小丫头。如此良辰,如此美景,你说我干什么?”美色当前,绝美无双,她忍,她吃。狗血般的穿越,穿越后成为柳家二少奶奶,穿越后,发现身体全裸,下一秒,那邪魅男人一个挺身,冲进了她的体内。然而,这个男子据说是她的丈夫。丈夫就丈夫,看你长的这么祸国,俺就收了,免得以后祸国殃民。而第二日,她就发现全府看她的眼神有点怪异,不明所以的她,也就随了他们去了。第三日,她就被千夫所指成为‘贱人’,她不明白,继续忍。第N日,她被人指责红杏出墙,她忍无可忍,这么些美男便宜,她也不贪了,决定卷铺盖走人。顺便席走大量的金银钱财。出府生活逍遥似神仙,古有男子逛花丛,现有女子逛草丛。何谓万草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她总算了解到了。哇咔咔!!水有视频啦!!!华丽丽的登场,感谢月婷亲,帮水做的视频!!!地址是?pstyle=1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嘿嘿!!!入坑的亲们请注意,本人疯狂开坑中,入坑要慎重啊!!!到时别怪某水没提醒啊!!!另:本文过程不定,结局看情况而定,而美男多少更是看情况而定!!!
  • 邪君的祭品新娘

    邪君的祭品新娘

    (原书名《幻花弄月》)一曲缠绵歌谣,一个月神传说,开启了叶幻花一生的迷梦,亲人成了仇人,仇人变成亲人,噩梦般的诅咒始终如影随形。这是谁布下的迷局?这是谁设下的阴谋?她该如何长袖善舞,她该如何绝地反击,为自己,为自己所爱赢得一片朗朗晴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皇后心计

    皇后心计

    被柔弱的小白兔妹妹陷害致死,重生归来,且看清伊如何复仇……深宫几许,那些女子或端庄,或娇柔,或清傲,又有谁能敌她千娇百媚,倾国倾城。深情几许,一男子的爱霸道浓烈,一男子的爱温暖柔情,她是否会改变初衷...
  • 神莲

    神莲

    这个世界最美最好的安娜王后已经离世,东国的王东神陷入长达十七年的长痛中。直到一个名叫莲儿的女孩出现,一切才发生了改变。东神、莲儿、周和、惜若、陆明之、望月,他们到底有怎样的故事,请看本书《神莲》。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帝台娇,王的宠妃

    帝台娇,王的宠妃

    《帝台娇:王的宠妃》实体书已经上市,附送独家番外。当当,卓越,京东,淘宝均有售,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均有售。《帝台娇》上部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帝台娇》完结篇购买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他是王朝最精明睿智,冷血狠辣的少年天子,削藩夺位,皇权在握。她是南唐最神秘传奇,惊才绝艳的长公主,平定内乱,扶持幼帝。他要统一天下,她要保家卫国。他寻遍天下要将她杀之而后快,她却在他的后宫步步高升,宠冠六宫。终有一日,当她隐秘的身份被揭开,他是否爱她如初?彼时,他不顾礼法朝纲,百官反对,为她散尽六宫,宠极一时。他说,“素素,你不仅是我的皇后,更是要与我执手看天下的女子。”此时,玉阶之上,他高踞龙椅冷冷看着她,眉眼含恨,“上官素,私通敌寇,意图谋反,上官一族抄斩,其本人废黜皇后之位,日日受鞭笞之刑!”他爱着上官素,却恨凤婧衣。可是,上官素是她,凤婧衣……也是她。她是天下女子艳羡的传奇宠妃,身系两国君王恩宠,尊为两国皇后。大夏皇帝为她散尽后宫,独宠一人,北汉帝为她敛尽天下奇珍,筑就一座华美无双的凤凰台。可是,这两个给她一生荣宠的男人,一个让她家破人亡,一个将她囚于深宫多年。生死相许,柔情万千,终敌不过家仇国恨,帝王霸业。————我发誓,我是亲妈,结局会是欢喜的。
  • 穿越之腹黑世子妃

    穿越之腹黑世子妃

    世人骗我,谤我,欺我,害我,何以处之?原玥的答案是:你便辱她,蔑她,欺她,压她,看准时机弄死她!金牌卧底一朝穿越,往日里呆傻的自闭儿,忽变聪慧无双,扮猪吃老虎,将挑衅的人放倒!一朝重生,破茧化蝶,惹来天下美男追逐,却不知何时惹来一只腹黑妖孽,一朵朵的掐掉她的桃花!
  • 大圣传

    大圣传

    妖魔中的至高无上者,名为“大圣”。少年走出山村,踏遍天下,一步步跨入传说中,成为神话。VIP群:102407797(需全订阅)普通群:1289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