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600000011

第11章 阴阳五行与人的关系(1)

在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的过程中,笔者不厌其烦地请教过一些“高人”:“什么是阴阳?阴阳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五行?五行的本质是什么?阴阳与五行的关系?阴阳五行与人的关系?”没人回答得上来,甚至有些人会烦躁地说:“这些东西都是迷信,问这有什么用,阴阳五行是过时的东西,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笔者是爱刨根问底的人,坚信《黄帝内经》描绘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一定是古人发现了天、地、人之间的必然联系。

用现代科学逻辑揭示这些联系,都应称作定理、定律,应该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医学源于阴阳五行,应该用自然科学揭示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必然联系——定理、定律,为人类防病去疾服务,这才是中医及其养生的本来面目。《黄帝内经》

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藏,只告诉我们结果,没有告诉结果是如何获得的,才造成了千百年来的许多悬念,需要我们现代人或是未来人不断的挖掘,以造福人类。

自古以来,对“阴阳五行”的哲学化使其与人体的关系成了“千古之谜”,使《黄帝内经》确立的中医基础理论成了谁也说不清楚的“玄学”。民国时期的彭子益先生曾经提出过正确的观点,怎奈列强入侵,西学东进,没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在中医复兴并逐步走向世界的今天,中医人对其学理不能自圆其说,人们也只是承认中医的实践部分,对其理论仍然有人说是封建迷信,并扬言:中医要“废理存药”。有点儿理性的人都会明白“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的道理;有点儿民族气节的人,都会认为“伸张正义”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上一章是笔者探讨阴阳五行的经过。本章将着重用校正的阴阳、五行概念,用现代科学知识重新叙述阴阳、五行规律,来说明阴阳是生命本源,五行是生命至理,以及“天人合一”的合理性,以使中医及其养生理论体系形成完整框架。

一、为什么说阴阳是生命的本源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发现的自然规律。用自然科学观、用现代人的语言描述阴阳五行的本质,还其本来面目,使之走出“玄学”的怪圈,对中医学的普及发展、造福人类意义非凡。

(一)阴阳的自然科学本质源于太阳与地球

现代科学从物质本源出发研究天、地、人的相互关系,在不同程度上为古人发现的科学提供了证据。古人所认识的太阳和地球与我们今天感受的太阳和地球一样,即“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东西),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徵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古人总结的地球为阴,太阳为阳,向阳处热能使气上升,背日处寒能使气下降。

所以,阳者主动,阴者主静,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人根据事物在寒热二气作用下所表现的,动的、明的、上升的、向外的、热的、浮跃的、无形的事物归纳为属阳;而静的、暗的、下降的、向内的、冷的、沉降的、有形的事物相应属阴。这两类归纳,我们可以理解为阴阳的“赋像”。

那么阴阳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太阳的阳热,地球会和太阳系其它行星一样一派阴寒,所以来自太阳的阳热与地球的阴寒,才是古人阴阳概念的原始意义。地球和太阳在一天和一年的相对运动形成地球寒来暑往的规律,古人称作“道”。地球和太阳是阴阳的本体,阴阳寒热运动是地球上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之源,其中热量温度的变化是阴阳的本质。地球是生命体栖身之所,属阴,太阳之热是地球生命体、物质运动之所依,所以说“阴阳是生命的本源”。如今,地球是生物包括人类的家园,万物生长靠太阳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自古以来把阴阳的概念引入哲学范畴,脱离了自然科学基础是造成中医学理不能自圆其说的根源。笔者从阴阳本质是寒热这一定义出发,将本书讨论的“阴阳”回归其自然属性,以区别于抽象的哲学意义,即:凡有热量、能量代谢运动的阴阳概念就属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阴阳,其它都属于哲学意义上的阴阳。

(二)地球的自转形成阴阳的运动规律

古人在没有“日心说”之前,认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太阳的东升西降,形成昼夜阴阳变化。古人把昼夜阴阳变化描绘成太极图(图4-1),形象地描绘出阴阳互抱,互根互用,互相转化、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消彼长的相对运动规律,是后人阴阳哲学立意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描绘世间万物。将阴阳变化总体概括为四个方面,笔者用自然科学观(以区别于抽象的哲学)重新描述如下:

1.阴阳的对立制约与消长平衡

日出日落形成一天的阴阳消长变化,其实质是明暗、寒热(温度)在一天、一年中不断地此消彼长。阳动、阴静是寒热的自然属性,这种阴阳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没有寒热就没有冬夏的气候变化,没有四季,就没有生物界繁衍进化的动力。

人体是水(阴)火(阳)的结合物,水火是阴阳寒热的主要表现形式,火多了,水就少了,叫阴虚阳亢;水多了,火少了,叫阴盛阳虚。人体内的阴阳对立制约平衡,叫“阴平阳秘”,是人体健康的根本保障。阴寒过盛,必然阳热衰少,阳热过盛,必然阴伤燥盛,需要补充水分。“阴平阳秘”是平衡状态,人体就是健康状态。从现代科学可测到人体体温在37℃左右,可以理解为“阴阳平衡”状态(还不能完全等于“阴平阳秘”),低于这个温度,就表现阴盛阳虚状态,人就怕冷;当然,高于这个温度,不管什么原因,表现的都是一种阳盛阴虚的状态(中医辨证有真假之分)。阴阳的一方偏盛或偏衰,达到一定程度就是疾病状态,对于具体某一脏腑,也同样需要阴阳平衡的状态,才能保持正常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相互制约,互不偏亢(或偏衰)。若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使阴阳一方偏衰,失去制约对方的能力,使另一方出现偏盛,就出现疾病状态。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体,阴阳的消长变化都是渐进的。《素问·脉要精微论》

记载:“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讲的是一年中阴阳渐变的开始。一天中也是一样,夜半之后,阳气渐生,阴气渐退,直到中午阳气达到顶峰之后,阴气渐生,阳气渐退,再到夜半,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又开始上升,现象是阳光的变化,其本质都是向阳和背光导致的温度、热量的变化。人体有自我平衡机制,属于恒温动物,当人体不能自我调节的时候,就要借助于医药,阴证治阳,阳证治阴,努力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当我们睡眠(阳杀阴藏)的时候,要借助于衣被、暖室,帮助保持体温,维持阴阳平衡的状态。所以,生命过程就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相互制约、动态消长平衡的过程。

2.阴阳的互根互用规律

“阳化气,阴成形(《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自然界的“阴”为形体,“阳”为其功能,阴阳双方互为基础,相互依存,二者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没有阴,就没有阳。阴阳的互根互用还表现在相互包含。朱子曰:“阴气流行则为阳,阳气凝滞则为阴。”如水(阴)变为蒸汽则为阳,气(阳)凝聚化为水则为阴,这就是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在人体内,“血(阴)为气(阳)之母,气为血之帅”,气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又是气的来源和载体,二者互根互用。形与神、精与气,同样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形存则神在,形亡则神灭,精化气,气生精等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说,人体的阴精藏于内,有赖于阳气在外的护卫,才能闭藏而不外泻;人体在外之阳气,有赖于体内之阴精,不断地转化为阳气以补充,所以阴阳一方的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另一方的正常存在。总之,其实质也是温度、热量的高低在起决定作用。

3.阴阳相互转化规律

一物体在温度高时为阳,在温度低时为阴,说明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这一过程在自然界(包括人体)普遍存在。前面提到的阴阳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一个方面;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一天内昼夜交替,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其中的决定力量是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动;人体的精化气、气化精;人体患有疾病时,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实证日久可以转化为虚证,邪气入里,表证可以转化为里证(《伤寒论》外感伤寒二日,寒邪入里化热)等等,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例证。

《黄帝内经》对阴阳相互转化的论述,强调了“物极必反”的道理。《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说:“四时之变,寒暑之盛。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阴阳之变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在实际中,阴阳的转化,不一定要发展到极限才转化,一年中天气的不稳定,如阴雨,雷电、风暴等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阴阳转换。人体疾病受个体禀赋的影响表现不同,先天素质偏阳的人,寒邪中伤就会从阳化热;先天素质偏阴的人就会加重阳虚怕冷的症状。若治疗及时,可以阻断疾病进程,出现向病愈的阴阳转化。

4.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的本质是寒热,表现为温度的高低。不同的两个温度值,高者为阳,低者为阴,就像“一尺之缒,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无限可分的。所以阴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阳中有阴阳,阴中也有阴阳,阴阳之中各有阴阳。一天之中白昼为阳,平旦至日中,为阳中之阳,日中至黄昏,为阳中之阴;夜为阴,合夜至鸡鸣为阴中之阴,鸡鸣至平旦为阴中之阳。在人体中,表皮为阳,体内为阴;五脏六腑中,脏为阴,腑为阳;心肺居于膈上为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于膈下,属阴,其中脾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等等,说明阴阳是相对的概念,是无限可分的。正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所指:“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此阴阳之道,所以无穷(《类经·阴阳类》)。”

(三)人体的阴阳运动受自然阴阳二气的制约

1.疾病产生于阴阳失衡

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但是这种平衡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他们在运动中保持相对平衡,由于阴阳二气的对立制约,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阴阳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必然会出现一方偏盛或偏衰,导致阴不制其阳,或阳不制其阴,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去平衡,出现“阴胜阳病”或“阳胜阴病”。例如,环境寒冷致人生病或冻僵的状态就是阴盛阳病;过量运动、劳作导致汗出不止的虚脱,就是阳胜阴病。

就每一个具体脏腑来说,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对立制约,保持不亢不衰的平衡状态才得以维持脏腑的正常的气化功能。如果外感于六淫或内伤于七情,使阴阳一方偏衰,就会失去制约对方的能力,出现另一方的偏胜。肝阴不足,必然肝阳偏亢;肾阴不足必然导致肾阳偏亢。已经偏亢的肾阳、肝阳,反过来耗伤已经不足的肾阴、肝阴,于是出现盛者更盛,衰者更衰。常见的热证病人,必然出现舌苔黄燥、口干、口渴、喜饮、便干等津液不足的症状,这是典型的阳盛伤阴的现象。

2.阴阳偏盛、偏衰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阳胜,则人体功能亢奋而见热证;阴胜,则人体功能抑制,可见寒证;阳虚则表现为虚寒;阴虚则表现为虚热。

阴阳失调反映在具体病症上,有气血不和、营卫不和、脏腑经络阴阳失调等各种不同的情况。在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若阴津耗损到极点,可以出现亡阴证;热量虚衰到极点,可出现亡阳证。亡阴证与亡阳证,都是阴阳严重失调,难以调节、恢复的危重证候,若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人体因“阴阳离绝”而死亡。

3.阴阳是审察病机的总纲

古代中医用“八纲辨证(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诊查病机时,先观天之阴阳(五运六气),后审人之阴阳(神、形、气、色);再归五脏察阴阳。阴者阳(热)之,阳者阴(寒)之。阴阳二证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表、实、热证属阳证,里、虚、寒证属阴证。但临床上,阳证是指实热证,阴证习惯上是指虚寒证。故临床表现:阳证可见发热口渴,语声粗壮,面赤气粗,便秘溲赤,甚至烦躁谵语,舌红苔燥,脉象浮、洪、滑、数(shuò)、有力等。阴证则语声低微,面色晦暗,目光无神,怠惰懒言,身冷畏寒,近衣喜温,口不渴,尿清长,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等。

4.阴阳理论概括自然、生命的全过程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概括自然界阴阳二气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其中“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化气,阴成形”是在概括天地分离及万物“气聚成形”的过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概括的是自然界万物热胀冷缩,地球生物随着春夏(阳热)温度的上升茁壮生长,随着秋冬(阴)冷空气的收摄逐渐收藏的过程;“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概括的是自然界寒来暑往、(冬天)阴极(春天)阳生,(盛夏)阳极(秋天)阴生的过程。

现代自然地理学表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给地球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的阴阳交替变化,是造就自然界气象万千、物质运动、无限生机的原始动力。

古人将其概括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生动地描绘了地球上“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真理。

阴阳理论认为阴阳寒热是生命的本源。“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至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类经附翼·医易》)”。所以说,“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明人生于阴阳,而生长发育同样是阴阳二气“平衡”的结果:“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之疾病,常因阴阳二气失衡;人的生命结束也是阴阳离决的结果,“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这是“阴阳”对生命的总论。

二、为什么说五行是生命至理

(一)从五行的来历说起

1.五行是阴阳的运动形式——春、夏、长夏、秋、冬

大家知道,阴阳二气产生的根源是地球自转与绕太阳公转运动的结果,了解五行必须从阴阳的四时运动开始(图4-2)。

四时,就是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由于地球自转轴与绕日运行轨道平面存在66.34°的夹角,使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时,形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的南北回归线间往复运动,形成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对于南半球的人们来说是冬至),这一天,是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们享受最长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运动。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是秋分(南半球是春分),直射南回归线时就是冬至(南半球是夏至),也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

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运动到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南半球是秋分),直到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完成一年地对日的相对运动。

同类推荐
  • 高血压防治百问百答

    高血压防治百问百答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流行病学高血压普查和专家推算,我国大约1亿以上人患有高血压。最近在部分地区普查,高血压患病率约占14%;但患者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不足40%;而能使用药物治疗者不足20%;已经达到控制高血压目标者不足5%。换而言之,不少高血压病人仍不知道自己已经有高血压、仍未接受有效的治疗。本书通过一系列的高血压防治问答,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的认识高血压。
  •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繁忙人士的简单健身法

    众所周知,工作、事业较为忙碌的人们,大多会忽略自身的健康问题。他们也往往会自认为没有太充足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健身锻炼。这种意识和行动上的双重缺失,所导致的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整体处于一种极不理想的状态,他们的身体也往往存在着重大的健康隐患。本书正是面向“繁忙人士”这个数目庞大的特定人群,并有的放矢地为他们提供简便易学、切实可行的日常简单健身方法,旨在改善他们的体质与健康状况。
  •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100岁:道家养生精要

    中国当代著名的得道高僧离欲上人,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活了107岁。安岳的禅庄法师活了100岁。仍然健在的佛智老法师也有100余岁了。一本与佛结缘的书。一本教你预防胜过治疗的书。一本可以让你活过100岁的书。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此五事,佛家养生之根本也。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陛是显而易见的。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陕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

    在《家庭常见病饮食疗法小处方》一书中,编者搜集整理了百余种日常生活常见病症的滋补、治疗小方剂,以便于读者使用。这些方法大都是从传统医药典籍中间摘选出来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方,对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有不错的疗效,而且无毒副作用。在摘选这些药方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尽量避免有把握不准的地方,但还是请读者在实际使用时,最好能征求一下医师的意见。另外,还应特别强调的是,对急重病症,这种方法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在医师指导下作为辅助疗法,所以此类患者必须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贻误治病良机。
  • 考前备战营养餐

    考前备战营养餐

    饮食的科学搭配和均衡的营养摄取,都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身心健康。我们针对考生备考时期的常见问题,有的放矢地介绍了各种有助考生身心健康的营养方案。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服食与神秘的炼丹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不死药”起源以及神秘的炼丹术,还讲述了丹炉之外的故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沐春风

    沐春风

    神笑曰:你下一世容颜绝世!她窃喜……神羡曰:你下一世富贵滔天!她暗喜……神叹曰:你下一世艳福不浅!她大喜……神哀曰:你下一世是个男人!她狂晕……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神滴马屁拍翻,只为还她女儿身。可正所谓人无完人,神无完神……在她阅尽天下事后,终提笔写下:做人要低调,做御史的女儿更要低调!
  • 穿越之美女厨神

    穿越之美女厨神

    初夏,从小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至于胆小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会怕人不相信,20出头的人,从来不敢一个人睡,即使一个人睡也要开着灯,顺便在枕头底下放吧刀,据说放刀能够辟邪,不让恶梦缠上自己……
  • 天国寄情

    天国寄情

    为了我这心愿更多的传播,也为了郭冬芹永远的活在我记忆里,永远在这个世上留下她的生命痕迹,生命价值,就将忆念她的文章集束为一体,编成了这本书。我想,倘有一个人从她的教训中得到启示,减轻痛苦,延长生命,那她就会和获得新生一样快慰!
  • 强婚之老婆休想逃

    强婚之老婆休想逃

    “我可以给你时间慢慢接受我,不过这期间绝不允许你移情别恋!”有没有搞错?她从没有爱过他,又何来移情别恋呢!片断花絮:“放我走,我爱的人是他,我要嫁给他!”她英勇不屈地为爱抗争,誓死不跟恶势力低头!“可以,”他笑得邪佞而残忍,“不过要等我玩够了你的!”*片断一:“祝贺我吧,我要结婚了!”他一脸恶毒的得意,将大红喜贴塞到她手里。她怔怔的接过,缓缓展开,新婚照里新郎俊美无比,依偎在他身旁的新娘笑靥如花。“难道……你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只有一句!”她抬起头,告诉他:“请你赶紧去享受你的幸福,不要再来打扰我!”片断二:“妈妈,为何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来接送,我的爸爸从没来过幼儿园呢?”一个小小的女孩怯怯的对她提出疑问。“乖,”她低首安慰着孩子:“你爸爸很忙,他没时间。”“他在忙什么?”“忙工作、忙大事,忙着……享受他的幸福!”片断三:“宝贝,跟爸爸回家吧!你妈妈呢?”他抱起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小宝贝,然后四处搜寻大宝贝的倩影。“妈妈和新爸爸去给念念买波板糖了!”小女孩甜甜地笑着回答。当他看到日思夜想的她笑靥出花地挽着另一个男人出现,那一刻他充分体会到什么叫心疼如搅。“云可欣,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不惜任何代价,我也要让你回到我的身边!”******凡人悟语:雷杰——人生最大的悲伤不是得不到,而是舍不得。颜邵轩——每一个不懂爱的人,都会遇到一个懂爱的人。后来,不懂爱的人慢慢懂了,懂爱的人却不敢再爱了。云铮——爱情就像笑话,笑死了别人,笑疼了自己。******本文虐中有宠,故事远比简介精彩。烟茫坑品有保障:每日八点更新,绝不断更,如若断更,第二天补上两更。喜欢请收藏!鞠躬,感谢!推荐专区:最新完结:《名门官夫人》:爱情的绝境华丽转身,跟随她一路领略更精彩的风景,一步步收获爱情和幸福!完结文《怒婚》:我--穆雪馨,一夜间从他的妻子降级成情妇,世间还有比这更荒谬可笑复可悲的事情吗?完结文《掳妻》: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他站在她的面前她不知道他爱她,而是爱到痴迷疯狂时,他已不配说爱。完结文《痛婚》:蓦然回首,谁还在那抹温暖的灯火阑珊处等她?今生今世不离不弃!推荐完结文《爱上弃妇》:当初抢她的前夫,现在抢她的男友,难道这个女人抢男人有瘾?这次她绝不会再退让,誓跟小三斗到底!推荐古言虐文(五元特价)《寝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