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700000004

第4章 世祖出家事考实(3)

尝闻穆天子,六飞骋万里。仙人觞瑶池,白云出杯底。远驾求长生,逐日过濛汜。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盛姬病不救,挥鞭哭弱水。汉皇好神仙,妻子思脱屣。东巡并西幸,离宫宿罗绮。宠夺长门陈,恩盛倾城 李。被华即修夜,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痛入哀蝉诔"苦无不死方,得 令昭阳起。晚抱甘泉病,遽下轮台悔。萧萧茂陵 树,残碑泣风雨。天地有此山,苍崖阅兴毁。我 佛施津梁,层台簇莲蕊。龙象居虚空,下界闻门 蚁。乘时方救物,生民难其已。淡泊心无为,怡 神在玉几。长在兢业心,了彼清净理。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羊车稀复 幸,牛山窃所鄙。纵洒苍梧泪,莫卖西陵履。持 此礼觉王,贤圣,I 一轨。道参无生妙,千叶金莲开"花花相映发,功谢有为 耻。色空两不住,收拾宗风里。

四诗中,程笺之涉本事者,第一首“王母携双成”一联下云:“双成用姓。”第二首“可怜千里草”一联下云:“千里草用姓。妃薨于顺治十七年七月七日。”末联“驾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下云:“《尧峰文钞》:‘每岁驾幸南海子,必累月,是冬驻跸才数日。’ ”第三首无本事笺。第四首之末云:“题曰赞佛。”大意如此。

程笺四诗,涉本事者本甚少。焚香内道场,广座楞伽译。其中言妃薨于十七年七月七日,则已大误。程盖见梅村诗中有《七夕即喜》一题,亦言宫廷中事,误以为与$H薨有关,此俟彼诗重笺再论。今所辨者董妃之薨日也。《东华录》:“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皇贵妃董鄂氏薨,此诗程编于庚子辛丑间是也,綴朝五日”。是月朔为甲申,壬寅乃十九日,后二日甲辰。《东华录》云:“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

‘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

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然则妃不薨于七夕,程氏以意为说,一见光徘徊"结 以同心合,并无疑揣之辞,未免武断。

《尧峰文钞》语,见汪氏《世祖章皇帝挽诗二首》诗注。汪诗云:“已致升平胙,兼高孝治名。弥留念文母,仓卒托阿衡。寝殿陈龙辗,离宫彻翠旌。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犹传罪己诏,呜咽走苍生。” “文母”句注:“谓昭圣皇太后。”其二云:“南苑停调马,东邦罢贡鹰。车书方正统,弓剑忽遐升。玉几嗟空设,鸾舆忆旧乘。苍茫哀痛日,大誓复金滕。”“南苑”句注:“即程笺吴诗所引。” “东邦”句注:“诏罢高丽贡。”

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此山蓄灵异,浩气供屈盘。能蓄太古雪,一洗天地颜。日驭有不到,妾 。山 ,缥缈风云寒。世尊昔示现,说法同阿难。讲树耸千尺,摇落青琅矸。诸天过峰头,绛节乘银鸾。一笑偶下谪,脱却芙蓉冠。游戏登琼楼,窈窕垂云鬟。三世俄去来,任作优昙看。名山初望幸,衔命释道安。斯语胡为哉?待诏吾王慎玉体,对)酉毋伤怀。预从最高顶,洒扫七佛坛。灵境乃香绝,扪葛劳跻攀。路尽逢一峰,杰阁围朱阑。中坐一天人,吐气如栴檀。寄语汉皇帝,何苦留人间?烟岚攸灭没,言为董$H建道场于此山,流水空潺湲。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惟有大道心,与石永不刊。以此护金轮,法海无波澜。

“大誓”句注:“时辅臣率百官,誓于大光明殿。”钝翁此诗,多本时政及遗诏,明万历戊寅,无可拟议。惟直谓挽诗,当时原无行遁等谬说也。

今就吴诗本文重绎之。第一首先从五台山说起,而以金莲花叶同根映发,引起董$H,喻其承恩缱绻,即以五台赞佛为本题。瑟 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而董妃人宫,转用五台金莲起兴,词人之笔,绾合有情。中间敷陈董$H恩遇,后半忽插人乐极生哀之预言,其事有无不必泥,要以此起董$H之亡,即为第二首之前引,小队城南隈。雪鹰异凡 ,是诗家之笔阵也。第二首人董妃之薨,蟋蟀凉风,其时令亦本不似新秋七夕。妃薨之后,杂焚珍宝,即张瑪青所记之小丢纸、大丢纸。其次言上意视小臣能助哀者有赏’否则获谴’用宋孝武殷贵丧,刘德愿、羊志等奉诏哀哭事,颇讥世祖"据张瑪青记,盖实有此事。记有云:“先是内大臣命妇哭I防,不哀者议处,皇太后力解乃已。”孝陵开创英辟,为内嬖所蛊,有此瞀罔,哲妇之可畏如此。更录张记如下:“端敬皇后丧,命诸大臣议谥。先拟四字不允,而有此诗’亦未言世祖行遁此山也。其诗云:

西北有高山,而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命胡、王二学士排纂后所著语录,其书秘不得而传。举殡,命八旗官二三品者轮次舁柩,与舁者皆言其重。票本用蓝墨,自八月至十二月尽,乃易朱。从官进哀诔,黄纸抄名入。先是内大臣命妇哭临不哀者议处,皇太后力解乃已。”记所云云,自是事实。据八月甲辰谕,所加端敬皇后谥号,除“端敬”二字,为皇后上应有之识别,其谥则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十字,世祖遗诏已颁之后。题下程原笺云:“为皇贵妃董氏咏。《扈从西巡日录》:‘五台山大塔宝院寺,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历代嫡后皆有“承天辅圣”等字,非嫡而子为帝者,有“育圣”等字,端敬既不以嫡论,亦不得以子嗣帝位而得一 “圣”字,是诚歉矣。胡、王二学士,胡者胡兆龙,王即王熙,皆当时学士。

胡又即张记所云山阴学士也。二学士之《端敬后语录》,时已秘而不传,语录当是禅宗语,决^ _道学家之语录。金之俊《金文通集》,有奉敕撰《端敬皇后传》一巨册,新月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今所行《文通集》多无此册,天津图书馆所储《文通集》有之,昔年故友沈子肃为抄一册见贻,惜今不在行箧。旗员二三品者皆舁柩,以柩重为献谀之辞,人主有所蔽,所得之忠爱皆极可笑。票本用蓝墨,瑪青时在内阁,固其身历之事。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又世宗谕旨推尊玉林国师’并其弟子茚溪森’而又斥玉林弟子行峰。谕云:“惟有骨岩行峰者’玉林诱之弟子也。曾随本师人京,因作《侍香纪略》一册,以记恩遇。

其中荒唐诞妄之处,不可枚举。如云:‘端敬皇后崩,茚溪森于宫中奉旨开堂,授以九子钗。翠装雕玉辇,且劝朝廷免殉葬多人之死’等语,我朝并无以人殉葬之事,不知此语从何而来?’云云。世宗此谕,并将《侍香纪略》查毁,行峰削去支派,徒众永远不许复人祖庭。今因此谕,弥信董妃之不用殉葬,正得力于茚溪(行峰之言必可据。且世宗言我朝并无以人殉葬之事,则《武皇帝实录》太祖之丧,即由太宗及诸贝勒强逼后为摄政王之睿王多尔衮母为殉。乾隆间所改之《太祖实录》乃隐之。此犹曰未人关时事。世祖之丧,更以董鄂贞妃为殉,贞女H即端敬后之从妹,或者亦太后恶端敬而逼其妹以死之,薨后命五台山大喇嘛建道场。诗特叙致瑰丽,如孝烈武皇后之比,亦未可知。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诗又言广进哀诔,青瑪所撰一联,即其中之一。禁中大作佛事,则《侍香纪略》可证。诗又言赦诏亦传言由妃之故。《东华录》: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壬子朔,“谕刑部:朕览朝审招册,待决之囚甚众,虽各犯自罹法网,国宪难宽,但朕思人命至重,概行正法,于;不忍。明年岁次辛丑,值皇太后本命年,普天同庆。又念端敬皇后弥留时,文殊发塔。’知历来后妃皆有布造,谆谆以矜恤秋决为言,朕是以体上天好生之德,特沛解网之仁。见在监候各犯,概从减等,使之创艾省改,称朕刑期无刑,嘉与海内维新之意。尔部即会同法司,将各犯比照减等例,定拟罪名,开具简明招册具奏”。据此谕则减刑明言从端敬后弥留之属,然则为后生人以求冥福耳。先以皇太后本命为言,本命云者,太后辛丑年生,孝定皇太后重建,肖属牛,至辛丑亦牛年也。盖孝庄文皇后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崩,寿七十五,上推生年,为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至顺治十八年辛丑四十九岁。夫以本命年为普天同庆,世无其例,无非为端敬肆赦,强加太后作一口实。流 涕卢郎才,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咨嗟谢生笔。诗言“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略作传疑之词,诗人之忠厚耳。诗又言营庙开陵二事,营庙事所必有,即顺治十八年,今已不见著录。开陵即世祖后葬之孝陵,世祖有二后合葬,一端敬,二为圣祖生母孝康。其废后以后所立之嫡后不拊,别为孝东陵。“仓舒坟”者,以魏武帝子邓哀王比端敬子荣亲王。荣亲王生甫百馀日而殇,名尚未命,本不得有王封,为端敬而特封之,是为皇四子。圣祖则皇三子也。《东华录》:顺治十四年十月丙子,“皇第四子生”,十五年正月己未,“皇第四子薨”,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盖百零四日。三月甲子,“上以皇子生甫四月而薨,悼之,追封为和硕荣亲王”。四月辛巳,“礼部奏:和硕荣亲王坟园圈丈地内,所有寺庙坟墓,宜令迁移。得旨,民间年久坟墓,及供奉神佛之寺庙僧道等,为朕稚子建立寝园之故,俱令迁移,朕;^实为不忍。况群黎百姓,莫非朕之赤子,遂有若《长恨歌序》云尔。”此为程氏所释本事,所有坟墓寺庙,不必迁移,仍著照旧存留。孔雀蒲桃 锦,亲自红女织。礼部尚书恩格德可作速前往,将荣亲王新园附近坟主眷属,并寺庙僧道等,传集晓谕,俾知朕体恤民隐之至意”。此即诗所谓“仓舒坟”也"百日未命名之儿,乃有陵园’至圈地括有坟墓寺庙等所在,此岂历代帝王殇子所有?惟不令迁移一谕,犹有英主一线之本觉耳。末联秣马遨游,起下第三首将往五台礼佛。

第三首正叙清凉山灵境为仙佛所往来,宜为礼佛荐亡之地,既命高僧若道安者预备佛坛,丹髹沉香 斋。护置琉璃屏,忽托言天人传语,帝已不得久留人世,下即叙长安惨象,是世祖未出都而崩也。房星未动,房为天驷,言未启跸,天降玉棺,借用王乔事谐韵,非帝者之故事。洞未迎銮,道心故在,是以永护金轮,此则明言世祖本将幸五台,忽然殂落,则行遁之说, 西宫 。士,梅村早未为此讹言,不知后人读吴诗,何以只见为迷离惝恍,而反作异说与诗相牴牾也?

第四首用周穆(汉武帝王留情于内宠之事,以明礼佛之由来,大命忽倾,轮台自悔,正指遗诏自责各款。又归功于我佛,谓牖启帝衷,未殆爿_佛。凭几之命,利及生民,所谓以兢业;^,了清净理,绿盖云中来。汉主坐法宫,菊裳先生所疑者,无可疑也。

晋武羊车之幸已稀,齐景牛山,期古而无死之乐,知其可鄙,虽有二 $H,无心于分香卖履,则谓遗诏中并以端敬之丧逾侈自责也。末皆归功于佛,谓礼佛之一念,已致此向道回善之功,收拾色空,宗风不坠,是之谓赞佛。程氏似亦见及此。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

《赞佛诗》既重笺矣,但必其在辛丑,同时吴诗之涉此,或程笺之误指其本事者,今并笺之如次。《七夕即事》,程编在顺治十七年庚子’笺云:“顺治十七年七月,皇贵妃董氏薨逝’即端敬皇后也。是年贵妃先丧皇子,此诗前三首志其人宫之事,末章为帝子伤逝。”诗云:

羽扇西王母,云耕薛夜来。针神天上落,槎 客曰边回。鹊渚星桥迥,羊车水殿开。只今汉武 帝,新起集灵台。今夜天孙锦,重将聘洛神。黄 金装钿合,宝马立文茵。刻石昆明水,侧听私惊猜:今日乐方乐,停梭结铸 春。沉香亭畔语,不数戚夫人。仙醖陈瓜果,天 衣曝铸罗。高台吹玉笛,复道入银河。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红颜尚焦土,百 万无容惜。曼倩诙谐 笑,延年宛转歌。江南新乐府,齐唱夜如何!花 萼高楼迥,岐王共辇游。淮南丹未熟,缑岭树先 秋。诏罢*山宴,恩深汉绪愁。伤心长枕被,无 意候牵牛。

程笺吴诗,以此笺为最谬。董妃死于八月十九,非七月,已见前。程于《赞佛诗》笺,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谓妃死于七月七日,而此《七夕即事》,在程意以为即妃死之日之事。乃诗既云即事,并不言妃死,而反误称其人宫承宠,则即事之谓何?

又言是年先丧皇子,妃子荣亲王丧于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实录有明文。又言末章为帝子伤逝,以妃死之日,止用四首中之末首伤其子之逝,已与题指不合,且所伤逝之帝子,一则用花萼楼事,再则比以岐王,贵妃上所爱幸,三则抚长枕被而生怜,皆伤帝之兄弟,何得牵人贵妃殇子第四子!

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严霜被琼树,芙 蓉凋素质。南望仓舒坟,掩面添凄恻。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

全首语气,岂是百日而殇之帝子光景?百日而殇,可登花萼楼乎?可共辇游乎?可比于淮南缑岭乎?可与共长枕大被乎?又况即事云者,即日之事也。十七年梅村久已出都,是秋方在家居,八月则至无锡。诗有《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永调于锡山》一题。梅村以十三年忧归,遂不复出。只愁许史 辈,急泪难时得。十七年之七夕,既不在京,何能咏宫中即日之事?若在外得京中信,追咏其日之事,即不得云即事矣。余以为此十三年七夕梅村在京之诗也。董妃以十三年八月册为贤妃,舍 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十二月晋皇贵$H,盖本拟七月七日行册礼,以世祖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丧,暂停,梅村正咏其事。后仍于八月册立。梅村以宫中恩宠,盛指七夕为期,而会有弟丧,无复待牵牛者,谓不行册礼也。《东华录》:顺治十三年七月己酉,“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薨,年十六”。按襄亲王为太宗第十一子,世祖则第九子也。董妃拟以七夕册为贤妃,此虽想当然语,乐极生微哀。千秋终寂寞,但按其他时日,颇相合。若程笺则无一而可通也。

吴诗又有《七夕感事》,程笺云:“题旨同前。”余亦以为不然,此自感己事耳。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但因宫中事而感己之事,梅村于七夕之日,必有失一所眷者。故其诗云:

天上人间总玉京,今年牛女倍分明"画图红 粉深宫恨,砧杵金闺瘴海情。南国绿珠辞故主, 北邙黄鸟送倾城。凭君试问雕陵鹊,一种银河风 浪生。

首并言天上人间,三天上,四人间,五六所感之本事"雕陵之樊, 殊 宴奏丝桐,其鹊为人间之鹊,而风浪之生,则与银河为同类。天上之七夕,因故稽其美满,人间则绿珠已辞故主,黄鸟且送倾城,风浪均矣。

吴诗有《诗史有感》八首,程笺云:“与清凉山四首参看。”程亦但如叶菊裳所见,迷离惝恍而已,不能指其事也。今补释之。其诗曰:

弹罢熏弦便薤歌,南巡翻似为湘娥。当时早 命云中驾,谁哭苍梧泪点多?

重璧台前八骏蹄,歌残黄竹日轮西。君王纵 有长生术,立在文石阶。长恐乘风去,忍向瑶池不并栖。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 饰。

昭阳甲帐影婵娟,惭愧恩深未敢前。催道汉 皇天上好,从容恐杀李延年。

茂陵芳草惜罗裙,青鸟殷勤日暮云。从此相 如羞薄倖,锦衾长守卓文君。

玉靶轻弓月样开,六宫走动射雕才。黄山院 里长生鹿,曾驾昭仪翠辇来。

为掣琼窗九子铃,君王晨起婕妤醒。长杨猎 罢离宫闭,放去天边玉海青。

上林花落在芳尊,不死铅华只死恩。金屋有 人空老大,任他无事拭啼痕。

铜雀空施六尺床,玉鱼银海自茫茫。不如先 拂西陵枕,扶下君王到便房

同类推荐
  • 帝王遗嘱:破解皇权的更替密码

    帝王遗嘱:破解皇权的更替密码

    皇权的传递做起来相当复杂,但说起来却相当简单。我们今天就是来说这事的,因为帝制时代早已经过去,谁也没有能力再来做了。本书所选取的遗诏,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帝王的政治遗嘱。他们就是那些“围棋高手”。或是开国帝王,或是中兴之主,或是乱世枭雄,或是太平天子。而他们对自己身后江山的合理或是不合理规划,直接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 中国历史1000问

    中国历史1000问

    炎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拂去岁月的灰尘,寻找创世祖先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公元2010年年底,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口王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品味朱氏家族近三百年统治史上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盛与凋敝。纵观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态偏执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威祖的狠毒无情、宪宗的滥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祯的目4愎自用等等,不仅皇帝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这个偏执者家族写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琢磨不透的明朝。《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为您讲述了一个统治家族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隆与凋敝。
热门推荐
  • 吃货王爷首席妃

    吃货王爷首席妃

    严瑾,X组织最年轻的首席女特工。坑蒙拐骗偷,无所不精!竟以最雷人的睡觉方式穿越到了云府二小姐云雨柔身上。云雨柔人如其名,柔弱无能,面对命运的无奈选择撞墙而亡。命运的轮盘辗转,当严瑾成为云雨柔之时,便是云府的不宁之日。圣上下旨要她嫁与九王爷为妾?好,她嫁!她就不信自己混不成个正妃。嫡姐想嫁完美的五王爷为妃?好,她折!她就不信自己折不了这个恶姐姐的幸福。爹爹想帮二娘赶走母亲?好,她毁!她就不信毁了你们云府,你们还能得瑟的起来。她机关算尽,怎么就算不出自己的夫君是个吃货啊!!吃货九王爷与完美五王爷真的是兄弟吗?这差距也忒大了吧!要不,她还是放弃九王爷改去勾搭五王爷吧?什么?不可以!凭什么?就凭你那庞大的身躯?惊人的食量?笑话,你也想坐上那把龙椅?还是省省吧!免得坐塌了!“如若不离不弃,它日我当了皇上,你便母仪天下!”呃,这个条件好诱人啊!要不,咱们就来个强强联手?你负责算计,使阴谋,布陷阱。我来负责坑蒙拐骗偷。天啊!!眼前的这位高大颀长的俊美男子真是她的那位吃货老公吗?好嘛!她承认这样的他确实很帅,但是她也好念他那胖胖的肚肚啊!爱妃,想胖很容易的,要不你也来跟朕一起畅快的吃吧,让我们做一对快乐的胖子!不要啊,她才不要胖胖的!本文一对一,强强联手,腹黑且温馨!欢迎入坑!!
  •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品佞臣无耻妃

    一、护佑爹爹地位不容他人动摇,【非NP,拉帮结派,打压跟爹爹作对的所有官二代。二、和太子称兄道弟,扶持他顺利登基,袭承爹爹的官位,成为新一代佞臣。可是人生总有意外,当遇到那个与自己不同信仰的人,她的人生目标就发生了改变,不仅要当个佞臣,恶名昭彰。她是影视界一代天后,还要踏上奸妃的不归路…然而从佞臣到奸妃,这条路她走了很多很多年。与男人斗,你死我活,与女人斗,其乐无穷。演技出神入化。女主这个人:可弯可直能屈能伸,装得了正太,演得了御姐,晒得了下限,获奖无数,丢得起节操,玩得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揍过小太子,亲过冷皇叔,前敢近佞远贤,后敢放火翻天,能娶佳人嫁美男,纨绔子弟,敢毒舌吐槽耍腹黑,当过佞臣闹朝堂,扮过奸妃镇后宫。总之,她要把朝堂搅乱,把战场搅乱,把后宫搅乱,还有把男人们和女人们的心都搅乱。当她穿越成她,面对劣迹斑斑的过去,只能照单全收,施展极致演技华丽蜕变,翻手为臣,覆手为妃。谁承想…那些拿“他”当兄弟的王侯公子哥们想要扑到自己做断袖;那些曾经视“他”如毒蝎的名门闺秀们争先恐后地来表白;“他”很伤脑筋,到底是做纯爷们?还是选择当个小娘子?男主那个人女强PK男强,女扮男装,佞臣恶斗奸王,不坏不绝配,不爱不相杀。某男此生最大的心愿:扑倒某人,扒开“他”的外衣,还原女人本色;某女此生最大的骄傲:在某男行动之前,先下手为强,把他压在身下,然后…身为佞臣之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两个目标是:她致力于将他收为裙下之臣,男主已定】她是坏事做尽的佞臣嫡子,他致力于将她变成他孩子的娘。如果说某男是S,那女扮男装的某女就是M,他们互相扑倒就是SM的过程。不过,到底谁是S谁是M,这还真难说!简单的讲就是:恶贯满盈的徐家“公子”被官二代的同窗揍了一顿死了。影视天后附体重生,自此顶着LOLI脸,决定让自己阴郁暴力好色无耻之名进行到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说话的分寸办事的尺度(大全集)

    说话的分寸办事的尺度(大全集)

    说话是一门情理交融的艺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要用不同的言辞去表达。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书从“道”和“术”两个层面,为读者阐明讲话的技巧和原则,帮助读者尽兴讲谈,又不失分寸。
  • 沉爱

    沉爱

    在失去至亲至爱的人之后,她终于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然而,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她背后惊天的阴谋和谎言依然在悄悄展开。“你还认识我,是吗?”她在他怀里一动不动,脸上已经收了笑容。“我知道你,但是,不记得你了。”他终究还是缓缓放了手。命运像一张网,网住了众人。沉重的爱情,模糊了人的真实面目,变得狰狞而可怕!但幸好结局是美好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腹黑相爷的嚣张嫡妃

    腹黑相爷的嚣张嫡妃

    穿越?权相之子?女扮男装?江黎表示:淡定!然后……顺应天命,混吃等死!老爹位高权重,把持朝政?拼爹第一条啊,坚决拥护之!左相美色难当,刚正不阿?行!十八般训诫,掰弯了伸直了,任由折腾!小皇帝城府深,手段狠?但……此等正太,萌之当道,岂能放过!片段一:闷骚还是傲娇?“彦司明,东西掉了。”上好的化瘀膏捏在手心,她笑得欢愉。“家中搁置太多,无处可放。”“所以?眼巴巴的赶着大中午从城外跑回来,准备扔我这儿?你确定不是担心我,想我,非要来看我?”她再笑。“……不是。”“青天白日,说谎遭雷劈的。”“……是。”片段二:腹黑还是呆萌?她一时口误,“皇腾少谦,呐,叫声姐来听听?”他一脸无辜,“可是你是男的。”“那就喊哥!”“……哥哥。”“乖——”PS:此文一对一,宠文有爱,内容大爱!亲们,不要错过,放进书架,一起Happy~~~
  • 我的搞笑老爸(老妈真烦)

    我的搞笑老爸(老妈真烦)

    我妈爱面子,爱管闲事。这本来不关我的事,可是,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当我和老爸讲点儿面子、管点儿闲事的时候,她总会看不惯。说句公道话,我爸除了爱吹牛外,还算是一个很不错的老爸。虽然身上的毛病不少,但他总能给我,还有我的那帮“狐朋狗友”带来快乐。在这点上,可比我妈好上N加N倍。
  •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西夏死书2:遗失的1964

    为寻找丢失的玉插屏,唐风等人来到了彼得堡。在联邦安全局的追捕下,韩江和徐仁宇两人躲进了彼得堡庞大而复杂的下水管道中,遭遇了恐怖“幽灵”;唐风和梁媛则在俄罗斯学者季莫申的帮助下藏进了冬宫,不经意间也发现了深夜冬宫里的点点幽光。当众人最终在冬宫相遇时,这才得知对方均可能是在“幽灵”的刻意引导下进入的冬宫。这个“幽灵”竟是谁?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冬宫里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为破解这些谜团,韩江等人搜寻一切可能,而最终线索显示,这个“幽灵”很可能是当年科考队的年轻学者米沙,但找到的联邦安全局档案文件却独独缺少了1964年的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