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3100000020

第20章 魔鬼的颤音——二十世纪诸多小提琴学派(5)

埃尔曼在RCA旗下四十多年后,感到待遇越来越比不上海菲茨,于是在1954年转入Decca公司。首先录制的又是柴科夫斯基协奏曲,接着是贝多芬和莫扎特的第四、第五协奏曲,最后是布鲁赫和维尼亚夫斯基协奏曲。与埃尔曼合作的都是当时Decca最好的指挥家——鲍尔特、索尔蒂和克利普斯。埃尔曼在节奏上非常自由,以至于乐团很难跟上他;他的音乐带有老派小提琴家的特点,技术也已经没有早年那么灵活了——尤其是在技术困难的双音片断——破坏了音乐的流畅性。所有的协奏曲都是在Kingsway大厅录制的,具有优异的声学效果。

奏鸣曲的情况要好于协奏曲。不过Decca公司更看好另一位小提琴家里奇,因此埃尔曼的奏鸣曲录音并不多,而且比较零散,包括格里格的第一和第三、弗雷的第一、勃拉姆斯的第二和第三、弗兰克的“A大调”、贝多芬的“春天”和“克鲁采”,还有一首埃尔曼所钟爱的亨德尔《D大调奏鸣曲》。浪漫派曲目始终是埃尔曼的强项,他演奏的弗兰克奏鸣曲有着最感人的线条和动人的音质,勃拉姆斯奏鸣曲也拉得比较严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上乘的演释。埃尔曼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总的来说四平八稳,在部分旋律上自由节奏的运用比今天的演奏家们要大胆得多,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也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像“克鲁采”的末乐章加入了很有意思的装饰音。

亨德尔《D大调奏鸣曲》的慢乐章,埃尔曼拉得极其动人,丰润的音色和自然的呼吸分句都世所罕见,而且在音乐上表现完美,丝毫没有怪诞之处,倒是很具有现代风格。埃尔曼晚期最拿手的还是小品,丝毫不受技术的限制:克莱斯勒根据德沃夏克《幽默曲》所作的《斯拉夫幻想曲》、门德尔松的《五月微风》、米勒的《古巴人》、萨马蒂尼的《帕萨卡利亚》,尤其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那种如泣如诉的感觉真是无人可及。钢琴伴奏是年轻的以色列钢琴家塞戈尔,他虽然在名气上和埃尔曼极不相称,但两人的配合十分默契。

1917年10月27日,雅沙·海菲茨(JaschaHeifetz,1901—1987)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首演时,许多音乐界的名人都到场一睹他的风采。两首作品之间休息时,埃尔曼对邻座的钢琴家戈多夫斯基抱怨道:“你觉得热吗?”戈多夫斯基冷冷答道:“钢琴家才不觉得呢。”

这位继克莱斯勒之后最伟大的小提琴家1901年生于立陶宛的维尔纳,巧合的是,他和克莱斯勒的生日都是2月2日。三岁时,海菲茨开始跟父亲学琴;六岁就公开演出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九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先跟奥尔的助教学习,然后是奥尔本人。海菲茨跟随奥尔学习了大约六年,不过奥尔并没有教他什么技术性的东西。海菲茨的技术天赋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当然,他也大量地练琴,而且数十年不间断。他很快就获得了巨大成功。1911年4月,他在圣彼得堡露天音乐会的两万五千名观众面前演奏,引起轰动,警察不得不保护他退场;1912年在柏林与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演出也大获成功。他还与克莱斯勒进行了私下的会晤,克莱斯勒为他演奏的门德尔松协奏曲进行钢琴伴奏。听完他的演奏后,克莱斯勒对在场的人讲了一句富有传奇色彩的话:“我们都该把小提琴在自己的膝盖上砸碎。”当时几乎所有小提琴家都被海菲茨耀眼的光芒弄得黯然失色,所有的年轻人都迷上了魔鬼般的快速度,像库贝利克这样的老派人物只好逐渐退出舞台了。1925年海菲茨加入美国国籍。他多次举行世界巡回音乐会,受到热烈欢迎,七十岁时的寿辰纪念音乐会还进行了电视转播。

海菲茨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小提琴家,他演奏作品的精确程度令同行们望尘莫及。

他的演奏风格是完全现代的,为后世的小提琴演奏树立了新的标准。他的音准水平达到了前人从未企及的高度,小提琴在他手里简直就像是音准调教得完美无缺的键盘乐器。他的运弓炉火纯青,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快速的颤音和充满激情的滑音,还有标志性的如火山熔岩般的炙热音色和飞快的速度,都把他与其他小提琴家明显地区分开来。然而他完成这一切时,身体却是纹丝不动,宛如一尊雕像。

海菲茨的录音很大一部分属于历史录音范畴,立体声录音也很多,而且很容易收齐。1994年RCA就发行了他的全集系列,共六十五张,其中还包括了EMI的录音。近期又发行了“原始包装系列”CD多达一百零三张,不过内容没有增加,这是按照原来LP唱片的曲目来发行的。这还没有包括非商业的现场录音和最早期的录音。布洛克的录音圆筒记录了海菲茨1912年在结束柏林演出后录制的《美丽的罗斯玛琳》等四首小曲,效果不佳,只是一个档案记录。他最早的商业录音是1917年11月9日美国首演两周之后录制的一些小品,曲目包括他后来经常演奏的舒伯特的《圣母颂》和维尼亚夫斯基的《谐谑—塔兰泰拉》,在演奏风格和技术水平上已经和成熟时期没有任何区别了。这些录音都收录在1994版RCA全集的第一集中,这是海菲茨早期最值得收藏的唱片。唱片中收录的录音一直持续到1924年,全部都是声学录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炫技作品,帕格尼尼的《无穷动》又快又干净,萨拉萨蒂的《木屐舞》的拨弦干脆利索。1924年录制的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是他对此曲唯一的一次录音,而且不全,只有后半段;速度快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连钢琴伴奏都跟不上了。而在演奏肖邦《夜曲》、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戈德马克协奏曲行板乐章、柴科夫斯基《忧郁小夜曲》时,海菲茨表现出的成熟细腻的乐感绝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而完全是个成熟的艺术家了。

EMI的巴赫无伴奏组曲与奏鸣曲的选曲唱片录制于1934—1935年,包括完整的第一和第三奏鸣曲,以及第二组曲。这是非常个性化的诠释,同时又是受理智高度控制的,在弹性速度上依照现在的标准丝毫不过分。最著名的《恰空》演奏得富有张力和高度的活力。另一套名为“独奏会”的唱片共有两张CD。第一张包括两首传奇奏鸣曲录音,分别是1934年与莫伊塞维奇合作的贝多芬“克鲁采”,以及1937年与鲁宾斯坦合作的弗兰克“A大调”。前者是两位技巧狂人的竞奏,后者则把法国音乐演绎得流畅动人。唱片中还有奥尔改编的帕格尼尼第二十四随想曲,比原作还要丰富多彩。第二张CD大部分都是二十世纪浪漫派晚期的小品,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巴齐尼的《精灵之舞》速度比库贝里克几乎快了一倍;法雅的西班牙舞曲、卡斯泰尔诺沃—泰代斯科的圆舞曲和蒂尼库的《霍拉舞曲》都拉得精彩纷呈。

海菲茨大量优秀的协奏曲录音出自三十年代。对于早期录音来说,录制大型协奏曲并不常见,海菲茨直到录音技术基本成熟后才开始少量录制。莫扎特第五、格拉祖诺夫、维厄当第四、维尼亚夫斯基第二、西贝柳斯、柴科夫斯基,这六首协奏曲录制于1934—1937年间。有意思的是,海菲茨的第一个选择有点奇怪,居然是莫扎特第五“土耳其”,莫扎特恰恰是他最惧怕的作曲家。他曾被问及最困难的小提琴曲目是什么,他回答道:“也许现在每个人都有很高的技术能力,但让他们去演奏一首莫扎特协奏曲,或贝多芬,它们或许才是最难于演出的”,“有技巧就可以拉帕格尼尼或恩斯特的协奏曲,谁都可以,但只有少数人能拉好莫扎特和贝多芬”。尽管海菲茨对莫扎特心存疑虑,评论家对他的莫扎特也持保留意见,但他的录音还是展现了动力感和松弛感之间的平衡;和巴比罗利指挥的新成立的伦敦爱乐乐团的合作也非常愉快。其他五首浪漫派协奏曲除了西贝柳斯协奏曲是比彻姆指挥的以外,都是巴比罗利执棒。其中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和维厄当第四都是一次录成的;而西贝柳斯、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诺夫协奏曲的录音也成为不朽的经典,尤其是在艺术表现力和技术完美程度上,海菲茨已经把前人抛到了身后。门德尔松和维厄当第五协奏曲分别录制于1949年和1947年,依然保持着海菲茨独特的音色、紧张的气氛,还有超快的速度。1935年和1937年录制的圣—桑的《引子与随想回旋曲》《哈瓦奈斯》和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也都是海菲茨演奏次数最多的作品。

1939年的勃拉姆斯协奏曲是他和库塞维茨基的第二次合作,也是他首次录制该曲。Biddulph把他同年与弗尔曼合作录制的二重协奏曲与该曲放在一起发行,两个录音都是堪称伟大的演释。海菲茨的诠释既严谨又带有浪漫时代的特点,特别是有些滑音在现在听起来非常奇怪。库塞维茨基的风格与海菲茨很搭调,也是属于外冷内热型的,有个别速度处理不合常理,但整体风格大气稳健。

1945—1954年音乐会现场协奏曲录音并没有包括在海菲茨商业录音全集中,这恰恰是最能体现他多变音色的唱片。帕尔曼曾说过,海菲茨在录音时喜欢靠近话筒,结果导致他的现场演出和录音室录音的音质有差别。这套CD共收录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西贝柳斯和康恩戈尔德五首协奏曲,在风格和速度上与录音室的差别不大,但音色明显更为松弛和丰润,变化也更多;在勃拉姆斯协奏曲的录音中尤为明显。

四十至五十年代RCA录制的协奏曲中,值得一提的有沃尔顿、康恩戈尔德和罗萨三首,连同瓦格斯曼的《卡门幻想曲》全都是为海菲茨量身定做的。沃尔顿在三十七岁时受到海菲茨委约,创作一首小提琴协奏曲,1939年他到达美国时尚未完成。海菲茨与沃尔顿共同为这部协奏曲工作,尤其是第三乐章,而正是这部协奏曲连同中提琴协奏曲和第一交响曲为沃尔顿确立了一流作曲家的地位。1950年,海菲茨和沃尔顿联手录制了这部精彩的作品。康恩戈尔德、罗萨和瓦格斯曼都以电影音乐著称,因此康恩戈尔德和罗萨的协奏曲都带有电影音乐的味道,通俗易懂,旋律宽广优美,和声类似于流行歌曲。在今天,前者的名气更大,深受人们的喜爱,已经成为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经典曲目。瓦格斯曼的《卡门幻想曲》与萨拉萨蒂的相比,选用的素材不完全相同,技术上也更为棘手,这正适合海菲茨宽裕的技巧,使其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海菲茨还录制了大量室内乐作品,尤其是三重奏。起先的搭档是鲁宾斯坦和弗尔曼,由于弗尔曼过早的去世,大提琴就换成了皮亚蒂戈尔斯基。中提琴家普里姆罗斯在录制弦乐重奏时也经常加入他们。和著名的蒂博重奏组或布什重奏组的平衡合作相比,可以明显发现海菲茨在重奏中占据了主导的位置——他的音量总是最大的,个性也最突出。柴科夫斯基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的唱片名气很大,汇聚了海菲茨、鲁宾斯坦和皮亚蒂戈尔斯基三位巨星,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太好:小提琴音量太大,钢琴次之,而大提琴最弱,从而失去了真正重奏的意义;在合作上也缺乏配合,谈不上有细腻的表现。

作为对浪漫派小提琴家传统的延续,海菲茨大量创作和改编小提琴作品,最著名的是他改编的格什温三首前奏曲和《波吉与贝斯》组曲,如今已经成为小提琴的保留作品。破例推荐最好的版本录制于1970年,已经是立体声了。海菲茨的演奏已臻化境,无可挑剔,这也是他最好的唱片。其他返场曲目如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戈多夫斯基的《古老的维也纳》等,大多录制于四十年代,韵味十足,令人爱不释手。

内森·米尔斯坦(NathanMilstein,1904—1992)是俄罗斯最后一位与奥尔有关联的伟大小提琴家,而这个关联既不重要,时间也很短。米尔斯坦本人很少提及随奥尔学习的经历,在奥尔的记忆中似乎也没有米尔斯坦这个名字:“从敖德萨来的两个男孩,自从我1917年6月离开圣彼得堡,他们就消失了。”这两个男孩里有一个可能就是米尔斯坦,尽管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注册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据米尔斯坦回忆,他一周到奥尔那里上两次课,通常都在音乐学院,听课的多达四五十人。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1917年奥尔离开俄国,一部分学生跟着他离开,但米尔斯坦回到了敖德萨。那是他最艰难的一段岁月。1921年他在基辅举行音乐会时结识了钢琴家霍洛维茨,他们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举行了不少音乐会。1923年12月2日他们与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合作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米尔斯坦演奏的格拉祖诺夫协奏曲令人动容,然而这次成功却几乎被霍洛维茨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所掩盖。

在1925年离开苏联去西欧旅行演出后,霍洛维茨迅速蹿红,但米尔斯坦的发展却很缓慢。1926年他接受了伊萨依的短期指导,并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收获。1929年的美国首演是与斯托科夫斯基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的。他最终加入了美国国籍。

二战后,米尔斯坦又重返欧洲演出,在巴黎和伦敦都大受欢迎。他还在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和瑞士苏黎世举办大师班。在演奏技术上唯一能与米尔斯坦相比的就是海菲茨,但他没有海菲茨那种无理由的快速的怪癖;米尔斯坦的小提琴技巧永远在音乐理智的控制范围以内。他的演奏生涯是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即使在七十多岁时,他的技巧也和年轻时一样,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

米尔斯坦是俄国学派中最不典型的一位,他的成熟时期的演奏风格带有明显的个人烙印,无论是演奏巴赫还是帕格尼尼,都充满了对作品的个人诠释。巴赫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一直是米尔斯坦为之倾倒的曲目,他留下了两次商业录音全套,还有不少单曲录音来自音乐会现场。最早的一次是Biddulph公司发行的在1935年录制的《D小调组曲》,包括那首著名的《恰空》。这是一个堪称范本的演奏,整体风格工整而冷静,没有任何虚张声势。《库朗特》比后来的速度要慢一些,显得比较沉稳;《恰空》的演奏比起五十年代的录音缺乏他全盛时期那种盛气凌人的气质,倒是带有几分书卷气。唱片上的其他曲目都是巴洛克奏鸣曲,包括克莱斯勒改编的塔蒂尼的《G小调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两首维瓦尔第和一首佩戈莱希奏鸣曲,当然也都是近代改编曲。

同类推荐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中国折扇

    中国折扇

    扇子起源于我国的远古时代,从考古资料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扇子的种类和用途都在不断地演变,扇文化也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折扇》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折扇文化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热门推荐
  • 钱多多备嫁记

    钱多多备嫁记

    钱多多答应了许飞的求婚之后,两人进入恋爱结束准备结婚的时期,钱多多在婚姻与事业之间矛盾,最后决定这一次由她来牺牲,辞职成全许飞的事业发展。不曾想这个想法真正付诸实施之后,随之而来的种种不如意却让钱多多后悔不迭。许飞却在工作的忙碌中无暇顾及备嫁新娘的情绪。正在这个时候,钱多多的前男友从新加坡来到上海,坦言要重新追求钱多多……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王的霸道狐宠

    王的霸道狐宠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女特种兵重生妖狐公主,一朝醒来却成了九王爷的契约宠物。主人强悍,宠物更强悍。什么?!万一主人挂了,宠物也会挂!不行,我要解除契约!在此之前,各位想对我家主人图谋不轨的童鞋请小心,本妖很霸道很阴险!此文秉承上本祸水的YD和美男多多的良好传统,某北尽量写得轻松,如不慎沉重,请见谅!
  • 战争论

    战争论

    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思想史上遭受非难最多的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基础产生了重大威胁。
  • 坑爹金手指发家史

    坑爹金手指发家史

    别人家的金手指是灵泉肥田,别人家的金手指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别人家的……对,那是别人家的!女猪脚表示,自己家的金手指就是坑姐的!摸啥啥就坏,碰啥啥就散,尼玛每天还提心吊胆的怕把别人给摸“散”了!唉,这日子可神马时候到头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去,走投无路;看见老婆就内疚,丈母娘面前更是抬不起头;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娘家“蜗居”……有一天……
  • 重生之剩女大翻身

    重生之剩女大翻身

    一个剩女意外死掉,重生成猫,为了重新做人、顺利嫁掉,不得不和月老做交易做善事来改变命运。为此,她替摔成植物人的新媳妇回老家结婚,替被小三撬掉男友的女博士收回男人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假妻真爱:误惹不良帝少

    假妻真爱:误惹不良帝少

    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另外一个女人,自己的老公也变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做梦还是穿越?路小丫就这么神奇的被人当成了另外的女人,豪门少奶奶,英俊多金的老公……梦一般的生活让她慢慢的对那个腹黑霸道的帝少不能忘怀的时候,灰姑娘始终还是灰姑娘,她被打回了原形……刚失去了孩子,那个女人说:“不要再让我看见这张脸!”她的脸就那么变成了另外一张脸,在黑暗中度过了两年痛不欲生的生活,支撑她的唯有报仇的信念……涅槃归来,她成了微笑女神二妮,她要的就是将那个男人抢到自己的手里,她要夺去那个女人最在意的一切!
  • 倾城召唤师

    倾城召唤师

    (全文完结)一朝穿越,相府嫡女,废材一枚,人人来打,人人来欺,却不知这破烂身体早已不同往昔。史无前例“超神体”,亮瞎你们狗眼。扮猪吃老虎,搅得你们昏天暗地。拐个重口味妖孽美男,携手妖孽祸乱天下。让那些欺压她的人,都哭死去吧。咦,有只神兽?抢过来!咦,有重宝?夺过来!什么?你要来抢老娘的妖孽美男?不好意思,门都没有!
  • 不合常规的飞翔

    不合常规的飞翔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