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400000036

第36章 唐朝的胃口

现在,已经很难了解公元618年至907年期间,住在唐朝首都长安的市民,每餐饭吃些什么?喝些什么?

古代文人,能吃善吃好吃,而写吃,往往一笔带过,惜墨如金,不肯详说细节。但是,我们从字典词书上还能看到的“馎饦”、“铧锣”、“焦槌”、“馉脯”、“不托”、“胡饼”、“冷淘”等食物,那花式品种,还是颇为繁多的,看来唐人不存在城市早点难的问题。否则在西方历史学家心目中,也不会将古长安与古罗马相提并论。因此,我不大相信居住在首善之区的长安百姓,一早爬起来,揉着惺忪的双眼,走出里坊,来到路边摊点,也像当今北京的上班族,只有油条,豆浆,煎饼,永远不变的老三样可以选择,一路走,一路吃,满手油脂麻花地往公共汽车上挤去,若如此,还算什么中古时期世界上最繁华最富饶的都城?

但是,“馎饦”,“饆饠”之类面点,到底是什么样子?甜的咸的?蒸的烤的?油炸的水煮的?便不太清楚了。查《酉阳杂俎》、《齐民要术》、《梦溪笔谈》这类古籍,都说得十分含糊。幸好,宋代赵令畴的《侯鲭录》一书里,有一则《黄鲁直品食》,使我们能够略知距唐代不远的北宋时期,如黄庭坚等文人,他们是怎么样吃喝的。

黄鲁直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抹南京南,作槐叶冷淘,糁以襄邑熟猪肉,炊共城香粳,用吴人绘松江之鲈。既饱,以康王谷帘泉,烹曾坑斗品。少焉,卧北窗下,使人诵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稍快。

在宋·朱弁的《曲洧旧闻》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筷;南都麦心面,作槐芽温淘,渗以襄邑抹猪、炊共城香粳,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绘。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东坡在儋耳,独有二赋而已。

虽然朱弁所言,算起来应该是在宋代元符年间,苏轼流放海南儋耳期间的亲笔手书,但其可信度,不及与苏轼有过来往的赵令畴所记。赵系皇室,非常崇拜苏轼,连自己的这个名字,也是苏轼为他改过的。而且这部笔记,主要是记叙他所知悉的苏轼言行,所以,赵认为是黄鲁直所云,当系的论,而且从行文的口气上也比较顺畅。这两则大同小异的文字,不管是黄庭坚,还是苏东坡,让我们对唐宋年间的饮食状况的了解,提供了一点线索。

老实说,这顿饭,其值不菲。必须具有小康以上收入水平,同时具有良好胃口的消费者,才能埋得起单,才能消化得了的一份食谱。主食有面有米,副食有羊羔,仔鹅,绘鱼,猪肉熟食。饭后,有好泉水烹好茶叶,自是沁人心脾的上佳品味。吃罢喝罢,解衣仰卧,真是好不自在。

不过,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间的苏轼,日子过得并不开心。一辈子犯小人的他,又遭贬谪,渡琼州海峡,到海南的儋耳安置。好在那时没有实施对知识分子劳动改造政策,先生还有可能写字读书。可是,究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背井离乡,回朝无望,那坐以待毙的苦闷,那枵肠辘辘的煎熬,是他一生中最没落、最艰难的阶段。也许,回味往事,举笔落墨,大师给朋友写了这幅字,作一次精神会餐,不无可能。

我们遂可揣度唐、宋饮食之一斑。

北宋都城汴京,与唐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同属中原,饮食习惯应该是基本相似。由于从秦陇,到关中,再到河洛地区的黄河流域,粮食作物以小麦种植为主,略可推断唐人的胃口,是以面食为主。“槐叶温淘”,我想可能是捞面或者酿皮一类的面制品。我曾在豫西北怀庆府的博爱、沁阳一地劳动改造过,修过从河南焦作到山西晋城的铁路。1958年正是三面红旗招展之际,河南也是招展得特别强烈的省份,那人民公社的大食堂,那屋子大的笼屉,那脑袋大的馒头,真有共产主义已经光临的感觉。

同时,我也领教了老祖宗神农氏尝百草,实际是给中国人带了一个坏头,老乡除了大口大口啃白面馍之外,不进其他油盐。结果,馍啃光以后,就三年灾荒。数千年来,中国人局限于从植物中吸取营养,这对于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健康水平,绝不是件好事情。

因此,一个面有菜色的民族,想不当“东亚病夫”也难。

所以,我很看重苏轼文字中,那盆蒸得烂熟,令人食指大开的同州羊羔,实在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至少表明在大唐盛世,一直延至五代、北宋,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民族,受到西域文明的薰染,饮食习惯上的逐步胡化,是不争的事实。国人的消化系统里,肉食渐渐成为很主要的成分,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也是中国历史上得以辉煌的物质基础。

一个人,‘活得好不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活得好不好,胃口,是很关键的问题。

同州,即今之陕西大荔,由于南濒洛水,西临黄河,是个粮谷丰饶,水肥草美的农业县分,那里出产的胡羊,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乃泡馍的首选羊肉,至今有名。但在东坡文中,最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不是羊肉的质地问题,而是他所说的做法和吃法,虽只不过是一道莱,但却有改变中国的重要意义。

在地球上,凡食肉类动物,都凶猛,凡食草类动物,都温驯。唐代同胞可能从不断侵扰中原的胡人身上得到教训,人强欺侮人,人弱受欺侮,因此,神农氏的草食主义,在唐代,逐渐失去市场。同州,距离西域甚远,吃羊羔,绝对皈依西域正宗。

这盆蒸得稀烂的羊羔,更接近美国人的感恩节或圣诞节的火鸡,而与祭孔时全猪、全羊、全牛毫无共同之处。第一,在做法上“灌以杏酪”,绝非中国人的传统;第二,在吃法上“食之以匕不以筷”,也是对尝百草的神农精神,予以革命和否定。

“食之以匕不以筷”,看似小事一桩,但对唐人来讲,这个突破,意义重大。

世界上从来没有恒定不变的东西,民族特性也非铁板一块,饮食习惯并不是永远不可改变,所以,对付这只羊羔,除了一把锋利的刀,一副坚固的牙,一个强壮的胃,还需要那种绝非汉人所有,而是胡人天生的吃心理,方能左手割肉,右手持杯,享咀嚼之趣;方能食膻啖臊,大快朵颐,得饕餮之乐。酒足饭饱之后,再加之一壶浓酽滚烫的好茶,沁入心田,那就齐了。

放下筷子,拿起刀子,在唐代,便是不以为奇的事情了。

肃宗为太子,尝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臑。上顾太子,使太子割。

肃宗既割,余污漫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宗徐举饼啖之,上大悦,谓太子曰:“福当如此爱惜。”(宋·王傥《唐语林》)

因为不同饮食文明,表现着不同民族特性,这种食用工具的区区变动,也会起到不可小视的微调作用。一般来说,动筷,礼让谦恭,持刀,很难斯文,汉人用筷搛菜,温文尔雅,殷勤周到,多繁文缛礼之士;胡人持刀食肉,血气方刚,多剽悍强横,骑动掳掠之徒。所以,大唐盛世,与其说,唐人胃口朝胡人饮食靠拢,还不如说西域文明也在影响着中原文化,交流通常是相互的,开放从来是彼此受益的。

作为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点,唐代的长安,便是当时整个社会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心,也是从广义上来理解大唐盛世,有一副极其良好胃口的集中体现。

谈唐代,不能不谈唐诗,谈唐诗,不能不谈李白。如果,我们从诗人笔下的“胡姬”,在其诗篇中的出现频率,也可估计,或者想象,这座都城,是以怎么样的姿态,向全世界敞开怀抱了。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前有一樽酒行》)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之二)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醉客延金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之一)

从这些诗句所提供的意境,若能在冥思遐想中,神游一千多年前的古长安,那将是怎样一个体验啊!不过,我还是郑重劝一句,若是你读过白行简的《李娃传》,建议你先不要到唐代的红灯区平康里去,那儿是李娃和她姐妹们活动的领地,你的钱包里,若没有过多的银两,那是你无法承担得起的高消费。而是要到西市、金街一带,那里的食肆,酒店,歌楼,舞榭,倡馆,茶寮,戏场,杂市,才是好红火,好热闹的去处,才绝对是一个值得你逗留的风流所在,否则,李白跑那里去做什么?

你会发现那些打扮得粉妆玉琢,花枝招展的胡姬,玉脸生春,眉目传情,向你冁然一笑,令你心旌荡漾,向你挥摆纤手,令你举步踟蹰。那摆动的绦带,曳地的长裙,袒露的襟领,洁白的肌肤,在扑面而来的香风里,弥漫着这些异域女子的荷尔蒙气息,该是怎样挑逗这个城市的勃然生机啊!

这就是唐朝的胃口,这就是长安的浪漫。

那时候,政治上不分畛域,张开怀抱,经济上不分族别,竞争谋生,宗教上的不分信仰,相互容忍,族别上的不分胡汉,悉为臣民。胡人几乎融进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汉着胡帽,胡着汉冠”,甚至在服饰上,也在模糊着中外文化疏隔的界限。

我很钦佩唐朝的这种广义上的好胃口,它意味着一份自信,一份豪壮,一份担承,一份敢把天下纳入我胸怀的大气。那些阳痿患者,你就是打死他,他连这样想一想的勇气,也不会有的。自南宋至清末,中国之一蹶不振,吃亏就在胃口,都像林黛玉那样,只能夹一筷子螃蟹肉吃,小命都难保,焉谈爱?焉谈情?焉谈雄心壮志,焉谈民族复兴?也许积弱的中国,尤其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实在压抑得太久太狠,大唐盛世,遂成这个民族永远被憧憬的梦。

盛唐统治的大版图,大气魄,大形势,大开放,其实是一个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的结果。经过公元420年至589年南北朝的拉锯战,到公元618年隋朝实现统一。既是人之所为,也是势之所趋。唐代的统治者,敢作敢为,大气豁达,可能与血液中的胡人基因有关,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考证的:

近人有主李唐为蕃姓者,其事作否无确据。然唐高祖李渊母独孤氏,太宗母窦氏,外祖母宇文氏,高宗母长孙氏,玄宗母窦氏,皆胡族也。则李唐世系之深染胡化,不容争论。唐人对种族观念,亦颇不重视。即据《宰相世系表》九十八族三百六十九人中,其为异族者有十一姓二十三人,时人遂有“华戎阀阅”之语。崔慎猷至谓:“近日中书,尽是蕃人。”又唐初已多用蕃将,甚至禁军亦杂用蕃卒。(《国史大纲》)

正是这种混杂的人种优势,正是这种胃口的胡化倾向,唐代的文治武功,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高峰。加速了边外属国的归附,推动了胡人内迁的涌入,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的黄金时代。随着民风民俗的广泛传播,衣食住行的深入渗透,以麦面为主的中原人,在择食主张上多近胡人。

毕罗者,番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唐·李济翁《资暇集》)

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茶;庚家粽子,白莹如玉;韩钧能作樱桃毕罗,其色不变;有能造冷胡突绘,鲤鱼臆,连蒸诈草,草皮索饼;将军曲良翰,能为驼峰炙。(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中土人本来擅长于制作面食,曾几何时,也时尚胡风起来。记得贺知章初到长安,投师访友,出明珠为贽见之礼,主人了不在意,嘱童持去鬻胡饼数十枚,众人共食之。可见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岂能低估?由此,可以看到长安城里的原住民,不得不按照地道的西域风习,来调整自己的胃口。

因为着眼于摄取更多的动物蛋白,膳食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国人的体质,气质,精神,心态,也在嬗变之中。肉食增多,势必带来某些人种学上的演化。

唐朝男人的豪放自信,唐朝女人的妩媚可爱,正是这种食物结构成分发生了变化的结果。

这个结论,很可能使有识者嗤之以鼻,但一杯牛奶,改变一个民族,却是发生在20世纪日本的事情,那是有目共睹的。

在《资暇集》中,有一则《熊白啖》的故事,你便懂得唐人的好胃口了。

贞元初,穆宁为和州刺史,其子故宛陵尚书,及给事列侍宁前。时穆氏家法切峻。宁命诸子直馔,稍不如意则杖之。诸子将至直日,必探求珍异,罗于鼎俎之前,竞新其味,计无不为。然而未尝免挞斥之过者。一日给事直馔,鼎前有熊白及鹿修,忽曰:“白肥而修瘠相滋,其宜乎?”遂同试,曰:“甚异常品。”即以白裹修改之而进,宁果再饱。宛陵与诸季望给事盛形于色,曰:“非免免笞,兼当受赏。”给事颇亦自得。宁饭讫,戒使令曰:“谁直?可与杖俱来。”于是罚如常数。给事将拜杖,遽命前曰:“有此味,奚进之晚耶?”于是闻者笑而传之。

熊白,即熊的脊肉,极嫩极肥,鹿修,即风干的鹿肉,极干极韧,两者性质不同,炒蒸以后,却效果奇佳,鲜美异常。据说,现在到西安吃仿唐菜,还可以点到这道名品。试想这么一位老爷子,每顿食肉,食不好,还要敲儿子的屁股,固然可讽之日“肉食者鄙”,就知道那张嘴,而无远谋深虑,但不也感觉到他那粗鲁豪悍的可爱乎?

什么时代,什么胃口,胃口是决定出汉子,还是出侏儒的关键。这也是清人顾亭林在《日知录》里,早就感慨万分的话题,他说:

余见天下州城,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廨舍之为唐旧创者,其基址必皆宏敞。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人情苟且,十百于前代矣。

顾炎武所说的一朝一代的式微,我不禁想起晚清大学士徐桐,这位给老佛爷策动义和团扶清灭洋,提供理论依据,掌握宣传舆论的教父。庚子事变期间,尽管风烛残年,不得不每日进宫,以备慈禧垂询。可他,家住崇文门外,坐在轿里,往北抬,花市有洋人的教堂,他不能路过;往西抬,东交民巷有使团的洋鬼子,更不能路过;往南抬,绕路而行,又避不开当时北京城的红灯区八大胡同,可谓步履维艰。他那顶只好远走永定门,再经西直门,然后才从西华门进宫的轿子,成为京城的一个笑话。

一个人,为其狭隘的教义活到如此委琐凿枘的地步,这个朝代,不亡何待?

这位老夫子,活了一辈子,闻夷色变,视洋为敌,闭目塞听,拒绝变革,如防洪水猛兽那样,抵制一切外来的新鲜事物。于是,倘若有谁端来唐朝穆宁吃得眉飞色舞的那盆“熊白啖”,拦住那顶笑话轿子,捧过去,基本上已是一具政治僵尸的他,绝不敢举筷尝上一口的。

因此,好的胃口,包含着宽容,博大,体现着接受,吸纳,意味着消化,摄取,代表着健康,活力。对一个人来说,足以雄壮体格;对一个朝代来说,足以强健精神;对一个城市来说,足以鼎盛壮大,对一个国家来说,足以生生不息。

唐朝伟大,在于唐朝从不挑食的好胃口,这一点,很重要。

同类推荐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他将技术与人性结合,追寻内心的直觉,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许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但是从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成功者需要具备的要素。乔布斯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创新思维,乃至潮流。他的光辉、激情与能量,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无数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热门推荐
  •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用创新的理论、经典的案例以及全新的视角,诠释制度与执行的关系,点击执行的现实意义,探寻执行不力的根源,揭示“三分制度,七分执行”这一工作理念。执行能力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星巴克、麦当劳全世界开花,其经营手段和管理制度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却没有哪一家企业能与之争锋。分析发现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它们的员工拥有超强的执行力。好的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员工没有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所说,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强于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公务员,企业员工需要遵守的工作理念。
  •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邪王霸宠:废材小姐要逆袭

    她是孤独游走在都市的天才少女,一夕穿越,成了人人唾弃的草包花痴女,本是天之骄女,再次崛起,绽放一世芳华,只为兑现那梦中的承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粉嫩可爱的小包子会变成邪肆妖孽男?邪魅男子:偷了我的心,还想跑?妖娆小美女:你是哪一个,伦家认识你吗?
  • 本王的狂妄毒妃

    本王的狂妄毒妃

    【本文宅斗+萌宝+男女主身心干净+1VS1无虐女强宠文】凤云倾,药谷的传人,医毒双绝的冰美人,却死于父亲收养的义妹之手,沈青桐,御医世家九小姐,家族最没用的废柴,未婚遭退婚,羞愤上吊而亡当废物变奇才,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入得青眼之人,她会搏命相救;与之无关的人,就算是死在她面前,她看都懒得看上一眼!纵有妙手回春的本事,却性格乖张,生人勿近!一时之间,毒女的恶名,传遍天下!然而,即使名声不怎么好,但上门提亲的却趋之若鹜,只为她那一句:只有我的人,才值得我庇佑!片段一:某年,王后生辰在即。王(沉吟良久):好像从来没送过她什么...侍卫(满脸黑线):王,不如...送花吧?于是,王找遍宫廷里所有的花花草草,终于打定主意,将一株金银花自墙角的一处蔓藤上摘下,脚步奇快的捧着那一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花束递到正在忙着晒药草的女子面前,冷峻的面容上闪过一抹可疑的潮红。“送给你。”某女凝视那金银花良久,许久之后才开口道:“忍冬,性甘寒,芳香透达可祛邪,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王,可是身子不适?”王:无碍,偶感风寒。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碧海青龙传系列二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妃本嚣张

    妃本嚣张

    她是著名的美女医生,但也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暗夜首领,她拥有双重人格,一朝穿越,本想做吃等死,奈何事与愿违,且看她如何玩转古代!
  • 魔女戏古代

    魔女戏古代

    推荐新文《待休王妃》收藏,支持哦!谢谢!【女强+特工】她,国家代号007的特工,身手矫健,机智慧黠,堪称高手。一次任务,她与死党双双遇难,再次睁眼时却成了男人眼中标准的胸大无脑,绝美得只能当作花瓶的草包。他,皇朝的三王爷,妖孽一般的男子,冷绝无情,严酷嗜血,在这片龙州大陆上少有人比。传言他不理国事,时常弥留烟花场所,对谁都不屑一顾。当冰冷无情的特工碰到阴沉狠辣的王爷,会发生怎样惊人的矛盾?“本王要休了你。”面对强迫促成的婚姻,他狠目相对,语声凌厉。“无所谓,反正我也不喜欢你。”柳眉一挑,她唇齿轻开,薄凉如风,清淡如水。然而,游戏一般的婚姻解除后,失落的是谁的心?痛的又是谁的心?边疆乱,烽烟起,群兽出,红颜飘零,这天下谁主沉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本文前六十九万为公众章节,所以点进来的亲可以放心观看!多谢支持!文中女主腹黑,聪明,睿智,越来越强;文中美男多多,过程绝对精彩哦!结局嘛暂时保密\(^o^)/~无极门东山再起,掀起一系列血雨腥风,这是策划已久的阴谋,还是兴之所至?当仇恨的火焰燃到高峰时,一个灵性、顽皮、慧黠而绝世的女子,穿越到了这里。失误使她丢失时光机,命运从此改写。此女集其邪魅于一身,在这乱世中,以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耍的众人团团转。身怀嫁衣神功,命中注定她与无极门有缘,但她的到来是带领无极门继续复仇,还是化解这段恩怨,亦是未知。快意江湖,恩怨情仇,爱的天翻地覆,痛的刻骨铭心,闹的手脚抽筋,口吐白沫……“你,不准喜欢我。”这话霸道的从她口中冒出。“你,从今以后,全部属于我的了。”某男盯着她,掷地有声。自此,结下了千年不解的缘。可最终能与她结为连理的是龙,虓,还是虎?而她又该何去何从呢?■■■■■下面是几则片段:1.“啊——”一声惊天霹雳的大叫,“敢毁我清白?”“你终于活过来了,终于活过来了……”老天,误会大了,她不过是在给他人工呼吸啊!为了爱的人的幸福,雷鸣突然拉过神情凄凉的艾文,认真地看着她,看得深情,“嫁给我吧……”这话没有任何预兆地从他口中迸出。2.
  • 穿越网王之音飘零

    穿越网王之音飘零

    猛然睁开双眸,她先是眨了几下眼睛,被两道眼镜片挡住了视线,面前的一切都像是在做梦一般,她回到了上学的时候,课桌,黑板,同学,还有讲台上正在讲课的老师。她浑浑噩噩,眼前一片朦胧,老师的声音传的很远,外语啊!原来,在梦中,她竟然能够听的懂。托起下巴,她看向窗外,好蓝的天,好白的云啊,只是什么时候,她的梦中,也有了颜色?
  • 重生之女王难宠

    重生之女王难宠

    【简介】平庸的二十九岁,未婚夫携手妹妹出现。弟弟为她而死,她却丧失看他一眼的资格。雨夜,父亲,继母,妹妹,未婚夫,将她赶出家门。车祸,重生,15岁那年花季。她,非国色天香,却风华倾城。短短数月,手控A市黑帮。短短数年,牵制A市所有商业线。今生,她要护的人,谁敢碰一下便是自掘坟墓。今生,她要报的仇,谁敢阻挠,杀无赦。商界精英,卧底传奇,萌宠精灵,皆愿不惜一切,只求美人垂恩。浴火重生,又怎会耽恋男色?她,便是武则天再世;她,便是枭女传奇;她,便是女王难宠。【复仇篇】戴面具的亲情,不得不在她面前露出本相;添油加醋的行径不过是让始作俑者自食恶果;曾经玩弄她母女与股掌之间的叶昊天,也不过成了臣服的懦夫。她要昭告天下:断她财路者贫;谋她性命者亡。叶昊天:“婉儿,我是你父亲,你不该······”舒婉:“对,你是我父亲,所以你为了一个项目把我送给生意场上的人?你是我父亲,所以你夺去本该属于我的财产?你是我父亲,所以你要在利用完我后,将我扫地出门?”白若辰:“婉儿,你要相信,如果不是叶媚勾引,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的。婉儿吗,你知道我是爱你的。放过我。”舒婉:“爱,所以要背叛?爱,所以也要将我扫地出门?爱,所以要联合起来羞辱我?好一个‘爱’。”【情感篇】某男:“放下这些仇恨,让自己放空,不好吗?”某女:“如果有人害死你的外公,虐死你的母亲,赶你出家门,还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你能放下吗?我不是圣人,你别这样要求我。”某男:“放下这些忙碌,让我好好宠你,不好吗?”某女:“你愿意放下你的事业,在家等我吗?”某男:“我是男人,事业是男人的天下。”某女:“我是女人,谁说女人不可以在事业上叱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