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400000035

第35章 “半夜不眠听粥鼓”

粥鼓是挂在寺庙前廊里的,像一条鱼也似的木铎,一敲响它,便意味着和尚们该到斋堂里开饭了。宋代范成大《华山寺》诗中,有“魂清骨冷不成眠,彻晓跏趺听粥鼓”句,清代曹寅《夜雨宿玉山寺》诗中,有“茫茫寄眼虫天外,已听云堂粥鼓声”句,与宋代苏轼“潜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粥鼓”这一句,都是文人谈粥鼓的名句。为什么在寺院里喝一顿粥,如此关紧?因为以前的僧寺里,没有晚餐这一说,所以,和尚连做梦也惦着那碗热烫的稀粥。因此,敲响粥鼓,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了。

食粥可分主动与被动两类。主动者从养生的角度,从营养的角度,从肠胃的消化角度,从身体实际需要的角度,才喝粥的。而被动者,则是从饥饿的角度,从贫穷的角度出发,只有这点米,只能煮成粥,非喝不可,不喝不行,粥稀得可以照见人影,喝的人通常就不快活,或很不快活了。粥和饭,严格讲来,并无不同,只是水放得多寡而已。为什么要使水的成分增多,对饱尝饥馁之苦的中国人来讲,恐怕主要不是考虑到易于消化,而是因为嘴多米少,要让大家的碗里不空,只有多加水了。所以,粥是中国人的食品,是中国人的发明,自无疑义。关于粥,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定论:“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以此标准,王蒙先生的“坚硬稀粥”,大概是不合格的粥,袁子才先生一定会摇头不迭的。

食粥一事,是中国旧时文人笔下时常涉及的,因而,有关粥的文字甚多。

宋代费衮《梁溪漫志》里,有一篇《张文潜粥记》,讲得最透彻了。“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将旦,一粥甚系利害(这就是粥鼓何以牵动人心而入诗的缘故了),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这说明粥的作用,除物质外,尚有精神上的妙不可言之处。

宋代陆游有一首《食粥诗》,更将粥与长生法联系起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其实,这也是陆游的自勉罢了。因为在中国,凡贫困家庭,大都离不开粥。粥总是和粮食匮乏联系着的,一位伟人说过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干稀搭配”的“稀”,也就是粥。

从这首诗里,看到清寒文人于困顿中的超脱,于窘迫中的豁达。他们笔下的粥,就不仅仅果腹了。

苏东坡“半夜不眠听粥鼓”的诗句,出自《大风留金山两日》这首诗。这是他在朝廷的倾轧中,被排挤出来,放浪江湖,跌落到生活底层,饱尝艰辛之后,才体会到这种饿肚子时聆听粥鼓的亲切感情的。大凡太快活,太优裕,经常酒足饭饱,声色犬马,桑拿按摩,三陪服务的作家,是不容易体会饥饿、贫穷的真切滋味的。苏轼另一首求粥的诗,更是坦荡无遮,一副穷文人的本色了:

“岂如江头千顷雪,茅檐出没晨炊孤。地碓舂杭光似玉,沙瓶煮粥软如酥。老我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杖君家去。”这时候的苏东坡,已经是一谪二贬,落拓不羁的文人,闻粥而去的浪漫情怀,多少是他在身处困境中的精神寄托了。假如有大款请客,小秘作陪,东坡先生怕就唱不出“大江东去”了。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什么人能跟什么人相通,来往,交际,接近,是有其规律的。看《水浒传》,便知道凡赞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汉,才聚齐到梁山泊;淡茶一盏,薄酒一杯,小菜一碟,谈诗论文,肯定是《儒林外史》中文人雅士们的集会;而吆五喝六,猜枚行令,觥筹交错,水陆纷陈,不消说,在座的便是些《三言两拍》里官佐商贾,市井小人,酒肉朋友,饮食男女之流;若是听到抬轿吹拍之声,捧场喝彩之词,老爷伟大,长官英明,上司正确,仕途光明,便知是《官场现形记》里的盛会。彼此同为肉食者,脾性能接近。大家同是喝粥者,心情易相通;在官员那里落座的,保险不会有一位喝粥的文人。

旧时文人,很提倡甘于清苦的精神,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一位叫裴子野的文人,说他“有疏亲故属,”凡“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只有自己饥饿过,才能体会别人饥饿的痛苦,裴子野与众亲友一齐捧碗啜粥,那是充满了人情味的温馨场面。同样,从郑板桥《家书》看到,给他弟弟的信里说“十冬腊月,凡乞讨者登门,务饷以热粥,并佐以腌姜。”也可知只有自己清寒过,才能了解别人清寒的窘境。中国文人与粥,这种不同一般的感情,都由于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正因如此,这些喝粥文人的文章里,才能多多少少地反映出民间的疾苦。具有一种人文精神,由这个精神而形成的淡泊,不争:知足,充实的性格,由这种性格而产生出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关爱,是那些肉食者鄙们永远也学不来的。那些戴着白手套,坐在象牙之塔里的作家,一天到晚打饱嗝儿,从无饥饿之苦,穷困之痛,也就难以与喝粥的中国大多数人共鸣,便一点不奇怪了。

由此看来,若曹雪芹一直过着“钟鸣鼎食”“锦衣饫食”的生活,未必会写出《红楼梦》来。他的文友敦诚、敦敏兄弟,在诗中说到他贫居北京西山时的窘迫景况,“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使我们知道他是文人中的“食粥族”,正由于他家境没落以后,处在生活贫穷线上,才了解到人世的沧桑,时事的艰窘,仕途的险恶,命运。的坎坷吧?其实,这两兄弟不为时闻,诗也一般,如果不是《红楼梦》,如果不是曹雪芹,这两兄弟也不会被红学家从故纸堆里发掘出来。他们并未如当代作家那样追求不朽,但由于“举家食粥”四字,便也跟着有其永远的价值。朽与不朽,有时很让那些如醉如痴地渴望名留青史的作家,摸不着规律。想不朽的,在他活着的时候,倒朽了,这不都是眼面前发生过的事情嘛!

敦诚的诗,自然有诗人的夸张成分。曹雪芹那时的确生计艰难,但尚可以到小铺去赊二两酒,看来,还不到只能以粥果腹,舍此别无其他的地步。因为,按常理,即使再薄的酒,也比再稠的甚至坚硬的粥,多费上几文。何况中国人喝酒,最起码要一碟花生米吧,连斯文扫地的孔乙己,还以茴香豆下酒呢!若以郑板桥自叙的“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官。”而言,能相信他是一位吃了上顿无下顿的七品县令吗?要饿得两眼发青,曹雪芹写不出《红楼梦》,郑板桥也画不出墨竹了。然而,他们过着的是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无疑问。

在物质水平上,与大多数人相同,因此在认知上,更接近劳苦大众一些,是自然而然的事。曹雪芹的食粥,经济因素确属考虑的一个方面,不过,也应看到贵家子弟,懂得生活,善自珍摄,精于调养的另一个方面。就看他在《红楼梦》里写的那些精致刁钻的吃食,知道这位江宁织造的没落后裔,在口腹享受上,是个在行的美食家。“举家食粥”,可以理解为他困境中的养生之道,大体是不会错的。如果他只有粥喝,饿得两眼发青,是写不出偌大一部史诗的。三年灾荒时期,未见有什么作品问世,就是一个证明。而现在,达到一天出版一部长篇小说的速度,也说明光景确实好过多了。

中国旧时文人,由于喝粥的结果,多半喝出一个淡泊的精神世界,实在是值得后人景仰的。他们或坚贞自守,或安贫乐道,或充实自信!或知足不争,但在他们的笔下,却总是程度不同地要发出对社会,对民众,对国家,对世界的真实反响。有的,哪怕为之付出生命,也要说出大多数人想说的话,这就是喝粥文人与大多数喝粥普通人的心灵感应了。

文学,要都是风花雪月,虚无缥缈,没有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恐怕也够呛的。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岳飞传

    岳飞传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创作了《岳飞传》。本书对《岳飞传》进行了精编,以适合小读者阅读。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热门推荐
  • 家有仙师

    家有仙师

    她,七世善人终修成正果。他,六界苍生齐称浮华神。她拜他为师却屡犯天规。他收她为徒却暗生情愫。碧落黄泉,千生千世却换来一段仙缘。她微笑,你可曾记得千年池畔的小妖。
  • 精商三经

    精商三经

    经商“三经”即稳、准、狠。“稳”是经商的根本,首先在于心态的稳重,其次是方法的稳妥,经营合理合法。反观那些浮躁、急功近利,甚至为小利而忘大义的商人,他们或许能一时成功,但从来都不会长久。“准”是眼光的独到,需要相当的经验和经商天赋,很多成功商人能一夜成名往往在于他们的眼光准,或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所锻炼出来的独到见识。“准”字诀是每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具备的手段和素质。至于“狠”自然不是“奸”,而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是独具慧眼的胆识,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本书将从“稳、准、狠”方面提供经商的要诀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 冰山相公甩不掉:休书无效

    冰山相公甩不掉:休书无效

    第一次他搞大了别人肚子要纳其为小妾,身为妻子她就得忍着,要看着他和小妾拜堂,还要给红包;第二次他带个女人回来,她视而不见,背地躲着明枪暗箭;第三次,他要进她的房间,她直接叫人找了个女人来,“你来我的房间,不过是为了xxoo,喏,这里有个女人,她会让你满足的。”
  •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独爱至尊皇后

    独爱至尊皇后

    凤熠不为所动,反而伸出右手,紧紧地抓住女人的九节鞭,然后连带鞭子那头的女人一起,往地上狠狠地甩了下去女人显然没想到凤熠会出手,她不敢置信地喃喃道:“为什么?”此时的凤熠如同龙卷风中心,他周围的空气不断扭曲旋转,被亲生姐姐谋杀后。凌厉得像是要把人活活撕裂一般。他的声音寒冷得像是要将人直接冻结。“伤她者,【一对一专情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强强联手】她是现代隐世家族的狠厉家主,百倍还之。”,重生到了未知王朝的温柔富家女身上。无法接受近亲结婚的她,半夜三更从南府逃了出来,却被人盯上了。他是传说中三岁能文,七岁能武,十岁通经天纬地之才的朝凤国皇帝兼战神。无往不利的他,跟踪一个奇奇怪怪的女人却反被对方迷昏,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精彩片段一:“皇帝哥哥你让开!”女人怒火中烧喊道。
  • 惊才绝艳:蛊毒大小姐

    惊才绝艳:蛊毒大小姐

    当她重新活过来又将展开怎样的报复?背叛她的人又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一场灭国的屠杀,身为将军之女的她不堪受尽折磨和背叛。五年前她是位嬉皮在父亲和哥哥膝下的无忧小女孩。且看落魄的将军大小姐是如何变成一代传奇……
  • 画骨香

    画骨香

    长夜未央,妙笔生香。前世他是上古魔剑长离,她是大魔女姝妤,今生他是贵公子云初末,她是小婢女云皎;传说长离剑灵逆天而行,遍寻冥海万年只为拯救一缕堕落的魂灵,传闻明月居主人以禁忌之术替人画骨重生,交换灵魂维持一人性命;这是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在没到结局之前,或许你可以左右它的走向……
  • 宅女宠妃

    宅女宠妃

    【蓬莱岛】社团新坑《王爷,我要嫁你》穿越系列:她只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咩,没啥理想没啥愿望,只想做个称职的小人物,能够混吃混喝就行了.自杀的和亲公主身份很适合她啊,疯妃称号不雅,混着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为毛命运要改写啊,大人物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要有走在刀锋上的勇气+智慧,很抱歉,她没有。
  •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画传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