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500000023

第23章 艺术的对象(4)

再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极其复杂的,人类的物质生活现象也是极其复杂的,人类精神生活现象更是极其复杂的。人的精神活动、内心世界(思想、感情、意志等等),有的是可以通过概念语言、理性观念、逻辑思维的形式确切地、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有的则不能,至少不是全部能。如,我们常常说,某某“可意会不可言传”,某某我感受到了、领悟到了,但难以用语言(概念)说出。特别是人的某种心绪、情怀,某种复杂的感受、体验等等。这大半是属于情感领域里的一些东西。此外,属于意志活动范围里的许多东西,某种欲望、某种不可遏止的情感色彩很浓的冲动力等等,有时也是很难用确切的语言概念表达清楚的。这些用概念语言、理性观念、逻辑思维难以表达的情感领域里的东西,以及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意志领域里的某些东西,恰好属于艺术对象的范围之内。这里就有一个批判地吸收外国美学思想——包括世界上一切民族的美学思想中合理成分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那里面有许多所谓“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反应。其实大可不必。譬如说,被这些同志称为“资产阶级”的一些外国学者,把人的主观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着的是真、美、善);他们认为知识(认识)是科学(哲学)的领域,情感是艺术的审美的领域,而意志则是伦理、道德的领域;他们对知、情、意三者的看法,大半是从所谓唯心主义立场出发的;而且,他们把知、情、意分别判为科学、艺术、伦理三者各自的专有领地,也不是不可讨论的(例如,艺术,就既有情感的东西,同时也有思想和意志的东西)。但是,他们却的确抓住了艺术的某些特殊性,因而他们的思想中的确有合理的因素可以批判地吸收、改造。关于艺术与情感的关系问题的观点,我们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美国有一位叫做苏珊·朗格的女教授,她《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等等著作中所提出的“艺术是情感的符号”的理论,虽然其基本立场你可以不同意;但是,其中的一些具体论点,还是颇有意思、颇为精彩的。她认为只有人才能制造符号、使用符号,而符号,则是一种人的本性的标志。符号分为两种,一是推论的符号,即真正的语言,它与客观事物有相对应的词汇和句法,是可以翻译的;一是表象的符号,它的意义就在其自身,它没有独立意义的词汇,也不能翻译。这些表象的符号所传达的是可以感觉、可以理解但非一般语言所能传达的经验领域,是经验的直接感受。这些直接感觉的经验常常是没有名字的,即使有,也是为了它们存在的外在状态。只有最显著的一些有“怒”、“恨”、“爱”、“惧”之类的名字,它们被正确地称之为“感情”,构成我们称之为人类的“内在生命”的东西,这是一般语言(所谓“推论的符号”)不能表达的,只有通过艺术——“表象的符号”才能陈述出来。艺术可以系统地清楚地陈述情感现象、主观经验、“内在生命”。苏姗·朗格说,属于人的情感领域的东西,“主观的亿万形式,生命的无限的复杂感受,不是语言所能陈述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朗格认为艺术的表现情感,不是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现、自我发泄,艺术家所表现的情感是超越个人的“普遍性”的“人类感情”,即把情感当作艺术家之外的客体来表现、来认识。不管苏姗·朗格的基本立场如何,而她关于“普遍性”的情感是艺术认识的对象的论点,是有基本的合理因素可以吸取、可以加以批判地改造的。起码,对于我们思考艺术对象问题有一定启发意义。

情感作为艺术的对象当然也包括作者自己的情感在内(关于这个问题,后面我们将专门论述),但主要是指作者身外的人们的情感——具有普遍性的情感,即特定的个性形态中所包含的一定历史时代、一定民族、一定阶级的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的理性因素的情感,在一定思想基础之上、受思想制约的情感。也就是说,虽然作为艺术对象的情感必须是以个性形态出现的,但是,它却不是纯个性的、纯偶然性的,而是如苏姗·朗格所说具有普遍性。那种纯个性的情感、没有任何社会普遍意义和理性因素的情感,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也就不能成为艺术的对象。此外,作为艺术对象的情感,还有一个与具体形象融合的问题。某种情感总是对某种外界事物的反应,与这些事物的形象联系着。艺术的表现情感,虽然也可以直抒胸臆,但更多的是通过逼真地描写出那引起某种情感的具体形象,从而也就表现出了那种情感,也就是说,将情感融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之中加以表现。

我们把情感作为艺术的对象,乍一听似乎很新鲜,其实这不过是艺术史上客观存在着的事实。试问,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哪有不表现情感的?抒情性艺术是如此,这容易理解;叙事性艺术何尝不如此。托尔斯泰的作品,是叙事性很强的作品,而且是公认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它们却是最能表现那个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情感和情绪的。托尔斯泰自己在他的《艺术论》中翻来复去强调的主要就是一个意思:艺术要表现情感,要通过情感的传达来感染人。我曾经说过:几乎世界上一切有成就的艺术家,都重视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现在我可以再补充一句:他们特别重视表现情感。中国的古典艺术和古典美学,从先秦时代起,就一直重视和强调表现情感。这也可以说是我国美学的顽强的民族传统之一。十分突出的例子就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的一段自白,他就是通过杜丽娘这个人物表现一种至情。“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通过杜丽娘所表现的情,不但是个性化的,而且还具有普遍必然的社会意义,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感人至深。这是情感在艺术对象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的很好说明。

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能够成为艺术的对象吗?

有人问,既然艺术的主要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那么,其中是否也应该包括艺术家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内呢?也就是说,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能否成为艺术的对象呢?我认为,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特别是艺术家自己的情感,也应该是艺术对象的一部分。为什么呢?

第一,任何艺术创作,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统一过程,都是表现与再现的矛盾统一过程。就是说,艺术家在再现自己身外的外界客观世界(我在这里指的就是人类的生活现象,其中主要是人类精神生活现象——不论是物质生活现象还是精神生活现象,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是在他身外的、不依他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同时,也表现自己内在的主观世界,是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相溶合、相统一的过程。单以认识论美学观点说,这其间,当然是力求主观真实地认识和把握客观、符合客观,从而创造出符合外在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艺术形象。但是,艺术的特殊性——与科学活动的不同之点正是在于,它所创造出的艺术形象,绝非纯客观的,而是已经夹杂着、渗透着、融化着艺术家的主观成分在内。那艺术形象可以说整个的都被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浸泡过。正如茅盾所说,“作品中的人物却不能不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的产物”。现实主义是重再现的,但茅盾的话表明,现实主义艺术在再现外在客观世界,把它作为对象的同时,也必然要表现艺术家内在的主观世界,即在一定意义上把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当作对象。

第二,那些重表现的艺术,抒情为主的艺术,浪漫主义的艺术,虽然也要再现外在的客观世界,但是,更主要的却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更明显地把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当作艺术对象、或者说主要对象。譬如,惠特曼的《草叶集》、郭沫若的《女神》等,其中每一首诗几乎都有一个作者的自我活脱脱地表现着,作者自己的灵魂在那里发着光,甚至是发着象闪电照亮夜空一样强烈的光。诗人有时直接写自己(当然他的“自己”是带有社会普遍性的,而不是纯个人的、与时代、阶级没有任何本质联系的东西),惠特曼的《自己之歌》就是明显地以自我为对象。诗人说: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作为抒情主人公的诗人,在描写外在客观世界的时候,那被描写的外在的形象,常常就是作者自己。例如郭沫若的《炉中煤》,诗人表面上写的是燃烧的煤,说它为了思念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但是实际上却是表现作者炽热的情感,作者对祖国如饥似渴的思念,写出了和作者一样的爱国者们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有时候,诗人直抒胸臆,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小诗的前面几句,借许多具体的形象表现自己对祖国深刻的爱情,越到后来越强烈,到最后两句,作者干脆就直接诉说那火一般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的古典诗学特别重视诗歌的抒发诗人自我情志。《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种观点可以说一直是中国诗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后来的诗人和诗话、词话的作者,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发挥了这一思想。元代的杨维桢说:“诗者,人之情性也,人各有情性,则人各有诗也。”总之,重表现的抒情为主的艺术,浪漫主义艺术,更明显地以艺术家主观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当然,艺术家把自己的主观世界当作艺术表现的对象时,并非总是赤裸裸的自我精神的喊叫,而是常常托物起兴,借景(物)抒情等等。如有的同志所说的那样,把自己的主观世界对象化、客观化,通过客观化的物质形态把自己内在的本无形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来,变无形为有形,使读者和观众能够具体地感受到、体验到、甚至是看得到、听得到。例如,上边我们所举的郭沫若的《炉中煤》,就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观世界,把他对祖国热烈的深刻的真挚的爱和思念,对象化、客观化为炉中煤的形象,从而使读者具体感受到、体验到,收到强烈的审美效果。抒情艺术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可以说是艺术家不断地把自己的主观世界对象化、客观化的过程。

也许有的同志会担心:你把艺术对象规定为主要是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把艺术家的主观世界也当作艺术对象的一部分,这是否会陷入唯心主义泥坑?是否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个命题相矛盾?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艺术的对象”与“艺术的最后根源”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对象,是指艺术要表现什么,描绘什么,艺术直接面对着的是什么;艺术的根源,是指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最后源泉是什么。我们认为艺术的对象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现象,包括物质生活现象和精神生活现象,而主要是精神生活现象,其中也包括艺术家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内。但是,这并不是说艺术的最后源泉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是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因为,我们认为艺术的对象本身也还有它的根源。作为艺术对象主要组成部分的人的精神生活(包括艺术家自己的主观世界),在现实世界上并不是本源的东西,它本身也是另一种东西的派生物,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的反映,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说艺术的最终根源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是社会存在,艺术最终是被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我们的上述观点不但没有违背而且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

但是,如前面我们曾经说过的,并不能因为人的精神生活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就可以轻视它,似乎它连作为艺术对象的资格也没有。不!人的意识活动、精神活动,是人的本质特征的标志,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人的族属的特征”。艺术要表现人,表现人的生活,就须抓住人的这个最本质的特征,必须重点表现他的精神世界。性格,这是人的心理活动、意识活动、精神活动的特点,而不是人的物质生活的特点(虽然它也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之中),大部分艺术都以刻画性格为自己的基本工作,这是为人们所公认的,没有人认为艺术要着重刻画性格,表现人的独特性格,就是唯心主义。其实,说艺术着重刻画性格、表现人的性格特点,不正是说艺术要着重表现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吗?或者,不正是说艺术要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主要对象吗?

问题不在艺术要不要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包括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而在于能否真实地、正确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如果站在所谓唯心主义的立场上,把人的精神世界看成是现实世界的本源,看成是决定其它一切事物的东西,那当然会根本歪曲人的精神世界。这样创造出来的艺术,必然是不真实的艺术,虚假的艺术。所以,我们要求艺术家在以人的精神世界(包括自己的主观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按照人的精神世界在社会现实中的本来面目——按照它在现实中本身应占的位置,如实表现它。具体地说,艺术家表现某种精神现象,就不仅应该如实写出它是什么样子,而且应该写出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写出它的现实根据和客观必然性。譬如,艺术家要写出某种性格,就应该如恩格斯所说,既要写出他做什么,又要写出他怎样做,为什么必然会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写出性格的现实的历史的必然根据。高晓声在谈到如何写陈奂生这个人物时说:人的灵魂扎根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受其制约。写陈奂生的灵魂,就必然牵进一个复杂的社会面。一切成功的艺术形象的塑造,都必须同时写出这个人物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现实根据。譬如,被大家一致称赞的优秀短篇小说《乡场上》,非常出色地刻划了主人公冯么爸的独特性格,或者说,作者为我们写出了生长在我国现实土壤中的一棵风貌独特的精神大树。作者不但把这棵树的可见部分丰满地写出来了,而且也把深深扎在地下的树根写出来了,同时也把树根如何吸收周围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成长起来的情况写出来了。这一切写得是那么逼真,几乎具有无可辩驳的客观必然性。

以上所说,也就是恩格斯所强调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著名思想。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个命题,重点是性格,目的是写出典型性格,而写环境只是手段,是为了实现创造典型性格的目的。当然,写环境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为,若不写出典型环境,实际上也就不可能写出典型性格。环境与性格是紧密相联的。要写环境,就不能不写到人的各种物质生活,他们的生产活动、阶级活动、科学实验活动,以及日常物质生活等等。所以我们说,艺术是以人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对象,但并不排斥其物质生活。但是,必须指出:对艺术来说,写物质生活不是主要部分,而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物质生活不是艺术的主要对象,精神生活才是艺术的主要对象。如果忘记了这一点,而专以表现人的物质生活为能事,专门写生产过程、战争始末等,那就必然造成艺术创作的失败。其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忽视了、甚至忘记了艺术的主要对象是人的精神生活,不是其物质生活。

此外,还必须指出,艺术以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作者的主观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这就要求做到:一方面,绝不是去写人的某种精神现象的抽象一般性,而是要形象地具体地鲜明地写出它的生动、丰富的个性形态,写出独特的这个或那个,写出它在现实中固有的不可重复的样子。另一方面,艺术的描写人的某种精神现象(包括作者个人的主观世界),又绝不仅仅是纯个性的、纯偶然的东西,而是必须具有某种普遍必然的社会意义。譬如,一首抒情诗,它绝不应仅写出诗人纯个人的欢乐或悲哀,而是必须同时写出人民、至少是一部分人民的欢乐和悲哀。在形式上看是个性形态的东西,而其内容却必须具有社会的普遍必然性。

同类推荐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抚摸台湾

    抚摸台湾

    时光匆匆,人生短暂。以往听人说此话,自己也随声附和,却是秋风过耳,如今方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今年1月正式退出政界,还原为从乡村出发时的布衣平民了。这不突然,2002年从繁忙的岗位淡出,离现在的退出就差一步了。干脆就将淡出变为退出,一心一意侍弄文字,用刻下的话说是和退出零距离了。如今看来,这零距离太关键了,不是关键在省略了退位的突然,而是那时就给了我回家的感觉,回家的自在。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带灵宠乱异世:驭兽狂颜

    带灵宠乱异世:驭兽狂颜

    洛非,佣兵之王,冷血薄情,我行我素。而后追杀组织,同归于尽。一朝穿越,沦为南派国丞相府中的最不受宠的废物小姐,被毒哑了嗓子,身子柔弱,受人欺凌至死。再度醒来,眼底是冷冽的光,咄咄逼人。“今日,我所受的苦,明日,必将千倍万倍的还之!”被家族丢弃园林,自生自灭,却是驭兽成长,武力超群。传说,她是让东越国君主和西落太子神牵梦绕的女人。传说,她是第一杀手团“鬼命大军”的首领。传说,她是南派国地下赌场的第一丑女“金掌柜”。传说……
  •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君临天下之一代女皇

    谁说女人只能藏于闺房之中,谁说女人不能干预政权,谁说女人不能君临天下。宝华殿里,台基上点起的檀香,烟雾缭绕歌舞升平,衣袖飘荡,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大殿的正中央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今天是她君临天下的日子,文武百官都要进行朝拜,她就是云幻大陆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王旭尧。她曾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官宦人家的小姐,可是父亲遭奸臣陷害,她的世界一夕间风云色变,成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她曾经想过嫁一个好男儿终了一生,可是命运似乎不肯放过她,先是被拐卖沦落青楼,阴差阳错地结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以为这辈子终于找到了依靠,谁知道事情往往不如人意,竟然被宣召入宫成了皇帝的妃嫔。或许,或许一切都是注定的,注定这一生都得不到爱情,注定这一生都要在政权中打滚,注定这一生都不走寻常路。
  • 培养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麻辣仙妻:小心身边有鬼

    麻辣仙妻:小心身边有鬼

    什么,嫁给那个整天吃喝玩乐,花边新闻无数的二世祖,美其名曰这是我的职责。好吧,捉鬼世家出生的她还会怕他一个花花公子,他敢乱来的话,放鬼吓死他。想要离婚,行,家产全都分我,名下财产全都归我,你净身出户。某男无耻眨眼,翩翩花美男愿意自荐枕席,成为你的私有财产。什么,你有生理需求要解决,好吧,我让贞子姐姐陪你玩一宿。只是玩着玩着,心却不觉间沦陷。
  • 皇家医学院

    皇家医学院

    慕容悠然——在这片大陆上,我想救的人不许死,我不想救的人必须死。要我救人?可以!看天气,看运气,看人气……心情不好?不救!人品不好?去死!————————————————————————她是风辰大陆最巅峰的医者,她是玄天境界落下女神,她是幽冥界的最为头痛的人物,也是暗黑境界的克星。在这里——医者为尊,药者为师,护者为长,但凡医道都敬若神明,于是,她喜不自胜,如鱼得水,她以彪悍的人生态度,成就了风辰大陆的一段神话,成为了月泽皇家医学院的首位女院长。以天才卓绝的医术,风靡所到之处,笑傲整个天下气质如尘,飘逸如风,随性而洒脱,鹤立而独行,一举一动,举手投足,吸引着无数男女为之魂牵梦萦。可是谁又能知道呢,那位医道独尊,济世为怀的绝世悠然,会为谁停驻……——————————————————————————————另外,月亮的Q群明月当空:183568253,敲门砖:月亮在上加群后请改名片为潇湘的读者号。请所有对医护人员有偏见的人走开,不喜欢的直接关闭,谢绝鸡蛋和谩骂,当然,其他的还是很欢迎滴,各位亲,你们懂得。————————————————————本文涉及大量医学知识,以及医院真实场景再现。本文一对一,所涉及玄幻的医术药方纯属虚构,请不要随便尝试,后果概不负责。——————————————————推荐自己的新文皇后在上皇后主外朕主内,朕的皇后管着朕!——某无良帝王的无耻宣言。他要找一个皇后,一个可以震得住朝堂,经得起诱惑,管得了后宫,让母后不敢惹的女人,她可以没有倾国倾城的外貌,但是一定要有容人之量,护得了他的美人,留得住他的子嗣。在这人命如蚁的皇宫中,他的皇后一定要抵挡住所有的一切,要活得比别人更长久。他以为,他找不到,可是却在某一天与之相遇最终——皇后大人在上,朕在下……什么?她比较喜欢后宫的美人们?!丫丫的,他要遣散后宫!http://m.pgsk.com/2186452482本人新浪微博——————————————————————————快来看,这些亲和女主抢美男,嫉妒的请留言,月儿默许中……女主和真正的男主被月儿的某位神秘作者朋友领养。妖孽帅哥伊若风,细腻而善于照顾人的神圣护师被亲爱的冥夏汐领养。女主的小弟慕容凌风,爱护姐姐的预言者被亲爱的琪124领养。
  • 魔帝狂妻:至尊控魂师

    魔帝狂妻:至尊控魂师

    狂风起,血云扬,异星降,魔头出!当纵横二十二世纪的帝王King,一朝穿越强者为尊的苍寰大陆,孱弱之身,难掩强者之魄;白裙飘荡,不减倾世锋芒!父母莫名失踪,周身危机四伏,修炼如履薄冰,各国战乱不断,然这一切,又有何惧?以惊天才能为凭,有神秘黄老相随,时而扮猪吃虎,时而辣手张狂,她这一世,势要惊世逆天,立足巅峰!天才?不过修灵而已,在无上仙法的面前立刻黯然失色。仙家?不过修仙而已,在控魂术的攻击下只能哭爹喊娘。天下之大,且看她如何在这乱世逐鹿问鼎,成就一代绝世至尊!苍穹之广,且看谁与她在这巅峰携手并肩,道出一句生死不离!◆◇◇【JQ横生篇】◇◇◆山巅之上,一双璧人,十指相扣,迎风而立。慕轻风看着身边的男人,黑眸清亮认真:“上穷碧落下黄泉,此生,绝不放手。”男人挑眉一笑,揽过她压下唇瓣就是一个深吻:“为夫有给你放手的权利吗?”◆◇◇【作者唠叨】◇◇◆P:作者简介无能,喜欢的亲点击看文,希望内容不会让大家失望。另:本文一对一,延续墨墨一贯风格,无误会,无暧昧,一生一世一双人!
  •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五小姨齐祖昆在“文革”期间不明不白的离奇死亡,她的死成为整个家族讳莫如深的禁区。作为70后出生学医的“我”,对五小姨的死充满了疑惑与好奇,在长达多年的走访与调查后,“我”一层层揭开了五小姨死亡的谜团,结果谜底却令家人们难以置信……
  • 妖妃苏妲己第一部

    妖妃苏妲己第一部

    她从三千年后的今天穿越到了商朝.更另她吃惊的是,她变身为传说中集美貌宠爱于一身的蛇蝎美人——妲己.切腹观子,锯足观髓,发明酷刑.她说:“我并非蛇蝎,你信还是不信?”酒池肉林,坑杀俘虏.他说:“我并非残暴荒淫,你信还是不信?”与纣王相恋,想逃脱历史的束缚,她努力的更改史实.却发现,原来她仍困在历史的滚轮中......命运不离!
  • 费晓雾的奇幻天空

    费晓雾的奇幻天空

    故事从一个不会说话的小男孩费晓雾开始,讲述了他和朋友苏茶花在来自B1339星球一个名叫美通通的“0”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共同解救一群因为种种原因,被精灵国精灵困在物质里的孩子的故事。在送走他们的最后,费晓雾和苏茶花在美通通的带领下进入了奇幻的长满理想树的图图“砰”森林,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树,更加坚定了梦想和方向,也更清晰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