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3200000034

第34章 论《鬈毛》(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在读完陈建功新近发表的中篇小说《鬈毛》的顷刻,我想到曾经流传遐迩的如上的诗句。不错,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人诗歌里的主人公要比我即将加以评述的“鬈毛”的年龄大好多,“鬈毛”只能是他们的弟弟,但是,作为同是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发生剧烈动荡的历史大转折时期的青年,他们的精神特征无疑具有连结性,就精神的递嬗和亲缘关系来看,我们还应该提到《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无主题变奏》、《你别无选择》等小说中姿态各异的男女。然而,此刻我却格外赏识眼前这个头发“自来卷”的,嘴角上永远挂着嘲讽的年轻人。我至今也想象不出,陈建功在什么样的灵感和契机的触动下在茫茫人海里发现了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并且能够如此绝妙地显现出他的变化无常的感觉、情绪、好恶、心理,以至他灵魂的隐私。就个人来说,“鬈毛”是极特别的;就其精神状态来说,他堪称为某一类青年的代表。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样深刻的话,所以我极信,倘若千百年后,我们的肉体久已化为尘泥的某一天,有位未来的历史学家偶然翻到发黄变脆的《十月》杂志,翻到这篇《鬈毛》,他必会如获至宝,他将从“鬈毛”的奇特心态和绕系在“鬈毛”身上的文化形态、都市景观看到一页“活生生的历史”“鬈毛”的做报社总编的父亲也曾经愤愤地说: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病”!除了理解上的差异,应该承认总编的话是对的。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认清“鬈毛”其人;而清醒地把握“鬈毛”精神的历史文化特质,也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运转的时代轨迹。

可是,这个头发打卷的、名叫卢森的青年能够承担如此重要的使命吗?他有什么惊世骇俗,力挽狂澜的奇举吗?没有,完全没有。按照时髦的名词,他在小说中倒是无时无刻不流露着荒谬感、虚无感、厌烦感和不友好的态度,他的一颗年轻的心似乎永远无着落。这部小说一开始便确立了它那充满冷嘲的、惶惑和愤世的个人独白的基调,它是一部卢森的灵魂自白书。如果我们承认它的吸引力的话,那就是主人公的怨毒和幽默和恶谑的自嘲吸引了我们。在卢森的眼腈和感觉里,一切都是不协调的:摔坏了的自行车醉汉们的发出耗子似的尖叫;下班的人们象下雨前的蚂蚁出洞;等公共汽车的人们象兔子似的东窜西窜;个体户象“招蜻蜒”一样向顾客挥舞着衣物;那马路上谈情说爱、搔首弄姿的小妞儿,那颧骨上有不少壮疙瘩的、喜欢把黑夹子捂在裤档上前后摇晃的交通警察……全都在鬈毛的眼睛里变了形,涂上一层令人厌烦和不安的色彩,由此可必返照出这双眼睛后面的,是一个充满叛逆意识和忿忿不平的灵魂。他心中仿佛永远有一股发泄不尽的恶气,因而带着嘲弄和瞎笑看待一切东西:他心中又好象有了连他自己也不甚明确的欲望和追求,为了这不知怎样才能满足的欲求他又时时地刻薄地嘲笑自己。在很多时候“鬈毛”确有一种“局外人”与社会的牴牾情绪,“卡夫卡式”的流放感,就象他在某天清晨睡醒后的第一感觉:“躺在大马路边上的感觉”。在另一些时候,“鬈毛”又表现出类似黑色幽默的无可奈何和绝望的冷嘲,比如把自己叫做个体户的“店小二”,“盖儿爷”的“短工”,“不是东西的东西”等等,他偏偏发现八宝山附近写着“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招牌,他向交通警察承认的错误是:“我不该跟您梗那下脖子”之类。卢森在小说一开始就不无自豪地宣称:“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可是直到结尾他也没有找到他的“活法”究竟是什么。他认为父亲的“活法”用一句话概括:“没劲”,到最后他不得不承认他目前的“活法”也同样是“没劲”。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为了弄到八十块钱在社会上转悠了几天的行状。

我知道,当我们把“鬈毛”的行止作了如上描述之后,或者“鬈毛”的不良言动和心态被我们的某些批评者发现之后,一定会立即有人不假思索地严正指出:这是“多余人”!这是“嬉皮士”!这是“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这是“拉摩的侄儿”!不一而足。我并不反对“转借”某些文学史上的特定概念来透视当代文学现象,如果它们之间果真有一种精神上的遥感和联系,而这种“转借”又有助于问题的深化的话。可是目前某些滥用特定概念的现象,却是一种文学批评的悲哀。就拿“多余人”来说,这个最早由赫尔岑提出,由杜勃罗留波夫、别林斯基加以深刻阐发的命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的、阶级的、文化的现象,它专指十九世纪俄国贵族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一种典型,他们一般是聪明、正直、敏感,长于言辞的,但怎么也摆不脱了贵族阶级的立场,永远行动不起来,因而不是蜷缩在床上不起,就是坐在壁炉前慢慢咀嚼往事,甚至连爱我所爱的勇气都没有,他们患有不治之症,最终是与本阶级一起没落的“聪明的废物”。现在我们有些文章里不但把赫尔岑的发明权轻率地递夺了,还给一些正在成长中的、有弱点的青年扣上“多余人”的帽子,也把我们看成一病小起的“聪明的废物”啦,这岂不是莫大的冤枉吗?这岂不是典型的历史悲观主义?至于看到自些青年流露出某种玩世不恭的苗头和表象,就廉价地奉赠“嬉皮士”的桂冠,那就更无道理可言。难道我们已经贫乏到不能给中国大地上的精神现象起一个恰当名称的地步了吗?是的,问题的全部症绪在于小要忘记我们是在谈论中国,这具有独特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的中国,尤其不该忘记我们谈论的是八十年代变革时代的中国的青年。一切滥用名称的错误都在于没有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都在于记住了“名称”(或得意于名称)而忘记了时代,这怎么可能指望作出深刻的、发人深省的剖视呢?象卢森这样的人,假若把他从特定的现实关系和文化背景剥离出来,加以抽象化,那我承认,上述的帽子差不多都能扣到他的头上;可一旦把他放回现实关系中考察,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冲击下的一个奇异的产儿,则会发现他的身上以及绕系于他的纷纭扰攘、五光十色的种种世相,原来包孕着如此丰富的新的含义,是旧的教科书和哲学讲义无法包容的。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洞察今天正在沸涌中的民族心态和精神阵痛,要窥视今天中国的都市风景和人欲潮流,要了解今天中国的知识青年的某种心理状态,你不妨把“鬈毛”的灵魂冲突和“价值真空”作为一个视角吧。

记得《理想的冲突》一书的作者宾克莱曾引用这么几句话:全看你在什么地点,全看你在什么时间,全看你感觉到什么,全看你感觉如何。今日为是,明日为非,法国之乐,英国之悲。抛开这几句话的相对主义实质不谈,就它强调伺时、伺地、何种感觉来说,对评论一部作品和一个形象倒不无启发。我们现在谈“鬈毛”这个人,就得首先尊重这个形象的事实。要问:象幽灵般时时纠缠和围拢着卢森的究竟是什么呢?那便是“我是谁”这么一个最简单又最复杂的问题。虽然作品并没确明白地说出这个问题,但卢森无时无刻不被它缠绕口他总想弄明白他的“身份”或“名分”是什么,但又似乎总是弄不明白。当然,在他的潜意识里是早就感觉到了的,但他却不敢爽快地、彻底地承认。他的全部愤怒和痛苦就在十他企图不承认自己的“身份”而又不得不承认这个“身份”的矛盾之中。那么,他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呢?在有的读者看来这好象不成为问题:他不就是个落榜的高中毕业生,一个待业青年,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吗?不,这些未免都太抽象化了。事实上,他不愿承认又无法回避的“身份”说穿了就是:“报社副总编的儿子”,或者冉加上他那头“鬈毛儿”。人们答理他、捧他、笑脸相迎,甚至有一回一个女孩子要求“接吻”,全都是因为这个“身份”。等到他不要这个“身份”,跑出去自己挣钱,结果是只确他那一头鬈毛儿还能派得上一点用场,这对他来说是多么恶毒的讽刺!是的,“总编的儿子”就是他的身份,就是他的社会地位,就是他的价值所在。这是一种具有多么严重的依附性的价值啊!可是直到今大,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在这么估定一个人的价值呢!

在发现自己价值的依附性的司悲和潜藏在社会深层的庸俗守旧、泯灭个性的可痛上,卢森的目光是有穿透力的。他以自己敏感的天性、紧张的思考,看到生活中把人向下拽的陈腐的奴性。他的语文老师“馄饨候”,是个善良、软弱而不清醒的人,他挨过卢森父亲文章的批判,但他每次见到卢森总不忘首先问候“你爸爸好吗”?完全是一副讨好的奴性的笑。他的同学“盏儿爷”,一个开办新式理发馆发了财的个体尸,向女朋友介绍卢森时引为自豪地说:“这就是我老跟你提的……他爸爸是报社的副总编,前天报上还登了他爸爸的名字哪!”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和精神状态!卢森性格的历史积极性首先表现在,他看明白了,人们对他的热情、讨好、慷慨,人们注视着他的青眼,并不是直视着他的,而是越过了他的头顶,盯着他身后的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这怎能不让他愤慨呢!然而,对于这个貌似顽世不恭的青年的“愤慨”的重大时代价值,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到和加以理解的。比如,卢森的哥哥卢森及其妻子肖燕,就认为卢森是个傻瓜,在他们看来,“这年头靠老爷子赚钱的人多啦”,“中国还是老爷子们的天下,不把老爷子哄转了行吗?”甚至认为象卢森这样不驯服,中国要“亡国”的。他们规劝卢森应该接受现实,也就是接受这样一种屈辱的价直观。但是,卢森象个拒绝忏悔的异教徒似的,要坚持自己的“活法”。虽然他的所谓“活法”是那样虚渺,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他反传统生活方式的积极意义,他是个空虚的高尚者,消极的叛逆者。当然,他最终也还没有摆脱他的“身份”,有时他又很看重他的“身份”,一直处在自我矛盾中。作品首先写到与他“身份”相近的李微在去参加“菜市场音乐茶座”演出的上问他:“失身份,是吗?”他答道:“有点儿”。可见他还有接受自我“身份”的一面。不过,从他最后既没有成为父亲要求的传统方式的奴隶,也没有成为“倒儿爷”式的角色,更没有成为“一个彻头彻尾、彻里彻外,死皮赖脸的混蛋”来看,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不该是失望,而是希望,看见可以预料他真正找到自己的“活法”将是漫长的精神求索历程,但他毕竟以一种冷嘲的面目暗示着未来。

同类推荐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康桥再会:徐志摩浪漫诗歌精选

    徐志摩与林徽茵的一段传奇姻缘,作别西天的云彩。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为人所深思。而志摩有关爱情的诗早已超越了文字的局限,你一种有灵性的尤物,轻轻的我走了,历经生活的洗礼,蜕变为一首永恒的歌谣,世代相传。他的歌谣有一点迷幻,我轻轻的招手,有一点彻悟,有一点执著,还有一点不可知的气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歌谣让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润,正如我轻轻的来,让我们无望的生活变得生动,也让我们沉睡的心灵从此苏醒
  •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从而被迫开始了现代性的历程。为济时事之艰,无数莘莘学子负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盗火者”。正因为在现实中先行具有了留学生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在域外生活的书写,然后才诞生了中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热门推荐
  • 绝世神通

    绝世神通

    谁敢与我一战?枪出所指,星空万千,莫敢不从,复制一出,妖孽横生。一个逆境崛起的坚毅少年,谁与争锋!以无敌天赋,修炼最强斗技,问苍茫星宇,任你修为通天彻地,天才如林,实力霸绝寰宇,我自可催动复制神通,强者无数,复制天地万物,带着无尽杀戮纵横大陆,吞噬无尽星辰,横扫荒宇,一步步历经生死不断蜕变,睥睨苍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错过的天堂

    错过的天堂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作品曾用名:《执子之手,赠你一世深情》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题记舒浅浅怎么也没想到,一不小心,她竟然成了人神共愤的“小三”。于是,一个转身。她以为,他就此沉入心的湖底,再也掀不起一丝波澜。然而……点点滴滴已悄然凝聚,就像缓缓流淌的指间沙,早已沙积成塔。——————————————————————————————林皓宇:浅浅,夕阳美则美矣,但太迟了,太悲凉了。你该画日出,朝气蓬勃的日出啊!长长的黑夜过后,黎明总会到来。苦难不止是消极的过去,美丽的人生会因你的信心而积极重建。浅浅,可记得我们的约定?——————————————————————————————尹若风:舒浅浅,我恨。我恨自己老是卑躬屈膝,却又乐此不疲。我恨自己老是摆脱不开,却又常招致“自取其辱”。我努力了那么久,挣扎了那么久,却始终挣不开这结果。浅浅,如果我在他之前出现,一切是不是都会不同?——————————————————————————————尹若尘:浅浅,每次牵着你的手,我都觉得幸福。我就想,这样一双手,我要一直牵到老,一直牵到死。只是,无论我怎样表白,对你,都是一种伤害。如果,你早一点出现,如果,当初我坚持,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我不相信上帝,可是,应该是有一个天堂的吧。在那里,我将等到我的天使,上帝将还给我一个错过的天堂。******推荐我的新文《滚滚红尘舞天涯》http://m.pgsk.com/a/584897/推荐友友的文,希望亲们喜欢:寂静处《赠尔一曲兰若》http://m.pgsk.com/a/434194/小椏《狐狸先森莫轻狂》http://m.pgsk.com/a/486465/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历史人物封藏在字里行间,经过岁月的淘洗,历史是一场戏剧,用人和事件串联起来,生旦净末丑,轮番上场,关键时刻的风云人物总能在剧情的拐点上奏出最强音。他们振臂呼喊,竭诚尽忠,冲锋陷阵,鞠躬尽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国色重庆

    国色重庆

    你是一个到处散落和播种神话的城市,巴山夜雨下的每一个传说,都可以令世人绝唱千载;巫山神女的艳羡与爱怨,只是其中一个关于人性与爱情如何得以充分张扬的美丽传说而已。你是一个可以怎么夸张都不为过的城市,长江和嘉陵江在你的脚下永不停歇地奔腾,铸造出你刚强的灵性和独特的气质。大山架构的骨骼和江水连结的血脉,支撑的是一个天地人和又充满鲜活生命的世界。而这自然容貌只是这个鲜活生命的部分躯体的展现。
  • 如何创办面条店

    如何创办面条店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茅建民和张宇编著的这本《如何创办面条店》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介绍了面条与面条店、面条店开业的准备、经营技巧、面条店的服务、促销、面条制作技术、面条制作实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