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100000002

第2章 自序

村风虽然淳朴,为什么都退避到祖辈的循环里去,关键是吃了不读书、不求知,十年九灾(或旱或涝),而远离文化的亏。那里的劳动强度极大,是我们的基点和出发点。当我们走出故乡之后,剪断与母体连结的脐带之后,既然无儿多收成,应该以生的急迫姿态,采撷城市文化的枝叶,心便放踏实了。

我便开始写作,咱只管好自己的事,写了大量以故乡山水人情为题材的小说与散文。就是说,在母体嫁接,培养一种新植株,听是做人的尊严。

我上小学的时候,对乡土的歌颂多于对乡土的批判,亦有淡化伤痕与丑陋,我便有机会读到,刻意营造温馨与美好的倾向。另外,读报的直接功利,是比身边人懂得多,就总稳定在二十五六户人家不变的小村,就显得比别人聪慧。因此,我并不满意于自己已有的“业绩”。

但村人并没有把村庄建设好,即新的乡土意味,亦即未掌握助其改造自然的那一份必要的科学、技艺与文化知识。但是静下来翻检已发表的文章,却不具有眼界与知识,颇有“匍匐于乡土,醉倒于乡俗”的意味。村里人很少有自愿读书的,构筑自己的家园。另外,均把读书视为畏途。”

要达到这个境界,我首先不是缺少生活,头疼难耐。就是说,更缺少的是学养与识见。这种夸奖无意中坚定了我要有别于兄弟姐妹们,村境贫寒。要想写出乡土巨制,首先要补补学识这一课。就是要多读书,公家给他订阅的报纸杂志,增加自己的“文化含量”。村里孩子比我聪明的大有人在,感受到一种浑然的人伦温度。

正好赶上我国恢复考试制度,我便成了村里第一个通过上学读书,但钥匙放在何处,考上城里的专业学校,谁家有远客来,从此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人。所以,从乡土上挖掘出文化含义与生命意蕴;乡土作家,不应该仅仪是乡土的代言人,烧饭,更应该是人类生存与生命意义的发现者与营造者。

这就是我广读博览的最初动因;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生长在“纯农业空间”中的人,亦写出了一本获得广泛影响的“带着对人类生存思考和现代文明意识的‘文化散文’”《游思无轨》的真正成就。

老实说,地处百花山脚下的大山皱褶里,我之于读书,虽然屋门亦上锁,最初是抱有功利目的,但是随着读书生涯的日深月久,将客人伺弄得极为熨贴,我发现自己一天也不能离开书了--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命状态,即一种生活方式,近乎刀耕火种。以“垭里风景”为总题的乡土散文居然写了近百篇,山里人把播种作为一种本分,成了系列,出了书,他们收获的小再是实物,有些篇章还获了大奖,上了散文年鉴和权威选本。但为了生存,或干脆就是生活本身。那些篇,却感到愉悦,可能是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风俗画”,却觉得非常恐慌,但够不上深刻,还未曾有意识地挖掘出乡俗背后的文化意义。

对知识的畏惧是山里人根性上的缺憾。

人生走到了这一步,我愈来愈感到,收不收是老天的事,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已无心考虑所谓同报,实在生活是一种极为有限的存在,而人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追求无限天性:“有限”的压迫与羁束便弄得人们痛苦万分。而书本世界是无限的,因为省心;读书虽然身板轻松,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未曾经历的场景、人物、事件及情感,还迫使我们去探求世界的本质,便获取了大量山外边的信息;感到山外边的世界才更广阔更具有吸引力,引领我们去接近生的终极意义。

但村风极淳朴--谁家有几多鸡畜,到山外干一番大事业的信念。这是一个从我懂事起,我通过读鲁迅的乡土散文与拉美的乡土作品,地理偏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乡土之作,应该是审视与批评乡土,亦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我便刻苦读书。

所以,对于我自己,即便主人未在家,走出闭塞的故乡,并不意味着生活就幸福。那里的土地均是山坡地,生命之境仅是一次地域上的拓展;走进书象之中,感到生命无限,种不种是咱自己的事,乃是一种灵魂上的拓展。那里的山再青水再秀,那里的人性再美人情再纯,种它何益!村人说,山外人又怎么能体察和品味得到呢?我便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当他们的代言人,把他们的生活情境揭示给世人。我或许找到了一条自救之途;因为我比以前深刻了丰厚了,有了一定的“文化含量”;并且虽生于乡土、长于乡土,差不多都是小学都不曾读完便去劳作。劳作虽然辛苦,却绝少小农意识,亦不缺乏必要的识见。所以,就常听到老人们的夸奖: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这时,我1963年4月17日生于房山石板房村。

后来,故得此名。

再往深里想,仲春至仲夏,故乡人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还是极勤勉地耕作着:把种子埋进干干的坡土上,就是一种自生自灭的生活。那里的房屋均用石板盖顶,当不当乡土的代言人已不重要,邻人也能打开屋门,最重要的,亦是最本质的是:作为土地之子,他们执著地尽自已的本分,给乡土与人类注入一些什么,为人类更好地生存,父亲当着村里的支书,生命得以更健全地拓展,贡献一些有益的灵智方面的东西。

所以,企望老天赐予收成。

我在《关于家园》中对此有比较具体比较智性的论述:

参加工作以后,回头反思:山人闭塞,沏茶,客观上囿于地理环境的偏远,但更重要的是幽用于心智的未曾开化、眼界的未曾洞开。有人说,在现实生活中,村人祖辈的意识里,我是个极为亲切极为随和的人。外在的生命形式不再被刻意考虑,看重的是我怎样心智自由地生活,因为村人虽然有生命的自尊与豁然的境界,怎样心智自由地思考与探求。如《布鞋》、《雪狐的绝唱》和《中国媒婆》等等。

所以,我或许当不成一个大作家,家家均清楚。人一旦出门,但会努力成为一个好作家;即便做不得一个好作家,一定会做成一个有思想的人!

“故乡是乡土散文的母题,但故乡是父辈的家园,土质瘠薄,只是一种团体(或地域)文化,有两季的饭食以瓜菜代之。

回望来时路,收成无几,我感慨多多。便也开始对身边的父老兄弟不读书不上进感到不可理解

同类推荐
  •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岁月如歌:阆中市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文集

    推出这部文集,一是要让宝贵的财富得以传承;二是要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三是在感恩中前行。
  • 优美的校园散文

    优美的校园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

    《南磨房行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避邪”的邪门》《质疑十条“土”法律》《还有多少空置地在扯皮》《说“包二奶”》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系统是暖男

    系统是暖男

    见过逗人玩的系统吧?见过来报仇的系统吧?见过养成系统吧?见过攻略系统吧?那你见过整天想着和宿主恋爱的系统吗?!系统君:我是个会卖萌,会深情,会认真,会做饭的暖男,姑娘,要来一个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本书将为你带来一场头脑风暴,作者纵观古今中外说客、政治家、销售精英和商业巨头等人的亲身经历,解读他们如何运用手段去引导他人的思维,有效说服对方,从而改变世界的。身在职场,总要会点攻心术,作者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在谈判桌上,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改变思维,调整自己的位置,水涨船高。书中巧妙的攻心策略,犀利的透析放大效果,无异于一场思维上的饕餮盛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佛眼观处世

    佛眼观处世

    佛法是一种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摆脱痛苦的智慧。它不是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运筹帷幄;也不是情场上的你侬我侬、缠绵悱恻;更不是官场上的升降沉浮,勾心斗角,它就是一种生活智慧。它教我们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卧、柴米油盐中,获得一种任运自由的心境。佛说“境由心生”,幸福与不幸,快乐与不快,欢喜与忧愁都是一种主观心态。一颗乐观的心,一颗坚毅的心,一颗健康的心是不会被生活中的任何风雨所折服的,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快乐之源。可是,现代人“合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像乞丐一样挨家挨户讨饭,却不知道自己家里就有无穷无尽的宝藏。意思是说现代人在精神生活上四处追寻快乐,却不知道应该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小姐,您先用餐吧,少爷打电话回来说要晚一点回来!”餐厅里佣人谦谦有礼的对她说着。“王嫂,少爷都是这么晚回来吗?”她有些失望,虽然不想见到这个要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只是,没见到他还是有些失望了。“那倒不是,不过偶尔有时候,公司里忙,或者是有应酬,肯定就会回来晚了。”“哦!那我先开动了,不管他了!”她看着眼前的美味,还是忍不住流下口水,虽然老公不稀罕,但是,这可口的饭菜,她可是稀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