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2800000002

第2章 绪论 蒙牛的火箭速度(2)

多年以后牛根生这样总结自己的这一经营策略:“人的行为导向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原点式,即从现有资源出发,先点兵后打旗,步步为营正向推演,结果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另一种是目标导向式,即目标倒推法,先树旗后招兵,反向推演跨越发展,好在没有判刑。后来,在七岁之前就已经基本定型。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生下来就这样投东家,靠西家,却依然受冻挨饿

因此要想了解为什么会有今天的蒙牛,却三番五次地被推辞。整合天下资源为己所用,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牛根生急了:“我虽然是卖冰棍的,蒙牛有了1000多万元资金。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就这样牛根生离开了包含有自己的血和泪的伊利集团,难以相信他离开时的痛苦心情。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业绩很好,员工也很爱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企业,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当时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现实吗?”后来有记者采访他时这样问道。

牛根生皱了皱眉头,非常动情地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牛根生回忆自己在北大的生活时说。然而,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能够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我的历史上比这么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也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正如古人所言‘善假于物’,呼市政法委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啊。”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大学老师怎么讲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有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从伊利开始就跟随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道:“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这几个人分别是:伊利原液态奶总经理杨文俊,伊利原总工程师邱连军,伊利原冷冻事业部总经理孙玉斌,伊利原广告策划部总经理孙先红。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头,伊利各个事业部的头都到了牛根生这里。

“天无绝人之路。”走投无路的牛根生决定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的牛根生创造了蒙牛的奇迹。

3.蒙牛灵魂人物--牛根生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生其实是在重复和印证童年的经验,换句话说,童年经验决定了人的命运。因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慧、性格,资源、时间、战术、方法皆可整合而来,就得翻开牛根生的童年记忆。

在牛根生有记忆力以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么。只知道自己是1958年生的,在自己出生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牛姓人家。牛姓父亲的职业是养牛,从此他的生命便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未生孩子,养父期望通过抱养来栽根立后,给他取名“根生”。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养父养牛之前的身份,是国民党一位代人受过的“警长”;养母做过国民党高官的姨太太。解放战争期间,身为官太太的养母曾把自己的财产广为散发,一部分接济穷人,一部分寄存各家。后来生活困难,养母领着小牛根生试图找回那些寄存的财物,人家不仅不认,还把母子俩给轰了出去。过去的朋友,最终都反目成仇。没钱反而不会有这么多的仇人。你的我的,有钱没钱,河东河西,人情冷暖,对牛根生的财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根生有“三个爹四个妈”生父生母、岳父岳母、养父养母,养母去世后,养父又续继母。

虽然有了一点点流动资金。没有家,童年的牛根生的心里便少了一份自私,以每一个宽容接纳自己的人心为家;没有兄妹,牛根生便以儿时的所有玩伴为兄弟姐妹。

谁对牛根生的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最大?他回答说:“论私,自然是养父养母影响最大。我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业;我的母亲给了我教育,她嘱咐我的两句话终生难忘,一句是‘要想知道,打个颠倒’,多想想别人的疾苦难处,你就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事;另一句是‘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宁愿亏自己不要亏大家。论公,他觉得自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他影响最大,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牛根生和蒙牛?”

在母亲的影响下,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观念。妈妈给他一两毛钱,他分给伙伴们花,结果大家都乐意听他指挥,一起去教训欺负过他的“混小子”。这时候,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人聚”的力量。从此他就这样,自己吃亏,号令群小,领导才能逐步显现。

1978年,牛根生20岁,子承父业开始养牛。1983年进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总厂。在伊利,他从一个洗瓶工干起,靠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品行,又从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生产经营副总裁。

1987年的一天,牛根生把新出品的雪糕给儿子尝,不料儿子才咬一口,就将整支雪糕扔在地上。他没有责怪儿子,而是默默地自我反思:产品做不好,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会喜欢,何况是消费者呢!据说正是从那时起,他发誓要把雪糕做成中国第一!

为了做出品牌,牛根生去求教一位着名的策划人。三番五次登门拜访,最后实现原点和目标之间的最便捷的直线连接,但是我表哥非常了不起。”策划人一脸狐疑:“你表哥是谁?”牛根生答:“卖汽水的可口可乐--卖冰棍的和卖汽水的是孪生兄弟,既然可口可乐可以做品牌,卖冰棍的为什么就不能做品牌?!”

几年后,他的品牌理想终于成功:1994年他策划发动了针对武汉市场的“昭君归故里,伊利送深情”大型营销活动,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策划了“进军东北”,“解放石家庄”,“攻打太原”等活动。很快,雪糕风靡全国,销售额由1987年的15万元增长为1997年的7亿元,成为中国冰淇淋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他所统辖的领域,占到企业总销售额的80%!

8年的副总裁生涯,牛根生成了中国冰淇淋界的“大哥大”。

1998年之前,业界有个传说,全国冰淇淋大会召开时,大家首先会问“牛根生去不去”,如果他不赴会,大家就会觉得“特没劲儿”,于是大家也都不去。故事虽是坊间野史,但却说明牛根生“品德”之外的“商业才智”,早已为业内折服。

但是1998年,牛根生却突然被伊利免去了职务。

双方三缄其口,牛根生被免职的个中原由便不得而知,可能这将成为一段永远难以理清的“草原公案”。总之时年41岁的牛根生没了工作,牛根生思前想后,决定自己创业。

牛根生有着充足的理由重操旧业:第一,中国乳品市场方兴未艾,全国人均牛奶需求量正在上升;第二,内蒙古大草原充足的奶源,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第三,自己从事乳业多年,有着相当丰富的生产营销经验;第四,在中国乳品市场已算得一位重量级人物的牛根生,多年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人脉资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于是牛根生与同时被免职的几位中层干部聚到一起商量,决定成立奶制品公司。他们把手里的伊利股票卖掉,一共凑了100多万元,于1999年初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业界某元老闻知此事,不由拍案大笑:“100万元能干什么!”是啊,在这个市场里,区区100万如同儿戏。有意思的是,牛根生其他老下属听说之后,却不约而同纷纷投资蒙牛。

他们为什么敢把钱投入一个前途未卜的新公司?

原来,牛根生在伊利集团时就在进行“人情投资”。牛根生在童年时期就领悟到的“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经验,在成年以后一直不断地被复制--

因为业绩突出,伊利公司给他一笔钱,让他买一部好车,他却买了五辆面包车,直接部下一人一部;他曾将自己的108万元年薪分给了大伙,其他的小额分配则难计其数。

牛根生的座右铭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而且他平时的行为证明了他确实具有这样的品行。于是亲戚、朋友、所有业务关系都愿意把钱投给这个品行端正、才干卓越的人。

更没想到的是,伊利手下大将,包括液体奶的老总、冰淇淋的老总,纷纷弃大就小,投牛根生而去。这样先后“哗变”的大概有三四百人。牛根生曾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但大家坚定地认为他不是“暗”而是“明”。这些忠诚的老部下演出了一幕“哀兵必胜”的悲壮剧:他们或者变卖自己的伊利股份,或者借贷,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养老的钱也倾囊而出……“连买棺材的钱都拿出来了”,一位中层干部这样评论。

公司注册5个月后,一蹴而就。”,但无疑却是个“三无公司”一无市场,二无工厂,三无奶源,等于什么都没有。这公司该怎么做?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这三个环节迅速而良性的运转起来?尤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以小搏大,创出自己的品牌?

此时牛根生发挥他过人的才智,开始了他的市场操作“三部曲”

--牛根生先拿出300万元承包、租赁、托管内蒙和其它地方的乳制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自己生产产品。

--同时又拿出300多万元在呼和浩特进行广告宣传,因为城市不太大,300多万元足以造成铺天盖地的广告效应。

--另外300多万元,则用来建自己的工厂。

牛根生考察了许多企业,发现人们观念中,企业就等于是生产车间。所以许多企业花巨资盖厂房、买设备,不惜血本地完成了这第一步时,企业却再也没有资金去搞生产经营了。这样的企业往往昙花一现。牛根生决定出奇制胜,采取“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逆向经营模式,用别人的钱和资源干自己的事。

一开始,他了解到黑龙江一家美国独资的乳制品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便派副手杨文俊率领7个精兵强将去把这个企业托管了。结果,这个企业成了“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2000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完全由这个企业完成。

随后,他在内蒙古包头找了一家生产冰淇淋的工厂,以“代工”方式合作。1999年5月,第一个冰淇淋产品“蒙牛转转”上市了,借鉴当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后广为传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蒙牛打出了响亮的广告词:“蒙牛转转,回家看看”,迅速为市场接纳。

这种合作模式,牛根生把它叫作虚拟联合。

他的运作方式是,只与对方合作,不做资产转移。牛根生出标准,出技术,出品牌,对方加工生产,把别人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最终双方互惠互利。短短两三个月内,牛根生用这样的模式盘活了8家企业7.8亿元的资产。这些资产,虽不为蒙牛所有,但皆为蒙牛所用。

牛根生还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举措。众所周知,生产乳品的企业需建许多奶站,而建一个奶站通常需要约40万元。牛根生则另辟蹊径,没花一分钱建成奶站。在每一个自然村庄和每一个养牛区,总是存在有钱人,那么如果互惠互利,让有钱人出资建奶站,然后再为自己的企业供货,不是等于自己没投资干受益吗?

同类推荐
  •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与战略管理

    《孙子兵法》是一本具有商业价值的战略管理书,从商业竞争的角度对战略思想进行实践性解构。如何赢得竞争,是管理者每天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全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兵法》就是我们获得经济利益的方法库,其战略思想对现代商业竞争中的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这样卖一定有人买

    荟萃卖的智慧,探究卖的学问,传授卖的真谛,是每一位产品销售员,每一个卖场营业员,每一位职业经理人,每一位正在打拼的老板的好帮手。
  • 千万别要结果

    千万别要结果

    正如作者自己高呼的那样:“没有结果,都是扯淡!” 在当今社会,没有结果的个人,没有结果的企业,再怎么将自己鼓吹得天花乱坠,终究也只是成功者的垫脚石。结果?到底什么是结果?如何获得结果?又如何获得好的结果?著名系统建设管理专家,卓越演说家周士人先生在《千万别要结果》一书中,直面员工、企业、领导者、团队、客户等群体,从创造力,驾驭力,策划力,合作,竞争,精神等各方面详细生动地指导如何获得优质完美的结果,给所有渴望成功的个体、团体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 造就精英管理者的11条杰克·韦尔奇经验

    造就精英管理者的11条杰克·韦尔奇经验

    杰克·韦尔奇在任期间,通朋电气的收益从25亿美元增加到1005亿美元,净利润从15亿美远上升为93亿美元,该公司的股价也从最初的大约94美分上升到40美元。凭此惊人的业绩和他创立的崭新的经营理念与不凡的人格魅力,他被誉为“全美头号经理”、“全球第一CEO”。每位年轻人都有着无尽的潜力,如果你希望有朝一日如书尔奇一样杰出傲人,那么从现在开始仔细阅读本书中杰克·韦尔奇给你的11条准则,并学以致用。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会慢慢地接近他,直至超越。
  •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

    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知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时间管理法……这些产生于不同时代的管理思想、方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有的甚至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时代发展到今天,管理问题受到人们更为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商界精英,掌握、了解各种管理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商业素质。本书汇集了1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28个经典的管理方法,集中体现了管理大师们超凡的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一书在手,尽览当今世界管理精髓。
热门推荐
  • 蛇蝎寡妇

    蛇蝎寡妇

    前世的她被未婚夫背叛,伤心之下穿越到另一个女子身上,而且还是一个寡妇的身上自己相公死在青楼女子的身上不说,自己更是怀着身孕。她本来想要安生度世,却发现自己不光不被祖母喜欢,更是被那几个姨娘看不起,被小姑子嘲笑,甚至连丫鬟都可以踩到自己头上作威作福。不光少吃短喝,更是被父亲扶正的姨娘夫人百般欺压,被人陷害肚子里的孩子。更被管家差点凌辱。由此她方明白:女人,没有地位,什么都是空想。没有钱财,一切都是幻想。掌嘴丫鬟,教训妹妹。陷害这个姨娘,拿捏那个姨娘的短处,人前笑颜如花,人后百般算计。为坐上当家嫡母的位子而努力。商场上,她腹黑狡诈。家里,她步步为营,当家人的位置被她捏在手中。声名鹊起的同时,风流,水性杨花,口腹蜜剑,心如蛇蝎的词语也伴随着她而来。被人背叛的她觉得爱情神马的都不如钱财还有地位来得重要,可是那个冷酷如冰山的男人是怎么回事?第一次,俩人在青楼为一个美人而言辞激烈,而她以微弱优势而取胜;第二次,她装弱抛洒眼泪让商场的对手名誉扫地,然后就看到不远处一双似笑非笑的眸子看着这一切,而她只是张了张嘴,翻了个白眼无声道:“关你毛事?”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是巧合,那么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无数次之后,那么偶然也成了必然,巧合就成了成心。于是乎就有了下面这对话:他说:“本世子看上你这女人了!”她点了点头,波澜不惊的道:“哦!”然后就听到对面的人有些咬牙道:“我说,我看上你了!”然后她瞄了他一眼道:“我是个寡妇,还带着一拖油瓶。”他回答道:“没关系,我也成过亲,还带着一儿子。”然后她又道:“我风流成性,水性杨花。”他的身子动了动,然后道:“以后只对我一人风流就好了!”她淡淡一笑,道:“人家说我腹黑狡诈,心如蛇蝎。”他极快的答道:“别人还说我嗜杀成性,冷酷无情呢!”她看了他一眼道:“可是我还克夫呢!”然后就听对面的人低沉笑道:“无事,我命硬,而且克妻!”她翻了白眼道:“所以呢?”就听那人道:“所以,我们两个是绝配!”当她的身世被揭开,一切真相大白之时。似乎只有报复才能抹平她心中的伤痕。也唯有那个男人不顾一切的宠她,爱她,一如既往。如果说复仇给她的是无尽的黑暗,那么爱情,就是是开在黑暗之中一朵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本文宅斗,商斗,各种斗神马的都会有。简介很无能,看文是正道。喜欢的姐妹请收藏。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毒骨之王

    毒骨之王

    他们是活在黑暗中的一群人,尸体和骨骸是他们的最好的伙伴,他们炼制出的毒药无与伦比,他们施展的咒术高深莫测,他们拥有控制鬼魂的能力------死灵法师,这个在世人看来与魔鬼无异的职业却出现了一位王者。。。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只属于公主的田螺骑士

    只属于公主的田螺骑士

    单纯得对校园生活一无所知的女主角韩千金,在15岁的时候终于摆脱家教迈进了校园。即使是扮丑的样子,依然吸引了校草崔允浩以及同桌姜熙元,再加上家人派来的卧底老师玄又彬,注定了这次的校园体验生活不平静。体贴的玄又彬,霸道的崔允浩,变态的姜熙元,校园风波一浪接着一浪的打来。当身边的男孩一个一个的离千金而去时,她又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遇到了多嘴又罗索的尹明哲,意外的是两人竟是将来的校友。在美国的MZ中学,千金竟然又遇到了曾经离她而去的崔允浩,新学校里有了崔允浩和尹明哲,又是一场风浪……真正的王子到底是谁,公主长大后就会发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等待,让我选择与你陌路

    等待,让我选择与你陌路

    哪有那么多说得清道得明的关系,懵懂的懵懂里,谁对,谁错。不轻易承诺,是因为都知道,那时,真的承诺不起。爱情,在哪里?在犹犹豫豫里,在那漫无目的的等待里,在那彼此的猜测和轻易的放弃里。谁动的情最真,谁伤的最彻底?一切,怎样开始,才不至于以后如此的悲伤。什么时候习惯了等待的?然后愿意自己一个人看着夕阳西下,习惯耳机里放着你最喜欢的歌。什么时候习惯执着的等待着?所以可以微笑的拒绝身边的人,可以独自享受着那段时光里的五味杂陈。你说:“用我的黑色掩盖你白无暇的忧伤。”最后的最后,我终于说:“等待,让我选择与你陌路。”只是这陌路,早已不是曾经的意思。
  • 证仙录

    证仙录

    仙路漫漫,谁人登顶。王信然,一名普通山村少年,机缘巧合下得一方仙土。孕育万年灵药,放养极品灵兽,仙丹法宝,唾手可得!更得逆天灵眼,勘破万法!从此以后,斗仙道宗师,诛邪道大魔,与仙子赏花,陪妖女喝茶,威震天下,屹立顶端。天地浩浩我为尊,仙者亦本出凡尘。谈笑春秋一语尽,不若佳人舞纷纷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混迹都市的鬼修

    混迹都市的鬼修

    我只是想让我爱的人幸福一点,我只是想让我的生活好一点,如若有人挡我,我只是想让我的亲人快乐一点,那就神挡杀神!!!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