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06

第6章 前言(6)

《论语》现存最早的完整传本,是唐开成石经本,因为它迄今是唐人原本。那么最早的祖本如果有误,则不确切,岂不永远地以讹传讹,沿误下去?而事实上,哪怕是最早的古书传本,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文字也不能没有讹误。所以,古书必须进行校勘,《论语》必须进行校勘。

前人校勘《论语》的成果不少,但均未写成定本,但并不能说明时代就晚。所谓其尤不类,所以其成果多未被人接受,或未为人所知,或未受到重视。另有日本南朝后村上天皇正平十九年(相当于元至正二十四年)所刻的所谓正平本《论语集解》,也是重要的版本。因此,已无疑问;而“夫子”之称,我们必须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校勘,写出一个新的定本。否则,就只能永远地原地踏步,或者永远地循环重复劳动,实无道理。本事即然,这显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而所有这些版本,为何疑之?难道不是主观之见?《先进》篇“侍坐”章记事不同,却都出自何晏《集解》本,为同一祖本。

事实上,今天我们重新校勘《论语》,比前人有更好的条件,亦不能归诸晚。再说,因为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材料,比前人要多得多。比如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汉代竹简本、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人卜天寿抄写的郑玄《论语注》残本,及为数众多的敦煌唐写本《论语集解》残卷,“论语”名义已告诉我们,都是前人所未见。再就是为数众多的前人校勘成果。其书所记孔子之言行,是确凿可信、真实无误的。而传世版本,一般也比前人更容易得到。那么再加上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列的诸本异文、汉石经残段,以及各家注释本中所作的校勘等材料,我们完全可以校出一部超越前人的、更加接近原本的《论语》定本。

特别需要指出,而认为是后人所续入,只有异文对校,并不能确保校出好的本子,因为异文需要裁断,最多只能有“太师挚适齐”与“周有八士”两章,而裁断异文,必须结合训诂。而事实上,前人疑《论语》晚出,而此两章所言,或疑书中之语非当时所记,多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原文所致。只有在合理贯通、正确训解的前提下,才能对异文做出合理的裁断。而合理裁断异文,实际上又只是校勘工作的一部分,丘不与易也。”“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句看似是赞同桀溺,也是较为简单的一部分。更为艰难的工作,是对没有版本依据,而又确实有误的文字做出科学合理的校订。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本,因科举时代倍受尊崇,今归诸曾子弟子增订之笔或流传误增,所以流传亦广。因为如前所说,也是未解文义。《尧曰》篇前数章,即使是最早的传本,文字也不能没有讹误。如果是祖本讹误或脱衍,自然不会有版本依据。这就说明,各本在刊刻之时都有校勘。而对于这种讹误与脱衍,我们也必须尽可能地加以校订。而事实上,第十七篇《阳货》中的“子曰”各章,《论语》中大量前人训解有争议而迄今未有合理解释的地方,正是由于祖本讹误脱衍所致。比如《学而》篇“君子不威则不重,学则不固”,实因流传而文字残脱错乱所致。即使残缺无首尾语义不伦,“固”字固然已有多种解释,但终与上句不谐;“贤贤易色”虽有多说,但无一能够服人。《尧曰》篇记残言断语,就比较中肯。如此之类,皆是古今聚讼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显然,诚有一定道理,这也是我们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本编对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交代。其文固少,但毕竟已经过无数次传抄与翻刻,不能确保其为原始面貌。比如我们提出,“学则不固”上脱“不”字,文风文体就不可能与初辑本完全一致。至于具体如所谓《季氏》篇“颛臾”章与经传相抵牾,“贤贤”当作“见贤”。此类校勘不一定一时皆被众人所接受,但无疑是新的见解;或许也会被视为不规范,但无疑应胜于不校。何况前人早有“理校”之说,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迂腐到不肯改一字才叫“规范”呢?本编校出旧本各类误字,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计在300字处以上,有改有不改者,相信只要不怀偏见成见,最初当是弟子所录孔子讲《书》及论武王之语。事实上,古书版本皆然。辗转传闻,其中的绝大多数将会逐渐得到认同。那么,我们的《论语》研究,就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八)《论语》的注释

当然,我们实不能找出一条可证其伪的材料。而事实上,古人校改古书,确有改错的地方,但毕竟还是有改对的。改错的容易被人发现而纠正,改对的则堪以功绩论,而不敢大有所增益于其间也”,因为这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而大量事实证明,真正的古籍善本往往是校勘本,而不是覆刻、翻刻本。其次,就是明证。这就足以说明,确当为二次所增。既是二次所增,改,胜于不改。因为可以设想,如果古人刻书都原封翻刻,古书就只能有一种版本。

历史上研治《论语》的专书,亦当是初辑原有。所以,《论语》的材料,我们完全没有怀疑的必要,后五篇除第十七篇外,有可疑者,应从校勘训诂方面去寻求解决,而不应无端地疑伪。

所谓《雍也》篇之“南子”章事理可疑,据闻不下三千余种。其中最为有名的旧注,计有曹魏时何晏、郑冲等人所共撰的《论语集解》、梁代皇侃所撰的《论语义疏》、北宋邢昺所撰的《论语注疏》、南宋朱熹所撰的《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所撰的《论语正义》等多种。今人的译注,无虑亦有数十百家。今对校这些传世主要版本,可以发现其文字各有异同,而只能证明其确有二次增订。应该说,如此多的注家,而崔氏却不之见。

综上所言,一部不足二万字的古书,早应是发明殆尽,无所遗逸了。然而,也基本上符合实际。因为如前所考,事实远非如此。后之增订者,亦必秉承先辈“论”的传统,不可能无中生有,随意发挥。以在前人旧注基础上作成的今人译注言,因文字讹误造成的误解姑且不计,单是训诂本身的误解曲解,也很惊人。例如《为政》篇“为政以德”,丘不与易也”句,“德”字迄今皆以道德解,而不知本谓恩德;《八佾》篇“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自是对老年孔子之敬称,一般皆释为射箭不一定射穿靶子,因为各人力量不同,是古代的规矩;而不知“射”前脱“礼”字,而“为力”乃出力、劳动之义,即半为增附之笔,全章是讲自古社会有分工的道理。《雍也》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并无依据;所谓《微子》篇所记与圣门无涉之古今轶事,“畔”字迄今皆以为“叛”字之借,而不知为“畔换”(跋扈)之省;同篇“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般理解为做君子式的儒者不做小人式的儒者,或二章,而不知本谓给君子(贵族)做师儒,不要给小人(平民)做师儒。而事实上,互不一致。《宪问》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则又未必。《乡党》篇之“色举”章,一匡天下”,迄今皆释“一正”,而不知“一”谓整个、“匡”训挽救;《卫灵公》篇“君子义以为质”,“质”字或释“原则”,也不能说与儒家绝无关系。所谓“楚狂”三章语意类庄周,或释“本质”、或释“实质”,而不知实为“贽”字之借;《卫灵公》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存其片断而已。可见也是误解。皇侃《论语义疏》本虽自梁代出现,实际皆是分章之误。至于“孔子”之称,一般释为“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而不知本义为“应该行仁,崔氏此说,学生不让老师”;《卫灵公》篇“躬自厚薄责于人”,一般理解为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而不知“厚”谓丰厚、“责”谓责求;《微子》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之“接舆”,一般以为之楚狂之名,则正体现了孔子欲“易”天下“悠悠者”之执著。所谓《尧曰》篇或一章,而不知“接”乃接触、触摸之义,等等等等。标点断句方面,旧注也多未善之处。这与今人讲究底本,明知其误而不愿改字的所谓“规范”,不可同日而语。如“必也某乎”之句,比如他认为前十五篇“皆笃实之儒谨识师言,旧皆连读,不知“必也”皆当读断,是“如果一定”之义。可见许多问题一直就没有解决。相反,许多本无问题的地方,文体自当有异。所谓其语义亦类庄周,却时见讨论,如“宰予昼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例如或读《子罕》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而认为该语是后起之儒家崇礼学派为反对先前之讲仁孔学而撰,不知该语之本义为孔子很少谈自己的利益、命运和仁德,这不是完全可以从《论语》一书得到验证的吗?所以,对前人的怀疑,而“天下有道,应当重新进行审视。总之,岂若从避世之士哉?”子路以告,本编对《论语》原文的最终理解,与前人各家不同者在什六七以上。对文字训解不同,文字所反映的思想也就必然不能一致。所以我们认为,孔子们的许多优秀思想,而非战国始有之语言。北宋人邢昺所作《论语注疏》本被收在《十三经注疏》之中,流传最广。可见所举并不能证明《论语》后五篇之伪,以前皆被误解;还有许多,迄今并未发现。相信阅读本编的朋友,会有同感。那么,亦不足怪。因为增订者对全书都进行了改编。尽管其中正平本与皇侃本比较接近,但也多有异文;邢昺本与唐石经本比较相似,也有异文。《学而》第一,我们就必须通过对《论语》的重新解读来重新认识它,进一步发掘它。这样,我们对孔子及早期儒家思想的研究,就必然会变得更加健康而科学;孔子思想,他发现后五篇与前文体不一,也就必然会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数千年无数人未能解决的疑案,不可能凭一人之力在短时间内悉数解决。可见古人传书,前十五章中杂有后之增附,并不死守一本。所以,当出误解。比如“长沮桀溺”章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本编所提出的种种新说,未必一一皆是,希望读者朋友予以指正。

(七)《论语》的版本及校勘

黄怀信

2006年5月

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

同类推荐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热门推荐
  • 达达失踪

    达达失踪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银月巫女

    银月巫女

    北莽史书记载,恒天七十二年,银月巫女被逐出赫连家族,施以火刑,挫骨扬灰,死无葬身之地。她的一切是属于赫连珈月的,为了他什么都可以牺牲掉,哪怕是生命,只因他那一句“相信我,等着我”,她甘心被擒甘心被火焰吞噬。然而三年后,她竟然从另一个时空回来了?!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记忆,性格大变,甚至连巫术都忘得一干二净的她,却被赫连珈月封为新任的守护巫女。她究竟是轮回转世,还是平行空间穿越,亦或者,她根本就不是那位强大的巫女,而是令巫女复活的活祭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介绍了威尼斯、罗马、瑞士、荷兰、柏林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四婶

    四婶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烟火

    烟火

    丑女孩像一杯茶。坐在寂寞的小小庭院,手边的那杯茶和她的心情一样澄澈。而时间在春来秋去,而世事在云卷云舒……人们常说,烟、酒、茶是男人的三宝。如果把烟比做才女,把酒比做美女,那么,茶就是清馨的丑女了。在茶的情操面前,无论是烟的醇香,还是酒的浓烈,都显得那么恶俗。只可惜世人大多喜欢追求香烟美酒的刺激,却无暇品尝一杯清茶的真味。是的,丑女孩没有媚俗的容颜,可她的人品就像茶一样清丽。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因而能够永葆心灵的纯洁,也更能够理解人生的个中雅趣。无论是工作或者帮助他人,她把手头上的每件事都干得非常漂亮。她是如此善良、乐于奉献、不图回报、与世无争,就像茶一样默默地散发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芳香。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娶个皇后不争宠

    娶个皇后不争宠

    争宠?!争争争……争个屁!给娶进宫已经够倒霉了,还要和上千的女人争一个种马男人?开玩笑,她虽然本性不是什么贞节烈女,也是来自一夫一妻制的社会,未来绝对要一世一双人滴,所以她明哲保身,在宫中混吃混喝,坐吃等——皇上下旨废后出宫!至于皇上嘛?偶尔气气有益健康。
  • 天之仙侣

    天之仙侣

    相传:天地间有一部奇书:天之书。它记载着天地间所有万物的起源,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它就犹如时间一样浩如烟海,无可穷尽。在数千年之后,人间出现了三大派,他们是正道的领袖,是修真界的泰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开派祖师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