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600000022

第22章 泰伯第八

【题解】

此篇赞古往贤达,讲为君治民及修身为政之道,为国君及欲为政治天下者立言。旧分二十一章,今删与《宪问》篇重出之“不在其位”章,别为二十三章。前篇论孔子,此章论贤达,故相次。泰伯可为代表,故做首章而以为篇名。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校】

其可谓至德也矣,“矣”前旧有“已”字,衍,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删。

【释】

泰伯:即吴太伯,周太王古公之长子。《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至德:至高无上的品德。

三以天下让:按相传太伯出走后季历两次往请而太伯不归,故曰三让。

民无得而称焉:“民”,周民。“无得”,不能也。“称”,称颂。不在周,故周民无得而称焉。

【训译】

先生说:“泰伯,他称得上是品德最高尚了呀!(他)三次拿天下让人,(而)百姓没有办法称颂他。”

【章旨】

此章论泰伯,言让德。三以天下让,且不接受称颂,故曰至德。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释】

恭而无礼则劳:“恭”,谦敬。“无礼”,不以礼法约制。“劳”,徒劳。

慎而无礼则葸:“慎”,谨慎。“葸”,音喜,胆怯、畏难。

勇而无礼则乱:“勇”,勇悍。“乱”,作乱,破坏社会秩序。

直而无礼则绞:“直”,耿直、刚直。“绞”,两相交、不合,谓与人闹矛盾、闹纠纷。或训剌,非。

【训译】

先生说:“谦恭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徒劳,谨慎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胆怯,勇悍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作乱,耿直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与人闹纠纷。”

【章旨】

此章言为人须以礼法节制。

8·3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校】

按:旧本无“子曰”二字,与上合作一章,今据唐写郑本增二字,别为一章。

【释】

君子笃于亲:“君子”,指国君。“笃”,厚也。“亲”,亲人。笃于亲,爱之也。

兴于仁:“兴”,起、产生。

故旧不遗:“故旧”,老臣。“遗”,遗弃。

偷:偷懒、苟且。

【训译】

先生说:“国君对自己的亲人感情深厚,百姓就会产生仁德;不遗弃故旧老臣,百姓就不苟且。”【章旨】

此章论君德。上行下效,故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老而有望,故民不偷。

8·4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释】

有疾:指患重病、临终。

召:《说文》:“呼也。”不直面,故曰召。

启予足,启予手:“启”,打开、展开。曾子生平小心谨慎,养成习惯,手足未免有所蜷曲,故云启之。或作象征性,以教弟子。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句。“履”,践也。

而今而后:即从今往后。

吾知免夫:“免”,谓免于如《诗》所云。旧或释免于祸害刑戮,谬。

【训译】

曾先生病重,召告弟子们说:“展开我的脚,展开我的手!《诗经》里说:‘战战兢兢,如同面对深渊,如同脚踩薄冰。’从今往后,我知道(可以)免于那样了,小子们!”

【章旨】

此章勉人慎。曾子一生谨慎,临终,故曰知免。“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所谓死而后已。

8·5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校】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乎道”二字疑衍。旧或释“道”为礼,非,三事不为礼。

【释】

孟敬子问之:鲁大夫仲孙捷,鲁悼公时三桓之一。“问”,探望。

君子贵乎道者三:“君子”,指在上位、执政者。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容貌”,发威严。“暴慢”,狂暴无礼。

正颜色,斯近信矣:“正颜色”,端正容色。“信”,诚信。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出辞气”,发号令也。“鄙倍”,同避背,躲避、背离。

笾豆之事: “笾豆”,祭奠时盛食物的礼器,竹曰笾,木曰豆。笾豆之事,指陈设礼器之事。

有司存:“有司”,主管人员。“存”,存在。

【训译】

曾先生病重,孟敬子(前去)探望。曾先生对他说:“鸟将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悲哀;人将死的时候,他的言辞良善。在上位的人,所看重的有三点:发威严,就能远离狂暴无礼了;正容貌,就能接近诚信了;发号令,就能远离躲避背叛了。(至于)陈设礼器之类的事,那有主管人员负责。”

【章旨】

此章讲为政临民之道。时孟敬子执国政,故曾子以此告诫。君有威严,则臣民不敢暴慢;容色端正,则臣民信任;能发号施令,则臣民不敢避背。

8·6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释】

以能问于不能:“能”,有能力、能做其事。“问”,请教。“不能”,无能力、不能做其事者。

以多问于寡:“多”、“寡”,指知识言。

有若无:亦以知识、才能言。

实若虚:亦以知识、才能言。

犯而不校:“犯”,冒犯、欺负。“校”,同“较”,计较、较量。

吾友:指颜回,马融说。

【训译】

曾先生说:“以会做向不会做的请教,以多向少的请教;有好像无,实好像虚,(受人)冒犯而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章旨】

此章教人虚心务正。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是谦虚好学的表现;有若无、实若虚,是虚心不骄傲的表现。同事、朋友间相“犯”,只是日常生活中之小事而已,故不必计较,而学业、事业,方为正事。

8·7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校】

君子人欤,“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托六尺之孤:“托”,托付。“六尺之孤”,泛指幼小的君主。曾子之时鲁行周制,“人长八尺”,六尺约合1.2米,儿童之身也。

寄百里之命:“寄”,寄托。“百里”,泛指国家。诸侯百里。“命”,命脉。

临大节而不可夺:“大节”,生死存亡之节。“夺”,剥夺、动摇。

君子人:称得上君子的人。

【训译】

曾子说:“可以托付幼主,可以寄托国命,生死关头不可动摇,(这样的人)是称得上君子的人吗?是称得上君子的人。”

【章旨】

此章论忠臣。

8·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释】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任事之人。“弘”,读为“强”,借字,强壮,指体魄言。《说文》:“强,从虫弘声。”是强、弘本同声,故可借。《子路》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偲偲”即强力之貌。旧或如字释,谬。“毅”,意志坚定、有毅力。

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仁”,指行仁、关爱人、献爱心。“任”,担子、负担。

死而后已:“已”,停止。

【训译】

曾先生说:“干事的人不能不强健而有毅力,(因为他肩上的)担子重,而且路途远。把仁做为自己的担子,这不是担子重吗?死了以后才停下,这不是路途远吗?”

【章旨】

此章劝青年人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以行仁为己任。天下人众,需要爱助者多,故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8·9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释】

兴于《诗》:“兴”,起,指起身。《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立于礼:“立”,指立身、立于世。《季氏》:“不学礼,无以立。”《尧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成于乐:“成”,指事业成功、完成。“乐”,礼乐之乐。

【训译】

先生说:“从《诗》起身,以礼立身,以乐成身。”

【章旨】

此章讲修身次第。不学《诗》无以言,故须兴于《诗》,幼学也。礼乃社会活动之必须,故立身需以礼。乐为庆幸之物,故成于乐。

8·10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释】

民可使由之:“民”,百姓。“由”,遵行,沿着所指之路走。

不可使知之:“知”,知其缘故、道理。

【训译】

先生说:“(必要的时候,)老百姓可以使(他们)沿着所指的路走,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

【章旨】

此章言非常使民之法。国家特殊政策,百姓未必一时皆能理解,若待全部理解而后执行,可能丧失时机,所以必要之时,可使先行。所谓“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与此义近。此非愚民,而乃非常措施。孔子此言,当有特殊语境或背景。或有疑此章有愚民之嫌而作他解者,皆非。

十一

8·11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释】

好勇疾贫:“疾”,恨也。

乱:作乱。

人而不仁:“而”,若也。

疾之已甚:“已甚”,太甚。

【训译】

先生说:“(人若)好勇,又恨(自己)贫穷,(就会)作乱;人若不仁,(你)恨他太厉害,(他也会)作乱。”

【章旨】

此章言造成社会动乱的两种因素。好勇疾贫之乱虽民自乱,实亦社会财富不均所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之乱,虽在上者处置不当造成,实亦教化不力所致。

十二

8·12子曰:“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校】

如周公之才之美,“如”下旧有“有”字,从定州简本删。

【释】

如周公之才之美:“周公”,周公旦。“才”,才艺。《尚书·金縢》史代周公祝:“予仁若考(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才多艺。” 故曰如周公之才之美。

使骄且吝:“使”,假使、如果。“骄”,骄横。“吝”,吝啬。

【训译】

先生说:“(即使)像周公的才艺那样高美,如果(他)骄横又吝啬,剩下的就都不值得看了!”

【章旨】

此章戒骄吝,亦为在位君子言。在位当政者纵使有高才,若骄且吝,则不足观。骄则欺民,吝则无施,才有何用?

十三

8·13子曰:“三年学,不志于谷,不易得已!”

【校】

不志于谷,“志”旧作“至”,以音误,从朱熹《集注》说改。

不易得已,“已”旧作“也”,一本作“也已”,今从定州简本。

【释】

三年学:“三年”,正常学成之期。《周礼·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不志于谷:“志”,心之所在。“谷”,指俸禄,当官挣钱。

不易得已:“已”,同“矣”。

【训译】

先生说:“三年学习期满,心(还)不在当官挣钱(上面),难得呀!”

【章旨】

此章戒人莫急于谷。古代社会,学而不谷则不为社会所用,然学未成而急于谷,则未必真于社会有用,亦未必能有大作为,故有大志者不急于谷。

十四

8·1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释】

笃信好学:“笃”,固、坚也。“信”,相信。 “好”如字读。“好学”,谓好好学习。探下指笃信、好学善道。

守死善道:“守死”,守之至死。“善道”,好的思想主张。

危邦:有危险之国。

乱邦:动乱之国。

天下有道则见:“有道”,政治秩序正常,有正道。“见”,读为“现”,现身、出仕。

天下无道则隐:“无道”,政治秩序不正常,失去正道。“隐”,藏身不现。

【训译】

先生说:“坚定地相信好的思想主张,好好学习它,至死守着它。危险的邦国不进入,动乱的邦国不居住。天下秩序正常就现身,天下秩序不正常就藏身。邦国秩序正常,在那里贫穷而低贱是耻辱;邦国秩序不正常,在那里富裕而高贵(也)是耻辱。”

【章旨】

此章教人守道自保。善道为信仰,故当守死不变。邦有道贫且贱为耻,未从善道也;邦无道富且贵为耻,亦未从善道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皆以自保也。

十五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释】

师挚之始:“师挚”,太师挚,鲁乐官,此指其所奏之乐。“始”,开头部分、前奏。

《关雎》之乱:“《关雎》”,指配其诗所奏之乐。“乱”,合奏。交响,故乱。《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或释终,恐不确,乐不得以《关雎》终。

洋洋乎盈耳:“洋洋乎”,盛大之貌。“盈”,满也。

【训译】

先生说:“太师挚的前奏、《关雎》的合奏,气势大得灌满了耳朵呀!”

【章旨】

此章赞师挚之始和《关雎》之乱。

十六

8·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释】

狂而不直:“狂”,疯狂、狂妄。“直”,直爽、直率。

侗而不愿:“侗”,借为“僮”。《说文》:“僮,未冠也。”引申指幼稚。“愿”,诚悫、老实。

悾悾而不信:“悾悾”,心中无物,无知之貌。“信”,谓守信。

不知之:不知其后也。

【训译】

先生说:“狂妄却不直率,幼稚却不老实,无知却不守信,我不知道他们(将会怎样)了!”

【章旨】

此章批评三者之人。狂妄者宜直率却不直率,幼稚者宜老实却不老实,无知者宜守信却不守信,如此之人,皆不能成为有用之人,故婉曰不知之矣。旧或释为不知其所以然,忽略“矣”字,不确。

十七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

学如不及: “不及”,赶不上。如不及,喻其急切,不松懈。

【训译】

先生说:“学习就像怕赶不上似地(追着学),还怕失掉它。”

【章旨】

此章劝人及时学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何况迟缓松懈?孔子此言,本当指某人实际说,辑录者断章,故义不完。

十八

8·18子曰:“巍巍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

【校】

舜禹有天下,旧作“舜禹之有天下也”,从定州简本及唐写郑本删“之”字、“也”字,写郑本并“禹”字亦无。

【释】

巍巍乎:高大之貌。

而不与焉:“与”,参与、与之在一起。“焉”,“于之”合音。“不与焉”,即不与天下在一起,言置身于权力之外,犹如天下与己无关。

【训译】

先生说:“多么高大呀!舜帝和大禹有天下,却不占有它。”

【章旨】

此章论舜、禹之伟大。舜、禹为天子,选贤举能以治天下,故曰不与焉。

十九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释】

唯尧则之:“则”,效法。

荡荡乎:浩大之貌。

民无能名焉:“无能”,莫能。“名”,命名、取谥号。《说文》:“尧,高也。”是“尧”不为名。

焕乎其有文章:“焕乎”,灿烂之貌。“文章”,指礼乐文明,所谓五典、五礼、五服、五刑之类。

【训译】

先生说:“伟大啊!尧当国君,就像一座山似地!(世间)只有天最大,只有尧能效法它。浩大啊!百姓没有人能给他起个(恰当的)名号。他的功绩高大如山啊,他的文明光辉灿烂!”

【章旨】

此章赞尧帝。尧帝事迹,见《尚书·尧典》。

二十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一妇人焉,九人而已。”

【校】

予有乱臣十人,今本《尚书·泰誓》同。朱熹《集解》引或曰:“乱,本或作‘’,古治字也。”近是。

于斯为盛,“盛”当作“甚”,以音误。武王有十人而舜只有五人,见人才愈古愈少,故曰于斯为甚。若作“盛”,义不可通。改之惊俗,权依旧。

有一妇人焉,“一”字旧脱,从敦煌两唐写本补。

【释】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五臣”,指禹、弃、契、皋陶、伯益,见《尚书·舜典》。

予有乱臣十人: 语出《尚书·泰誓》。“乱”,古治字之误,旧释治,以意训。治臣,能理事之臣。按:上二句亦孔子语。

才难,不其然乎:“才”,人才、勘可治国之才。

于斯为盛(甚):“斯”,此,承上指才难。“甚”,严重、厉害。

【训译】

虞舜有五个大臣就使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能办事的大臣十名”。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那样吗?尧舜之交,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武王所说的十名,)其中还有一名女性,(实际)只有九名而已。”

【章旨】

此章论治国人才难得。舜才五人,已见其少;上推至尧必更少,故曰甚。“有一妇人焉,九人而已”,就“乱臣十人”言。言九人而已,仍见才难。

二十一

8·21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矣。

【校】

按:此章与上章旧作一章,义不伦,今别,章首以例当有“子曰”二字。

其可谓至德也矣,“也”后旧有“已”字,与“矣”义复,盖后人不知此“已”与“矣”同而复增“矣”,今删“已”存“矣”。

【释】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以,犹而。《逸周书·太子晋》:“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

至德:最高尚之德。不叛争天下,故称至德。

【训译】

(先生说:)“三份天下占有了两份,却(依然)服事殷商。周人的道德,大概可以算是最高尚的了!”

【章旨】

此章论周德,赞不叛。孔子反对犯上作乱,故以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不叛为至德。

二十二

8·22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释】

无间然:“间”,间隙、缝隙。此做动词,谓寻其间,找其毛病。“然”,用同“焉”,借字。焉,兼词,于之。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菲”,薄。“致孝”,指祭祀。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恶”,粗劣。“黼”,音伏,有一定纹样的礼服。“冕”,即冠,帝王曰冕。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卑”,借为“庳”,低矮。“沟洫”,田间水道,此指田间。

【训译】

先生说:“大禹,我在他身上是找不出毛病的了。(他自己)吃粗饭,而(用节省下来的粮食)孝敬鬼神;(平时)穿粗衣服,而用好材料制做礼服;不盖高大的宫殿,而(把省下来的民力)全部用在田间。大禹,我在他身上真是找不出毛病了!”

【章旨】

此章论大禹之为完人。赞其勤俭,实亦批评后世君主之奢侈。

同类推荐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热门推荐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管理定律

    管理定律

    什么是管理?“管理”一词,最初的意思是竹管的纹理,后来在现代社会中,拓展为以人为中心,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而进行的协调活动。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人们学习管理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企业现有的条件下,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学好管理学,用好管理学,将对我们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 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1950年代初期,台湾特务机关窃取了我正在研制的导弹。市公安局二处反间谍人员复晴以敏锐的直觉和超凡的勇气,识破敌特的一个又一个圈套。  当她就要接近敌特组织的核心秘密时,她遇上了一个不仅涉及到与她自己的感情和命运相关,更与国民党军统机关十多年策划的恶毒阴险相关的难题……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少堡主的爱财娘子

    少堡主的爱财娘子

    甜心系列一之《总裁的杀手甜心》"你是坠入人间的天使,是上天赐予我最珍贵的礼物。"男人用迷惑的眼神看着她,她为了这句话,脸红了。怀抱自己发誓要守护一生一世的爱人,男人相信爱情可以永永远远。她嘟着嘴,"如果我是一个杀手呢?"甜心系列二之《总裁的女佣甜心》"亲爱的,为什么家里又要招聘女佣了?"她好奇地看着招聘广告。"因为我舍不得你累着啊。"他真的不想半夜起来偷偷搞卫生了…"可是你招聘了女佣,我做什么啊?""做我一生的妻子就好。"甜心系列三之《狼少的通缉军火妻》"老大,大嫂炸了后院的网球场…"某人走进办公室,晃了晃手机。"再建一个让她炸。""老大,大嫂抢了我们对面的银行…"某人跑进办公室窗边,指着被抢的银行。"下次存多点钱让她抢。""老大,大嫂在挖黑泽家的祖墓…"某人直接坐在办公室,打着内线电话。"你去看看少什么赶紧让人搬进去,省得她不开心。"【少堡主的爱财娘子简介】什么?现在什么情况啊?那个那个.她银行的存款啊…还没用啊!吖~不错不错~她原来还是个千金小姐啊.收集银子咯~“在干什么啊?”“数聘礼,没见啊?别挡路!”哪来的”笨”帅哥啊?没见小姐她在担心嫁妆的数量吗?靠边站了啦!“宝宝很可爱的~”“养宝宝要花银子!”“我给你银子!”生宝宝也可以有银子,干嘛不生!我的亲亲银子~我来了~“娘,我会给娘赚很多银子~”“乖啊~记得哦~”银子不能嫌多啊!她才不是贪财呢~那叫爱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魔帝:三界新娘

    魔帝:三界新娘

    邪魅霸道的魔帝放着佳丽三千不要,偏偏跑婚礼上抢人家的新娘;“人人都想要,我独独给了你,可是,你却根本不想要……”“无论我对你做了什么,你要信我,一定要信我……”她真的真的以为那是爱情了。他是魔呀,他怎么可能会有真情?其实,她不过是他打开三界之门完成霸业的钥匙……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欢喜小冤家:盗墓大小姐

    欢喜小冤家:盗墓大小姐

    他不爱美人独爱盗墓,却不料,盗墓挖出来一个24k粉嫩小姨子。他也是外八行中的盗门“魁首”,他呼风唤雨独霸一方。“姐夫,他是身价过亿的豪门总裁,我要代替姐姐爱你!”他退却几步吞了口唾沫:“臣妾做不到啊,我们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同一个老祖宗的血脉!”且看满清最后一个格格如何嬉耍魁首姐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女强;重生;现言;惊悚;盗墓;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