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700000014

第14章 史学名句——通鉴兴衰(4)

【译文】与人们一起分享自己欢乐的,人们一定会为他的忧愁而忧愁;与人们一起分享自己安逸的,当他陷于危难时,人们一定会帮助他。

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出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译文】人在殿堂上还没有下来,就能取得千里以外战场上的胜利。

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译文】用兵打仗是不能预先设定的,只能是临阵随机应变。

冀以晨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岁月。(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译文】希望用微博的尘雾补益山海,用微弱的烛光为日月增辉。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译文】一本书读的次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动则三思,虑而后行。(出自《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译文】行动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后才可以采取行动。

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译文】安定民心,在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如果想增加财富,应该主要致力于发展农业和节省开支。

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出自《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译文】当官的不向那些有权势的人屈服,主持公道不偏袒那些与自己有私交的人。

才可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出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译文】才干是用来做大事的,因此才干大的能做成大善事,才干小的能做成小善事。

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出自《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译文】掌握国家大权的帝王以百姓作为他的根基,而百姓又以衣食作为他们生活的根本。

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出自《三国志·魏书·何夔传》)

【译文】上天佑助的,是顺应天时的人;人民佑助的,是守信于民的人。

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出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译文】如龙腾虎跃般威风,因时制宜。

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出自《三国志·魏书·崔林传》)

【译文】渔网张不开就提起网绳,裘毛不整齐就提起衣领。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出自《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

【译文】挽救受寒的人没有比贵重的皮衣更好的了,阻止诽谤之言不如自我完善。

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出自《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译文】将领要把勇敢作为根本,在行军打仗时配合智谋使用。

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也。(出自《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译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译文】海洋由于汇合河流而辽阔,君子通过具备广博的知识而弘大。

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其非人,虽亲不授。(出自《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译文】如果能得到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一定推举他;如果他不是人才,即使是亲人也不任用。

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出自《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译文】爵位高的人其忧患也深,俸禄重的人其责任也重。

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出自《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译文】一般人在评价时,总是称赞成功的,诋毁失败的;抬高在上位的,贬低在下位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出自《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译文】人的想法不相同,好比各自的面孔一样。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译文】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求在诸侯之中闻达显贵。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译文】能够认清当时形势的人才是俊杰之士。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译文】只要犯了法,即使是家人亲友,也要处罚。

集众思,广忠益。(出自《三国志·蜀书·董和传》)

【译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地吸取有益的建议。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译文】立志行万里的人,不会中途止步;想统一天下的人,不会对小事耿耿于怀而贻误大事。

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出自《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最怕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出自《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译文】一个男人不耕地有人要因此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有人要因此受冻。

人君不亲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职。(出自《三国志·吴书·步骘传》)

【译文】君主不亲自处理小事,百官和主管部门各自承担他们的职责。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译文】蛟龙一旦得到云雨,必定腾飞上天,终究不是池中之物。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译文】良药苦口,只有生病的人才能品出甜味;忠言逆耳,只有通达的人才能接受规劝。

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乐而亡。(出自《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译文】有道的君主,是用康乐使百姓欢乐;无道的君主,是用康乐使自己快乐。使百姓欢乐的君主,他自己的欢乐更长久;使自己快乐的君主,得不到欢乐就会灭亡。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出自《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译文】福事的到来是有原因的,灾祸的到来是渐渐积累的。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出自《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

【译文】成就大的事业并不难,难的是得到有才能的贤人;得到贤人并不难,难的是使用他们;使用他们并不难,难的是恰当地任用他们。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而编成。《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详细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关于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译文】有德之人以自己的才智做好事,无德之人以自己的才能去干坏事。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译文】礼存在的意义在于分辨贵贱、区分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事情。如果没有名位约定,就不能相应地显扬;不享有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就不该树立相应的形象。只有用名位来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致,这样,上上下下才能井然有序,分明不乱。这就是礼的精华所在。如果名位、器物都没有了,那礼又怎么能单独存在呢!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译文】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从微小之处产生而逐渐发展明显的,圣贤深思远虑,所以能够谨慎地对待微小的变故,及时予以处理;一般人见识短浅,只能等到弊端发展为大的灾害才设法挽救。矫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小错,用的力气小,收到的功效大;挽救已经发展为十分明显的大害,常常是竭尽全力也不能成功。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出自《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

【译文】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沉溺于别人的赞扬声中,十分的糊涂;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地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糊涂而臣下谄媚,以这样的方式来统治百姓,百姓是不会与君臣同心同德的。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国家离灭亡的那一天就不远了。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年》)

【译文】和普通百姓不能谋划事业,但是可以与他们一起分享事业的成功。讲求高尚道德的人总是与世俗格格不入,想要建立大功业的人不能和普通人谋划大事。因此,贤明的人治国只要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不会拘泥于过去的老做法。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年》)

【译文】智者创制法规,愚笨的人墨守成规;贤明的圣人变更礼法,无能的人因循守旧。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年》)

【译文】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制,维护礼制最重要的是界定地位。界定地位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出自《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

【译文】对于治理国家的人来说,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按照礼制确立法律政策,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借信义结交邻邦。因此官员由有才干的人担任,政事得到礼教的节制,百姓人心归向他的德行,四邻亲附他的恪守信义。这样,国家则会安如磐石,炽如火焰,触犯它的一定会被撞得粉碎,冒犯它的一定会被烧得焦头烂额。即便是有强暴的敌国存在,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一年》)

【译文】得人心者兴盛,失人心者灭亡。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暴力者灭亡。

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出自《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治理国家的君主如果提倡礼仪,就可以称王,树立信誉就可以称霸,玩弄权术则必然灭亡。

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出自《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国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权势,有道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乐、大的荣耀,成为幸福的源泉。无道的人主持,却会招致大的危险、大的拖累,有君王的地位还不如没有;等到形势极度恶化,君主即使想当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做不到了。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出自《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倡导礼仪的人才能称王,政治清明的人可以使国家富强,招揽民心的人可以使国家安定,而聚敛财富的人只会灭亡。

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

【译文】您不担忧近在百里之内的祸患,反倒看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威胁,谋划事情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出自《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译文】确立决定胜负策略的方法,要点有三: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所谓形,说的是整体来看得与失的趋向;所谓势,说的是对临时情况灵活应付和对进与退随机应变的形势;所谓情,指的是意志坚定还是懈怠的实际心理。所以采用的策略相同,所遇的事情性质也相同,而取得的功效却不一样,即是由于这三个方法运用的不同的缘故。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出自《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译文】国君把百姓当作天,而百姓则把粮食当作天。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出自《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十年》)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出自《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

【译文】继承一个大治的朝代,就实行与原来相同的治国之道;继承一个政治昏乱的朝代,就一定要改变治国之道。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出自《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元年》)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最后没有不悔恨的。

孔子曰:“智者见变思形,愚者睹怪讳名。”天道无亲,可为祗畏。(出自《资治通鉴·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见到灾变,应该考虑它形成的原因;愚蠢的人,见到怪异,却假装没有看见。”正因为天道不论亲疏,所以,才可敬可畏。

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襄包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出自《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

【译文】国家政治清明,君子在大庭广众之中义正词严地指责小人,而没有不服的。国家政治腐败,君子闭口不言,以此躲避奸臣的谗言之祸,但往往避免不了。

《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言天之赏罚,随民言,顺民心也。(出自《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四年》)

【译文】《尚书》说:“上天聪敏明察,实际上是人民聪敏明察,上天显赫威灵,实际上是人民显赫威灵。”这是说上天的奖赏和惩罚随从民意,顺应民心。

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出自《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译文】自古以来帝王无一贪好奢侈而能长久立国的。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出自《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译文】大丈夫答应他人一句话,再给千金也不能有所改变。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译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译文】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只得其下。

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译文】周朝取得天下,更加修行仁义;秦朝得到天下,一味崇尚暴力,这就是长短得失的不同。所以说打天下可以通过战争,守成则不可以不顺应民心。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译文】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有教无类。(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

【译文】对于教育对象不应该区分亲疏贵贱。

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惟陛下裁察!(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

【译文】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主的心,这就是所谓的狂夫之言,圣人从中加以择纳,希望陛下明察裁断。

同类推荐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王妃许三贪

    王妃许三贪

    谁是大昭国名号最响的女人?是三岁成诗七岁成章十五岁PK掉所有男人成为第一位女状元的司马皇后?错!是纵横十三省九百八十一家青楼的花魁雪姬?更错!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这个伟大的谜底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一朝穿越;她本想安平和乐地度过这一生;她本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奈何她不去找麻烦,麻烦却来找她;还真当不发威的老虎是病猫呢;既如此她也只能正当防卫了,若是不小心让你们伤了残了,那可真心对不起了,我会给你们烧三炷香的。即使人人欺她、厌她、烦她、辱她、骂她;她依旧我行我素;她也一直不急、不争、不怒、不燥、不怨;但别当她真吃素;大婚过后;他被迫与娇妻分榻而眠;他几次想温香软玉在怀都被各种状况打断;敏锐的嗅觉让他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他的小王妃,很有趣;既如此他不介意一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他觉得似乎王府里有一个这样的女人也不错。他对她说:“我会一直爱你、宠你、怜你、疼你、护你,直到生命尽头!”她对他说:“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偷个天才宝宝惹来爹
  • 弃妃为妾:王爷知错了

    弃妃为妾:王爷知错了

    四目相对,那一瞬间,他夺走了我的心。他娶我为妻,但却在我凤冠霞帔进入洞房之时,遭到百般凌辱。而翌日迎来的却是一纸休书,从高高在上的王妃,沦落为低下的侍妾。他——那个深得我心的男人。他用情至深,但他的深情却不属于我,而只是从我娇媚的容貌和言行举止之下,看到了她的影子。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但得不到所爱之人的心,还因他霸道的爱却害死了她。然而同样在身上看到她的影子的他,却一心的想要将我占为己有。王府深院——女人间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一步步的将我逼上绝路。爱恨纠缠,从前单纯的爱早已经不复存在,复仇将成为了我最终的目的。
  • 一个人的恋爱

    一个人的恋爱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湿鞋?一时走神儿谁都难免,但是入戏别深,出戏趁早,别剧情已经落幕,还迟迟不肯下台,就算要给自己加戏,也要问问你的搭档愿不愿意陪你演下去。爱情里有一个人出戏了,你也别再唱独角戏了。
  • 做人要小心

    做人要小心

    在本书中,我们尽全力为你提供那些应该加倍小心,而又常被忽略的“小心”故事,在细致的评析和点拨中,深入浅出地为你展示一个新的世界。
  • 只为工作找方法,不为执行找借口

    只为工作找方法,不为执行找借口

    借口是执行的路障,方法则是工作的利器。没有什么比阅读一本关怀心灵、激励行动、创新思维、智慧工作的书更美妙的事情了,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体会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和激动。
  • 我欲踏天

    我欲踏天

    浩瀚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少年慕成从桃源村而出,带着一颗永不屈服的心,踏上一条逆天路途。人有七道先天之门,天门一开,一掌逆乾坤,一步踏苍穹。穷凶极恶者,吾灭之!欺我亲朋者,吾灭之!阻我踏天者,吾灭之!神皇之后,我来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