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14

第14章 佛教——了脱生死的不二法门(4)

佛陀到某村庄化缘,一个农人斥责佛陀不自耕自种,而托钵向人乞食。佛陀即申辩正理,回答说:“我也是耕耘者,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我在勤力耕耘众生的心地,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

马有四种

佛陀见众僧有的精进用功,有的懈怠懒散,于是集合大众,以方便法门示教。

他说:“王舍城内有这样四种马:看见主人的鞭影,立刻疾驰;鞭尾触到尾巴,才知疾驰;以杖鞭打其身,才知飞奔;以铁锥刺其身,才慢吞吞地驾车上路。世间人如同这四种马,也可分为四等。你们究竟要当哪一等人呢?”

比丘们立誓要成为第一等或第二等的人,不愿做那等待严厉鞭策的第三或第四等人,于是个个摄心正念,精进修持。

友有四品

一位信徒问佛陀道:“如何才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佛陀说:“友有四品,不可不知。”“哪四品呢?”信徒问。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是谓四品。”佛陀接着说,“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弃;见富贵附,贫贱则弃,这是花友。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这是秤友。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这是山友。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这是地友。”

“这四种朋友,我们该如何选择呢?”信徒再问。佛陀说:“前二者,攀富贵,弃贫贱,有赠则尊敬,无赠则怠慢,都是嫌贫爱富的酒肉朋友,不能视为知己。后二者,能把欢乐给人,卫护一切众生,恩厚不薄,这才是我们所应与之交往的。”

只在此刻

佛陀问众僧:“人命在几间?”僧甲答道:“在数日间。”佛陀说:“你未见道。”僧乙答道:“在饭食间。”佛陀说:“你也还未见道。”僧丙答道:“在呼吸间。”佛陀听了,欢喜地说:“你已经见道了,你是真正领悟了佛法的人!”

生命永恒

佛陀晚年,其十大弟子中的舍利弗、目犍连相继先他而入涅槃。在舍利弗进入涅槃后,其弟子均头沙弥非常伤心地捧着灵骨去见佛陀。

佛陀就开示均头沙弥说:“均头!你的老师入灭了,他的无漏戒定功德和深广的智能也随之消灭了吗?”均头哭着回答:“没有。”

“既然一切生死的痛苦灭去了,而一切清净功德都不失,那你又何必哭泣呢?”均头一想:“是啊!老师的肉身虽然幻灭了,但是老师的功德却长留人间,法喜充遍宇宙,还哭什么呢?”当下领悟而止泪。

⊙心开意解——奇妙的顿悟小公案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请教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意思是说,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该怎么办?赵州禅师答:“放下吧。”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放下”什么呢?赵州禅师说:“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听到这话,严阳尊者忽然开悟了。

洗钵去

一位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学禅。早饭后,他走到赵州禅师身前,请教说:“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僧人答:“吃完了。”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赵州禅师的话,让这位僧人悟到: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那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一切都在

小和尚独坐参禅,好多天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带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草芽嫩绿,小鸟飞翔……

小和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师父却已经开始在半山坡上安详地打坐了。

傍晚,师父起身,带着小和尚回寺了。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小和尚关在寺外。小和尚不懂师父的意思,就独自在门外打坐。

黑暗很快笼罩了四野。这时,师父把小和尚叫进去,问他说:“外面怎么样?”小和尚说:“全黑了。”师父问:“还有什么吗?”小和尚答道:“什么也没有了。”

师父却说:“不,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小和尚忽然懂了。

磨砖做镜

怀让禅师见弟子道一整天只知呆坐着参禅,便问:“你怎么整天在这里坐禅?”

道一说:“我想成佛。”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旁边的石头上磨了起来。道一很奇怪,就问道:“师父,您磨砖做什么呀?”怀让禅师:“我磨砖做镜子啊。”

道一问:“磨砖怎么能做镜子呢?”怀让禅师说:“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道一又问:“那怎样才能成佛呢?”怀让禅师说:“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不答。怀让禅师接着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执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怀让禅师的话,让道一如醍醐灌顶。

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任职瓜洲时,和江北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交好,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天,苏东坡自觉修持有得,当即作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随后派书童过江,将诗拿给佛印禅师品赏。佛印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佛印禅师定会赞赏他的禅境,打开来一看,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地说:“佛印,我们是至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必骂人啊!”

佛印禅师笑着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借彼况此——《百喻经》故事汇

佛教义理玄微,一般人难以领会,所以佛经常会“假近以喻远,借彼而况此”,通过譬喻,将艰深的义理化作浅易的故事,使人乐于听闻,易于接受。

据说“经中有大喻八百,小喻三千”,包括顺喻、逆喻、现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遍喻等。佛经的譬喻影响很大,很多都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著名成员,像“盲人摸象”“空中楼阁”“水中捞月”等,妇孺皆知。

《百喻经》,也称《百譬经》,是突出体现佛经这一特色的著作。全书分两卷,共有百余个寓言故事,均为宣扬佛教教义而作,但“除去教诫,独留寓言”,完全可以当成一部极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来读,对社会人生也很有启发意义。

笨人吃盐

从前,有个笨人到别人家中做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觉得味道很好。笨人心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来的,不多的盐就已这样好吃,那么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于是,笨人就向主人要了一杯盐,一口吞进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急忙吐了出来。

水多不喝

一位路人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来喝。他看到远处热雾蒸腾,以为前面有水,可是走过去一看,却又不是。后来他东找西寻,终于找到一条河流,河水奔流不息,而且十分干净。然而,这个人却只是呆望着,并不下去喝水。

同行的人很奇怪,就问他:“你口渴找水喝,现在找到了,为什么又不喝呢?”这人的回答却让人啼笑皆非,他说:“你喝得完这么多的水吗?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

烈火熬糖

一个人正在家里熬砂糖,正好一个富人来拜访他。他想奉承那富人,请他吃一杯糖浆。于是,他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煮。

炉火很旺,糖浆不久就沸滚了。他怕富人等得不耐烦,想让糖浆快些冷下来,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浆上用力扇。可小锅还在火炉上,因此他扇了很久,糖浆还是在沸滚,把他急得满头大汗。富人看了觉得很好笑,对他说:“你这样是白费气力,不把锅下面的火熄灭,上面怎能扇得冷呢?”

事实证明

有许多人坐在一间屋子里,谈论某人的品行,内有一个人说道:“这个人别的都好,只有两件事不好:第一是他常常动火发怒,第二是他做事很鲁莽。”

不料那人正好从门外经过,便立刻怒气冲冲地走进屋里,用手打谈论他的人,并说:“我什么时候曾经动火发怒了,什么时候做事鲁莽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对他说道:“您现在的举动,不是足以证明您的易怒和鲁莽了吗?”

沉香烧炭

从前有个官宦子弟,到海里去采取沉香。花了几年时间,终于采到一车沉香。他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因为价格太高,好多天也未能售出。他心里既着急又苦恼。

那时他看到市场上有很多人挑着炭卖,总是一挑到就有人买,于是他心里想:“如果把沉香烧成了炭,不是很快就可以卖出去了吗?”他就立刻把沉香烧成了炭,果然一到市上就卖光了,可是一车的沉香,还没卖到半车木炭的价。

水仍在流

有一个人,走路走得很口渴,恰巧路边岩石中有一泓清泉涓涓流出,旁边还放着一只盛满水的木桶。他就大口喝起来,喝饱了就对着泉水说:“我已经喝好了,你不用再流出来了。”可是水依然在流着,并不停止。于是,这人大怒大闹不休。有人见了,笑着对他说:“你不要它,你自己走开就是了,何必定要它不流出来呢?”

一场空欢

有个乐师很出名,国王请他去演奏,许诺给他一千个银钱。等演奏完了,国王却食言了。乐师就向国王索取,国王决心耍赖,就对乐师说:“你奏乐给我听,不过使我空欢喜一场;我许诺给你银钱,也只是叫你空欢喜一场罢了。”

⊙杯茶禅理——高僧给我们的启示

不要偏离

金代禅师在修行之余,很喜欢种植兰花。到了一定的季节,在他的禅院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兰花,美丽典雅。

有一次,他要外出云游,临行前嘱咐弟子要按时给兰花浇水。这位弟子知道金代禅师对兰花的钟爱,因而在给兰花浇水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可是,有一天,弟子在给兰花浇水的时候,却不小心绊到了架杆上,把一整架兰花都掀翻在地上,弄得花叶凋零,断根外露,满地狼藉。他十分惊恐,师父那么喜欢兰花,现在弄成这样,可怎么办呢?

金代禅师回到了禅院后,弟子硬着头皮上前去,请求师父责罚。谁知金代禅师竟然一点儿也不生气,而是淡然笑道:“我养兰花,是为了让美丽的兰花装扮禅院,是为了开心快乐。如果我为此而生气,岂不是偏离了本心?”

能否放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20里路,他实在忍不住了,就问道:“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淡然地说:“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20里地还没放下?”

咸淡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一天,老友夏丏尊前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便问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弘一法师道:“咸有咸的味道。”饭后,弘一法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白开水?”弘一法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高僧选徒

兄弟二人皆有远游修道之志,无奈父母年迈,妹妹年幼,老大家中还有病妻。

某日,一位高僧路过,兄弟二人想拜其为师,并将家中的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说道:“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然后便飘然而去。

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

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仙风道骨。弟弟却已弯腰弓背,面容苍老。

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十年中有何收获。哥哥说,游遍名山,访遍名寺,诵经千卷,感悟万千。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自己却为生活所累,无暇诵读经书。

高僧微微一笑,决定收弟弟为徒。哥哥不解,追问缘由。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名寺;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

众善奉行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连3岁的小孩也会说。”鸟巢禅师说:“虽然3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80岁的老翁也未必能做得到。”白居易衷心信服。

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杯茶禅理

有一天,一个人来向南隐禅师问禅,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禅师却好像没有发觉,继续往杯子里注水。

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流的满桌都是,那人忙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听我说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 佛教经典、众神、名胜与高僧 ■

佛教经典极多,其中《金刚经》《心经》《坛经》等较为大众所熟知。佛教诸神,从上到下按照果位的高低,依次为佛、菩萨、罗汉、天神。此外,佛教还有四大名山、四大石窟及众多知名寺庙。佛教的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他们的故事广为传颂。

⊙佛门圣典——中土佛教重要经典略说

佛陀去世不久,由弟子大迦叶主持,召集众比丘,在王舍城的七叶窟举行了第一次结集,形成了一致认可的经典。据传说其后几百年又有过三次结集。

中国大规模系统地翻译佛教经论是从5世纪初开始的,其代表是鸠摩罗什。汉地译经事业到隋唐时达到极盛,出现了最伟大的译师玄奘。晚唐之后,汉地翻译印度佛经渐少。

禅宗

《顿悟入道要门论》,大珠和尚著,是把小雅引入佛经的第一本书,通俗易懂。

《坛经》,记载禅宗六祖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

《金刚经》,佛教的重要经典。佛教认为,依此经修持能得无上正等正觉,成就金刚不坏之身,脱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到达苦海彼岸。

《维摩经》,旨在于宣传大乘般若空观,直见真如佛性,与禅宗理论最为吻合。此经与《坛经》所示道理有很多共通之处,历代祖师也多引此经言句以接引后学。

《楞伽经》,大乘佛法中综合了“虚妄唯识系”及“真常唯心系”的重要经典,说明唯心、如来藏及阿赖耶识的教义,传说由禅宗祖师达摩传授于二祖慧可。

《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是唐、宋、明时期禅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天台宗

《法华经》,集大乘思想之大成,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等内容。其空性说和《般若经》相摄,究竟处则与《涅盘经》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兼说陀罗尼咒,其主旨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大智度论》,鸠摩罗什译于后秦年间,主讲中道实相,以二谛解释实相,发挥般若思想,对《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作系统解说论证。

此外,还有《大般涅盘经》和《大般若经》。

净土宗

《阿弥陀经》,包含了净土法门的纲领性的内容——信、愿、行。净土法门是佛陀大悲愿力留给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可以让末法众生往生净土,皆能成佛。

《观无量寿佛经》,本经是释尊在灵鹫山,于1250人之声闻众和32000菩萨众之前,以王舍城所发生的宫廷事变为起因而述说的经典。

同类推荐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如何经营一家最赚钱的餐厅

    本书以实用为目的,从客户管理、员工管理、设施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六大方面,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实战案例,为读者揭秘餐厅的经营之道,让读者更加清楚如何经营一家赚钱的餐厅,是一本真正速战速决的餐厅赚钱的秘籍,也是餐厅老板经营一家最赚钱餐厅的实战手册。
  • 出卖灵魂来爱你

    出卖灵魂来爱你

    一名高中普通女生杨依依,每晚被一个诡异的噩梦缠绕,就在一日在镜子中看见穿着古装的自己切腹自杀之后,突然被学校的校草,市长之子风浅夜缠上
  •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

    《魏晋南北朝骈文史论》以时间为顺序,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汉末到魏——骈文的继续酝酿;西晋——国家观念的弱化及骈散的杂陈;东晋——文坛的凄凉、凋落与变异;刘宋——骈文的成熟;萧齐——骈文的转向与要素的完备;梁朝——骈文的繁盛;陈到隋——繁盛中的变异。
  • 幸福敲错门(全本)

    幸福敲错门(全本)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是谁说了白头偕老,共赴末世,许是夸口倾颜。是谁应了路远马亡,各安天涯,终是情深缘浅。在婚姻这场战争中,林落轻易就失了阵地。当那个高傲的女子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知道自己终是毫无反击的余地了。她以为自己从此再也不会爱了,谁知却遇到了记忆中的葵花少年。因为一个偶然的碰撞,他将她从尴尬的境地带走,他细心地呵护她受伤的每一寸肌肤。她的心因为他的一个小举动而柔软下来,一夜的放纵却成了一世的纠缠。他是她不该亲近的人,可是她还是忍受着良心的强大谴责毅然和他在一起。她不是他的天使,亦不是伟大的治愈师。她不过是一个不甘心的蝴蝶,竭尽全力地想飞到沧海的彼岸。去看看那里,会不会有那个他?【冉把前面几个章节修改了一下,个人感觉修改后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冉!】群号:111233127敲门砖,书中任一角色名新文《因为爱情》,希望大家继续支持!http://m.pgsk.com/a/286870/
  • 蛊心

    蛊心

    天下第一剑客的嫡传弟子是个废材天下皆知,故而不走寻常路线专干偷鸡摸狗的事情,尽管不受师门待见好歹赢了个侠盗之名。彩媛的惊鸿一瞥让其一时兴起干起了盗琴的事情,偏生是段极浅的缘分,香魂殆尽,留下唯有一片火藏花瓣以寄相思,偏生这是惹祸之物。东躲西藏之下决意入皇宫一探,哪知又落入宫闱陷阱,神秘人的出现陷入更深的危机,木合的多番相救亦是因为火藏花,这善蛊的女子身上藏着千般秘密,对于上官忘书似近非远的态度,上官忘书也不知到底如何对待~~
  • 风流的驼哥

    风流的驼哥

    他屡战屡败,在世人眼里,又屡败屡战。他的经历无奈而辛酸,胸部凹陷,却能引起我们对置身其中的鄙俗的日常生活的深刻反思。于是,后背鼓凸的小驼哥,对周围的世界,显得非常滑稽,他便以一种居高临下、幽默调侃的眼光视之。,常成为众人捉弄与打趣的对象。常能洞悉某些事物的本质,一个天生驼背,做出一些令人叹服的非常之举。然而。他不屈地挣扎,他却长着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有着超出普通人的智力,不懈地奋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巫

    天巫

    新书:我的师兄绝世无双陈落看起来弱不禁风,人畜无害,总会被误认为是吃软饭的小白脸。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是巫法阵法两大领域的双绝奇才,其巫法造诣之变态,傲视天下,其阵法造诣之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个天才看不惯他,惹怒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可怕,完全就是一个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一个个女神对他好奇,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神秘,解开一层又一层,无穷无尽,最后非但没能了解他,反而一个个全部沦陷,无法自拔。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