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0100000044

第44章 想起当年办报时……

人生短暂,能做成的事情不多。而创办《瓦屋山》报,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想起《瓦屋山》报,我永远也忘不了创办时的艰难历程,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1992年的春天,我被当地文学爱好者们推选为洪川镇文学创作协会的负责人。夏天,我和协会的几位伙伴产生了办一张文学小报,给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练笔园地的念头。

这个想法首先得到了当时从省委机关下派到洪雅县担任县委副书记的魏明生同志的支持。从第一次编务会的召开,到争取县委书记王宗会的支持,从创刊词的撰写,到创刊号版式的设计,他都亲自参与和指导。在县委副书记魏明生的主持下,编辑部由徐永利、周忠良和我组成,由我担任主编。

那时候虽然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家乡洪雅县仍然燃烧着浓浓的文学火焰。从县领导到机关公务员,从教师队伍到工人农民,有很多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他们都笔耕不辍,但稿件寄出去后能发表的不多,多数都石沉大海。当时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很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但洪雅县没有一张报纸、一家刊物。在当时,能创办一张文学报纸肯定是一件好事情。

报纸叫什么名呢?我想起了县境内的瓦屋山,那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宋年间就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至今尚未向世人展现容颜的山。我想,瓦屋山是洪雅最高的山,最美的山,我们要办就办全县最好的报纸,我们的报名就叫“瓦屋山”吧。不料去文化部门申请内部刊号时,县文化部门的负责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县里的文化部门以后还想用这个名称办报纸或刊物呢,一个镇的文学创作协会怎么可以用这个名称呢?你们的报纸就叫“小草”“绿茵”“蓓蕾”吧。我们没有采纳文化部门的意见。在争取到县委书记王宗会题写的报头后,县文化部门在内部报刊申请表上签了字,乐山市文化部门办给了内部刊号。

刊号有了,但缺乏办报经费。协会几乎没有什么经费来源,财政不可能给钱。几经思虑,决定去找单位赞助。

然而,劝人出钱犹如钝刀割肉。了解我们协会的单位没钱,有钱的单位对我们协会不信任。我没有气馁,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去找,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去做说服工作。一天、两天,五天、十天……终于,县烟草公司的领导被感动了,率先赞助了我们500元;县工商食品厂的领导被感动了,支持了我们200元,洪川镇人民政府拨了500元专款给我们……《瓦屋山》报创刊号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瓦屋山》报创刊号上刊登了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大华的祝贺文章《寄语瓦屋山》,县委副书记魏明生撰写的发刊词《弘扬瓦山文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进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春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德贵,洪川镇人民政府镇长郑天奇等题写的贺词。其中吴春林的题词不但概括了报纸诞生的艰难过程,还寄予了他个人的良好祝愿:“在艰难的思虑中萌芽,在苦涩的汗水里拔节,然而,又有谁敢说它没有势如破竹、气吞山河的一天呢?或许,这就是我对《瓦屋山》的一份祝愿!”文学稿件不仅有县内资深作者描写洪雅山水的散文,如李亚非的《妙哉!柳江奇树》、王健的《青山忆》、李克勤的《历代名人咏瓦屋》、贾凤清的《汉王湖,心中的湖》,也有一些业余作者的处女作,如周忠良的散文诗《村小》、郑倾的诗歌《昨天,我买了一顶草帽(外一首)》、文智广的散文诗《人的风采》等。

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瓦屋山》报创刊号在洪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县广播电视台在“洪雅新闻”里作了报道。洪雅人看着洪雅人自己办的报纸,感觉特别亲切。报上登载的《村小》等文学作品,随即被《四川文艺报》等报刊转载,《四川文艺报》主编李伍丁,专门致信《瓦屋山》报进行指导。不少洪雅籍在外工作、读书、当兵的读者寄来读后感,表示了对该报的喜爱。县领导对该报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充分肯定。时任洪雅县人民政府县长的周仲明在写给县文化局主要领导的便函中写到:“请在刚拨的一万元文化专款中拨三千元给瓦屋山报,支持这株幼苗的成长,将来正式列入财政预算开支。”县城卖《四川广播电视报》的老头要了500份去,三角钱一份很快卖完了,卖出去的报纸每份他得三分钱的辛苦费,交回报社贰角柒分。一些学校老师也帮忙进行自愿销售。就这样,3000份创刊号除赠送县四大家领导和各部门发一份外,其余销售所剩无几。县级各部门、各单位不但喜欢看这张报纸,还希望能在报上报道他们的工作信息。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从第二期起,我们把报纸一版改为新闻版,专门刊登全县新闻。很快,《瓦屋山》报又出版了几期。

围绕《瓦屋山》报是否作为县委机关报来办,据相关领导透露,县里有过热烈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瓦屋山》报已经成型,且有了一定的影响,可以就此接管过来,办成县委机关报;另一种意见认为县委应该另办一张报纸,让两张报纸同时存在。最终,《洪雅报》作为县委机关报诞生。

这时候洪雅林场正积极开发瓦屋山,洪雅林场党委书记、场长马朝洪看到该报,为它的风格所吸引,觉得开发瓦屋山应该有块宣传阵地,该报应该由洪雅林场来办,而《瓦屋山》报确实也面临着缺乏经费来源的问题。于是几经协商,《瓦屋山》报到了洪雅林场。

《瓦屋山》报到了洪雅林场后,林场党委高度重视这块宣传阵地。成立了专门的编辑部.马朝洪同志亲自担任总编,先后调人充实编辑部的力量。为办好《瓦屋山》报,洪雅林场专门召开了由各界人士及作者、读者参加的研讨会,就《瓦屋山》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以及洪雅林场应该如何办好《瓦屋山》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后,《瓦屋山》报的同仁们在林场党委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策划,认真组稿,细心编排,把一张基层林场小报办得有声有色,影响面达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专院校及林业、旅游、文化文艺部门。著名作家、诗人刘绍棠、汪曾祺、浩然、高洪波、陈建功、吉狄马加、杨牧为该报题词、撰文。林业部领导祝光耀,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兴国、林业部宣传司、中国林业报社等领导对该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刘绍棠在1993年11月的题词中对报纸给予了高度评价:“洪雅文化/森林美景/乡土特色/地方风味/扎根本县/进村入户/誉满巴蜀/名传京都”。报纸由不定期到定期,由双月刊到月刊,由月刊到半月刊,发行份数由3000份、5000份到10000份,最高达20000份。不少文学作品被国家省、市报刊转载,不少业余作者从这里起步走向了文坛,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秀丽的景色和洪雅林场开发管理建设成效也通过这个载体向世人作了宣传。10年后,魏明生同志在他的《瓦屋山开发纪实》一文中写到:“《瓦屋山》报是洪雅县有史以来第一张有刊号的报纸,10年来,为瓦屋山旅游开发鸣锣开道、摇旗呐喊,立下头功,成为全国国家森林公园创办最早、影响最大且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旅游文化类报纸。”可以说,《瓦屋山》报为瓦屋山的开发、为洪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为洪雅文学新人的培养、为繁荣洪雅业余文艺创作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2003年8月我调离洪雅林场时,《瓦屋山》报已走过了11年的历程,出版了200多期,先后在《瓦屋山》报编辑部工作过的同志达10多位。不少同志因着对这份报纸的不舍情结,在天然林停发、林场经济困难、工资待遇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在那块阵地。

想起《瓦屋山》报,我就想起当年办报的日子,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想起当年一起筹办报纸的伙伴,想起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如今您们可好?……

2011年11月15日于雅安

原载《雅语》2012年2期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病了的字母

    病了的字母

    让观点和思想插上艺术的翅膀它们的影响自然更大生命力自然更强。还有一大创新就是用了一百多方各具药理的中草药名来补白这个我看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不仅有许多文章是反常规的写法。所以杂文也不光是板着面孔的它是形式多样的 它需要良好的方式
热门推荐
  • 战友老姜和夏天

    战友老姜和夏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大众保健菜精选

    大众保健菜精选

    精选百姓养生家常菜,从一日三餐中提升食材的营养价值,达到健脑益智、养心安神、健脾养胃等功效,用平凡的食物守护健康,日常营养全家共享。营养专家教您怎样吃最健康。
  • 老公,情深不浅!

    老公,情深不浅!

    【正文完,放心入坑】江燕回,A市赫赫有名的二太子,上头有一个手段阴狠的霸主老爸,还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哥.而他……据说,游手好闲,典型的纨绔公子哥**而她还是一个律师……**你来过一下子,我想念一辈子。……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真以为你拥抱我的方式,是承诺的暗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明白,相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
  • 说服你没商量

    说服你没商量

    说服不一定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它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可以精悍,也可以木讷;可以理直气壮,也可以面带委屈。其中关键在于说服时要谣中暗藏玄饥,能在片言只语中把精妙的道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让听者心悦诚服,让人体会到你的用心,进而接受你的要求。
  • 拐个上仙:溺宠嚣张萌徒

    拐个上仙:溺宠嚣张萌徒

    传说被六界第一美男师父宠翻了天的某女很萌很清纯,百闻不如一见,群仙宴上,掠刮各种天材地宝、仙丹妙药,其女态度既嚣张又蛮横,哪听来的乖巧懂事?翌日,所有大仙都气呼呼的去找某师父——“尊上,您得为我做主啊,我炼了十几万年的仙丹,说没就没了!”躲在师父后面的某女弱弱的:“那个,我以为是糖果,就,就都吃了……”师父蹙眉,“好吃吗?”“好吃!”师父点点头,“那再去拿。”某大仙一口老血喷了出来,捶胸呐喊,见过宠徒弟的没见过把徒弟宠得这么天理不容的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穿越之前,她有着绝代容貌,穿越之后,却不得不将自己给装成了丑女.刚醒来的时候,她居然是被人给扔在了乱葬岗里,而且还稀里糊涂地被一个戴着冰冷面具的王爷给捡回了家中。而他娶她的目的,只是为了要无尽地羞辱,折磨于她!这一切,到底是因缘巧合,还是天生注定?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本书从实际出发,按照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现状和实情,带你走出人生的误区,给你一个正确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要领,与你共赴一场智慧、激情、快乐的青春盛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了解足够多的社会经验,为你的生活锦上添花,让你的成功一路坦途!
  • 世界的那端

    世界的那端

    金麻雀得主于德北的一部个人小小说合集。作者有着较深厚的写作功底,他创作的根须深深植于生活的土壤,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观察、感悟,在小小说这一尺幅空间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大天地。在他的笔下,浓浓的亲情、懵懂的爱情、真挚的友情,闪射出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光辉;于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人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作家不拘于故事本身而擅长于从细节处生发感悟,给读者以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和引路。这是十分难能可贵之处。文章简洁精致,深邃思辨,不事雕琢,透着生活的滋味。语言文字透明干净,有韵律,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如马吊、走北荒、双百老人、纪应先生、徐爱兰等众多篇什描写了底层人的至善至美之魂,感人至深,堪称精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