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2100000009

第9章 法则三:幸福感从和谐内心开始(2)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清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的直拍手。

师傅点头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豁达的人在遇到困境时,除了会本能地承认事实,摆脱自我纠缠之外,他还有一种趋乐避害的思维习惯。这种趋乐避害,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保持情绪与心境的明亮与稳定。这也恰似哲人所言:“所谓幸福的人,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所谓不幸的人,是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每个人的满足与不满足,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差异,幸福与不幸福相差的程度,却会相当巨大。

守住一颗平常心,你就守住了幸福

“平常心”虽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在生活中,却是人人都难超越的一道坎,因为我们并不懂得何为真正的平常心,也不懂得怎样来保持自己的平常心,更不懂得怎样来利用平常心。

平常心首先是一种心境,不仅是对待周围的环境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更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有一份平静和谐。

其次,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一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这也正是平常心最好的解释。我们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相反,我们所要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无时不乐也无时无忧。

记得一个人曾经问过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吃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也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至此我们明白,真正的平常心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平常心在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估量。一般来讲,保持一颗好的平常心可以为你带来各种幸福的感觉。

一位国王拥有无上的权威,广阔的疆土,顺服的臣民,巨大的财富,还有美丽的嫔妃,但他总感觉自己不幸福。国王发现,一个衣着褴褛,饥一顿饱一顿的乞丐总是开开心心的。国王去向乞丐讨教幸福的方法,此时乞丐正在晒太阳,国王把阳光遮住了,乞丐说:“尊敬的国王,请您别挡了我的阳光。”

乞丐为什么能幸福,在于他的无欲无纷扰。国王为什么不幸福,在于他心有羁绊。

为什么幸福那么难以寻找?为什么同样的情境,有的人能感觉幸福,而有的人却感到痛苦?答案就在于你有没有保持一颗平常心。

今天,人们都在忙碌,年轻人更是如此。努力进取,实现自身价值,工作且快乐着是幸福的,但是,凡事应有度。人生应如旅游,而不应只为赶路。忙着赶路,顾不得沿途的风景,结果总是抱怨生活太累、太苦。此时,不妨减慢那匆匆的脚步,卸下沉重的行囊,保持内心的宁静,从容欣赏沿途的风光,尽情领略生活之美好。

我的一位朋友白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当过兵、从过政,10年前下海经商,阅历很丰富。白先生十分健谈,但是,每次与他谈话总是被很多的电话打断,他似乎永远没有可以安静下来的时候。有一次,为了营造一个安静的交流空间,我便邀请他到一家茶楼面叙。白先生来到后,几句寒暄后就进入了紧张工作的状态。先是对市场的担忧和恐惧,仿佛自己的企业已经濒临倒闭;然后是对下属的不满和抱怨,感觉他随时都要崩溃。我说,今天我们不谈工作,好好休息一下,放松一下。白先生惊讶地说:“不谈工作还有什么可谈的?我现在的时间都要一分钟当两分钟用啊!”原本是一个休闲叙旧的好时光,我却被他无数的问题搞得头晕。两个小时都在谈工作,他就像上满发条的闹钟一样不停地“叫嚣”。我并不怪他,只是关心地劝他休息一下,让自己的脚步停一停。他却说:“我本来出道就晚,再不拼命,还有几年奔头儿?”我问白先生:“你最渴望什么?”他说:“我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回家喝碗粥。”因为他整天在外忙应酬,几乎没有时间回家和家人吃饭。我建议他有机会到国外走走,边旅游度假边了解一下国际市场。他却说:“挣点钱不容易,哪能乱花?等我不能干了,我再踏踏实实享受……”白先生说几乎没有机会和儿子说话,学校的家长会自己从没去参加过,他很想让儿子将来接他的班,但是他的儿子却完全不以为然,这让他很头疼。白先生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真的不想干了,可是我必须撑下去。”白先生就是这样整天在工作,没有乐趣也不能停止,他说“自己就像卖给了这家工厂。”我时时为白先生捏着一把汗,也为他感到悲哀,因为,他的工作、生活是残缺的,没有快乐。

为什么总有人“赶路”?因为追求完美,因为名利在心。拼命挣钱是否很幸福?或许,有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质生活的质量,可以使生活过得更滋润,可是,钱买不到真正的幸福!“名人”也有他们的苦楚,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没有了自己的纯真,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幸福不是物质的丰裕,它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

人生一定要有所追求,追求事业,追求爱情,追求美好的生活。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精彩,世界才会更美好。但这需要怀着一颗平常心,懂得知足惜福。?正所谓“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

智慧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适时取舍的人,他很清楚幸福需要用眼光去辨别,更需要用勇气去放弃,有太多负担的人是走不快的。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的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的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只要放弃一些自己难以承担的负累,少一些苛求,你就可以做到知足常乐了。

居里夫人的会客厅里,只有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陈旧的椅子。她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舍弃了无聊的交际,让她有更多的时间搞科学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就。主动舍弃一些没有意义的应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更有意义的事情,才会拥有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有智慧者,会遏制膨胀的欲望,舍弃对名利的渴求。春秋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断然弃官,泛舟江湖。一个人能够从巅峰抽身,舍弃眼前荣耀,不为俗务所困,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难怪后人感叹:“人生极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相反,秦代名相李斯,位极人臣,却不能舍弃高官显爵,继续纠缠争斗于权力场,最终累及自己和家人。舍弃一点名利,关键是不要让自己“心为形役”,不要让名利遮蔽了眼睛。

有境界者,会舍弃对财富的贪念。盖茨创造了当代个人财富神话,却把大部分钱捐给慈善机构,用于公益事业,并明确表示,在身后要把全部财产捐出去。他说:“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更好方式使用它”。很少有人可以像盖茨那样富有,但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却是人生共同的话题。财富无穷尽,人生也有涯,我们不能成为金钱和欲望的奴隶,而要做心灵的主人。一个人正常的物质需要是有限的,不要让无穷欲望左右人生。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在吃饱穿暖后,不妨用更多时间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感受多彩生命与自然安宁。

人生幸福,只有舍弃不该拥有的,才能获得不该丢失的。守住一颗平常心,你就守住了幸福。

有道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与人为善,快乐了别人,幸福了自己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加勤奋学习。

有一天,他的衣服破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很是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

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后来,佛陀教育大家时说:“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助人为乐是给别人带来方便,同时自己也会活得快乐,因为帮助别人在很多时候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生活的意义。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关心爱护周围的人,多为别人着想的人,心中的幸福感觉最多,因为看到别人的幸福微笑,我们心中自然也会感到幸福快乐。

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与人为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意思是,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善的语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信奉“与人为善”,家庭和,事事顺;在单位提倡“与人为善”,人心和,事业兴。

同类推荐
  • 明心宝鉴(珍藏本)

    明心宝鉴(珍藏本)

    该书是流传海外最古老的中国劝善书、儿童启蒙书之一,曾被韩国总统朴槿惠及《星星》都教授热荐
  •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曾国藩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华尔街奇书

    华尔街奇书

    本书总结华尔街精英成功的经历,将其汇总成为8个关键秘笈,每一项都能对你的事业成功起到促进作用。无论你是自己创业也好,经商也好,还是从事金融投资也好,本书都能对你的事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职场新人:五年32律

    职场新人:五年32律

    本书介绍了职场新人三十二律,内容包括:“忘记过去,从‘新’开始”、“唯有埋头,才能出头”、“认识自己,择‘擅’”而从、“行走职场,微笑是最好的名片”等。
热门推荐
  • 我的霸道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霸道老妈(老妈真烦)

    在本书中我诉说的是老妈比较霸道的一面。也就是说,我吃什么得由她说了算,我穿什么也得由她说了算,更过分的是,我看什么书还得由她说了算。她常常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不顾我的感受。反过来,如果我做了什么合我意却不合她意的事情,她总是对我狂吼乱叫,弄得我好没面子,但又无可奈何……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记录身体成长轨迹(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记录身体成长轨迹(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 腹黑萌徒:邪王毒爱妃

    腹黑萌徒:邪王毒爱妃

    她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女,江湖中遍是她的传说,银发银眸,睥睨天下,龙魂枪出,傲世苍穹。殊不知,几年前,她还是一个跟在师傅后面撒泼耍赖偷懒嘴馋的小萌娃。一场惊变,师傅被九天灭世雷劈的只余下一缕魂魄,为了复活他,她将他的魂魄收在眉心。之前你为我遮挡了无数的风雨,从现在开始,我守护你直到永恒。我会带着你,穿越无尽的洪荒。我会带着你,踏破所有的星域,直到你再次站在我的面前,说一声我爱你。
  • 重生之大辽王妃

    重生之大辽王妃

    再见,他是辽国北院大王世子,她却成了大宋天波府杨业夫妇的掌上明珠,她是宋辽边境一位寡妇的女儿,那一年,他十六岁,她十岁。第三次相遇,他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男孩,他是名扬天下,令人闻风丧胆的辽国‘战神’,她却是天下百姓交口称赞的‘雪莲郡主’。那一年,那一年,她十六岁,他二十二岁。她四岁。他与她,究竟是缘是还是孽?她与他,初见,究竟谁是谁的劫?谁又是谁的幸?金沙滩一曲爱情绝唱,‘世间一死宁何惧,君为家山我为君前世今生,他十岁,十世情劫,纠缠不断
  • 霸爱:会长少惹我

    霸爱:会长少惹我

    【蓬莱岛出品】<br/>她,天性淡薄,只想平淡过生活,心中所装的人已逝那一刻,她的心同时也跟着死去!然,在遇见那一个死死纠缠着自己的会长,心莫名的如将要复活般……<br/><br/>他,豪放不羁,眼中从未看进任何人,却唯独对那个从未把自己望入眼中的女人一见钟情,可她却一再的逃离他……<br/>不是征服,而是深爱……<br/>&nbsp;&nbsp;&nbsp;&nbsp;
  •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当年的太子,在襁褓中被指婚给了混蛋太子。现在的皇帝陛下大怒。儿子打老子,满月之时就被六岁的太子夺走初吻的安流烟,反了天了!带着你那个缺根弦的娘亲,多年后混蛋皇帝抄斩了她一家!珠胎暗结的她带着球跑路,专门跑到邻国去和自己娃儿的爹作对。更可恨的是,请勿模仿,战场无父子。“玄慕卿,赶紧给朕回家!--情节虚构,你等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