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00000002

第2章 原序

原文

赵子曰:匠,成舆者忧人不贵①,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伎业驱之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②,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念风尘之会。此亦向时之论,必然之理矣。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遂作《春秋》,大乎王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斯圣人制作之本意也。然作法于理,其弊必乱。若至于乱,将焉救之?是以御世理人,罕闻沿袭。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非其相反,盖以救弊也。是故,国容一致,而忠文之道必殊;圣哲同风,而皇王之名或异。岂非随时设教沿乎此,因物成务牵乎彼?沿乎此者,醇薄继于所遭③;牵乎彼者,王霸存于所遇。故古之理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各有所施,不可易也。管子曰:“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邹子曰:“政教文质,所以匡救也。当时则用之,过则舍之。”由此观之,当霸者之朝,而行王者之化,则悖矣;当强国之世,而行霸者之威,则乖矣④。若时逢狙诈,正道陵夷⑤,欲宪章先王,广陈德化,是犹待越客以拯溺,白大人以救火。善则善矣,岂所谓通于时变欤?夫霸者,驳道也。盖白黑杂合,不纯用德焉。期于有成,不问所以;论于大体,不守小节。虽称仁引义,不及三王;而扶颠定倾,其归一揆。恐儒者溺于所闻,不知王霸殊略,故叙以长短术,以经论通变者。创立题目,总六十有三篇,合为十卷,名曰《长短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图,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俗,希声慕名。辄露见闻,逗机来哲。凡厥有位,幸望详焉。

注释

①舆:车子。②骛(wù):纵横奔驰。曹:辈。③醇薄:醇厚和浇薄。④乖:不和谐,不合情理。⑤陵夷:衰颓,衰落。

译文

赵蕤说:“制作车子的木匠,唯恐别人不富贵而买不起他的车子;制作箭的人,唯恐自己的箭不能伤人,没人买他的箭。他们这样做,难道是对别人心存爱憎吗?不是的,这是因为从事的职业不同促使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从这些事例可以知道,当今那些饱读经书、积极进取的人,为什么一读了纵横谋略之术的书,就盼着天下大乱,诸侯相互攻伐;擅长兵法战略,就希望社会动荡,发生战争。这也是符合时事的说法,是人情世故的必然道理。所以,先师孔子一方面深刻探究这一道理的根本,另一方面又担忧这种人情道理导致的后果,于是著作《春秋》,以光大王道;著作《孝经》,以褒奖德行。防微杜渐,事先要有所防备,这就是圣人著书立说的根本用意所在。但是,执政者制定一种法律政策以治理国家,当这种法律政策出现弊端,就必定导致天下大乱。如果发生大乱,那又能用什么办法去补救呢?因此,统治天下、管理百姓,很少听说有因循守旧、固定不变的。夏、商、周三代采用不同的礼教,春秋五霸有不同的法制,他们之间并不是有意要追求新异,而是为了用不同的方针政策补救时弊。因此,国家和国家的风貌虽然一样,但忠诚之说、教化之道却有不同;代与代之间,圣人、先哲虽然都同样圣明,但或皇或帝的名号却彼此有别。这难道不是根据不同时世确定自己的管理方式,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顺应客观规律,以便成就自己的事业吗?根据情况制定什么样的政策,这完全由社会条件决定;依照以往的经验教训治理国家,成就王道或成就霸道,也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决定的。所以,古人治国主要有三种方法:王道的统治侧重用教化的方法;霸道的统治侧重用威慑手段;强国的政治采用强迫的办法。各有各的适用对象,不能相互替换。管仲说:“圣人只能顺应时势而不能违背时势。智慧的人虽然善于计谋,但不如顺应时代高明。”邹忌说:“一切政治教化无论形式或本质都是用来匡救时弊的,如果适合实际情况就运用它,一旦过时了就舍弃它。”由此看来,在本应该实行霸道统治时却推行王道的教化,那就悖谬了;在实行强国政治时却施行霸道的威慑手段,那就不合理了。如果时逢人心诡诈,传统道德观念遭到破坏,还想遵从先王的传统,推行德育教化,这就好比是等待越地识水性的人来救落水的人,禀告尊贵的人来救火一样。好是好,可这符合我们所说的“通于时变”吗?霸道是一种含混不清的政治,是一种黑白夹杂,不单纯用道德教育的政治。这种治国方法只要求能成就事业,而不去追问为什么成就;只强调总体效果,而不拘泥于细枝末节。霸道政治尽管在仁义道德上比不上夏、商、周三王的德育政治,但在扶危定倾这一点上二者却是一样的。我恐怕儒生受自己的见识限制,不懂得王道和霸道的区别,所以专门论说长短之术,以此来分析通变的道理,并确立题目,共六十三篇,合在一起为十卷,书名为《长短经》(即《反经》)。本书的要旨是讨论巩固统治根基、革除时弊。拨乱反正,挽救国家的危败局面都记录在书中的各个篇章。本书的目的是吸取历史经验中的深远谋略,阐明兴邦济世的真理,我并不想借此来哗众取宠,追求虚名。只是想把我的见解陈述出来,抛砖引玉,以待后世明哲俊杰的指教。如果有在位的帝王,能仔细地阅读这本书,那我就很欣慰了。

同类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以抒情为主,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不找借口”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找借口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失败者。本书围绕“不找借口”展开论述,利用24堂课的承载方式,为读者详细阐述了“不找借口”的理念。
  • 倾城歌星在古代

    倾城歌星在古代

    事实证明,穿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醒来之后居然发现自己身在乱葬冈。更可怕的是自己还变成了活死人!?老天爷,能不能告诉她这是肿么回事?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她坐在树上吃着桂花糕观望剑侠大会。那是她第一次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他,也是唯一一次。他永远站在她仰望不得的位置,她以为今生都无法触碰,哪怕是他永远纤尘不染的衣角。可当她由树上被打下且压死某位仁兄的时候……“你,叫什么名字?”他伸出宛若白玉般的手。他从不收徒弟,却说她是唯一的例外……她就这样稀里糊涂踏入江湖。殊不知,一步错踏,一生沦陷。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 总裁一抱好欢喜

    总裁一抱好欢喜

    被老公小三设计扒光衣服丢进酒店,求救无门,她向他拨打了求救电话。“谢谢。”“不用谢……因为我不是白来的……能使得动我的人,除了爸妈你是第一个,说吧,用什么报答对你有求必应的人……”
  • 替身女奴意外爱:千年殇

    替身女奴意外爱:千年殇

    (本故事纯属虚构)本文前期轻松,后期开虐!要离开了,我才蓦然醒悟。这场穿越,不过是场阴谋;这场邂逅,不过是个意外;我和他,从相识、相知到相恋,再到被他无情地羞辱、折磨……是的,是时候回家了;从此,我与他,便是两个时空的距离;那是生与死,也无法触及的遥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痴情校草冷酷溺爱

    痴情校草冷酷溺爱

    夏馨婕的离开给尹晨宇带来的不小的打击,他夜夜在酒吧里度过。他的前女友却很不要脸的找上门来,甚至还叫了一大群的流氓,居然还拿别人威胁他,要他回到她的身边。正当一切都陷入僵局的时候,一抹声音打断所有人视线。‘夏馨婕’尹晨宇很自然的叫了声。但他却不知道这是只与夏馨婕长得很相似的女子罢了。她是夏馨婕的双胞姐姐,却在这样一个场面上对这样一个男生面前动了情,而这男人喜欢的却是自己的妹妹……最后她的情归何处?是与她一起长大的顾严寒?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