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700000034

第34章 向曾国藩借读书学习智慧(3)

他深知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农业是本业,而水利则是农业的生命。他翻译《泰西水法》,旨在引进和介绍西方先进的水利知识。在全面了解中国原有的水利灌溉方法及工具的基础上,他对西方水利先进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翻译介绍,而且这些介绍的方法与工具,他都要经过制器和试验,确有实用的,他才编译到书中。

在此期间,他的仕途之路并不得意,次年告病居于天津,在郊区开辟水田,采用新的水法,尝试在北方耕种水稻。又在宅旁辟一小试验园,种植花草、草药和新的农作物、树木等。在稻田试验园和宅旁试验园里,他进行施肥、接种以及把药物制成蔷薇露等种种试验,每次试验的过程与结果都有记录,这些在后来编入《农政全书》里。

他多次提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抨击名理之儒不通科学与生产,固步自封,一谈及西学就言中国古已有之,但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不应用,又不予以总结和研究。他在大量翻译介绍西学的同时,十分注重对中国原有的农学、军事学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在农学方面,徐光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革的学说,完成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作为一部农学著作,除了大量介绍和探索农业科学技术问题外,还阐述了徐光启学以致用的科研目的与思想。他认为,中国贫穷的原因,是农民不知科学生产,没有充分认识和利用天时地利,以致明王朝每年只知从南方运几百万石大米供给京师和边防,而西北田地荒芜不垦。漕运东南大米,不仅农民负担日重,而且大量的可以用来种植水稻的水利资源也被浪费。此外,北方之民只知种棉而不织布,北棉南运,北方棉贱布贵。

针对这种不懂农业科学技术所造成的问题,徐光启打破古典农书的风土说和陈陈相因的生产经验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开垦西北荒地、兴修水利,把一切水源包括用于漕运之水都用来生谷,以北之棉教南之织等农业、手工业的改革学说。

后来,他又开始改造兵器,吸收西方火器技术的长处,重新训练新兵。这次练兵试验,他提出了组织车营、建筑台铳的办法。车营即用火器武装起的部队,其组织办法是“以四千人为一营,每营用双轮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大炮十六门,中炮八十门,鹰铳百支,鸟铳一千二百支。战士两千人,队兵两千人。这种运用西洋大炮和中国火器的车营,在军事技术上结合了中西兵器和战术的长处。同时,徐光启还提出运用西洋的望远镜。徐光启从军事技术上加强国防建设。

徐光启在我国科学史上对天文历法也有卓越的贡献。他会通中西历法,编译《崇祯历书》,修正了当时已经失掉正确性的《大统历》,对我国传统历法进行了重大改革,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来的历法基础。

徐光启根据明朝国情,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救国图强的道路,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他这些较之只知道读圣贤书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不仅仅是仕途中人,从商、从学者何尝又不是这样呢?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优雅气质,这种读书是没有任何实际效用的。

所以,读书应该注重结合实际,要注意从书中吸取能够帮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智慧。比如,我们可以多关注人性之说,从而懂得怎样在社会中为人处世;我们还可以在书中学习理论知识,并把一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观察其可行性;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以免落伍。总之,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以致用,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生活,为生活提供便捷。

人天生就有惰性,怕麻烦,有时在读书中有什么好点子,想要实践,但一想到条件不具备,就放弃了,即便自己动动手就能满足实践的条件。有时提高工作效率、生活质量的终身受用的方法,就在这个小小的实践中。没有实践,你读书也只是白白浪费工夫。所以,不必怕麻烦,要养成立刻行动的习惯,这样你会有很多收获。

另外,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想出什么新点子,可能是一时灵感,稍纵即逝,不妨把灵感记下来,读完书,立刻去实践。

切忌贪多求快不成系统

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愈欲速则愈锢蔽矣。

——曾国藩格言

有人看书总是贪多求快,今天拿本书来乱翻几页,明天又翻开一本书,浏览几行。结果,工夫花了不少,知识却不成系统。这是缺乏耐心的表现。

曾国藩曾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十六日写的家书中告诫弟弟们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要读懂。他是这样写的:

“来信言看《礼记疏》一本半,浩浩茫茫,苦无所得,今已尽弃,不敢复阅,现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云云。说到此处,不胜悔恨!恨早岁不曾用功,如今虽欲教弟,譬盲者而欲导人之迷途也,求其不误难矣。

“然兄最好苦思,又得诸益友相质证,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

曾国藩对弟弟们“看《礼记疏》一本半”,便“今已尽弃,不敢复阅”又开始“读朱子《纲目》,日十余页”的做法感到烦恼。他认为,这样读书不会有什么效果。他教育弟弟们应该专一地读完一本书,并且把书中的字句都弄明白,不能一目十行,走马观花。

的确,人一辈子时时刻刻读书,也读不完浩如烟海的书。人也不必贪求读完那么多的书,因为有些书的言论不一定都是好的。要看就看经典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书才是有价值的。

看书不要追求数量,而要追求“性价比”,即看一本书自己到底收获多少。同时,过于追求速度,往往忽略了思考,也会降低性价比。读书在于吸收其中的知识,而不求甚解,只求读书的数量,读再多的书也不如你仔细研究一本书装进脑袋里的知识多。所以,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耐下心来,仔细研究透一本书。当然,前提是这本书是经过选择后,对自己有意义的书,一些仅为开阔视野或者休闲的书就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

的确,要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全弄明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些难懂的地方,或者读得乏味的时候,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力。当通过这些难关的时候,你的学问就进步了。

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曾国藩在给儿子纪鸿的信中说:

“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造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他还曾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治学观点,他说:

“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

这里的“用慢火温”就是要有“耐”字工夫,不求速成,但求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读透其中的意思。曾国藩就曾这样研究《二十三史》的。

道光十六年(1836年),曾国藩考试又名落孙山,于是打道回府。在回家的途中,他游历了金陵。

在金陵,他在书肆里见到《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但没有钱,就向一位在江苏任曹的同乡借,又卖掉自己的衣服,终于拥有了一套自己的《二十三史》。回到家里,父亲问明原因,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鼓励他说:“你借钱典衣买书,这不是坏事。我只望你细心研读,能把此书认真圈点一遍,就算对得住我了!”

曾国藩牢记此语。自此清晨起床,一直读书到夜半。不仅读,而且细心研究,写读书笔记。一年时间,终于仔仔细细地把一部《二十三史》彻底通读完了。曾国藩研究历史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从此,曾国藩就有每日点史书十页的习惯,一生从未间断,《二十三史》烂熟于胸。这为曾氏后来参与治理国家和社会,打下了知识的基础。

同样,历代很多名人,也都是不厌其烦,反复阅读,仔细研读的高手。苏轼在一封信中说: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上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时,每一本好书都要读它几遍。好书的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视野,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读书时,希望读者每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

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得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同类推荐
  • 青年创业课: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青年创业课:三年之内成为富翁的人脉经营

    培养自己的人脉圈,找出自己人脉关系中的贵人,向他们借力,就能大大加快自己积累财富的速度;人脉中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只有善于思考,提高警惕,才能避开雷区,在经营人脉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内容环环相扣,实用性强,希望大家在认识到人脉的重要性的同时,学到成功经营人脉的策略和具体方法。
  • 就这么不靠谱地活着

    就这么不靠谱地活着

    人不靠谱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不靠谱,基本没有什么靠谱的时候。富家千金周同同爱上了无业游民小屠,而小屠深爱的女孩阿然却满脑子都是狂热的电影梦。在阿然的怂恿下,小屠利用同同对自己的感情骗到一笔投资,并纠集了一群乌合之众准备拍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影。从编故事到筹备工作再到正式开始拍摄,大家从玩世不恭的瞎掺和渐渐变得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小屠无法自拔地卷入了与两个女孩纠缠不休的感情漩涡中,而他身边的朋友们也在经历着各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喜剧。当闹剧般的电影摄制过程进入尾声时,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穷理查年鉴:一生必知的475句智慧箴言

    本书精选1733年~1758年的穷理查智慧格言,分门别类整理,为每一个人带来累积财富、识人读心、待人处世、成功人生、稳固爱情、幸福生活等的智慧秘诀和生命哲学,迎接富足的全新人生。全文幽默逗趣、一针见血且深入人心!
  •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过于规矩死板,而应懂得张弛有度,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都要懂得根据形势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事风格,才有可能在人际博弈中胜出。本书主要向人们阐释了在为人处世中如何适当地运用心理策略洞察他人内心、了解他人需求、掌握他人的软肋、借助他人的优势……从而帮助人们应对各个场合的人际博弈,建立起更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够极大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从而得以瞬间掌控人心、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少有人走的路:每天十分钟,一学就会的心灵疗愈法

    少有人走的路:每天十分钟,一学就会的心灵疗愈法

    本书是美国心理学大师约瑟夫·查思特罗多年以来对于大众日常心理健康的研究所得、理论分析,和指导意见之精华,对人们理解种种日常心理现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比如:如何胜过惧怕,如何战胜社交中的恐惧,如何解决与家人相处的问题等,教读者如何在纷繁的生活下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培养关于美和快乐的智慧等。
热门推荐
  • 神女驭天下

    神女驭天下

    她,嗜杀,残忍,21世纪堪称完美的天才特工。一朝穿越,将军府废物三小姐弑亲重生,血祭,她逆天夺下凤凰灵魄,成为拥有至尊灵术的神女。得她者得天下?笑话,这个天下的王就不能让她来当!!!天地动荡,五大族裔纷乱相争,她,凭一已之力屠杀十万大军夺城镇压,一张绝世容颜,一举威慑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本书从用人的角度出发,以特有的轻松和风趣睿智讲解了成功的道理及方法。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那年烟熏色

    那年烟熏色

    三年以前,因为车祸,宛宛失忆了;三年以后,宛宛遇上他,是重逢还是初遇?那他对她的目的只有争夺家产吗?两人都是陆家的继承人,对她只有利用吗?原来背后还有她忘了的秘密——花开。当恨已经不是故事的主角,那么,已经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能成为我拥有的,我一定不会放手——恰逢。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找对人 做对事 签大单

    找对人 做对事 签大单

    本书立足销售中与客户沟通困难,销售人员付出很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这一现状,以“找对人”、“做对事”、”签大单”为三个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销售工作中的两大利器-找对人,做对事,给销售人员指出了一条签大单的正确道路。书中提供了许多销售建议、实用机巧、策略,让销售人员能够避开歪路,找到方向,在销售的康庄大道上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