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900000029

第29章 学习的方法(2)

当时的鲁国,政治、社会一片混乱,国君鲁昭公死,季平子立鲁定公。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季平子死后,他的家臣阳虎实际上控制了鲁国政。阳虎有意要用孔子,但孔子以为时机未到,专心教学。

后来,阳虎在反三桓的斗争中失败而出逃。鲁定公便“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史记·孔子世家》)。在一年之内,由邑长升为工程长官,再升为司法长官。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当时鲁国的三桓在家中演奏只能由天子享用的“八佾舞”,狂妄至极。孔子十分生气,对他们“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第三》),并建议拆毁这些人的城堡。这就是有名的“礼堕三都”。叔孙氏、季孙氏先后拆掉了邱邑与费邑。而孟孙氏拒绝拆除成邑,孔子以武力威胁也未获成功。这时,齐国把一些能歌善舞的美女送给鲁定公,掌握实权的季孙氏接受了。鲁定公于是整天厮守着美女,有时一连几天不上朝听政。孔子看到自己受到排挤,而定公怠于问政,但又不想把国君的不智张扬天下,便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鲁国,“三日不朝,孔子行”(《论语·微子第十八》),开始其十三年的周游列国的坎坷经历。

孔子在其漂泊流离的流亡生涯中,虽然也受到过一些国君的礼遇,但总的来说是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然而我们不能就此而认为他失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活动本身就是为政,何必一定要做官为政?孔子通过自己的言教和笃行表达了社会的良心,伸张了正义,他的教化遍天下。他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们都成了社会的栋梁,继续以仁义笃行于世。

学无常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第七》)

【今译】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

【评注】

朱子曰:“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之师也。

学历是过去,能力是现在,学习力决定未来。

就人一生需获得的各种知识来说,学校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但同时又是很有限的。所以,在接受一定的学校教育之外,还必须善于广泛地、随时随地吸收新的知识,学习新技能。

孔子一贯坚持和强调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按《论语》、《史记》、《春秋左传》等文献记载,孔子明确问学的人就有老子、郯子、蘧伯玉、师襄子、苌弘子等,学习的内容涉及礼、史、官制、琴术。孔子不仅向当时声望显赫的社会贤达或社会名流虚心请教,甚至“大德不官,大道不器”的田野山林之隐士,如《论语·微子第十八》篇的楚人接舆荷莜丈人、长沮与桀溺,孔子都派遣学生执礼问讯,或亲自前往请教。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具备某方面的技能,怀着兼容的心态向身边的人学习,对于自己不及之处,他们就是某一方面的“师”。汉高祖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有人总结刘邦成功的原因就是:出生差,运气好;力量弱,胆子大;毛病多,改得快;水平低,悟性高。可见“学”才是“胜”的法则。

“学无常师”有一个观念和态度问题,就是要树立一种人人可以“为我师”的思想。有的人片面地理解学习就是听老师讲课,就是捧着书本仔细地读。然而,我们大部分的知识,都不是这样得来的。我们大部分的知识,特别是有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我们可以向优秀的人学习,汲取他的优点。成就我们的人生;我们也可以向不好的人学习,比如罪犯、小偷、失败者、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这些人就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反省。

美国教育家斯金纳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千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剩下来的东西”,是指生活中的事情,身边的事物,我们在学校里,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里的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如果遇到好的老师,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另一方面,除了资深的教授,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

在书本之外,广播、电视、参观、活动、网络或光盘数据库等等,都是学习的媒介与渠道。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种类信息,许多网络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选择单一渠道学习的人,心灵比较闭塞与孤寂;熟悉多元学习渠道的人心灵比较开放与快乐。

另外,除了身边的“师”,我们还应该感激“对手”。就像百米赛跑一样,多人一起跑总是比个人起跑的成绩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对手是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的“师”,他可以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给你压力,促使你提高。

学与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

孔子说:“学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

【评注】

朱子曰: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

爱因斯坦带过两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天天在看书。爱因斯坦早晨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就在看书;晚上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又在看书。爱因斯坦就问他:“你早晨看书吗?”

学生回答:“是的,先生,我早晨在看书。”

爱因斯坦接着问:“那么你中午也在看书吗?”回答是中午也在看书。

爱因斯坦问:“那你晚上也在看书啊?”

这个学生心想老师是不是要夸奖我了,就赶紧说:“我晚上也在看书。”

没想到,爱因斯坦这样问:“那你什么时候在思考?”

学习不能脱离思考,不思考就不能将学来的知识消化吸收,那样学习也无用处。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会流于空想,那也有害的。

我们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是,一般的书本只讲述知识,没有告诉你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遇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任何书本、任何老师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从而也就无法教你怎样实际运用。所以,怎样去实际运用学到的知识,没有人能教你,全靠自己去摸索,去学习,全靠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去思考。

学习、思考、运用,再学习,再思考、再运用,这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巩固了学到的知识,也使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融会贯通,成为我们整个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孔子通过学习增长知识,用掌握的知识思考问题,不仅如此,他还能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把生活思考有机会地结合起来,他说:“君子有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念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第十六》)

视思明:就是你用眼睛看事情时要思考看明白了没有。对事情辨别,要懂得以结果推知原因,把它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只有清楚明白了,你才知道要从哪里做起。

听思聪:听人说话,不要听风则雨,要多听我想。不仅要善于听不同的声音,还要听得聪明,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对自己有利。一个好的谈话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倾听得。

色思温:这个色指的是脸部表情,我们脸部表情一定要呈现温和的状态,因为人与人相处最先看到的就是你的脸。貌思恭:貌既指容貌,更指动作。你的言谈举止,要给人很恭敬,谦卑的感觉。

言思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话时,要考虑到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要言行一致,不要阳奉阴违。

事思敬:要懂得敬业,每一份事业都需要全心全意,都要全情投人。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情,只有仔细思考,周密准备,态度认真,才能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疑思问:要好奇,要有疑问,要多问。只有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思考问题,才能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

忿思难:君子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忍让。

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一时的忍耐,可以换来今后长久的平稳。

见得思义:在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坚守的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能把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以上是“九思”的内容。这九思,从视听感官、面部表情、言谈举止等人的日常行为方面引发我们多方位的思考。这“九思”,貌似平常,其实寓意深远,就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香,令人回味无穷。

学以去六弊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第十七》)

【今译】

孔子说:“子路呀,你听说过有六种美德和六种毛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喜欢仁爱而不喜欢学习,那毛病是愚蠢。喜欢聪明而不喜欢学习,那毛病是放纵。喜欢信实而不喜欢学习,那毛病是狭隘。喜欢直爽而不喜欢学习,那毛病是争躁。

喜欢勇敢而不好学习,那毛病是闯祸。喜欢刚强不喜欢学习,那毛病是狂妄。”

【评注】

朱子曰: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

愚,若可陷可罔之类。荡,谓穷高极广而无所止。贼,谓伤害于物。勇者,刚之发。刚者,勇之体。狂,躁率也。

人有理性,可以求知。只需好学,终有所得。但是,事物总是辩证的,一长必有一短,优点同时也就是缺点。尤其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学养,就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六言六蔽的“蔽”即弊,弊端。孔子这段话说的“学”,偏重于道德品质的全面修养,一个人具备仁、智、信、直、勇、刚的好品质,但如果不加强学习,善于运用,仍然有重大弊端。

好仁不好,其蔽也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容易成为老好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好好好,分不清是非,有恩而无威,常被人欺骗,成为傻瓜。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知识渊博,学问好的人,容易好高骛远,没有根基。“荡”有两方面:才高的人,容易放荡、任性,所谓“名士风流大不扬”;或者目中无人,不能自加检点,这是一种荡,是做人方面的。另外是学问方面的,冷览博观,穷高极远,但没有中心,没有归宿,博学而无所成名,这也是一种荡。学问、智慧不仅仅是拥有知识,重要的是善用知识。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信,有两种解释,同时也是两个方面。一是自信,过分自信的人,觉得自己有办法,喜欢用手段,成为心眼方面的“贼”;二是信人。不知大节,出于哥们义气,以身试法,成为行为方面的“贼”。这两方面都是由“信”造成的。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正直,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正直的人充满责任感,说真话,做事实,对于任何事物既心态平和又坚持原则。但一个人如果过于耿直,直到没有一点涵养,不能把握说话的分寸和办事的尺度,对人对事没有一点保留,就容易直话伤人,把事情办砸,不受人欢迎。性子太直,没有一点含蓄嫁曲,这样的人也缺乏风度。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勇敢是好事,但如果动辄打人,胆大包天,不能克制自己,不讲道理,就会惹出事端,制造混乱。

同类推荐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热门推荐
  •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岗位是一个人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支点。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轻视工作岗位只会让你的人生“贬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你就会更快地迈入卓越者的行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科学修仙者

    科学修仙者

    修炼无情道的他,为她转有情,与魔界大战,身死道消;她为他,千年沉睡,送一缕灵魂进入地球。他降生之后,空有一部宝典,却因身在地球无法修炼,修仙经书变得不伦不类。于是,一个靠着聪明的大脑,拖着孱弱的身体,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科学修仙者,慢慢的生活感悟,慢慢的体验温情,慢慢的朝着目标一步步走去……
  • 六月歌声

    六月歌声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草镯子

    草镯子

    此为“5个8岁”之开篇。从今天往前跋涉近90个年头,才能到达书中“小梅香”长大的时代。小巷斜阳中,青石板、白井栏和缠裹着红漆皮的门环历历在目,而女孩的脚印已经模糊……
  •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粉红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粉红色童话书

    从前有一只猫,他长得可漂亮了,皮毛像丝一般柔滑光亮,绿绿的眼睛充满着智慧,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看清东西。他叫哥恩,他的主人是一位音乐老……
  • 总经理公关一本通

    总经理公关一本通

    身为总经理,你可以不是公关专家,也可以不冲在第一线,但是你不能不懂公关,不懂公关,你绝对当不好总经理,尤其是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那如何让自己成为公关达人,用好公关人员和公关公司,实现企业的“无危机”境界呢?你只需要读懂本书,了解总经理必备的公关常识、必解决的六种公共关系、必适应的新媒体公关环境和必知的HACCP解决之道,掌握企业公关危机的应对与处理技巧。你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不再是公关的门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