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10

第10章 当头棒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4)

大沩山在湖南,距离山西的五台山遥遥数千里,仅仅剩下半天时间了,刘铁磨为什么叫灵佑大师参加大斋会呢?刘铁磨的意思是表示,她自己是要去参加大斋会的,而跨越几千里的距离,对她说来根本不算一回事。她,不论多么老迈,仍旧是自己的主人。这就是说,不管身体如何移动,而她的心始终不动不摇。

而沩山的“放身一倒,躺在了地上”,与飞越千里有什么区别?咫尺与天涯根本不隔!沩山灵佑不愧为大宗师,举重若轻,往地上一躺,便把禅的“向上一事”表达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惟俨拒绝说法

有次众人请惟俨禅师上堂说法,惟俨拒绝了,但是大家苦苦相求,禅师勉强答应了。大众奔走相告,一下子聚集了好多人,大家都对这位大禅师翘首以盼。惟俨禅师终于出现在法堂上,大家屏声静气,准备聆听教诲。但是禅师只是缓缓地环视了一遍会场,便一言不发地回房。

住持这次说法的院主急了,追在后面说:“身为禅师,你怎么能够这样戏弄大众呢?你同意上堂说法,为什么又急急回房?”

惟俨说:“讲经有讲经的法师,说戒有说戒的律师,我是禅师,而禅是不能讲的,讲了也白搭,这又怎能怪我呢?”

还有一次,顺德禅师问雪峰禅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先辈们是讲究以心传心的吧?”

雪峰禅师点头回答说:“对,还有就是不立文字语句。”

顺德反问道:“既然不立文字语句,又怎么传法呢?”

雪峰禅师端庄地沉默了好一阵子。

顺德于是作谢。

■感悟——

禅宗指出,言说是生灭的现象,是相对意识的产物,而真理则是永恒的实体,所以言说不能表示真理。参禅者必须超越种种假名概念,忘言绝虑,才可以达到真理之境。

不二法门

黄龙祖心禅师经常在禅室中举起拳头问学僧:“这个唤作拳头吗?这个不唤作拳头吗?唤作拳头就是肯定,你们知道是不对的;不唤作拳头就是否定,你们知道这也是不对的,到底应该唤作什么?”学僧面面相觑,不敢回答。

芭蕉禅师曾经对座下弟子说:“你手上有拄杖,我给你一个拄杖;你手上没有拄杖,我夺过去你的拄杖。”弟子们也迷惑不解。

沩山禅师曾经对弟子说:“老僧百年以后逝世,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左胁下写几个‘沩山僧某甲’。那个时候,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到底唤作什么才合适?”弟子们无言以对,只有仰山禅师站出来,礼拜而退。沩山禅师高兴地哈哈大笑。

■感悟——

本体不可言说,然而为了表达对本体的证悟,在大多数情况下,又不得不借助于语言。于是,沩仰宗师在说禅时,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设置了一道道触背关。所谓触背关,即思维的两难处境。触是肯定,背是否定。离却肯定否定的两边,才能触着物白体,把握物白体。触背关是禅师给学人设立的思维瓶颈。对于触背关,听者不能再循着是与不是的思路去回答,否则永远不能突破它。但它并非是无解的,仰山礼拜而退,运用超越语言、粉碎外相的不二法门,暗示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必太在意。

弄狮子

药山惟俨问云声昙晟:“听说你知道弄狮子,是否?”

云声回答说:“是。”

药山问:“弄得几出?"

云声回答说:“六出。”

药山说:“我亦弄得。”

云卢问:“和尚弄得几出?”

药山回答说:“我弄得一出。”

云声说:一即六,六即一。”

后来云声到沩山灵佑处,沩山也问云声:“闻长老在药山弄狮子,是否?”

云声回答说:“是。”

沩山继问:“你是长弄狮子?还是有时候让它休息?”

云声回答说:“要弄即弄,要休息即休息。”

沩山又问:“休息时狮子在什么处?”

云声回答说:“休息,休息!”

■感悟——

这里,作为谈话题目的狮子代表自然,而弄狮子者则代表自我或‘主体’。自我以五官(根据佛家心理学则为六处即六根)来把握自然。当沩山说云门知道如何弄得六头狮子时,他所指的就是我们用以把握自然的五官(或六根)。人的感官有如六扇窗子,从窗子向外看,可以观察自然。大家都知道,自然也许不止于我们所观察到的,但是我们只有五官,没有其他东西来区分自然。在五个(或六个)以上感官所对的物质世界中,我们在自然中会感觉到更多的东西,而我们的生命也会随着更为丰富。

正是第二月

当云声昙晟正在扫地的时候,沩山问他:“你在忙着做事,是吗?”

云声回答说:“要知道有不忙着做事的人。”

沩山问:“这样,便有第二月?”

云声举起扫帚说:“这个是第几月?”

沩山低头而去。

玄沙师备听了之后说:“正是第二月!”

■感悟——

“第二月”是指二元对立的自我观。有一个人在忙着工作,另外有一个没工作的人在观看自己面前发生的一切事情。这种思想方式不是禅家的思想方式。在禅家来说,并没有这种工作者和观看者之别,没有动与动者之别,没有看者与被看者之别,没有主体与客体之别。

就云声昙晟的情形说,扫地与扫地者和扫帚三者是合一的,甚至还包括被扫之地。没有第二月,没有第三月,也没有第一月。这不是咬文嚼字。但是,除非人知道怎样彼此相通,否则,人便不是人。所以,云声举起扫帚。

今日好晒麦

一个和尚问道吾智禅师:“万里无云未是本来天。如何是本来天?”

禅师回答说:“今日好晒麦。”

■感悟——

从相对观点看,这根本不是回答。因为当我们提出这种问题时,总想对“本来天”这几个字加以界说。这禅师提到麦,因为他们的住处靠近田野,也是靠田地收成而活的。这里所说的麦,也很可能换为米或草秣。如果这时禅师想要散步的话,他可能说:“我们到外面走走,轻松一下,最近我们参学太勤了。”

猫儿上露柱

一个和尚问药山惟俨弟子慧省禅师:“如何是佛?”

慧省回答说:“猫儿上露柱。”

和尚不明白禅师的意思。

慧省便说:“问露柱去。”

■感悟——

对于第一次碰到这种对话的人来说,这位禅师似乎是一个失去理智的人。第一,佛与猫儿,露柱与描儿上露柱什么关系?其次,露柱怎能向和尚说明禅师这些话是什么意义?不论我们以平常的推理作用如何加以分析,都无法从这段对话中发现任何意义。

如果不是我们自己失去了人类的理解能力,就是这位禅师已走到我们通常达不到的地方。无疑,这里有一个为所有禅师所住的超越世界,一定是自然使我的感觉和理智世界达不到这个超越世界。

“那个”为什么不痛

保福从展禅师看到一个和尚向他走来,便以手杖击柱,又击和尚的头。

这和尚发出忍痛的声音。

这位禅师说:“‘那个’为什么不痛?”

和尚不知所答。

■感悟——

柱是自然中的一物。只要自然与人对立,便是非睿智的而且表现不出任何亲切的迹象。但是,如果让人见它或闻它,自然便立刻成为人的一部分,而且在它所有各部分中都感觉到人的存在。当人对它有所询问时,它一定会点头。所以,当一位禅师听到一个和尚在禅堂前击板时,据说他发出呼痛的声音。

雪峰悟道

雪峰禅师还未悟道的时候,为了解除心中的迷惑,曾经不辞辛苦,跋山涉水,三次拜访投子禅师,九次拜访洞山禅师。

这一次,雪峰拜访洞山禅师,住在洞山禅师禅院里。禅师们都反对不劳而获,主张自食其力的,所以即使雪峰远道而来,仍然要在禅院里做事情。有一次,洞山禅师巡视的时候,雪峰正在淘米,问雪峰:“你在干什么?”

雪峰据实回答:“报告禅师,弟子在淘米。”

洞山禅师并不罢休,考问道:“你是淘沙去米,还是淘米去沙?”

雪峰立即回答道:“禅师要是这么问,不如沙米一齐去!”

洞山笑道:“一起扔了,那么大家吃什么呢?”

雪峰不答话,只是真的掀翻了米桶。

洞山看着地上白花花的大米,并不生气,只是惋惜地说:“我不可惜我的大米,倒是可惜你的缘分不在我这里。你到德山和尚那里去吧!”

雪峰依言来到德山禅师那里,一见面便沮丧地问:“禅师,你看我还有大乘佛教的根器吗?我有希望学成吗?”

德山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当头一棒打过去,大声骂道:“你这臭小子,胡乱嚷些什么?”

雪峰摸着头上的包,虽然很痛,心中却豁然有悟。

后来雪峰云游的时候,在鳌山被大雪堵住了归程,就对岩头和尚谈起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地说道:“我当时受了德山禅师那一棒,真是值得呀!那时我的心里如同桶底突然脱了似的,心中豁落落、亮堂堂的。”

岩头却大声喝道:“呸!你那就叫悟了吗?你没听俗语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吗?佛法必须是你自己心中悟出,脑中想出,胸中流出,那才是真正接近了佛法!”

雪峰忽然大悟,对岩头禅师倒头礼拜说:“以前我以为自己悟道了,今天才知道,我今日才真正是鳌山成道啊!”

■感悟——

洞山把雪峰赶到德山那里,因为,他看到雪峰的禅风很接近于德山。而德山却给了他迎头一棒,为什么?因为道不是学成的,道也是没有止境的,他这一问,自然要挨“德山棒”了。尽管挨了棒,他却是开悟了,但仅仅是开始,而他不自知。所以,后来岩头骂他,就是告诉他,真正的悟不是靠别人的棒喝,而是靠自己。如果是靠别人而悟的,那境界依然很低!

百味俱足

云岩昙晟禅师初参药山禅师时,药山禅师问道:

“你从什么地方来的?”

昙晟:“从百丈怀海禅师那里来的。”

药山:“百丈有何言句开示?”

昙晟:“平常都说:我有一句,百味俱足。”

药山:“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什么是百味俱足?”

昙晟禅师无言以对。

药山:“我亦有一句,怎奈目前生死何?”

昙晟:“目前无生死。”

药山:“你在百丈禅师处有多久?”

昙晟:“二十年。”

药山:“二十年在百丈处,俗气仍未去除。”

有一天,药山禅师又问道:“百丈禅师除一句百味以外,还说一些什么佛法?”

昙晟:“有时道三句,要我们省去六句会取。”

药山:“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

药山禅师喜形于色,接着又问道:“还说什么法?”

昙晟:“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便用拄杖将大家一时赶散,然后又召回来,自己不说,反而问人‘是什么?’”

药山:“你何不早这么说,从你的口里,我今日得见怀海师兄。”

昙晟禅师也因此省悟。

■感悟——

如果要认识一个人,有时要经过许多年月,要知道一些事理,也须费些周折。二十年不长,三千里不远,直到说无所说,才认识百丈怀海,此即所谓一句百味了。

棒下说法

学僧从定州禅师处到鸟臼禅师门下参学,鸟臼禅师问:“耙州那儿和我这里,相较之下有什么不同?”

学僧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鸟臼禅师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话,那么你就不必留在这里,回原处去吧!”说着,便一棒挥打过去。

学僧回答:“如果你真具有使棒的眼光,应该要先看清楚了人再打,虽是禅棒,也不可以随便打人!”

鸟臼禅师说:“我今天发现了真正值得我打的人!”说完又重重地打了学僧三下。

学僧被打以后,立刻回头要走。

鸟臼禅师忙说:“就是盲棒,也应该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学僧说:“棒子在您手中,我有什么办法?”

鸟臼禅师说:“如果你这么想,那我就将棒子给你。”

学僧听了之后依言走过去,夺取鸟臼禅师手中的棒子,并朝鸟臼禅师打了三下。

鸟臼禅师状似害怕地说:“屈棒!屈棒!”意思是说:真是太委屈了,真是太委屈了。

学僧立刻针锋相对地说:“虽然是盲棒,但也是有甘心接受的人啊!”

鸟臼惮师终于说:“对于这样优秀的人才,随便使棒,实在很对不起。”

■感悟——

我们非常不了解禅师们为什么使棒,原来他们彼此在棒下说法,较量禅功,原来使的不是盲棒,而是慧棒。你越是打我,我越是感谢你。你打得对,我礼拜你;你打得好,我长跪不起。

一指禅

有一天,时近黄昏,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一位名叫实际的僧尼来到金华俱胝禅师所在的庵里,她不经通报,也不脱斗笠,迳自进入禅堂,持着锡杖,绕俱胝禅师禅座三圈,说:“你说得有道理,我就脱下斗笠。”

她一连问了三次,俱胝禅师一时不知所以,连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实际僧尼生了气,便拂袖欲去,俱胝禅师只觉惭愧,就礼貌地说:“天色已经晚了,暂且留一宿吧!”

实际僧尼停下脚步说:“你说得有理,我就留下来。”

俱胝禅师仍不知该如何回答,才是说得有理。

后来,天龙禅师光临到此,俱胝禅师就把实际僧尼问话的经过来请示天龙禅师。天龙禅师竖起了一根指头开示他,俱胝当下大悟。

从此以后,俱胝禅师凡是遇到有人请示佛法禅道,他便竖起一根指头,学者都能因此有所契悟,因此“俱胝一指”出了名。

在俱胝禅师座下,有个和尚也学老师的样子,凡是求道者,只要俱胝禅师不在,也不管人家问他的是什么,他也学着师父竖起一根指头。有一天,俱胝就将和尚叫到法堂,问:“你也懂得佛法?”

和尚说:“懂得!”

俱胝禅师说:“什么是禅?”

和尚很自然的又竖起一根指头,俱胝禅师便拿起剪刀将和尚的手指剪断,和尚痛得大声怪叫,俱胝禅师就喝问:“你再说明一下,什么是禅?”

和尚自然地想再举起一指,猛然不见指头,当下大悟。

■感悟——

禅宗反对用语言去领悟禅法,而喜欢用顿悟。但这种顿悟既不是不可思议的神秘境界,也不是神灵自上而下的启示,而是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体验,是发自于内心的闪光灵性。俱胝不愿意让这种闪光的灵性在和尚那里变成固定的俗套,因此才用极端的手段把那程式化的俗套打破。

只为有,所以来

学僧请示药山禅师说:“弟子生死大事未明,请老师慈悲开示!”

药山禅师说:“我对你讲一句不难,如果你能体会那就好。如果在言下,让你思量,却是我的罪过。不如彼此都不要开口,免得互相拖累。”

学僧说:“达摩未到中国来时,中国有佛祖的意象吗?”

药山禅师回答说:“有!”

学僧又问:“中国既然有佛祖的意象,达摩来中国又做什么呢?”

药山回答说:“只因为有,所以来。”

学僧再问:“老师平常不许学僧看经,为什么老师自己却每天看经。”

药山禅师说:“我只是希望以经书遮遮眼睛!”

学僧再问:“学僧想学习老师,用经书遮遮眼可以吗?”

药山禅师说:“如果是你,牛皮之厚也遮不住你的眼睛。”

学僧请药山禅师登座说法,药山禅师一言不出口就下座。

学僧问:“禅师为什么一言未说,就下座了呢?”

药山禅师说:“经有经师,律有律师,论有论师,怎么能怪我呢?”

学僧终于在言下觉悟。

■感悟——

药山禅师家风孤峻,独树一格,他经常用简单语句回答你,要你悟到言外的玄机。学僧的问题太多,也就是有太多的理性思考,而禅宗是最反对理性的,因此药山说学僧就是用牛皮也遮不住他那好奇、搜寻的眼睛。

等我圆寂后就告诉你

有僧人问道钦禅师:“如何是达摩西来意?”

道钦禅师说他问得不恰当。禅僧追问:“怎样才恰当?”

道钦说:“等我圆寂后就告诉你。”

一位高官崔赵公对道钦禅师说:“师父,我想出家,可以吗?”

道钦禅师斩钉截铁地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当头棒喝之下,崔赵公豁然有悟。

■感悟——

第一则公案中,道钦禅师的目的是要僧人明白:禅,是不说的,禅的心要,要在修证中体验;第二则公案中,道钦禅师的意思是高官将相名利心太重,尘缘未了,如何能进佛门静地呢?

人往哪里去

师弟在路上碰到师兄迎面而来,就问:“师兄,您往哪里去啊?”

师兄说:“风往哪里去,我就往哪里去。”

师弟答不上来,回去问师傅。师傅说:“下次你就接着问他,风停了,你往哪里去。”师弟记下了。

第二天,师弟又在路上碰到师兄迎面而来,又问:“师兄,你往哪里去啊?”师兄回答:“脚往哪里去,我就往哪里去。”

同类推荐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逃爱手册:权少夺心太凶猛

    逃爱手册:权少夺心太凶猛

    想要钓到狂拽酷帅高冷男,靠什么?答案:一对大砍刀。杨诗乐提着砍刀踢开门,本以为是救人,却不想掉进某男挖好的坑。“今晚,你们两个必须留下一个人。”权少的表情阴冷冷。从此,女汉子被迫走上苦逼之路。装高贵,玩高冷,偶尔还要客串一把小太妹。数年后,酷帅小正太直瞪面前的狂拽男:“想泡我妈?打了再说!”冷面小正太vs狂拽高冷男,到底谁被ko?读者群:188274568
  • 花瓶重生日记

    花瓶重生日记

    老婆,只许我宠你简介这个世界真是太玄幻了!她这个云氏集团顽劣三小姐,在绝望自杀未遂之后,怎么忽然变成炙手可热的豪门媳妇人选了呢?有着“GAY”传闻的雅痞美男动不动就对她又搂又抱,哪有半点儿同志的倾向!青梅竹马化身天王巨星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引来无数粉丝的嫉妒唾骂!曾经暗恋的学长居然想要抛弃她的闺蜜,对她展开追求,幡然醒悟想吃回头草?我滴个心肝脾肺肾啊!她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就好了,她才不要嫁入豪门,成为娱乐大众的对象呢!可是选来选去,为什么她的新郎官居然是最最最不普通的那一个?呃.她退婚可以不?答案是:绝对不行!某男将某人吃干抹尽之后,才深情地告白:这辈子,只许我宠你!美女帅哥众多,欢迎领养先苦后甜的宠文,过程有点儿小虐哈~精彩片段一“听说那个自杀的云家三小姐的男朋友是个GAY?”“哪里,我听说是一个超级大明星!”“不是吧,我听说的是她抢了闺蜜的未婚夫.”面对如此众多的听说,云缈只是云淡风轻的一笑,将那些聒噪的声音抛在脑后。精彩片段二“老公,我想开一家自己的餐厅.”“没问题!我出钱你管理。”“老公,我想买一栋属于自己的写字楼.”“没问题,想要哪一个楼盘?”“老公,我想去看XXX的演唱会.”某人不乐意了“不行!要听歌,我唱给你听!”精彩片段三“我求你劝劝你老公,让你高抬贵手,放过云家!”云一峰垂丧着头,拉下老脸对这个从来不上心的女儿恳求道。云缈冷笑着。“凭什么我要帮你?!”云夫人再也坐不住了,站起来破口大骂。“你这个死丫头,你怎么能这么对待自己的亲人?!好歹养了你十几年,你连一点儿亲情都不顾还在这里幸灾乐祸,你到底有没有良心啊?!”“亲情是什么玩意儿?”云缈的眼中充满了不屑。“是我的亲人,会轻则蔑视辱骂,重则拳打脚踢?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亲情,那我还真是不敢领教!你们这么对我,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对你们?!”
  • 栀子花开

    栀子花开

    作为赔钱货重生到了一个古代贫困的家庭,嬷嬷不喜,婶母不爱,好在还有个坚强隐忍的母亲,三个关爱自已的姐姐,外加上一个疼爱媳妇的亲爹,再迎来一个万众嘱目的小弟。全家致富不是口号,那是一种努力,挫折艰难如逆风解意,斗志斗勇中为姐姐们寻找新的幸福,疏不知爱情悄悄来临到了自已的身边。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
  • 苍然凤天

    苍然凤天

    她心地善良、济世行医,人称玉面神医。本过着无忧无虑惬意的生活,命运之神却不眷顾她,迫使她卷入纷争。只因她所肩负的责任不同……他残酷冷血,只想找到心中的那个她,然后一统世界。却没想到,阴差阳错,遇到的她不是她……她心心念念地爱着他,用尽心机、不择手段,阻止他与她的遇见……她说:我只希望所有的人都好,我也很希望自己能跟所爱的人一起,若必须要牺牲我,那么我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换得世界的和平……他说:我只爱她,我的世界只要有她就完美,我不会让她伤心,不会让她为难,若有人伤害她,那必将死……她说:我爱你,若你不爱我,我宁愿将你毁掉,让她也得不到。三人纠结,命运到底如何牵引着?世间万物,谁主沉浮?
  • 重生之老夫少妻

    重生之老夫少妻

    渣叔老白菜帮子看见向晖的第一眼,那上面贴着两个标签,青春,有朝气。渣叔的准则,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全方位忠告你生活中的健康危害

    谁偷走了我的健康:全方位忠告你生活中的健康危害

    本书对保健问题进行介绍,全面阐述了不良习惯对健康的危害,饮食误区对健康的危害,运动不当对健康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危害。
  • 美德的种子

    美德的种子

    本书内容包括善行填满贫瘠的心灵、诚信是永恒的人性之美、勇气来自坚强的心灵等。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王妃真丑

    王妃真丑

    好消息!好消息!《王妃真丑》现在开始半价促销了!大家抓紧时间哦!迎娶了她,没有仪式,没有婚礼,她被几个下人扔到了王府最后面的一个破院子,她欣然接受。管家小妾来到她面前,对她讽刺嘲笑,严重警告,她低头沉默。只因她的心里,有着另外一片天空,穿越女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她总是会比别人强。每天听着侍卫的禀告,禀告她并没有像以前的那些女人一样寻死吵闹,居然还把那个破院子修理得有模有样,他的眼里充满了精光。突然有一天,命人把她接到了前院,对她百般宠爱,看着其他侍妾们嫉妒的目光,他笑得格外得意.正在她想着这一切是不是他转性了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让她更加意外的惊天秘密......热烈推荐无边玄幻新文:风行天下风傲清,现代特工杀手,一朝被害穿越,居然到了古代幻界,成为了风家被下人都嫌弃的痴傻三小姐!再次醒来,以前痴傻的眼神,突然间变得冷漠,莫名的让人有一丝丝寒意,让人不敢直视!为保护妹妹,上山学艺,却无意惹来众人追随:温和如风的大师兄云舒展:“傲清,我知道你是男子,可是为什么,我会对你生出期盼?”俊逸潇洒的二师兄云舒畅:“傲清小师弟,今晚我要去山顶的云湖洗澡,听说那边景色特别好?一起去啊?!”俊眉一挑,脑中却在寻思,不知道傲清的身材如何?!奇怪!自己干嘛对一个男人的身材那么感兴趣?!沉稳精明的三师兄李云龙:“傲清,为什么你冷峻的脸庞,总会在我的梦中出现?为何看到你和你的师兄们在一起,我就会特别难受?难道我是得了传闻中的断袖之癖?!”活泼可爱的小师妹龙飞燕:“四师兄,这是我绣的长生荷包,送给你!”小小的脸上,已经满是红色的晕!落紫,一双冷魅的紫色眼睛,看着渐渐飞远了的风傲清,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闯进我的眼中?众人迷惑了双眼,却不知道他原来就是她!云开雾散以后,这一切,又会惹来怎样的风云变幻呢?男猪不断增加中~傲风男女通吃,不是她自己想吃,是别人送上门来让她吃,不是她不好意思吃,只是她........嗯,突然之间看到各位嫌弃偶烦的脸孔,只得逃走!新文:田家有媳很是精彩,希望大家收藏支持哦!“小姐,你不能答应啊!那田家虽然是有名的大户人家,可是这次来提亲的可是他们家的大公子啊!据说这个大公子自从小时候生病以后就成了活死人了,不再醒过来,小姐嫁过去,是要守活寡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