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300000044

第44章 附录(1)

一、王安石年谱

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公元1021年)1岁

是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临江军(今江西省樟树市)。

仁宗天圣八年庚午(公元1030年)10岁

王益以殿中丞知韶州(今广东韶关),王安石随父至韶州。

明道二年癸酉(公元1033年)13岁

王益回临川为母报丧,王安石随行。

景祐三年丙子(公元1036年)16岁

王益服满赴京,王安石随行。

景祐四年丁丑(公元1037年)17岁

四月,王益通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王安石随行。

宝元二年乙卯(公元1039年)十九岁

二月,王益卒于江宁任上。

庆历二年壬午(公元1042年)22岁

三月,王安石登杨窴榜进士第四名。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庆历六年丙戌(公元1046年)26岁

自临川赴京,不求馆职,改大理评事,知鄞县。

皇祐三年辛卯(公元1051年)31岁

以殿中丞通判舒州(今安徽潜山)。

至和元年甲午(公元1054年)34岁

自舒州赴京,特授集贤校理,辞不受,九月除群牧司判官。

嘉祐二年丁酉(公元1057年)37岁

五月改太常博士,知常州。

嘉祐三年戊戌(公元1058年)38岁

二月提点江东刑狱。十月回京,任三司度支判官。

嘉祐六年辛丑(公元1061年)41岁

为工部郎中、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43岁

三月,仁宗卒,英宗(赵曙)立。八月,母吴氏卒于京师,十月归葬江宁。

治平四年丁未(公元1067年)47岁

正月,英宗卒,神宗(赵顼)立。诏以故官知江宁府。九月,招为翰林学士。

熙宁元年戊申(公元1068年)48岁

四月,自江宁入京。神宗诏越次入对。

熙宁二年乙酉(公元1069年)49岁

二月,以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

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50岁

十二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史馆大学士,与韩绛并相。立保甲法。

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52岁

行市易法、保甲法。

熙宁六年癸丑(公元1073年)53岁

提举经义局。九月,熙河大捷,神宗解身上玉带赐之。

熙宁七年甲寅(公元1074年)54岁

三月,行方田均税法。四月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新法遭遇首次挫折。十月,行手实法。

熙宁八年乙卯(公元1075年)55岁

二月,复拜同平章事、昭章馆大学士。六月,进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熙宁九年丙辰(公元1076年)56岁

六月,子雱卒。十月,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元丰元年戊午(公元1078年)58岁

正月,进尚书左仆射,封舒国公。

元丰三年庚申(公元1080年)60岁

九月,加特进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改封荆国公。

元丰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64岁

乞以宅为寺,赐名“报宁”。

元丰八年乙丑(公元1085年)65岁

三月,神宗卒,哲宗(赵煦)即位。进位司空。新法先后废罢。

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66岁

四月初六病逝,赠太傅。

二、王安石的万言书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处其中,幸甚。

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暇,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虽然,以方今之世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人才不足故也。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

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旨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之才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在位者得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甚易也。

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商之时,天下尝大乱矣,在位贪毒祸败,皆非其人。及文王之起,而天下之才尝少矣,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之才,然后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诗曰: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此之谓也。及其成也,微贱兔置之人,犹莫不好德。兔置之诗是也。又况于在位之人乎?夫文王惟能如此,故以征则服,以守则治。诗曰: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又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言文王所用文武各得其材而无废事也。及至夷厉之乱,天下之才又尝少矣。至宣王之起,所与图天下之事者,仲山甫而已,故诗人叹之曰:德輶如毛,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盖闵人士之少,而山甫之无助也。宣王能用仲山甫,推其类以新美天下之士,而后人才复众。于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复有文武之境土。故诗人美之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亩。言宣王能新美天下之士,使之有可用之才,如农夫新美其田,而使之有可采之芑也。由此观之,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

所谓陶冶而成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

所谓教之之道何也?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政刑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此教之之道也。

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也。

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于贪鄙之行。犹以为未也,又推其禄以及其子孙,谓之世禄,使其生也。既于父母兄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其死也,又于子孙无不足之忧焉。何谓约之以礼?人情足于财而无礼以节之,则又放僻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其命可以为之而财不足以具,则弗具也;其财可以具而命不得为之者,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何谓裁之以法?先王于天下之士,教之以道艺矣,不帅教则待之以屏弃远方终身不齿之法;约之以礼矣,不循礼则待之以流杀之法。王制曰:变衣服者其君流。酒诰曰: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夫群饮变衣服,小罪也,流杀大刑也,加小罪以大刑,先王所以忍而不疑者,以为不如是不足以一天下之俗而成吾治。夫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之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凡在左右通贵之人,皆顺上之欲而服行之,有一不帅者,法之加必自此始。夫上以至诚行之,而贵者知避上之所恶矣,则天下之不罚而止者众矣,故曰此养之之道也。

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

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上而察之,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试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虽尧之用舜,不过如此而已,又况其下乎?若夫九州之大,四海之远,万官亿丑之贱,所须士夫之才则众矣;有天下者又不可以一一自察之也,又不可偏属于一人而使之于一日二日之间试其能行而进退之也。盖吾已能察其才行之大者,以为大官矣,因使之取其类,以持久试之,而考其能者以告于上,而后以爵命禄秩予之而已。此取之之道也。

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

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上狃习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夫如此,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辱在其后,安敢不勉乎;若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者,以此而已。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此之谓也。

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陟者,则皋陶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

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之道如此,而当时人君,又能与其大臣,悉其耳目心力,至诚恻怛思念而行之,此其人臣之所以无疑,而于天下国家之事,无所欲为而不得也。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讲说章句,固非古者教人之道也。近岁乃始教之以课试之文章,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帅上之教,乃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谏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材者,何也?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故先王之处民才,处工于官府,处农于畎亩,处商贾于肆,而处士于庠序。使各专其业,而不见异物,惧异物之足以害其业也。所谓士者,又非特使之不得见异物百已,一示之以先王之道,而百家诸子之异学,皆屏之而莫敢习者焉。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夫古之人,以朝夕专其业于天下国家之事,而犹才有能有不能,今乃移其精神夺其日力,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

臣故曰非特不能成人之才,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材也。又有甚害者,先王之时,士之所学者,文武之道也。士之才有可以为公卿大夫,有可以为士,其才之大小宜不宜则有矣。至于武事,则随其才之大小,未有不学者也。故其大者,居则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也。其次则比闾族党之师,亦皆卒两师旅之帅也。故边疆宿卫,皆得士大夫为之,而小人不得奸其任。

今之学者,以为文武异事,吾知治文事而已,至于边疆宿卫之任,则推而属之于卒伍,往往天下奸悍无赖之人,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里者,亦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也。边疆宿卫此乃天下之重任,而人主之所当慎重者也。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他技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强也,至于射,则为男子之事,人之生有疾则已,苟无疾,未有去射而不学者也。在庠序之间,固当从事于射也,有宾客之事则以射,有祭祀之事则以射,别士之行同能偶则以射,于礼乐之事,未尝不寓以射,而射亦未尝不在于礼乐祭礼之间也。易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岂以射为可以习揖让之仪而已乎。固以为射者武事之尤大,而威天下守国家之具也,居则以是习礼乐,出则以是从战伐。士既朝夕从事于此而能者众,则边疆宿卫之任,皆可以择而取也。

夫士尝学先王之道,其行义尝见推于乡党矣,然后因其才而托之以边疆宿卫之事,此古之人君,所以推干戈以属之人,而无内外之虞也。今乃以天下之重任,人主所当至慎之选,推而属之奸悍无赖才行不足自托于乡里之人,此方今所以諰諰然常抱边疆之忧,而虞宿卫之不足恃以为安也。今孰不知边疆宿卫之士不足恃以为安哉?顾以为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而亦未有能骑射行陈之事者,则非召募之卒伍,孰能任其事者乎?夫不严其教高其选,则士之以执兵为耻,而未尝有能骑射行陈之事,固其理也。

凡此皆教之非其道故也。

同类推荐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热门推荐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不妨随着编者的脚步,来学习欣赏散文吧,从形式到内容。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散文,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巴金、王蒙、刘白羽、张抗抗、老舍、余光中、刘心武、秦牧等等等等。,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爱上夺心魔女

    爱上夺心魔女

    她是专门以整人为乐的魔女!他是家世显赫的转校新生!第一次她耍了他。“记住,这是惩罚之吻!我会让你终生难忘的!”第二次他又还了她……
  • 你若相信

    你若相信

    没有裂痕的青春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幻觉。破碎不堪的青春也不过是一幕死气沉沉的黄昏。青春不哭泣,让我们一起见证纯纯的感动。
  • 快捷记忆法

    快捷记忆法

    世界一流教育大师教你如何开发大脑记忆潜力快捷记忆法——开发青少年记忆的超级宝典教你在7个小时内学会2000个单词,决不是无稽之谈.教你在一个月之内成为班上学习尖子,决不浮夸事实.教你轻轻松松考取名牌高校,决不是吹牛瞎扯.
  • 美容营养学教程

    美容营养学教程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皮肤光滑润泽,富有朝气,体形矫健优美,渴望延缓衰老,而要做到这些,只有从改善营养,改良肌肤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着手,才能彻底地美化肌肤,健美形体,焕发青春的活力。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是人体健康和颜面美容所必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因此,全面合理地从食物中摄取平衡的营养,是美容健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那时年少

    那时年少

    对于未来,他毫不担心,坚信可以凭自己能力成家立业,和深爱的女友过着比糖还要甜蜜的日子。大四毕业生苏扬每天上网、写诗、恋爱,过着没心没肺的快乐生活。毕业后,本书以真挚的感情、真实的细节,苏扬成了一名标准的蚁族,生活比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他白天到处推销,晚上蜗居地下室,工作接连被炒,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过去十年的成长和爱情故事。2000年,每日面对嘲笑。那个发誓不离不弃的女孩也以长大为由,和他说分手快乐。苏扬终于明白自己很傻很天真,可生活还得继续,他只能与自己较劲,和生活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