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3

第43章 颜渊篇第十二(2)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君子既应该具备良好的内在品德,又应该用恰到好处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力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凡事不能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搞虚假的形式主义;同样也不能只重内容而忽视形式,死板呆滞,毫无创意。做人也一样,要内外兼修,表里一致,切不可外表华丽而内在空虚,也要避免一肚子墨水却找不到表现的途径。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t?百姓不足,君孰与足t?”

注释

①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②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译文

鲁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费用不足,该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

“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鲁哀公说:“现在抽取十分之二,我还怕不足,怎么还能实行彻法呢?”有若回答说:“百姓富足,您怎么能不富足?

百姓不富足,您怎么能富足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张居正注:“有若此言,深得君民一体之意,人主诚宜加念者,然足民固所以足国,而足国之道,则在节用而已。能节,则薄取自见其有余;不节,则厚敛且见其不足矣。然则孔子节用爱人一言,岂非治天下者之龟鉴哉!”

解读

鲁哀公执政时期,有一年收成不好,国家的财政开支不足,鲁哀公十分忧虑,便向有若征求解决方法。有若建议他实行彻法,减少税收。这个方法使鲁哀公备感诧异,表示抽取十分之二的税都唯恐不够用,怎么还能再缩减税收呢?有若讲解道,国家降低税率,就能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从而激励他们积极生产,这样一来百姓富足了就不必再担心国家财政收支不够用了。而如果加重百姓的税负,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国家的经济就会越来越衰弱,这样国家又怎么会富强起来呢?这段对话表现了有若的重民思想,也体现了民富则国强的道理。

治理国家,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带领百姓发家致富。老百姓生活富足了,就意味着国家强盛发达了;如果百姓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么国家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使人民得到更充分更自由的发展,是统治者巩固政权的积极措施。

2.10子张问崇德①辨惑⑦。子曰:“主忠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释

①崇德:指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②惑:迷惑,不分是非。③徙义:徙,迁移。向义靠拢。

译文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唯义是从,这就可以提高品德。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马上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这就是迷惑了。《诗经》说‘这确实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是使人奇怪罢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

朱熹注:“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也。

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也。”

张居正注:“崇,是日有增加的意思。行道而有得于心,叫作德。辨,是辨别。惑,是心有所蔽。忠,是尽心而不欺。信,是诚实而无伪。徙,是迁。义,是理之所当为者。”

解读

子张请教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认为能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忠信”指为人诚恳,对工作尽心尽力,并且能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而忠信又要符合仁义的规范。

“崇德”与“辨惑”是因果相关的,只有提高了个人的道德修养,才能辨别是非迷惑。如果没有高尚的仁德,就容易感情用事,一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我有利的我就喜欢,对我不利的我就讨厌,这样不分是非善恶就是最大的迷惑啊!所以,想要提高辨别迷惑的能力,就要先踏踏实实地修养品德。

12.11齐景公①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①齐景公:名杵臼,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互公元前490年在位。

译文

齐景公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回答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假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很多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名家注解

朱熹注:“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

张居正注:“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则君不君、臣不臣矣。

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则父不父、子不子矣。故夫子告之如此,所以深儆之也。

景公知善夫子之言如此,亦可谓本心之暂明矣。然卒以继嗣不定,启陈氏篡弑之祸,岂非悦而不绎,吾未如之何者欤?”

解读

春秋时期的社会动乱,礼制受到严重威胁,等级制度也遭到破坏,弑君杀父的事情经常发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就告诉他治理国家要恢复等级秩序,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规定。也就是说,治理国家首先要注意名分,不同等级不同辈分的人各司其职,各定其位。齐景公听了后,十分赞赏,从孔子的回答中他认识到了君臣父子如果不能定位,即使国家富强,粮食充足也没有他吃的份。

君臣父子各就其位,也是在告诫今天的我们,人人都要安分守己,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平安和谐,正常发展。

12.12子曰:“片言旺叮以折狱②者,其由也与即”子路无宿诺④。

注释

①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词,即片面之词,古时也叫“单辞”。②折狱:

狱,案件。折狱即断案。③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④宿诺:宿,久。宿诺指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译文

孔子说:“凭单方面的言辞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就是仲由吧?”子路承诺的事从不隔夜。

名家注解

朱熹注:“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

张居正注:“盖仲由为人忠信明决,惟其有忠信之心,故人不忍欺;惟其有明决之才,故人不能欺,此所以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门人因夫子之言,遂记之说:子路平日为人,最有信行,若受人之托,已应承了,则必急于践其言,曾未有迟留经宿而不行者。其为人忠信如此,则其所以取信于人者,正由其养之有素也。夫子称之,岂无自哉。”

解读

子路正直诚实而又卓有才干,他平时特别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马上去办,从不拖拖拉拉甚至当天兑现诺言。正是由于子路公正无私,办事果断,以及能够及时完成应允别人的事情,才能得到诉讼双方的信任,凭借只言片语就能断案。

诚实守信,仁义直率,是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君子应该像子路这样有修养重承诺。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其实办法很简单,做到言出必行,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这样时间久了,别人就会信服我们,哪怕是我们的片面之词也会得到大家的信任。简言之,信用是靠日积月累的。守信一次不难,守信一时也不是特别困难,难的是长久地信守诺言而毫无疏忽。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许下的诺言要时时记在心上,马上行动,绝不能拖泥带水。

12.13子曰:“听讼①,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呼!”

注释

①听讼:讼,诉讼。听讼指审理诉讼案件。②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译文

孔子说:“判决断案,我和别人一样。但与别人所不同的是,我一定要使案件根本就不发生。”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听讼,是听断狱讼。犹人,是不异于人。”又注:“盖治民而至于使之无讼,则潜消默夺之机,有出于政刑教令之外者,视彼片言折狱,又不足言矣。明君观此,可不以德化为首务哉。”

解读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德化民的为政思想,他极力推崇德治,想以教化来促使百姓不犯法,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诉讼案件。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是各种矛盾的载体。人们由于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性格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为人处世必定出现矛盾争执的情况。大家各执己见、难以调和的时候,就产生了诉讼这件事。诉讼案件越多,就说明社会越不和谐,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根除诉讼这样的不和谐音符。然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所以,我们无法消除矛盾,也不能消除矛盾。如此说来,我们是不是就无法消除诉讼案件了呢?不然,虽然我们无法消除人们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以道德的力量教化民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宽容大度,多为别人考虑,人们之间就不会再有矛盾争执。没有了诉讼案件,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民都能融洽相处。而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说:“在位要不懈地努力,执行政令要忠诚老实。”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

朱熹注:“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行,谓发于事。以忠,则表里如一。”

张居正注:“盖政虽多端,皆由一心以为之根本,未有始终表里一于诚,而政有不举者。是道也,小可以治一邑,大可以治一国,又大可以治天下,虽圣人之至诚无息亦不过此。有为政之责者,可不知所务哉!”

解读

本章谈的仍然是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孔子借回答子张的问题,指出统治者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如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修养自身、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在位一天就要为百姓服务一天、执行政令的时候对百姓要诚实守信等。

居之无倦,就是要求执政者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偷懒耍滑,不推卸责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行之以忠,则是要求执政者忠诚老实地履行公务,不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在执行政令上,忠心耿耿,按规定办事,能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从这八个字中也该有所借鉴。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因为劳动让生命充满阳光。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新时代,能够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工作,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任务。

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注释

①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译文

孔子说:“广博地学习文学典籍,用礼乐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做到不背离正道!”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朱熹注:“君子学欲其博,故于丈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

张居正注:“圣人示人为学之方莫切于此。若就君道上说,则凡亲贤纳谏,读书穷理,即是博文的工夫,以其所闻所见者,而检束其’身心,体验于政事,即是约礼的工夫。人主务此,则二帝三王乏治可几而至矣!”

解读

本章系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①。小人反是‰”

注释

①美、恶:形容词用作名词,意思是好事、坏事。②是:代词,这。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就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去做坏事。小人正和这相反。”

名家注解

冬熹注:“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张居正注:“盖君子之心,有善而无恶,故见人之善其心好之,惟恐其志之不坚而行之不力也;见人之恶,若身有之,惟恐其名之玷而身之辱也。小人则不然,见人之为恶,则迎合容养以成其为恶之事;见人之为善,则忌克诋毁以阻其为善之心。盖小人之心,有恶而无善,故见人之恶,即喜其与己同,惟恐其不党于己也,见人之善,即恶其与己异,惟恐其或胜于己也,其用心之相反如此。”

解读

君子和小人在“成人之善恶”这件事上有着迥然的区别。君子心胸坦荡,厚德载物,不嫉妒别人,所以他们愿意以宽厚的仁德成就别人的好事,而坚决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心胸褊狭,刻薄寡恩,嫉贤妒能,恨不能天下之人都生活得不如自己,所以他们往往阻碍别人的好事而善于促成别人的坏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体现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与鼓励。我们支持别人,就是在更好地发展自己;而我们得到别人的支持,往往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的事业。善待别人,成人之美,成就的是我们的君子人格。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帮助别人成就大事,那我们就做到不打击别人,给予别人信任与鼓舞吧!因为这样也会促成别人好事的顺利完成。

721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卿巾②以正,孰敢不正?”

注释

①子:你。②帅:率领,带领。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回答说:“政治,就是中正。你自己用正道来带领大家,谁敢不依正道行事呢?”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孔子斯言,不独以告鲁大夫,实治天下之要道也。汉儒董仲舒有言:‘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亦是此意,君天下者念之。”

解读

孔子认为为官从政,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行为端正,只有这样对老百姓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垮下来”。为官执政的人行为端正,按照正道行事,百姓就会跟着走正道。而如果执政者自己不走正道,那百姓搞邪门歪道就会成为必然。所以,要想治理好国家,为政之人就要带头走正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季康子是当时鲁国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他却带头僭礼、欺君犯上,致使鲁国政治一片混乱,四处弥漫着不正之风。

同类推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热门推荐
  • 闷爹地,我替妈咪惩罚你

    闷爹地,我替妈咪惩罚你

    一夜情之后竟然还附赠奖品,坚强的她带着儿子过得幸福美满时,儿子的亲爹竟然找上门,骗走儿子不说还要将这粉嫩的小妈咪也一并哄回家。片段一:“打架?你真的打架了吗?打架的话要赢了才有脸回来见妈咪哦?”某女这妈咪当的也是一等一的好,没有关心儿子打架事件对他有多大的影响,反而问的是他赢了没有。“当然赢了,也没看看是谁的儿子!”某宝贝更是自信满满的冲某女炫耀。片段二:“没有不舒服就带她进屋,没我的命令不准出来!”某男冲佣人大吼。“谁都不准碰我,我现在舒服得很,我就想知道刚才是谁把我给推下池子的,敢做就敢当的人给我滚出来!”某女冲众人发飙,大家都茫然的盯着满身湿透的某女。片段三:“赢了就好,今夜的奖品是我,你可以尽情的享受……”某男眨着迷人的黑眸冲某女放电。“呵呵呵,我可以选择弃权吗?”某女缓缓往后退却着,一脸的嫌弃。
  • 囚禁的生命

    囚禁的生命

    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被囚禁的生命,注定了寂寞和孤独的如影随形,而要想结束这个悲剧只有用另一个悲剧交换,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 前夫又来了

    前夫又来了

    问及程暖对于失败婚姻的看法,她总结出一句大俗话:只怪当年太年轻,是人是狗分不清!前夫你好,前夫再贱!
  •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读人术

    九型人格理论的卓越之处在于能透过人们表面的喜怒哀乐,进入人心最隐秘之处,发现人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求和渴望。九型人格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九型人格与领导力”被斯坦福商学院列为工商管理硕士的进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众多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本书作者中原老师一直是国内九型人格最有影响力的讲师,也是国内最早通过电视和音像制品传授九型人格的培训老师。通过此书可以帮助读者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运用性格类型的视角观察周围人时,你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不仅你所属的性格的存在偏见,其他不同性格类型也因为观念的不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 灵士长生传

    灵士长生传

    一个少年,自幼受尽家族中人嘲笑奚落,背井离乡,只为寻求更强之路,他能否血洗羞耻?没落的家族,父亲唯一的希望,他能否完成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呢?爱恨的纠葛,家族的羁绊,彼此相爱,却有种种牵挂,他们间的纠葛到底会如何演绎?
  • 对门的目光

    对门的目光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拈花菩提

    拈花菩提

    “菩提十书”之《拈花菩提》:生命之河漂浮着许多花瓣,有的美如桃花,有的凄艳如樱,有的轻淡若菊,还有的如历经冰寒的梅花,也有开在山溪间无名的小野花,无论是什么花,都展现了菩提心海妙有世界。本书是菩提系列第五部,林清玄以微观与巨视探触现实人生“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的真谛,让我们能以菩提心来看待因缘,包容人间,注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