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0

第40章 先进篇第十一(3)

张居正注:“践,是践履,亦是圣贤之成法。入室,是造乎精微之域,譬如人于室内一般。又注:“夫其不践迹而自不为恶,此善人之所以为善人。不践迹而亦不能入室,此善人之所以止于善人也。然则夫人岂可徒恃其生质之美,而不加学问之功哉!”

解读

孔子认为本性善良的人,要使自己的道德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必须向前人学习,踩着成功者的脚印前进。否则,就找不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应走的正确道路。可见,只有循着前人的正确道路努力,才能够事半功倍地达到学问修养的高深境界。

前人的经验是我们迈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我们是求学还是开创事业,都离不开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循着前人走过的成功道路前进,能够少犯错误,避免走歪路而节省时间和力量。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获取一些间接经验,以期保质而又高效地完成任务。

11.21子曰:“论笃是与①,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释

①论笃是与:论,言论。笃,诚恳。与,赞许。意思是对说话笃实诚恳的人表示赞许。

译文

孔子说:“言论笃实的人总会受到赞许,他们是君子还是表面庄重的人呢?”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

张居正注:“论,如论官论才之论。笃,是笃实。与,是许可的意思。君子,是有德的人。色庄,是内无实德,矜饰外貌的小人。”又注:“忠信之人,可以学道。故器质之敦笃而不虚华,朴实而无文饰者,乃君子之所与也。然人藏其心,情伪难测,外貌未足以尽人也。若不加深察,只论人于容貌词气之间,见以为笃实而遽许之,则斯人也,其果表里相符,而为有德之君子乎?抑亦矫饰外貌,假做个老实的模样,而为色庄者乎?使其为君子之人,则与之诚是也;若是个色庄之人,而亦与之,不几于失人乎?然知人实难。以帝尧之圣,而犹见欺于象恭之共工,况其他乎?夫子之言,盖有所感也。”

解读

言论笃实的人,往往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但言与行是对应的,只有言论笃实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所以,孔子提出了“不能以言取人”的观点。

他希望人们不但要说话笃实诚恳,而且要言行一致。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察人的方法,那就是在观察别人的时候,不要只看他说话时诚恳的态度,还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只会说而不去做。这种人往往说的时候态度极其诚恳,让人不得不相信;可是却总是不见其行动,说过的话如同没说过一样。这种人就是令人讨厌的伪君子,他们总是给人希望而又让人失望;时间久了,就没人再相信他们。我们应努力追求言行一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君子。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

①诸:“之乎”二字的合音。②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

子路问:“凡事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做。”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您‘听到了就做吗’,您说‘有父亲哥哥活着,不能这样做’;冉求(冉有)也问您‘听到就做吗’,您说‘听到了就做’。我糊涂了,我大胆问问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大胆做;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让他退一退。”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诸,是语词。求也退,这退字,是怯弱的意思。故退之,这退字是裁抑的意思。兼人,是胜过于人。”又注:“按《洪范》有云:‘沉潜刚克,高明柔克。’沉潜而治之以刚,即所谓退而进之者也。高明而治之以柔,即所谓兼人而退之者也。可见圣人立教,与帝王出治,其斟酌化裁,操纵阖辟,皆不出此二者,所以能甄陶一世,而尽君师治教之责也。”

解读

子路的刚强鲁莽,勇敢好胜,是出了名的,孔子总是担心他因为勇敢而丧命。

所以,子路问“事情听到了就去做吗?”这个问题时,孔子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而冉有性格内向,沉静寡言,且胆小退缩。所以,在冉有问同一个问题时,孔子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同一介问题孔子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这不仅让我们感到疑惑,也让其弟子公西华无法理解。其实,这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11.23子畏于匡,颜渊后①。子曰:“吾以女②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

①后:方位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后到。②女:通“汝”。你的意思。

译文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

“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去死呢?”‘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畏,是恐隰。后,是相失在后。昔孔子被围于匡而有畏心,一时仓卒。遇难之际,颜渊偶相失在后。方其相失之时,夫子惧其为匡人所害,心正悬虑,及其至也,不胜其喜幸之意,乃迎而,谓之说:‘吾只以汝为死矣。今乃幸而无恙乎?’颜渊对说:‘回于夫子,分则师生,恩犹父子,生死患难,相与共之者也。

若夫子不幸而遇难,回必不爱其生,捐躯以赴之矣。今夫子既喜得以保全,回亦何敢轻于赴斗,以犯匡人之锋而死乎?’于此不独见其师生相与,恩谊甚深,抑且死生在前,审处不苟。盖由平日涵养纯粹,见理分明故耳。所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若颜渊者,真其人矣。”

解读

孔子师徒在从卫国去陈国的途中,被匡入围困起来。据说鲁国有个叫阳虎的人跟孔子长得很像,曾经在匡地掠夺欺负过匡人,所以匡人误会孔子就是残害过他们的阳虎。后来匡人知道了孔子不是残害他们的阳虎,才将孔子师徒释放。孔子从匡地逃出来,颜渊奔跑在后,见到颜渊之后,孔子开玩笑道: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

颜渊也很幽默地回复老师:先生还在,弟子哪敢先死呢!可见,师徒二人的感情非比寻常,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11.24季子然①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②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③矣。”曰:“然则从之骘警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季子然:鲁国季氏的同族人。②曾:乃。③具臣:普通的臣子。④之:代名词,这里指季氏。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问的是别人,竟是仲由与冉求啊。可以称得上大臣的,是用仁道来事奉君主,如果不能实行仁道,宁可辞职不干。如今仲由和冉求呀,可以说是具备臣子的条件吧!”季子然又问:“这么说他们应该听从君主的了?”孔子说:“谋杀父亲与君主的事,是不能听从的。”

名家注解

朱熹注:“以道事君者,不从君之欲。不可则止者,必行己之志。言二子虽不足于大臣之道,然君臣之义则闻之熟矣,弑逆大故必不从之。盖深许二子以死难不可夺之节,而又以阴折季氏不臣之心也。”

张居正注:“盖季氏素有不臣之心,欲借二子以为羽翼,故孑乙子阴析其心如此。此可见天下有大臣、有具臣、有乱臣,若人君能尊德乐道,则大臣得以尽其忠;能随材器使,则具臣得以勉其职;能防微杜渐,则乱臣无所容其奸,此又明主所当加意也。”

解读

子路和冉求做季氏的家臣,对于季氏越礼犯上的行为,他们没有劝阻,还为季氏扩大领土,增加田赋。作为季氏同族人的季子然认为子路和冉求对季氏很有功劳,就问孔子子路和冉求能否称得上大臣。孔子只说子路和冉求只是具备做臣子的条件,现在并不是大臣。言外之意就是讽刺季氏不过是个大夫,子路和冉求只是他的家臣而已,怎么可能称作大臣呢?通过轻视子路和冉求来讥讽季氏的不臣行为,表现了孔子对权臣季氏的不满态度。当然,孔子对自己学生的为人是了如指掌,所以又说子路和冉求是不会顺从杀父杀君这样的事情的。这又表明了孔子对自己学生的人品道德充满了信心。

同类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论人生·修养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缔造者,一生主张教育救国,他认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他对中国社会的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在国内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创新的开拓

    创新的开拓

    ,别人能行,我也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自己说"OK",找一位恩师指点迷津,学会为自己鼓掌
  • 摄政王,属下慌恐

    摄政王,属下慌恐

    母亲斗不过姨娘,怒极放火,全家葬身火海?——不怕,不怕,她福大命大,逃过一劫。夫家要以正妻之礼娶平妻?——有什么了不起,她和离下堂腾位置。师父被追债躲进茅厕?——不怕,她倒卖消息,给冷酷摄政王当侍卫,赚银子还债。太后、郡主合谋整她?——不怕,你有张良计,我有摄政王这个过墙梯。晋太子劫走她,圈禁在太子府?——不怕,本姑娘嫁过人下过堂,又不是没见过男人!神马?摄政王要娶她?——怕什么怕,本姑娘嫁过人下过堂…既然诚心可见,还是考虑考虑吧…*片段一一曲终了,何清君如释重负,令狐薄意犹未尽。“再吹一曲。”“…啊?”令狐薄闪着寒光的眸子睨着她,不说话。何清君顿觉不寒而栗,心里将他车裂一百次,面上却是低眉顺目:“是。”樱唇轻启,笛曲响起,是一首《月下会》。令狐薄皱眉,这曲子欢快是欢快,只是吹曲者太过生涩,把欢快畅然的曲子吹得很是晦涩难忍,让他有种想起身捂住她嘴的冲动。“换一首。”“啊?换…噢。”换成《乐淘淘》。令狐薄眉毛一挑,“本王说换一首。”何清君汗滴滴地又换成《月下会》。令狐薄嘴角连抽数下,有点抓狂,“何姑娘,请问你会几首曲子?!”何清君讪笑,施礼,“其实…只会两首。”令狐薄顿觉一群乌鸦在头顶飞过,两首?!这也敢大言不惭叫做会吹笛?还附庸风雅地别一支玉笛在腰间唬人?*片段二令狐薄淡淡却又坚定地道:“本王要娶你。”“砰——”某人晕倒。…令狐薄坚定地站着,何清君坚定的晕着。“何清君,你是本王的护卫,我们天天相伴,你能逃避到几时?”“…”能逃到几时算几时。“何清君,本王既非断袖,亦无隐疾,是个正常的男人。”“…”她又没验过,谁知道正不正常?“本王至今未娶的原因,是个隐秘,只能告诉本王的嫡王妃。”“…”那就去告诉你的嫡王妃,不要打扰她继续晕。
  •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陌上花开,谁念缓归眷春深

    这是一套民国才女经典作品系列,本册选录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幻皇武帝

    幻皇武帝

    这是一个由武者、幻术师、驯兽师构成的神奇大陆。 天生眼盲却拥有幻瞳的少年纳兰哲,立志成为水云大陆史上最强的存在——幻皇武帝! 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向那个女孩许下的承诺。 为了你,我不惜天下为敌,单挑世界!
  • DOTA之最强血脉

    DOTA之最强血脉

    只有在真正的死亡游戏中,历经血与火的淬炼,才能得到最强血脉的传承,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吗?那就开启一场真正的死亡游戏吧!当DOTA不再是DOTA,而是无比真实的血腥激战时,要么生,要么死,在无限恐怖的轮回中,你该如何抉择?
  •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役(世界军事之旅)

    战争带来劳民伤财、废墟残骸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车轮的进程。本书就是一本收集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书籍。它集聚了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汉匈平城之战、赤壁之战、山海关之战、镇南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详述了它们的深远影响及重大意义。
  • 爆笑无良妃:我的王妃太爱钱

    爆笑无良妃:我的王妃太爱钱

    (本文完结于2010年,抄袭本文的自重)她是个把黑也能说白,把歪理也能掰成道理,把死人也能气活过来的无良少女,靠着一张毒嘴说遍天下无敌手。她的格言:挡我金萝萝财路者死!当超牛逼的爱钱女穿到古代,遭遇三个厉害皇子,会擦出什么爆笑火花?本文女主以另类的方式,演绎一段爆笑的倾城之恋。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