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300000039

第39章 用忙碌排解生活忧虑

忙碌的人没有掉眼泪的时间。

——英国谚语

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奢侈”。

没有时间去忧虑

有个叫马利安·道格拉斯的学生说,他家里曾遭受过两次不幸。第一次他失去了可爱的孩子——他5岁的女儿,当时他和妻子都认为这将是他们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更不幸的是,四个月后,他们的第二个女儿也夭折了——她仅仅活了5天。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们无法承受:“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无法休息和放松,我的精神颓丧,信心丧失殆尽。安眠药和旅行也不再起任何作用,我的身体好像被夹在一把大钳子里,而这把钳子愈夹愈紧。感谢上帝,我还有一个4岁的儿子,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去解决问题。一天下午,正当我坐在地上发呆时,他问我能不能给他造一条船。我实在提不起兴趣,可这个小家伙很缠人,最后我只得依了他。

“造那条玩具船大约耗费了我三个小时,等做好我才发现,在那三个小时里,我这么多天来第一次完全放松了。这个发现让我醒悟过来,几个月来我终于能冷静下来思考了。我明白了,如果我使自己忙碌起来,就很难再有空闲去忧虑。对我来说,造船这件小事把我的忧虑情绪赶跑了,因此我决定让自己忙起来。

“第二天晚上,我巡视了每个房间,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列成一张单子。书架、楼梯、窗帘、门把、门锁、漏水的龙头等许多东西都需要修理。两个星期内,我列出了242件需要做的事情。

“在过去的两年里,那些事情大部分已经完成。另外,我也使我的生活里充满了启发性的活动:每个礼拜,有两个晚上我到纽约市参加成人教育班,并参加了一些小镇上的活动。我现在是校董会的主席,参加许多的会议,并协助十字会和其他的机构募捐,我现在简直忙得不可开交,因而没有时间去忧虑。”

柯特林先生一直是通用公司的副总裁,负责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车研究公司,可是当年他却穷得要用堆稻草的谷仓做实验室,家里的开销全靠他妻子教钢琴所得的那1500美元酬金维持。当有人问他妻子在那段时间是不是很焦虑,她回答说:“是的,我担心得睡不着觉。可是柯特林却一点儿也不担心,他整天埋头工作,没有时间忧虑。”

让自己沉浸在充实的工作中

伟大的科学家巴斯特曾说:“在图书馆和实验室能找到平静。”因为在那里,人们都埋头工作,不会为自己担忧。做研究工作的人很少有精神崩溃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来享受奢侈。

心理学有一条最基本的定理:不论一个人多聪明,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想一件以上的事情。如果你不相信,请靠坐在椅子上闭起双眼,试着同时去想自由女神像的维修问题和你明天早上准备要做的事情。

你会发现你只能轮流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情。你的情感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既激动地计划明天的事情,同时又因为担忧而打算延迟这个计划。一种感觉会把另一种感觉排出大脑。这个简单的发现却使军队中的心理治疗专家在战争中创造了奇迹。

一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战士常患有“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军医就用“让他们忙碌”来治疗。除睡觉外,他们的每一分钟都十分充实:钓鱼、打猎、打球、拍照、种花以及跳舞,根本不让他们有时间去回想那些可怕的经历。

“职业性的治疗”是近代心理医生所用的名词,也就是把工作当做治病的手段。其实早在500年前,古希腊的医生就已经采取这种方法来治疗精神上有问题的病人了。

在富兰克林时代,费城教友会也用这种办法治疗精神疾病。1774年,有位先生去参观教友会的疗养院,惊讶地发现那些精神病人们正在纺纱织布。这位先生认为病人是在被迫劳动,但后来教友会的人向他解释说,他们发现那些病人只有在工作时,病情才能真正有所好转,因为工作能安定神经。

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的妻子不幸因烧伤而去世,他几乎发疯了。幸好他尚有三个幼小的孩子需要照料。他父兼母职,带孩子们去散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嬉戏,并把他们父子间的感情记载在“孩子们的时间”一诗里。此外的闲暇时间里,他还翻译了但丁的《神曲》。忙碌的生活使他重新得到了思想上的平静,就像班尼生在他最好的朋友亚瑟·哈兰过世的时候曾说过的那样:“我一定要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则我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绝望当中。”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做日常工作,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大脑没有多余的地方来盛放“忧虑”。但下班之后——就在我们能自由自在地享受悠闲和快乐的时候——忧虑这个恶魔就会开始向我们进攻。这时候,我们常常自寻烦恼:我都有什么成就、我的工作有没有步入正轨、上司今天说的那句话是否有“特殊含义”,甚至会为自己的脱发而感到烦躁不安。

空闲的时候,大脑就处于一个“真空”状态。每一个学物理的学生都知道,“自然界中没有真空状态”。灯泡一旦被打破,空气就立刻钻进去,去填充在理论上来说是真空的那一块地方。

你的头脑空闲下来的时候,也一样会有东西填充进去。那么,填充物是什么呢?通常是你的思想。为什么呢?因为忧虑、惧怕、憎恨、嫉妒和羡慕等情绪都是由思想所控制的,它们会把思想中所有平静的、快乐的思想和情绪都赶出去。

马竭尔是哥伦比亚师范学院教育学系的教授,他这样说道:“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有所行动的时候,而是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这时你的思维因为疲倦而变得混乱,每一个小错误都能被你无限地夸大。你的思想就像一辆没有装货的车子,横冲直撞,直至把你自己也撞成碎片。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也能把它付诸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住在芝加哥的一对夫妇他们的儿子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参加了陆军,而这位夫人因为过于担心的缘故,几乎病倒在床。

有人问她后来是怎么克服忧虑的,她回答说:“我让自己忙着。”最初她把女佣辞退,想让自己忙于家务,可是没有什么效果。“我做家务基本上是机械劳动,完全不用脑子。因此我需要有一个新工作,能让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于是,我在一家大百货公司当了售货员。”“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夫人接着说,“顾客挤在我四周,不停地向我询问关于价钱、尺寸、颜色等方面的问题,我的大脑没有一秒钟的空闲,自然也不会再去担心。等到晚上,我只想着如何才能令双脚充分休息。每天吃过晚饭后,我倒头便睡,既没有时间,也没有体力再去忧虑。”

约翰·考伯尔·伯斯在《忘记不快的艺术》一书中说:“舒适的安全感、内在的宁静都能使人在专心工作时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世界上最著名的女冒险家奥莎·琳达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她15岁结婚。25年来,她与丈夫一起周游世界各地,拍摄亚洲和非洲逐渐绝迹的野生动物的影片。9年前他们回到美国,到处做旅行演讲,放映他们所拍摄的电影。然而,他们在飞往西海岸时,飞机撞到了山上,她的丈夫当场死亡。而她则被宣布终生不能再下床了。可是,5个月后,她却坐在轮椅上发表演讲。当问她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她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让我没有时间再去悲伤。”

海军上将拜德在覆盖着冰雪的南极小屋里单独住了5个月,方圆百里之内,除了他,没有其他的生物。天气寒冷,连呼吸似乎也要被冻结了。在《孤寂》一书中,他描述了在那既难熬又可怕的黑暗里所过的5个月的生活,他必须时刻忙碌才不至于发疯。

他说:“晚上熄灯之前,我就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比如: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检查逃生的隧道,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去挖坑,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去修拖人用的雪橇……把时间分开安排是非常有益的。它能使我产生一种主宰自我的感觉,否则,生活就变得没有目的,而如果我失去了生活的目的,我的身心迟早会分成两半。”

原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波特在他的《生活的条件》中指出:“作为大夫,我很高兴看到工作可以治愈病人。很多人都染上那种由于过分恐惧、迟疑、踌躇所带来的病症,而工作能带给人们战胜心理疾病的勇气。”

如果你每日闲坐着发呆,就会产生一大堆被达尔文称为“胡思乱想”的东西,而这些“胡思乱想”的东西就像传说中的妖精,会掏空你的思想,摧毁你的意志。

赶走“胡思乱想”的最佳方法

沙林吉夫人是一位很沉稳、文静的妇女,她给人的印象是:她从未被忧虑困扰过。那么她怎么排解忧虑的?她是这样回答的:

“我的生活曾经差点被过度忧虑毁掉。在我学会克服忧虑情绪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自怨自艾的苦海中,整整度过了11年。那时我的脾气不好,很急躁,我的神经总是高度紧张,如同拉满了的弓弦。就连上街购物时,我都免不了忧心——厨房的煤气管道会不会漏气;炉灶是否关好了;不会把房子烧掉吧;佣人会不会携款跑掉;孩子们在公园里是否安全……我常常担心得直冒冷汗,以至于冲出商店,跑回家去,看看一切是否安然无恙。因此,我的第一次婚姻也以失败告终。

“我的第二任丈夫是一位律师,他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从不为琐事烦恼。每当我紧张或焦虑的时候,他就对我说:‘不要慌,好好地想一想,你真正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概率,看看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新墨西哥州的公路上遇到了一场暴风雨。道路很滑,使得车子也难以控制。我想我们准会滑到路边的沟里去,可我的丈夫则说:‘我现在开得很慢,不会出事的。就算车子滑到沟里去,翻车的可能性也很小,我们不会受重伤的。’他镇定的态度影响了我,使我慢慢平静了下来。

“去年夏天,我们到山区露营,并把帐篷扎在海拔7000英尺的高地上。一天晚上,我们再度遭遇了暴风雨,帐篷在大风中摇晃着,发出尖厉的声音。我不禁想:帐篷要被吹垮了,要飞到天上去了。当时我真被吓坏了,可我的丈夫说:‘亲爱的,我们上山前问过这里的印第安向导,他们已经在这儿住了六七十年,对这里了如指掌,他们从没听说过这里有帐篷被风吹跑的事故发生。因此,我们的帐篷被风吹走的概率很小。就算是真的被风吹跑了,我们也能躲到其他的帐篷里去,因此你不用紧张。’我松了一口气,安心地睡着了,而那个晚上什么意外也没有发生。

“根据概率来看,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这句话驱除了我惯有的忧虑情绪,使我的生活变得十分平静。”

同类推荐
  •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启迪: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本书涉及到了三个领域: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和个人成长。针对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理论的阐述、现实的思考和可行性的办法。对于如何培养懂得学习、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体,大有裨益,希望每为阅读过本书的人都能有所领悟,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扬弃,从而寻找到教育的本真。
  •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三十八岁时的爱情

    性情才女以中年的眼睛看人世冷暖,宇宙星辰,特别阐释、思索中年的情与爱,乐与愁,三十八岁的爱情多一份深沉和凝重,多了一份淡定和恬淡,且看她细细道来。
  •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

    《要么适应公司,要么离开公司》这是一本职场励志书。公司好比一艘船,有既定的航程与目的地;员工好比船员,各司其职,保驾护航。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忠于职守,并与大家收获一路的风景;糟糕的状态则是——有人嫌这嫌那、整天抱怨,既拖累团队,也看不见风景。如果是前者,公司这艘船,一定能乘风破浪,顺利驶达彼岸;如果是后者,请停止抱怨,主动下船——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解放自己去找寻理想的船。请记住:瞎混日子、怨天尤人,是最不可取的。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有很多很多钱,就是幸福了吗?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要追寻什么? 不幸福的怪圈跳得出去吗?……幸福不是被上帝藏起来了,是因为它一直像尾巴一样跟随着你才没有引起你的注意!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肯定自己的能力,承认不完美,走出无法幸福的瓶颈,享受美丽人生。
  •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聪明人与糊涂人做事的区别在于:前者用脑子做事,懂得谋事与谋势;后者为做事而做事,光做不想。国魏救赵——从痒处动手,在要害楔钉;以逸待劳——精力越充沛,胜算就越大;笑里藏刀——不妨以柔制人,谈笑决断大事;借尸还魂——善于借力,会借者赢;金蝉脱壳——留住退路,才有生路;指桑骂槐——间接暗示,恰到好处;苦肉计——能吃第一等苦,乃能做大事。
热门推荐
  •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女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常常是为了“谁”,而男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总是为了“什么”。秋微用温和的文字和时尚干练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以及,一个最现实的爱情故事:性与爱,家庭与激情,本土与外来文化,横流的物欲与挣扎着谋求独立的精神世界,生存和情感的双重压力与30岁女人加速逝去的青春……
  • 一生的护照:终身学习与未来社会的个人生存

    一生的护照:终身学习与未来社会的个人生存

    21世纪的生存概念就是不断地充电和永远的学习,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为再造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规划一生的学习生涯。学习是快乐的,如何在快乐学习法则的基础上成功建构理想的学习平台?本书列举了大量终身学习的典范,足以给你一个成功的启示。
  • 替情敌养儿子

    替情敌养儿子

    情景一:“您好,请问是白玲小姐吗?”打开门,一个快递员站在门口,非常有礼貌的问着。“是我。”“有您的快件,麻烦您在这里牵个字。”快递员递上一个文件。“喔。”她的快件,她不记得有谁跟她寄东西啊,不过,白玲还是快速的在文件在牵了字。“这个文件和这个孩子都是您的,再见。”快递员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孩子,往白玲怀里一推,在白玲还没回过神时,便消失无踪。情景二:白玲低着头看着这个七八岁的男孩,长得很可爱,可是,是谁的孩子,怎么会在自己家门口呢,白玲低下头,尽量让自己笑得甜和蔼一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住哪里,阿姨送你回去好不好?”“…”“小朋友,你爹地妈咪呢?”不回答没关系,忍着,再耐心的问一句。“…”“小朋友,你,”白玲还没说完,这小朋友便开口,但是,却把白玲给雷倒了,因为他开口便是对着白玲叫,“妈咪。”天啊,她可不记得她有生宝宝啊。白玲觉得她肯定是忘了跟菩萨上香,所以老天才会这么整她,八年前当相念三年的男友带着一个大肚子的女人站在她的面前请求她的原谅时,她当自己年少无知瞎了眼,认错了人,潇洒的甩了那个男人。虽然说走得潇洒,但是她的心可不是那么潇洒,毕竟是初恋啊,她把所有的热情都投放在那个男人身上,到头来竟然会换得这样的结果,让她怎么不心痛,从此,她再敢不轻易的相信男人了,八年,她没有再交过一个男朋友,可是,老天竟也觉得她活得太好了是不是,她突然从天冒出来一个八岁大的儿子,拜托,她还没交过男朋友好不好,哪里来的儿子,可是,当她知道了这孩子的来历时,却晕了,这孩子竟然就是八年前那对狗男女的儿子,好吧,就算她有爱心有耐心,也喜欢孩子,可是,要是这孩子是你情敌的儿子,不管是什么原因,那便会有所区别的吧。春的广告区:已完结文:冷面夫君追逃妻,弃妃也抢手,穿越之冷心仙儿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左右一生的10堂心态课

    左右一生的10堂心态课

    心态的好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不同,左右着不同的人生选择;心态修炼,创造出完美的人生结局。一个人要想幸福,必须首先培养健全的心态。心态是我们唯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是决定命运的真正主人,它能够从里到外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人能够积极进取,创造成功;消极的心态却让人消极悲观,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永远不要表现得“像一名推销员”!接近客户的30秒,决定了营销的成败: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客户的拒绝将带来销售,只要你处理得当!60秒成为营销之王!
  •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

    杰克·韦尔奇,一个拥有自己独特个性魅力的商界精英,一个在事业中创造了管理神话的商界领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经历的商界奇才。本书是韦尔奇给大学生的11条忠告,相信阅读本书过后,会受益匪浅。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出语惊人(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出语惊人(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语不惊人死不休!常言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可真是“成也说话,败也说话”。有魅力的人,是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演说的,哪怕是再热闹再亢奋的场合和状态。所以,说话也是一件很讲究、很费心的事情。相信本书的故事会给你启示,帮助你练就良好的谈吐,让听者欲罢不能。